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局局长圆桌论坛:技术为课堂带来了什么变革?

2017-12-28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11月25日,在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处处长张拥军、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成都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徐琨围绕“技术对课堂革命的影响、为什么要进行课堂革命”等问题展开讨论。


(左起张拥军、沈坚、杜全平、田洪明、张素华、徐琨)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处处长张拥军:三个层面看变化



“如今最主要的技术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张拥军说,从教育部的层面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三个层面的变化。


一是在微观层面上,信息技术必将改变学校现在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教育教学的模式。二是在宏观层面上,信息技术将来一定会改变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比如办学形态。三是信息技术将会更好地改变教育治理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老师要刷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田洪明认为,技术本身已经成为课堂革命的必要因素。他建议,学校首先要想办法改变现实条件,给学生创造创新的学习环境。其次要通过技术改变现有的教师,要让教师成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他认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一定会替代不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


成都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徐琨:课堂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发生转变



徐琨认为,技术对未来教育课程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堂方式的转变。课堂方式的转变不仅是硬件的提升,还有学生参与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位置空间也要发生变化,不仅在课堂里,还要在校园里面创设学习空间,或者与校外相关的社会资源、企业进行联系。


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运用技术带来的新产品、新程序,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新平台的运用,充分发挥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是评价方式的转变。不管技术怎样引领、渗透,最终要落实到课堂,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从教师课堂设计到学生主动参与,再到最后课堂的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革命?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数据驱动下的课堂一定会发生革命



关于进行课堂革命的原因,沈坚认为需要弄清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指标指向问题。他认为,课堂变革的目标指向需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始终指向学生,二是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是真正实现让学习者成为中心,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第二个问题是学校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他表示,学校在资源供给上一定要多样化,一是全领域供应资源,二是全时空供应资源。在教学评价上,他主张聚焦“三学”,即学成是否优化、学历是否提升、学法是否创新。


第三个问题是变革中的课堂教学需要技术提供怎样的支持。沈坚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希望技术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准备、教学准备,比如资源推送、自主学习、数据搜集、信息诊断。二是促进精准,所谓精准是指精准的课堂活动设计和精准的课堂实施优化。三是促进学习的延展,现在的课堂一定是打破时空界限的,它可以延展到课后学习和校内校外学习。


最后,他强调,数据驱动下,学校可以更好对每个人了解、研究、完善和实现超越。数据驱动下的课堂一定会发生革命,而且数据驱动也一定会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课堂的革命。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大数据的出现是实现教育革命的起点



张素华认为,创建未来学校、进行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学生在变化。过去培养学生是以一种整齐划一、工业化的方式培养,现在培养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个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可以得到充分尊重。


教师在变化。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是多元的。而且未来教师的来源、渠道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更多远程的辅导教师。


课程在变化。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课程应该是由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两个方面组成。基础性课程贯穿学生的全学段,发展性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由学生私人定制。


学习方式在变化。学生可以线上线下同时互动学习,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


评价方式在变化。由于技术介入,评价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学生画像。


张素华表示,大数据的出现是实现教育革命的起点,最关键的是要转变在学校中各类人的思维观念,所有的人要认识到技术对推动教育革命至关重要。


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技术条件下的课堂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



“技术支持下的课堂革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在实践中,在技术条件下课堂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杜全平说,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流程发生重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教学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学情诊断更加准确和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人人处处可学、时时课堂成为可能。


那么,课堂改革在潍坊具体是怎样落地的?


杜全平介绍,高新区目前实践了三种课堂形态,第一种是基于简易多媒体环境下问题导向式课堂。通过网上课前预习和测试、课中问题及时生成、课后的检测,使课后学习更加有效。

第二种是基于平板教学的差异性课堂,通过学生网上的学习和及时检测,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学情。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课后复习巩固推送不同的试题,真正使差异化教学得到实现。


那么,有了技术,能否实现课堂革命?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处处长张拥军表示,目前技术还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不是一定会引发教育革命。教育革命最主要的可能是要有教育理念上的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变化,再加上技术的助力才能达成课堂革命的追求。



第四届未来学校大会相关报道

新闻报道↓↓↓

第四届未来学校大会 | 未来教育,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品读未来学校大会思想盛宴(一)

品读未来学校大会思想盛宴(二)

品读未来学校大会思想盛宴,聆听国际的声音(三)

品读未来学校大会思想盛宴(四)


专家干货↓↓↓

谈松华: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形态

陆云泉海淀区教育为例——面向未来的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

王素:数据驱动的中国未来学校课堂变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人工智能与科技教育

曹培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转型

青岛教科院副院长于立平:加拿大中小学课堂评价改革及启示


未来学校示范校↓↓↓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使用清洁能源 保护绿水青山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创新 融合 发展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龙樾未来小镇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面向未来的五一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改变学习、改变成长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班组群:重新设计学校生活

北京市八一学校:品质八一 品质人生

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课堂创新•学习变革•人工智能•文化传承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技术融入课堂,传统遇见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分享团队科研成果,传递学校实践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