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枝裕和式悬疑片丨罪与罚之外的第三种声音

编剧圈 2020-02-13


把福山雅治、役所广司、是枝裕和的名字排在一起,就已经是一项迷人而引人入胜的方程式,在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中,激荡出更多含蓄、隐晦却足以星火燎原的火花。以悬疑推理题材来说,电影的片名似已道尽一切,但除了「凶手是谁」,其他更细腻幽微的描绘亦层层堆栈,成为一部看似剧情线发散延展,实则分秒聚焦核心的有趣作品。

 

剧情描述一位菁英律师重盛朋章(福山雅治 饰)接获一件案子,要为因强盗杀人被获判死刑、曾有过杀人前科的嫌疑犯三隅高司(役所广司 饰)辩护,争取为其减刑。但越是去了解案情,重盛越觉得三隅的犯案动机太过薄弱,追查的过程中,三隅与被害人家属的说法亦开始不断反复、矛盾,重盛甚至发现了三隅与被害人女儿咲江(广濑铃 饰)之间,似乎有着微妙的关系,让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律师与委托人原本该站在同一阵线,但三隅坦然而有礼的态度,却成为一种隐性的不配合。既然杀人已是罪证确凿,要想减刑就得从动机下手——「怀怨杀人」比「强盗夺财」要更容易博得同情心,但三隅却有意无意从中作埂,放消息给周刊说是被害人妻子(齐藤由贵 饰)指示自己弒夫,让自家律师被杀得措手不及,被追问到关键细节仍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隐瞒不是为了要脱罪,就是为了要保护谁,于是,忧愁少女咲江的身姿便缓缓在重盛的心中浮现。


 

推理题材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在于:凶手是谁、如何犯案、动机为何。凶手作为结果,犯罪手法则是让观众/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动机则可说是最扣人心弦的精华所在了,得有一个足够份量、能够解释的理由,去说服所有人,加害人为何有「资格」或「勇气」夺走被害者的生命。《第三度嫌疑人》里不断游走在杀人的合理性,有没有罪有应得、死不足惜的被害人?有没有情有可原、替天行道的加害人?有没有看似置身事外,实际上却成为最大利益者的关系人?提起观众「怀疑」的情绪,是悬疑片的醍醐味,但能不能让观众怀疑的不只是剧情,甚至还衍生更多剧情以外,关于现实生活面的延伸思绪,就端看作品的功力与底蕴了。

 

 

负责侦办三隅「第一次杀人」的法官,恰巧是重盛的父亲。无论是法庭的攻防或者是情感因素,重盛一直在寻找着三隅杀人的「情有可原」,但曾经和三隅有交手经验的父亲,却告诉重盛说对方是野兽般的男人、没有感情的空壳。谁看到的那一面才是真相呢?人无法被标签化,无辜纯真与十恶不赦,不同的视角就有着不同的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有了更多解释。


是枝裕和在过去的作品中,不断以各种形式进行家庭书写与血缘探讨,这份执拗在《第三度嫌疑人》中亦可见一斑。不同的作品,是枝裕和欲呈现的家庭群像也不相同,有的虽盼望紧紧相系却沉重得难以负荷、有的在絮絮叨叨中展现难分难舍的羁绊、有的超越血缘藩篱更珍惜于相互的陪伴,而在《第三度嫌疑人》中的三组家庭都相当疏离而充满问题。


离婚的重盛面对状况不断的女儿,也只能抱持没能陪伴成长的愧疚感,扮演着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背负「杀人犯」罪名的三隅,就算不再身边,也带给女儿更多的苦痛,但面对咲江却给予了父亲该有的支持与依靠;赋予咲江生命的血缘父母,却也可能是让她陷入人间炼狱的野兽们。无论有无血缘羁绊,「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幽微关系,既带着一份献身的决断,有时也隐然飘荡着性禁忌的暧昧气息,无论哪一种,都令人坐立难安。

 

回归「父亲」的角色。重盛的父亲作为一种权威,同时也是与三隅交手过的经验者,他是为重盛指点迷津,还是引导到错误的方向?重盛、三隅以及咲江的父亲(被害人),身为父亲时是否尽到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而站在「儿女」的立场,重盛与咲江又是如何去面对「父亲」形象的崩塌与不再可靠?关系的重组与再理解,造就了更多故事与情绪。剧中有一幕重盛的想象场景,是在雪地中,他与三隅、咲江一块玩耍嬉笑,毫无血缘关系的三人,却掌握住彼此的生死牌,笑容与纯洁,似乎也只能留给幻想世界中的雪白一片了,这份隐喻太美也太残酷。

「三」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就算再微小,三个点就能连成一个形状,就算再细弱,三支脚就能稳住一个面,父亲、母亲、儿女,三人就能组成一个小家庭单位,但三往往让人分配不均,打破平衡,而比起首次与二度,第三次的再犯就成为多数,不被人所原谅。《第三度嫌疑人》中亦编织了许多数字游戏,三隅多年前进行了第一次杀人,第二次杀人是这起事件,同时也伴随了第三次的杀人,甚至三隅的名字里就自带了「三」字。重盛、三隅、咲江的关系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人站在不同的尖端,有时是协助者、加害者与被害者,有时是解密者、守秘者与关键人,随着剧情推进角色也跟着流转,或许洗牌到最后,就成了愚弄者、牺牲者与救赎者也说不定。



人为何会犯下杀人之罪?人是否真的可以为另一人判刑定罪、宣告无罪与「斟酌」量刑呢?推理电影经典《嫌疑犯X的献身》告诉观众为了「爱」,人可以做出最残酷的事情;在《预告犯》中,故事传递出了「人们可以为了他人而赴汤蹈火」的决绝;那么在《第三度嫌疑人》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文:费雯丽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片名,导演是枝裕和在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这个片名让人能想到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就是很好的事情。也许会有人从司法角度思考,觉得是死刑这个制度导致了第三次杀人……有一种解读我觉得是最有趣的。参加多伦多电影节时接受采访,对方说,电影中第三次被杀死的是真实。真实被杀死了,这样就没办法确定谁是凶手了。我感觉这样一种解读方式是最接近于答案的。”全文:对话是枝裕和 | 我更想描绘的是大海深处的暗潮涌动


推荐阅读


好片精读 |《色·戒》: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  他把“弹幕”写成了书,让你愉快地吐槽电影 |  来自奥斯卡最佳编剧的5堂剧本写作课丨奥斯卡金像奖编剧教你塑造人物的7个小秘诀 |如何写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浪漫喜剧片 | 大牛前瞻 | 2018电影行业的趋势和挑战 | 好莱坞电影的62个套路 | 这些“烂梗”是否也出现在你的剧本里?你真的了解你笔下的人物吗?伟大的剧本应该像诗歌一样科恩兄弟、昆汀教你用对话俘获观众从奥斯卡大热门《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谈角色与情节的取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