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曉 | 養老院人均居住面積 6.5 平方米,監獄單人囚室七平方米

桑尼研究 大风网站 2022-11-12

 点击蓝字“大风网站”关注=免费订

居住面積過小,人口高度密集,儘量在家和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很難落實。人多地少?人均國土面積相同的新加坡多年來人均居住面積比香港多一倍。見賢思齊?居者有其屋始終是大都市經濟的最大政治。

作者 | 中信泰富經濟研究部  梁曉

刊《參閱文稿》No.2021~3

一、疫情中的香港養老院

2020年7月,香港養老院開始爆發新冠疫情,到10月19日已確診102宗,涉及19家養老院,其中29人死亡。養老院確診患者的死亡率高達28%。養老院緣何成為“疫情重災區”?除了護理人員素質、人員配置比例、初期對外來探訪人員管理寬鬆等因素外,養老院地方狹小,人均居住面積小,是一個關鍵原因。

香港社會福利署《檢視院舍法例及務實守則工作小組報告》:2018年底香港共有735家安老院、其中私營安老院548家,至今沿用20多年前的標準——按1995年生效的《安老院條例》,規定最低人均樓面面積6.5平方米。1998年,社會福利署推出“改善買位計劃”,旨在改善私營安老院的服務水平,包括人均樓面面積。參加該計劃的私營安老院分兩級,甲一級安老院人均樓面面積為9.5平方米,甲二級為八平方米。

按社會福利署最新數據,截止2020年12月底香港共有571家私營安老院,其中170家參與“改善買位計劃”。換言之,這170家經過政府出錢“買位”改善條件,努力將人均樓面面積提昇到了8~9.5平方米;由此推算,其餘四百家,仍按最低人均面積6.5平方米的法定標準來執行。

以上是在總數七百多家中佔了大頭的私營安老院情況,還剩下一百多家或多或少接受了政府津貼資助,又如何呢?筆者2019年初親身探訪一家口碑較好的津助養老院所見,“人均樓面面積”涵蓋了設施齊備的餐廳、活動室、會客室、浴室衛生間等等,受訪老人每天消磨大部分光陰的實際處所——床位連櫃子和下床的空間,大約3~4平方米。

圖~1:爆發集體疫情的元朗、港泰護老院床位實景

元朗護老院同時提供政府資助、非資助兩種床位;

港泰護老中心為純私營性質。形如辦公室隔斷屏風劃分的一個個空間,一床一簾一小櫃,就是老人家日常安身立命之所。

防疫如救火,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2020年9月巡視多家養老院,提出13項院舍防疫目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增加人均面積至八平方米,床距至少一米。”何時能達標?安老服務協會陳志育“形容遠水未能救近火”。(註:袁國勇指出,“安老院等讓人長時間密集的封閉環境,屬關鍵控制點,即使戴口罩仍有染疫風險,因此提出人均面積八平方米、房間換氣率每人每秒獲十公升鮮風等目標,減少爆疫對社會造成的社經影響、減少病發率及死亡率。”記者同時採訪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他說社署早前成立的檢視院舍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提出高度照顧院舍人均面積由6.5平方米增至9.5平方米,但修例未有具體時間表並設有過渡期,形容遠水未能救近火。”)

香港有多少人住養老院?2020年12月底有近7.9萬,約佔總人口1%;還有三萬多人排隊等著政府資助的各類宿位,平均輪候時間20多個月。香港老人住養老院的比例,遠高於文化傳統相近、經濟發展程度相當、人口老齡化進程相若的臺灣地區和新加坡。以新加坡為例,政府計劃到2020年為國民“提供1.7萬張療養院床位”,由於獅城養老產業以政府為主導,總床位數可按政府計劃的1.7萬作粗略估計,即便全住滿,也僅佔總人口0.3%。香港人入住養老院的比例,大約是新加坡的三倍。 

二、香港、新加坡監獄人均面積

廣東俗語,如果身處空間有限、不能活動自如,“好似坐監咁”,就像身陷囹圄。監獄裡囚犯的空間到底有多大?

香港囚犯寢所的面積標準,單人囚室(內置廁所及其他設施)七平方米、集體倉人均4.6平方米。根據懲教署資料,人們熟知的赤柱、荔枝角、石壁等均為高度設防監獄,即以七平方米的單人囚室為主。

幾年前,新加坡要求從英國引渡一名在本地犯案的加拿大籍搶劫犯回獅城受審,幾經法律程序波折,2018年才獲英國法院批准。審核過程中該犯曾提出拒絕被引渡的四大抗辯理由,第一條就是牢房面積太小。看過案例才知道,新加坡監獄單人囚室面積僅五平方米,沒達到“歐洲防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委員會”要求單人牢房“應該不小於六平方米”標準。

國際化都市香港,在這方面與國際完全接軌,不但達到而且還超出了歐洲標準。

三、“劏房”、籠屋和“太空艙”

人均面積低於監獄單人囚室標準的,不僅僅是香港養老院。香港有3%人口住“分間樓宇單位”,這部分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5.3平方米。“分間樓宇單位”名字繞口,香港俗稱“劏房”,即“房中房”,由房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分隔成兩個或以上的獨立套房,大多數“劏房”會加建獨立衛生間、甚至包括廚房。3%的人口比例,看來不算很高,但對應的具體數字是九萬多戶、近21萬人。“劏房”不僅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而且大多涉及違規改建糞渠下水道,後者是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多次指出的病毒傳播可疑途徑。例如,2021年初〈佐敦劏房廈爆疫,兩週累計11人確診〉,該幢唐樓只有七個單位,其中五個單位已有人確診,過去兩週累計已有11確診,該兩幢唐樓均有不少劏房,渠管接駁混亂。

除了上述“劏房”,等而下之還有“板間房和床位寓所”,人均居住面積更小,當前疫情之下更引發關注。老式的“床位寓所”,租戶通常住在以鐵籠包圍的床位,故稱為“籠屋”;新式的則是“太空艙”(“膠囊公寓”),大多裝有空調,居住條件比籠屋好些。記者採訪老式籠屋住了20人,一個床位約1.7平方米,另加共用廚房廁所,滿打滿算到不了三平方米?還有新冠病毒確診者住在深水埗“太空艙”,連累六名鄰居送“隔離營”觀察14天,人均居住面積也僅僅三平方米。(註:記者為體驗實況,化身“太空人”租住“太空艙”,發現僅三百平方呎公寓設有十個“艙房”,共用廚房廁所“僅容一人站立”,室內窗戶緊閉,住客們回到“家”不再戴口罩,病毒可能隨空調散發每一角落,“恐成播毒室”?保持社交距離?號召待在家裡?

住在這類比“劏房”還更差的板房或床位的總人數,大約有五、六萬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數據,1998年《床位寓所條例》立法後,居住籠屋人數從1998年最高峰的十萬人,下降到2007年五萬多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估算有根有據,2019年“共住的床位及板房單位約30,100戶(約六萬人)”,每個床位通常1.4~1.7平方米,無獨立衛生間廚房的板房每間大約2.2~4.6平方米。這種板房如果擠兩個人,平均每人只有1.1~2.3平方米。

簡單加法,“劏房”近21萬人,加上床位~板房五萬多人,再算上養老院七萬多名住客中的大多數,香港目前大約有32、33萬人,居住面積與監獄裡的囚犯不相上下,或者更差。

四、思考

大多數養老院的條件並不好,香港老人為什麼還要擠進去住?

2016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約15平方米;其中近半人口住在政府興建或資助的房屋,人均不到13平方米。對照1999年數據,當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14平方米。鮮明對比2019年香港人均GDP接近4.9萬美元,比起1999年2.5萬美元,增長近一倍。樓價越炒越貴,“無殼蝸牛”迫切需要“上車”,地產商則把公寓越蓋越小,幾年前的“蚊型戶”、“納米單元”已經不新鮮,2019年競相推出的“龍床盤”包括衛生間和開放式廚房總計11.9平方米,進屋就得上床?

圖~2:“龍床盤”實景

註:總面積僅12平方米的樣板房沒法擺餐桌。開發商說,“住客可在茶几上進食,並可放置基本物品。”

香港老人家裡住得太擠,到養老院雖然面積更狹小一點,好在有專業照顧,有同齡院友相伴,最重要的是能為家人騰出寶貴空間?

新加坡1999年人均GDP近2.2萬美元,還排在香港2.5萬美元之後;到2019年已經遠超香港,高達6.5萬美元。同樣是城市型經濟體人多地少,多年來“亞洲四小龍”你追我趕,新加坡人均國土面積與香港差不多,2005年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註:2002年,香港人口密度6152人∕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口密度6106人∕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1982年15平方米,1989年21平方米,1997年25平方米。從數據可見,擺脫英國殖民桎梏,新加坡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改善人民居住條件。)新加坡人15年前的居住面積,已經是香港目前水平的兩倍。不但家居面積寬敞,而且新加坡在房屋政策規劃中還向居家養老、多代同堂等方向進行政策傾斜。譬如:

      1997年11月,新政府宣佈樂齡公寓計劃,推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兩種公寓,以30年的期限出售給樂齡人士。政府會幫助老年人先賣掉原來的大組屋,然後用所得買這種老年公寓。這樣,老人不但可以拿到一筆錢充實生活,還可以和很多同齡人生活在一起。

      政府還通過提供優先選擇權的方式,鼓勵多代同堂。建屋局有15%的新建組屋是用來鼓勵多代同堂而建的。同時還特意設計建造了三間一套和一間一套的相連組屋,既方便照顧老人,又能保證子女有自己的私生活。政策上,有傾斜的“購屋津貼計劃”和“已婚子女優先計劃”。“購屋津貼計劃”規定,第一次申購組屋者,若在公開市場購買一間靠近父母或者自己子女的組屋,可獲得四萬新元的購屋津貼。“已婚子女優先計劃”則規定,如果已婚子女在“抽籤購屋計劃”和“預購組屋計劃”下申請組屋以便與父母同住或住附近,將比其他申請者多一倍的機會抽中。……

——中信泰富研究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加坡住房保障體系·組屋輔助養老


2021年2月,〈港失業率7.2%,17年最差〉。同時,總面積12平方米的屯門“龍床盤”最新轉手價漲幅23%,“不足兩年賬面速賺50.1萬元”。

值得回顧,香港監獄單人囚室面積七平方米,新加坡只有五平方米,香港標準比新加坡高了40%。新加坡對待囚犯不夠人道,以致於差點被英國法院拒絕引渡嫌疑犯。但是,新加坡多年來人均居住面積比香港多了一倍,不但“居者有其屋”,還更進一步“華廈供精選”,而且靈活運用房屋政策適應“老齡化”社會,(註:新加坡的組屋,既不是大鍋飯計劃分房,也不是英國殖民地的廉租屋。公民和永久居民一戶一套的組屋自住消費,與普通房地產投機開放炒作,分割成兩個市場,“看不見的手”各自調節。)反過來構築了人民行動黨多年連選連任的堅實政治基礎?


原刊《參閱文稿》No.2021~3

篇幅所限,刪節大部分註釋和資料來源

全文阅读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大风网站往期文章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订阅】

点击标题下蓝字“大风网站”,再点"关注"等于订阅!

大风网站微信号:strongwindhk

长按下列二维码可直接关注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