查看原文
其他

看见 | 抗战老兵:子弹曾擦脑袋飞过

2016-09-10 看见 新浪图片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为大国叙事;而从平凡处讲,今日的安宁源于当初的浴血抗战。抗战胜利距今已有71年之久,卢沟晓月尚在,石狮弹痕犹新,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兵们,如今早已过了耄耋之年。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历史,值得被铭记。

图 / 文:栾盛杰

编   辑:Fotolin

新浪图片出品,严禁转载,欢迎分享。

左:董灯玉(1924-2011)籍贯:云南腾冲。参加远征军11集团军预备2师5团7连2班,在高黎贡山困守7天没吃过饭,采摘野猪草在水沟中洗一洗就吃。身上有五处弹伤,子弹曾擦过脑袋,现在还留有凹痕,在巷战中拼刺刀曾刺杀一名日军。右:董灯玉的老屋如今已倒塌。

左:伍远值(1915-2016)籍贯:广西全州。1938年参加工兵二团三营九连, 1944年第二次被征入全县县府自卫队二大队第四中队一分队。其间多次参加对日战斗,右脚膝盖在战斗中被日军步枪打伤。右:伍远值的后人在老人的墓地前拜祭,曾孙女依偎在其儿媳怀中。

左:郭周贤(1920-2012)籍贯:云南腾冲。19岁进入黄埔军校云南分校大理陆军学院干训团,20岁毕业后获上尉军衔,任连指导员。后调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作为作战委员被派往固东训练民兵开展游击战,并多次组织当地村民营救。右:郭周贤家中院子的植物一直长青。

左:魏连志,生于1922年,籍贯:云南腾冲。先参加了乡里的自卫队,后为远征军20集团军运输独立营第24分队队长。独立营遵照在各乡镇所设的后勤办事处(人马粮食军需供应)的指示,向53军、54军、预备二师前线运送武器物资。右:院子里停放着刚买不久的农用犁地机。

左:黄启春,生于1920年,籍贯:云南腾冲。黄启春1943年征兵入伍,编入国民革命军预备2师5团3营9连3班,抗战期间曾参加腾冲游击战和收复腾冲战斗,抗战胜利后回乡务农。右:老人家中,餐桌上摆放着一家五口简单的晚餐。

左:付心德(1900-2013)河南项城,家中共有五个孩子,他排在第二。他原本是一名医学生,抗战爆发后弃笔从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1944年他随71军西渡怒江参加滇西抗战。右:松山抗战遗址广场上付心德的塑像。

左:许洪川(1927-2011)缅甸华侨。从大理黄埔军校干训班毕业,任十一集团军某部上尉参谋。他曾描述道:“游击队先侦查探明虚实,我向天空打红色信号弹,连长就率兵从敌军背后包围过来,我们两面夹攻将其一举歼灭。”右:许洪川98岁寿辰时,当地许氏宗族为老人敬献的贺联。

左:许良能,生于1923年;张裕华(1922-2016)。妻子许良能是湖北人,抗战爆发时学校被炮弹炸毁,学生纷纷参加抗日。她被分配到部队医疗站,见证生死战场。丈夫张裕华就读于黄埔军校步兵科,后到中国远征军驮马运输大队负责物资和士兵运输。右:家中桌上叠放着报纸杂志。

左:以建明,生于1915年,籍贯:广西永福。在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学习时,因形势所迫,与全体师生和练习员编成一个总队,开赴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的龙虎关阻击日军,这是以建明第一次参加实战。右:以建明曾孙在家中玩耍。

左:钏助茂(1923-2016)籍贯:云南云龙。参加远征军54军198师592团,曾在高黎贡山参加伏击战,他记得“日军在战斗的时候曾使用了毒气弹,‘士兵死了一房又一房’,尸体没人处理,腐烂后地都打滑了”钏助茂当年也曾轻微中毒。右:钏助茂家中挂满与志愿者的合影。

左:何绍从,生于1922年,籍贯:四川宜宾。参加远征军20集团军53军运输团,1944年5月10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率先揭开了抗战反攻序幕。运输团负责为前线运送弹药。白天,他和战友们从后方背来子弹、炮弹,夜里再趁黑扛上高黎贡山。右:何绍从家中的小院落。

左:武彪,生于1923年,籍贯:广西全州。武彪参军入伍后并被派往印度,成了驻印军战车一营补给连汽车兵。正是这段汽车兵生涯,让他几经生死。老人仍记得当年一次次生死情境。“车子压上了地雷,‘轰’的一声,就四分五裂了,轮子都被炸飞了。” 右:武彪家中院落。

左:曹兴齐(1919-2012)籍贯:云南腾冲。曹兴齐曾是滇边五旅9团团部司号长,该部队在日军进攻越南后炸断了滇越铁路桥,一直驻防河口,直到日本投降。右:曹兴齐老宅生锈的铁门。

左:何文才,生于1923年,籍贯:广西新坪。何文才是通信兵,在印度兰姆加训练基地,他主要学习发电报、架电线。后来上面发了十几架汽车,由于当时何文才所在的通信营里没有驾驶员,他便被安排去学开汽车了。于是,何文才便成了一名开汽车的通信兵。右:何文才荔浦老家。

左:张炳芝,生于1923年,籍贯:云南腾冲。张炳芝在第71军新28师政治部任中尉宣传干事。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向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亡,教士兵读书识字,慰问伤兵,帮伤兵写家信。右:张炳芝家中院子里栽种着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左:彭文培(1918-2012)籍贯:云南腾冲。远征军预备2师4团3营,曾参加高黎贡山战斗。在遭遇一场医疗事故后,彭文培双目失明。右:彭文培家中院落。

左:董登庆(1912-2015)籍贯:云南腾冲。董登庆是远征军11集团军预备2师4团团部卫生队上士班长,曾参加六库,怒江战斗。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在海拔3200米的高黎贡山战场上,不计其数的远征军战友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右:董登庆家中,嫩芽挂在枝头。



-END-

【看见 看不见】

新浪图片《看见》栏目

中国报道摄影师平台

致力以影像记录中国

发掘历史    感知世界

如果你喜欢这个栏目

不妨点击下面关键字

查看往期文章


双十二 | 创业大街| 长城 | 拉萨创业者 | 留守儿童 | 流美孤儿三峡小村 | 拉萨精神病人 | 乡村娱乐 | CBD | 高考工厂 | 港深边界 | 沉陷区 | 矿路狂奔 | 工人村食物链 | 黑色“寂静岭” | 逃不出的贫瘠 | 女子缉毒队 | 一场为了家园的“偷渡” |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自述 | 摄影师和精神病友互拍 | 守望最后的绿色 | 冠军背后陪练员 | 为何故意输掉奥运比赛 | 死亡之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