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作谈|忻钰坤:如果内心有些欲望没有达成,就会专注于此

编剧圈 2020-0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澎湃有戏 Author 水母

第二届澳门国际影展暨颁奖典礼于2017年12月14日正式闭幕,《暴裂无声》作为唯一的华语竞赛片连拿两项大奖,忻钰坤导演获得评审团特别奖,演员宋洋获得最佳男主角。


在颁奖礼上,宋洋首先感谢颁奖嘉宾金马影后惠英红,并指奖项会成为自己在将来面对困难和挫败时的最大原动力及信念,更指电影《暴裂无声》是自己演艺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突破,让观众看见自己新的可能性。


导演忻钰坤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但是说到《心迷宫》,这部仅用170万就拍出的口碑爆棚的影片(豆瓣8.6分),很多影迷一定不陌生。《暴裂无声》是他的第二部长片,导演忻钰坤表示这部电影其实写在《心迷宫》之前,其创作灵感源自于自身的成长环境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希望透过这部电影让观众了解这些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澎湃有戏(ID:wenyipinglun),作者:水母,编剧圈获授权转载。



2015年,当导演忻钰坤带着自己的处女作《心迷宫》来到大众视野中时,得到的最多评价是“少年老成”。评价一方面指向他的电影,一方面也指向他个人:微胖、戴眼镜、说话不紧不慢,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成熟。

 

两年多后,健身瘦身成功的忻钰坤,带着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暴裂无声》亮相毒舌电影首届影展·华语电影11人放映,看上去似乎离“青年导演”的称呼更近了一些。

 

《暴裂无声》由一个父亲寻子的故事开启,在多线叙事和人物的城市矿山间,矿工、律师、矿主相继登场、彼此角力。宋洋饰演的矿工年轻时打架伤了舌头没法说话,袁文康饰演的律师伪造证据、似乎摇摆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姜武饰演的矿场老板恶气外露。 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主要人物,和不时出现的生肉和风沙一起,构成粗粝的隐喻。

 

 

 

电影尚未公映,只在几个影展中亮相。看过的观众有人用朴赞郁的《老男孩》与之相提并论。但影片收获的并不完全是赞美,有影评人指出这部作品“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对这些褒奖与批评,忻钰坤照单全收。

 

在拍摄《心迷宫》时,他一心想的只是把电影拍出来,至于能不能得奖、可不可以上映都没有奢望,甚至做好了剪成三集卖到电视做栏目剧的最坏打算。谁也没有想到,这部总投入不超过两百万、没有起用专业影视演员的小成本电影,在多个华语主流影展获得瞩目。2015年,《心迷宫》上映收获了一千万票房,更成为当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在这之后的两年多里,忻钰坤得以面对之前无法想象的资源和机会,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期待和选择。他半开玩笑地称之为“起点高综合症”。

 

《暴裂无声》的故事其实远早于《心迷宫》。从十几岁到二十岁多岁,迷影青年忻钰坤做过考过电影学院、学过摄影、当过栏目剧编导。来到北京生活,他一度靠拍宣传片为生,然而拍电影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执念。生活的压力带来了恐慌,他害怕自己对电影的执念快要消耗殆尽。三十岁像是一个并不遥远的终点线。忻钰坤觉得十几年了,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抱着这个想法,他写出了一个剧本,就是后来的《暴裂无声》。虽然在操作性上几经考量,他最后还是选择《心迷宫》作为自己的起始之作,但是这个寻子的故事像是一座山压在他的身上。和《心迷宫》一样,《暴裂无声》同样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忻钰坤觉得,人性中自私的部分是凌驾于善恶的分野之上的。这是大家都相信、都认可,但是却不愿意去讨论的问题。


 

【对话】

Q

《暴裂无声》的剧本远早于《心迷宫》,当《心迷宫》获得成功后你又重新打磨剧本,这其中改变最大的地方在哪?

忻钰坤

最早想做导演,写的长片剧本就是《暴裂无声》的剧本。做完《心迷宫》之后,也终于明白了该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心迷宫》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那几年行业很热,市场里也有太多浮躁的东西,《心迷宫》有一个标签是讲好故事。在浮躁的环境里,有一部电影好好讲故事,于是就脱颖而出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讲好故事真的很重要,所以在确定拍《暴裂无声》之后,我就不断磨剧本。

 

故事的起因是孩子丢了,父亲去找孩子,观众观看的过程中肯定会预设结局。我们故事的结局也会在观众的设定中。怎么样让观众很快进入故事,怎么样增强合理性,怎么样在同样的类型中有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出现?找孩子不讲话是不是会增加沟通的障碍?但是为什么不能讲话?后来就设定是他年轻时候打架伤了舌头。一稿一稿磨,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还是蛮在意观众的观影体验。

Q

《暴裂无声》中的几个主演是怎么确定的?

忻钰坤

我也是一个新导演,我对选演员,包括和演员的沟通没有什么经验,但我觉得如果我是一个演员,我会愿意演一个我没有尝试过的角色。当然要有合理性,符合年龄气质。剧本里是三个主角的年龄是有一个跨度的。姜武老师是状态特别好的。符合我想要的年龄段,一个有霸气、有震慑力的老板,我觉得他的面相有一种老虎的感觉,平时生活中你会看到中年老板会在办公室里挂老虎相。

 

矿工张保民的角色最年轻。当时看到宋洋我也有点担心,因为觉得他整体的感觉很阳光、很现代,和角色感觉完全不一样。但是宋洋希望参与进来,他原来没有塑造过这样的角色。当时试了几场戏,宋洋本人挺愿意挑战一个不会讲话的角色。他后来还专门去体验生活了。动作戏反而对他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他有底子。

Q

姜武饰演的老板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坏人,会不会担心有点脸谱化了?

忻钰坤


有些观众觉得有些脸谱化,作为悬疑片,最大的命题在于去猜坏人,但是我们的命题不是这个。我也并不想隐藏坏人,要这个人物一上来就让大家觉得有问题。我们在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些人物关系,但是人物关系背后的故事、事发的缘由有很大挖掘空间。还有很多线,如果给观众太多东西,观众容易被带跑,对于主题的诠释也会有点走神。所以我希望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然后到最后再去看好人获得什么结果,坏人得到什么结果。

Q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暴裂无声》是第一次和专业的影视演员合作,感受有什么不同?

忻钰坤

更多其实是自己的调整。《心迷宫》我用的几乎都是地方剧团的演员。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完成是第一位的。我没有时间跟演员慢慢磨表演,也没有时间和演员探讨内心。遇到演员不在状态或者没有理解人物的时候,我就要亲自示范一下怎么演,演一遍给他们看。


而这次是启发式的,会写人物小传,和演员一起分析人物的内心,让他们觉得这个人物可信。宋洋没有乡村经验,虽然去体验生活了,但是短期内也不能完全改变太多东西,那我就跟他说不用做更多处理,从内心认可人物,心里有苦难的东西,在眼睛里呈现出来就够了。

Q

《心迷宫》是一个发生在乡村的故事,《暴裂无声》也有一部分发生在乡村,你为什么有这种乡村情结?从你个人经历上来看,其实没有在乡村生活成长的经验。

忻钰坤

我觉得这是一种巧合吧。我从小在包头长大,城市北边很近就是山,小时候郊游、去玩就能看到,对这个环境不陌生。《暴裂无声》的故事有一部分发生在城市,一部分发生在乡村,这就蛮像我从小生活的城市。城市往北看是绵延的山,山下是村庄,一路过来就是城乡结合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一个平面上铺开。


《心迷宫》故事起源于制片人任江洲的母亲跟他讲的一个故事。做剧本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乡村题材可能本身会缺少关注度。那就想故事是不是可以放到城市呢?后来发现,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在于它在一个很小的社会群体里发生的,你放到城市,如今大家都不知道对门住的是谁,故事没法成立。


Q

《暴裂无声》还把故事放置在乡村,会不会在前期也遇到很多困难?

忻钰坤

确实吃了很多闭门羹,直到后来加入并驰计划,才得以实现。不完全是乡村背景的原因。因为在《心迷宫》成功之后,大家都想着下一部作品会不会也是悬疑、烧脑的,像是“心迷宫2.0”。我自己也曾经有纠结,要不要符合观众的期待。但是后来觉得,题材本身不具备那样的可能性,故意做得很绕,有点误导观众。《暴裂无声》在故事和线索上并不简单,在理解力上更考验观众。《心迷宫》是有很多条线索让观众看到了,观众去脑补另一条线,当最后印证的时候观众有一种观影的快感。它的故事一部分靠巧合推动。生活中觉得是巧合,从上帝视角来看,是命中的定数。到了《暴裂无声》,上帝视角不见了,到最后有很多东西没有给观众。观众要自己弥补,建立自己对电影的认知。


Q

你执导了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三个故事中的一个。那个故事讲述的也是关于父子关系的。在《心迷宫》、《暴裂无声》里都有父子关系的呈现。为什么执念于此?

忻钰坤

其实挺巧合的。2014年去威尼斯电影节的时候遇到梅雪峰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做短片,由陈哲艺导演监制,找三个青年导演。我看过陈哲艺导演的《爸妈不在家》,完全是我不擅长的类型。所以我觉得可以试试看。那部电影基本上是半命题创作,演员确定了都是陈柏霖,三个故事分别是亲情、友情、爱情,最后一个蒋雯丽出演的故事讲述是和年长女性的爱情,所以到亲情这里也就是父子故事了。


《心迷宫》里本来设置的是父亲和女儿,后来这对关系改成别的了。我身边恰好有一个例子,我的初中同学,就是电影中父子的状态。我觉得这在中国很多家庭中具有普适性。


《暴裂无声》中父亲找孩子是动机,通常失孤题材电影这种情绪会很重,但你看了电影会发现这部电影传递这种情感主要是靠母亲的角色。父亲推进故事往前进,泪点的释放在母亲。

Q

拍摄第二部长篇作品,有没有发展出你自己的影像风格?

忻钰坤

对于我自己来说,风格还在摸索。《心迷宫》的时候就是想着拍完,那个故事我觉得肯定有趣,我是一个影迷看到一定很high,但是在风格上没有什么企图。《再见,在也不见》没有太多空间去尝试这些,只是把文本转换为影像,整部电影的气质上更像是台湾电影。


《暴裂无声》是有比较多自由创作的第一部片子。你只要尽情发挥自己就可以,这时候才有了一些企图心。会琢磨怎么在故事上、情节上把观众带起来,在主题和表达上给观众多少暗示,同时又不去影响叙事。拍的时候我列了一些视觉参考,比如大戈壁,宽银幕镜头,在视效上带来景深。但是具体的风格要观众来定义。

Q

你在电影中设计了很多人物行为。比如在影片中出现了姜武很多吃肉的场景,还有他把假发片摘下来的片段。

忻钰坤

因为我是西北人,对于吃肉不陌生。所以给这个角色设计了一个特点,既是他的爱好,也是气质塑造,又希望有一些电影感。而且羊、肉、人在电影中有串联。假发片这个是原本给姜武设计了发型,要用到假发,后来觉得不如就设计成他每天自己要用假发片。这是某种人物对自己进行掩饰的隐喻。而且摘头发下来那一瞬间,其实有点毛骨悚然。

Q

拍这部电影觉得最大的难题在哪里?

忻钰坤

最大的问题在控制不好时长。故事原本三条线并行,后来律师的那条线被删去了很多,因为对于情节推进作用不是太大。但是最后的戏核落在了律师身上,而戏份最多的张保民在后三分之一变成了状况外的人物。这不是巧合,是一开始就这么想表现的。


Q

你在西安拍摄栏目剧的时候就模仿过格斯·范·桑特的《大象》是吗?

忻钰坤

对,当时看了那部电影,很喜欢,于是也写了一个送礼的剧本,叫《礼!礼!礼》。学着采用非线性叙事,用了三条线。当时电视台审片人就说,栏目剧有必要拍得这么复杂吗?当时就是一种学生心态,想尝试一下。其实早期看很多电影都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自己也开始创作了,也开始知道电影语言的体系了,跟自己学的很多东西能够搭得上话了,这才惊觉这个电影太牛了啊。

Q

是否担心《暴裂无声》会和国外同类的犯罪题材相比较?

忻钰坤

这部电影还好。《心迷宫》的时候很多观众在评论里都在刷看片量,都在那说抄了谁谁谁。这里面提到的电影我确实看过,比如《11:14》。但是太久之前看的,我都已经没印象了。他们说像,我就来回去再看了一遍,然后觉得像吗?可能因为都有两代人的情感,彼此为彼此付出。还有人竟然说像一个日本的青春片,《听说桐岛要退部》,我完全没看过。我也找来看了,看完觉得,完全不像啊。


但是我所有的评论都会看。换个角度想,作为一个影迷,你也会去评价别人的电影,这些评论中肯定有有意义的部分。


Q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都把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撕开了。你是不是对人性持有一个很悲观的态度?

忻钰坤

有一点吧。这两部电影算是都对人性本恶有探讨。但我觉得有些事情是辩证,善恶也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但是你最后发现,从自身出发、为自己考虑这件事是超越善恶的。《暴烈无声》的故事也表达了这个观点。一个人如果内心有些欲望没有达成,那就会专注在自己的欲望上,而不会管别人。人性中的自私是凌驾在善恶之上的。


推荐阅读


悼念余光中丨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从《鲨海》到“江歌案”,现实比电影凶残多了书单丨这12本书,让你更了解“写作”干货丨推理小说中最常见的四大类谋杀技巧关于纪录片制作咨询指导的5个建议偷偷打开任长箴老师的朋友圈写剧本、编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环,你可能已经错过!为什么说它是史上最棒且最神秘的恐怖电影?《纽约时报》评出2017年度最佳电影榜单影片分析丨爱情片创作之谈判式爱情关系纳博科夫的写作秘密:卡片创作法所谓卖剧本,其实更多是在营销你自己为什么这些剧本能入围金马奖?什么样的故事更受青睐?创作谈丨梅峰:写剧本和写学术论文的要求与标准是一样的从小说到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如何诞生的?好莱坞资深剧本顾问教你如何寻找故事构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