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任老师,还有机会学习吗?

2016-02-29 杨红旭 杨红旭楼市研究

老杨不是党员,也不太懂政纸,一直也没兴趣讨论此类事。也不想就此话题展开。只想借此机会,聊聊房地产圈内的一些事,我有点感触,不涉及敏感话题,应该可以发出来吧?


任老师,其实我还真的没有跟他面对面说过一次话。但我内心,还真的把他当老师看待。这个老师,仅限于房地产领域。咱不要把话题放得太大。

 

2000年,老杨从外地来上海找工作,随后进入房地产业。经历90年代中后期的降温之后,在98年房改的促进下,当时上海房地产业刚刚企稳、复苏,工作机会相对较多。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开发商做广告文案,其后频频换工作,一年之中,必换一次工作,真的好像青蛙一样,多是营销策划类工作。这一时期,是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的起步期。市场持续走强,工作不算辛苦。只所以频跳槽,主要是为了职位和工资加速提升。


在经历了八家公司之后,2005年下半年上海及长三角楼市的大幅降温,第一次让我领教了房地产调控的厉害,第一知道了楼盘营销也会遭遇艰难。

 

我喜欢反思和总结,现在才明白:其实这也是作为优秀市场分析师的必备素质。2005下半年的楼市大降温,让我清楚了一个重要道理:房地产业,看天吃饭!当时我所从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主要关注微观和中观,而宏观与大势才是“天气”。

 

据我了解,围绕楼盘的产品定位、营销、策划、推广、工程等等环节的几乎所有从业者,都不太关心“天气”,当然有些人想要关心,但也搞不太懂。

 

2005年底和2006年,房价持续下跌之后,上海有几十个楼盘的售楼处闹退房,其中一个楼盘的业主通过打官司,宁可赔偿开发商3%的房价款,也要退房!

 

而当前在上海抢房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十年前很多人闹退房吗?当前在深圳炒房的网友们,你们记得2008年深圳房价有多惨吗?因此,我一看到所谓的“京沪房价永远涨”,心底就冒出一个泡:“无知者无畏”。

 

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最终决定职业转型,由主要关注微观世界的营销策划,转向研究宏观世界,搞清房地产大势,努力当中国房地产“天气预报员”!

 

2006年初,如愿进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至今,正好满十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老杨这把剑,能算得上锋芒初露吗?

 

但这与任老师有何关系?听我讲来……


在我转型之前,说实在话,根本不关注任的观点,也没读过他的书与文章。在2006年之前,做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谁会在意经济学家、学者、房地产研究者的言论?

 

这么说,好像也不太对。因为当时谢国忠、易宪容都挺有名。不过,我当时也只是看新闻时扫一眼,并无兴趣研究他的观点的证据与逻辑。

 

而2006年转型做宏观面研究之后,我开始全面而深入的关注经济学家、学者、房地产专家(主要是研究政策面、宏观面的)。而任老师在房地产方面的观点与文章的专业性,明显高出别人一大截。作为一名开发商老总,却在房地产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相当奇芭吧。

 

2006年,博客开始兴起,我也算是中国房地产业内最早,或较早开始玩博客的那一批了。最早在搜房上开博,后来又在乐居和焦点房地产上开博,后来的二三年,认识了一批博友,还常参加这三大房地产网站的博主线下活动。

 


记得有段时间,牛刀(去年也被封博)出任过乐居上海的负责人,有过几次交往。有次好像在上海绿城搞过一次线下活动,牛刀、时寒冰、曹建海在一起论楼市,后来就有了所谓的“楼市三剑客”的说法。呵呵,都是些陈年往事了。弹指一挥,十年过去。大概三年前,受美国格理的邀请与安排,曾与曹建海一起,在北京与十多个投行的人一起午餐论楼市,我看多、他看空。

 

尤其是新浪博客,当时搞名人战略,导入了一大批各界名人。任老师的博客很活跃,尤其是一些房地产类的长文,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数据详实。每篇我都会细看,有时会看几遍。后来,我在研究中,很喜欢用数据说话,追求逻辑的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再后来,渐渐的,搜房、焦点房地产、和讯等网站的博客,我不再更新了。只剩新浪微博,仍在继续更新。在此也声明一下:所有其他网站上的打着我名义的博客,都是假的,都与我无关!

 

再后来,2009年开始,微博兴起,我也开始写微博了,但继续保持着博客。不过,任老师的主要精力转到了玩微博上,以前在博客中的那种长文,越来越少。让老杨有些失望。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潮流在变化。写微博节省时间,但博主们的表述与观点,也变得碎片化了。

 

再后来,微信又出来了,我也开始玩微信,但同时仍在玩微博客,同时继续更新博客。拷,我发现我自己有个优点“喜新不厌旧”,在某些事情上,很执著,不太会受社会潮起潮落的影响。不愿盲从,特立独行,这也应算作优秀市场分析师的一个必备素质吧。呵呵。

 

当前新浪博客的阅读量排行榜中(估计有估时间没更新了),博客内容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一名是潘石屹7400多万(总榜排110位),第二名是任志强3500多万(总榜排230位),第三名是王石3100多万(总榜排263位),第四名是我1500万(当前1700万)(总榜排488位)。

 


其实,近二三年,这三位大佬的博客,就不常更新了。他们主要精力都放在微博了(微信不清楚)。比如,潘石屹最后一次写博客是2015年8月,次后一次是2014年。不过,早在2012年他们还在更新博客的时候,我的阅读量也仍是排第四。



我的名气不大,但主要是勤奋,写文章很多。2006年职业转型之前,在家里不想工作的事;2006年之后,离开办公室,仍有一半时间在做与工作有关系的事。

 

我曾统计过一次,2006-2012年期间,共计公开发表专业文章超过1000篇,堪称全国房地产业界最高产的专家学者。这些文章,都放在了博客上。为上百家媒体写过文章,包括《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房地产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新闻晨报》、《新民周刊》、《时代周报》、《新京报》等报纸,以及《中国经济报告》、《中国房地产》、《住宅与房地产》、《房地产世界》、《中国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信息》等杂志,还有新浪财经专栏、腾讯财经专栏、凤凰财经专栏等网络媒体。

 

2013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楼市探秘》,鉴于在专业方面长期推崇任老师,他不认识我,我特意托人,请他为我写几句推荐语。同时,写推荐的还有朱中一、聂梅生、张永岳等老师,都是我在专业方面信服的老师。

 

任老师的博客和微博,我长期关注。由于我只关注房地产方面的事儿,近一两年任老师在微博上聊房地产越来越少,聊其他方面越来越多,这一点让我不免有些失望。

 

但无论如何,在任老师的微博与博客,一起消失的这个特殊时点,让我不禁想起了过去十年,持续关注和学习任老师在房地产方面的观点、文章,那些年,那些事……


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其他渠道,能够继续了解和学习任老师对房地产的分析与观点。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权作纪念……


[更多往期文章,点看如下]

[1]一线城市,还能买房吗?

[2]一线城市的房价暴动与政策异动!

[3]楼市还有“降税大招”!就看他们敢不敢用?

[4]推倒住宅小区围墙的十只“拦路虎”!

[5]买房者崩溃了:正在加速上涨的上海房价!

[6]全球金融动荡第二波更猛,2016只能“避险式理财”

[7]老杨论市:2016年经济大势与楼市走向!

[8]黄金,将成为2016全球最牛叉的投资品?

[9]2016年房价继续上攻,谁也拦不住中国房价!

[10]香港楼市18年一个轮回,新悲剧上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