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礼赞生活的复杂建筑 ——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访谈

王勤 L·B·法雷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作者: 

王勤,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博士,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ETSAV建筑学院客座讲师, 情感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室创始人;

[西]尤义斯·布拉沃·法雷(Luis Bravo Farré),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ETSAB与ETSAV建筑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B23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亚洲发展银行特约老年建筑技术顾问及评审


本文摘自“礼赞生活的复杂建筑 ——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访谈”,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19年6月刊,总第199期P33-40


 

前言
 
生活本身十分复杂,生活工具亦理应与之匹配(Life is complex, tools must match it)。
——唐纳德·诺曼《与复杂性共生》
(Donald A.Norman, Living with Complexity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西班牙摆脱保守专治的弗朗哥统治、走向社会现代化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转折期。尤义斯·布拉沃·法雷(Luis Bravo Farré)也恰恰是在此时从巴塞罗那建筑学院毕业,开始了实践建筑师和建筑学院教师两栖的职业生涯。自由创作精神的爆发和对伊比利亚半岛丰富建筑文化的感性经验使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西班牙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强手如林,如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卡洛斯·费拉特(Carlos Ferrater)、约瑟夫·伊纳斯(Josep Llinas)、罗伯特·布鲁伐(Robert Brufau)等。他们的作品中充满历史记忆、现实问题与未来理想的激烈碰撞,以及大胆突破常规的建构实验,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可识别性。


▲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Luis Bravo Farré)提供 ©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Luis Bravo Farré)提供


同时,就像他们曾真诚受教于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约瑟夫 · 玛利亚 · 乔治奥(Josep Maria Jujol)、路易斯·多梅尼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énech Montaner)、约瑟夫 · 路易斯 · 塞特(Josep Lluís Sert)、何塞·安东尼奥·高戴克(Jose Antonio Coderch)、亚历杭德罗 · 德 · 拉 · 索塔(Alejandro de la Sota)、奥里奥尔·博伊加斯(Oriol Bohigas)、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等这些杰出前辈建筑师一样,他们又将独特的西班牙建筑气质,连同自己对于社会与时代变革的思考通过教学传递下去,培养出如RCR、EMBT、B72、TEd’A等已在当代国际建筑界大展身手的新生代。

古代或现代,乡村或城市,应运而生的西班牙建筑通常都带有多元文化融合的意象。但是这一特质既非手法主义,也非风格主义所导致,而是历经地中海、北非、西亚和欧洲高地文明浸润的必然结果,其中包括因为相互取长补短而日益精湛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及无论来自何种原生文化的新住民都对伊比利亚半岛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地缘条件、复杂多样的气候、地质类型作出诚实回应的态度与方式。如同维克多·雨果、华盛顿·欧文、海明威等众多铸造精神建筑的过客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不那么沉重,不那么庄严,不那么华丽,也不那么伟岸得好像纪念碑式的西班牙建筑,只因它们时而内敛,时而豪放,神秘而又让人乐于亲近的感觉。

然而,在强调精确几何数学之美的古典理性建筑品味,崇尚纯粹美学形式的权威性与宏大纪念性的传统学院派建筑审美观看来,追求实用主义和平民化的西班牙建筑很难被载入主流建筑史册,直到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学者从建筑伦理和建构逻辑的角度对西班牙现当代建筑实践的意义与价值予以高度评价,建筑界才真正开始认真审视这一股源远流长的设计力量;直到从古纳·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阿尔瓦·阿尔托、勒·柯布西耶、伍重、路易斯·巴拉甘、阿尔瓦罗·西扎、弗兰克·盖里、诺曼·福斯特、让·努维尔、赫尔佐格&德·梅隆、扎哈·哈迪德等世界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旅程中都发现了有关伊比利亚半岛浓墨重彩的篇章,我们才意识到这里到处涌动着永不枯竭的建筑灵感之泉。

尽管如此,中国建筑界对于西班牙传统及现当代建筑的特点、价值何在?西方与东方的生活哲学观,以及历史与当代的建筑现象如何衔接、融合与共生?当代西班牙建筑师主要在做什么,采用怎样的方式,以及对于中国建筑实践有何参考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认知仍然极为有限,且不乏误解。尤义斯·布拉沃教授是笔者在巴塞罗那攻读博士学位时的三位联合导师之一,师生之间在近十年间有关建筑课题的探讨,甚至争论不计其数。此次有幸借《建筑师》杂志的委托,又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达3小时的访谈,希望通过他的提示,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从更加具体而务实的角度理解西班牙现当代建筑实践,特别是破解“创造性建筑实践与日常生活建筑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一迷思的有益的信息和方法。

 


访谈时间:2019年4月11日

访谈地点:B23建筑设计事务所,巴塞罗那



一、西班牙现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轨迹与特征

 

王勤(以下简称WQ):作为在西班牙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自然背景中成长,而又具有丰富国际建筑设计实践与教学经验的学者、建筑师,请您从亲历者的角度概括一下西班牙现、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沿革。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以下简称LB):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都展开了具有国家地域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巴塞罗那是和伦敦、巴黎、米兰一样重要的国际化都市,最早开始财富资本的积累,最早暴露出工业化城市的问题,也最早涌现出一些激进的社会与艺术思潮。当时大量新兴建筑的需求主要在三个方面:以1859年塞尔达规划基础上的新城区建设,1888和1929年的世界博览会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还有郊外私人工厂业主建设的综合生产生活区。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建筑学院的成立都是应时为这些城市、建筑设计提供专业建筑师,其教学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学院的影响。

但是,还是有很多学院的师生,包括人们熟知的高迪,在实践中自觉地将学院派的知识、本地的传统建造工艺和个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结合了起来,导致西班牙建筑在功能性、技术性和装饰性上的变革,比如传统加泰罗尼亚砖拱做法与铸铁构件、玻璃天窗结合后实现的大跨度连续空间厂房,还有新城区底层商服、上层家庭式居住或出租的典型竖向建筑格局等。这些变革本质上已经不是对中世纪建筑的复兴,而是系统解决城市化居住问题,为大众寻求健康、体面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建筑雏形。

1939年后,整个西班牙处于民族主义高压政治中,客观上抑制了包豪斯、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影响。但是,还是有一批形式上更加简洁、动感,而内涵文化与感知层次更加丰富的居住建筑建成。譬如,高戴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的私人和集合住宅就都采用了传统地中海民居的白色涂料、轻重结合的几何构图,同时又精心设置了预制百叶窗、悬体式取暖炉,各种尺度的灰空间,巧妙地转化为园艺元素的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与地中海植被、礁石海景相呼应的诗意景观。

1968年首先爆发于法国的工人和学生运动是欧洲社会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西班牙的反应虽然没有法国激烈,但是却也由此实现了建筑教育改革,清除了保守政治派系的控制,重新引入了一批由优秀实践建筑师组成的师资队伍。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现代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与国际主义风格消除建筑文化特性,强调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做法相反,阿尔多·罗西和罗伯特·文丘里的关于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建筑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特别是意大利现代建筑师从整个历史中寻找现代建筑语言元素的文化敏感性,以及关注建筑细节的设计方法。这种借鉴并非形式上的模仿,更不是对于秩序、比例和对称的古典主义抽象原则的旧事重提。

之后,对于建筑与历史学之间的对话进一步从建筑本体原型扩展到了对于传统与地域性建筑语言的重新发现与提炼。高戴克成为建筑学院重要导师之一。我自己也从1979年开始执教。地方特征、城市肌理、周围环境、材料、光线、景观、生活空间这些关照人们内心情感的因素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本质。至于采用哪种建筑风格,无需一定之规。在这一走向上,曾经发现了赖特的作品,同时,著有《走向有机建筑》的意大利建筑评论家布鲁诺·泽维(Bruno Zevi)例举了瑞典建筑师古纳·阿斯普朗德的作品。这一类从新古典主义引申、变异而来的地域性现代建筑之所以有趣,正因为它们说明了建筑能否触动人们的心灵并不在于某种风格或形式语言的正统、纯净。

不过,当时相关这一类建筑实践的资料也是最少的。为此我专程去北欧实地考察,撰写分析文章,并且在巴塞罗那策划了首次阿斯普朗德作品展。自此,阿斯普朗德等北欧建筑师的建筑实践对很多西班牙建筑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恩瑞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1955—2000)在做伊瓜拉达墓园项目时,也潜心研究了阿斯普朗德在斯德哥尔摩的林地墓园。拉斐尔·莫内欧是另外一个博古通今的例子。他的讲座和构成课永远座无虚席。他对古典建筑全面、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加上对场地的精确回应,使他的不同建筑作品之间呈现出材质、体量、空间处理上的巨大差异,比如梅里达的罗马艺术国家博物馆和塞巴斯蒂安市海滩上的会展中心(The Kursaal),但在内质上又同样透射出不同凡响的古典唯美精神和更加深刻务实的现代革新性。
 
WQ:除了在西班牙建筑中清晰可见的文化印记,伊比利亚半岛的自然条件也比较特殊。这里日照充足,降雨少,可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较长,但同时也是目前欧洲最干旱缺水的地区。此外,沿海与内陆气候、地形、地质、自然与农耕景观差异也都非常大。事实上,在西班牙并不存在某一种可以适应各地自然条件的建筑模式,就像我们看到的比利牛斯山区建筑、马约尔岛上的地中海民居,以及南方安达鲁西亚地区阿拉伯式的水院建筑原型都极为不同。在一些小村镇中,这些建造传统还在继续,而在当代城市建筑实践中,所谓地域性建筑的内涵有何变化?在更广阔的建筑学视野中,您又是如何看待西班牙建筑所呈现出来的特异性与普适性的?

LB:伊比利亚半岛的自然条件远非处处适于人居,有些地方甚至十分严峻,这时人为建筑的意义就好像沙漠里的绿洲。人们在不同的区域种植橄榄树、橡树、葡萄园、柑橘类果树、牧草这些适应性强的植物,交流物产,地方建筑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应各自生活方式和调节出舒适小气候的建构体系。虽然建筑师在建筑学院主要学习的是系统的建筑和工程学知识,也包括外来的学院派设计和绘图技巧,但是,这些都是可以被灵活运用的工具。最终,建筑经过不同建筑师的设计必然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或者说带有源于地域的、个人的特异性,但前提都必须具有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好的根本意义,这其中也包括好的审美品位所能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启发。

在人口和建筑密度都比较大的城市中,土地资源的占有方式不同于乡村,人们更需要分工协作,分享公共设施和服务。事实上,完全封闭、只靠自给自足的乡村在当代也几乎无法存在。人们需要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设施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城市村镇的运转系统越精细,越需要更多类型、覆盖面更广泛、设计质量更好、使用效率更高、具有足够的人文包容性,而不是强加、拥挤或者充当稀缺资源的公共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这是当代社会机制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我们又会看到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历史与现状不同,需要具体细微的诊断来确定自己的建设方式和规模,充分利用本地已有的一切资源。

从加入欧盟体系到目前为止,西班牙商品住宅开发量很大,基于开发商最大化收益的目的,限制设计发挥的因素反而很多。而在接受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监管的公共建筑和空间规划设计方面,包括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性住宅,其设计质量和性价比的控制都更加规范有序。这就使西班牙建筑师在这个领域中更能发挥驾驭复杂生活空间、材料、人的细腻感受和建筑叙事性的长处。这也可以算是当代西班牙建筑在形式上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可识别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西班牙城市公共建筑与空间设计的实践经验
 
1.关于城市空隙中的公共建筑与空间
 
WQ:通过对中国城镇现有公共空间状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与居住社区相对独立设置的大型城市公园,城市中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主要依托大型商业区、商业街、商场等经营场所项目的建设而产生,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费。居住区规划虽有千人服务配套指标控制公共设施、建筑、绿化空间的面积和功能,但是缺乏针对各功能的差异化空间质量控制标准。此外,由于新建商品化居住小区之间各自封闭,其独立配套的所谓公共设施被局部私有化,并不能真正产生城市和社区意义上的系统化使用效益。相反,近三十年间西班牙建筑规划与设计的重点恰恰体现在非商业性的公共机构、设施建设项目中,其中涉及市场、学校、医疗诊所、体育中心、社会住宅、养老机构、图书馆、街区公园、分级垃圾处理及回收资源站、不同级别的博物馆、不同特长的文化机构,直至墓园等各类建筑、空间的新建与更新。它们均匀地分布于各个社区,彼此关联,为居民织起一张和谐生活的网络,同时也是城市及社区建成环境中的闪光点。

以市域面积约102km²、常驻居民160多万的巴塞罗那为例,如果不计同样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大学院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也有40座左右。它们或者利用历史建筑改造,或者是新建,不仅经济实用,而且构思巧妙、极具创意,足以构成一部具有国际最高设计水准的图书馆专辑。为了促进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质量,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及巴塞罗那市政府不仅针对每个项目开放公共竞赛平台,而且设有FAD(Famento de las Artes y del Diseño)艺术与设计促进奖鼓励优秀的创意与技术应用。您本人就曾12次获得竞赛第一名,4次FAD大奖提名,设计建成此类公共建筑项目20多个。

那么,以您在西班牙、中国两地建筑设计实践与教学经验为基础,您认为两地公共建筑、空间的开发模式与设计质量产生本质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文化、经济、政策因素上的不同相关?

LB:从公共建筑、空间的开发模式与设计质量的角度来看,两地差异确实比较大,我认为这与开展这一类建设的动机与方法有关。经济与政策因素固然重要,就像巴塞罗那公共建筑与空间数量与质量的大幅提升就与筹办1992年奥运会的城市更新计划密不可分。但是这些公共建筑与空间并非仅仅用以吸引外来投资和游客,而是借此机会解决长期困扰巴塞罗那的工业污染问题,利用城市间星星点点的空地、废弃的建筑增加社区服务设施,为居民就近提供安全、便利、丰富而优美的活动场所。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改善,而是对一系列显性或隐性问题的治理。特别是在巴塞罗那这类欧洲国际大都市中,不同种族、文化、经济背景的居民之间的自然沟通与和谐共处都有赖于公共建筑空间形态对于其使用权力与方式的暗示,而不是靠人为的硬性规定和安全预防措施。

所谓文化差异的作用,反而是我最不能认同的。事实上,根据我在中国和西班牙两地的生活与工作经验,恰恰让我发现了两种文化更多的相似点。譬如对于饮食的热衷,相比中欧、北欧国家而言更加紧密的家庭与邻里观念,情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乐于亲近、适应自然等方面。不过,在与中国业主和设计师同行的交流中,我们也确实经常遇到“好的设计和好的建筑一定很贵”的迷思。所以,我们在方案设计中预设的很多不需要增加任何造价就能获得更好的空间感受和建筑效能的系统性措施,反而在执行过程中被消除了,因而留下很多遗憾。我想这是有关建筑设计潜力认知上的差距,与文化传统、习俗上的差异无关。

公开竞赛机制有利于突破公共建筑与空间设计的固有模式,促使设计师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使用者的特点与需求。西班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建筑设施设计和现在中国的状况类似,通常遵循着统一的标准、功能和空间模式。但是自80年代后,开发者和设计者都意识到针对每一项目的不同点来增强设计的重要性。近年来,这种竞赛机制又从原来在众多设计师工作简历中优选前五进阶概念设计竞赛阶段的方式变为直接针对所有概念性方案的遴选,可以说是一种更加公平化,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方案胜出的原因并非形式和技术上的酷炫,而是首先取决于综合解决经济、技术、社会及形式问题的效果。
 
2.关于面对功能、经济与时间限制的设计对策
 
WQ:谈到项目的综合效果,经济与社会生态可持续性,以及同时解决具体而尖锐的社会问题都是这一类由政府推动的公共建筑与空间项目必须面对的挑战。所以,此类项目在西班牙同样预算紧张,设计和建设周期短,用地常常需要在现有的城市肌理中“见缝插针”,各项功能和经济、生态节能指标要求也都非常严格。那么作为承担这一类充满限制的项目的建筑师,您是如何应对这些要求,又是如何从中争取创意设计余地的?

LB:公共建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需要平衡,各项设计指标需要遵守,但这些都不是限制设计师主观能动性和设计想象力的理由。特别是从项目所处的背景,以及特定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在建筑设计中,会有很多普通和特殊的因素引导建筑的逻辑生成。这样思考的结果,无论是概念,还是形态,有时甚至会超出建筑师自己的预料。例如,建筑朝向、光线和阴影、空气的流动感和气味、表皮与体量虚实构图的对比、空间的进退、可循环的流线等都是必然应该用来增加建筑感性体验的资源。对于日常生活内容与路径进行优化的程度、方式,取决于建筑师自身建筑和生活体验的积累以及设计敏感度。

当然,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使我们不能采用任何奢侈的材料与成本很高的工艺。但是,在西班牙的材料加工与手工艺制造传统中,赋予平常材料特殊的应用方法,甚至是经过废物回收再利用,都可以创造出同时具有实用和艺术价值的新事物。例如,陶瓷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应用就不是简单的墙面保护层或者一般性的表面装饰,而是具有高度的,可以追溯至罗马和摩尔人统治时期的历史文化叙事性。或者就像我们在高迪建筑中看到的,由其合作者约瑟夫·玛利亚·乔治奥开创的“Trencadís”(瓷片拼贴)做法,使被覆盖的表面或物体本身成为类似于点彩印象画派的艺术品。而在如卡拉特拉瓦、米拉莱斯(EMBT建筑事务所)和费拉特(OAB建筑事务所)等建筑后继者的代表作品中,一脉相承的表现做法又在更大尺度上得到了各自创新性的发挥。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高迪建筑中采用的部分陶瓷样式与做法示例 © 王勤拍摄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索菲亚王后艺术宫(Palau de lesArts Reina Sofía),圣地亚哥 · 卡拉特拉瓦建筑师与工程师事务所设计,2005年建成 © 王勤拍摄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圣卡特琳娜菜市场(Mercat SantaCaterina), EMBT建筑事务所设计,2004年建成 © 王勤拍摄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贝尼多姆海岸步道(Paseo MaritimoPlaya Poinente),OAB建筑事务所设计,2009年建成 © OAB事务所提供


西班牙各地自产的砖制品在取材、生产方式、外观形式、用途和砌筑方法上的种类都非常多,特别在建造一些中小型的建筑项目时,既不需要长途运输,也不需要大型施工设备入场,至今仍然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主要建材。而且,砖在西班牙向来都不仅仅是用于砌筑墙体围护结构的基础材料,而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造型介质,可以用来建造形态可塑性很强的加泰罗尼亚拱楼面和屋面,创造带有阿拉伯式几何构图趣味的装饰,被排布为各种各样的镂空隔断,广泛用于建筑与景观的塑造之中。由托尼·赫罗内斯·萨德拉(Toni Gironès Saderra)工作室设计的seró小镇文化中心,在用砖方面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砖制品在建筑与景观塑造中的创新应用示例——seró小镇文化中心,托尼 · 赫罗内斯工作室设计,2012年建成。用于展示在一次管道施工中偶然发掘到的史前建筑巨石,同时开展本地区文化活动及土特产推广。项目获2013年度FAD建筑奖 © 王勤拍摄


又如,我们在塔拉戈纳省Flix小镇和巴塞罗那圣安德鲁(Sant Andreu)工业住区老年居住照护中心建筑的设计中,采用了不同材质、尺度、形式、色彩、开启方式的百叶窗、遮阳棚架,彩拼式的塑胶铺地,配置了具有家庭氛围的家具、灯具,在手触的部位为金属护栏附上木质扶手……这些经济的工业制品经过非模式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用来改善室内外空间的物理特性,也可以增加手工感,创造生动温暖的空间氛围和感官体验。Flix项目中的一部分还重新利用了场地中原有的小学建筑。这座老建筑本身并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是当地居民对它很熟悉,而且层高很高,楼板和楼梯都是传统的加泰罗尼亚拱做法。这样的条件正适合嵌入办公区、手工活动室、康复室等公共性功能。由此,保留和改造它就不仅使整个建筑自然产生了与使用者联系起来的情感纽带,也实现了应有的功能与经济合理性。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Flix老年居住照护中心的材料应用及旧屋改造再利用设计措施 © 王勤拍摄

 


3.关于创造完整社区生活体验的建筑对策

 

WQ:涉及具体的设计方法,您主持完成的Cambó社会住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项目正好坐落于环绕巴塞罗那圣卡特琳娜市场(EMBT设计)的街区,围合广场一侧的立面优雅简朴,与旁侧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模式的老住宅建筑保持和谐,而向街道延展的一侧则充满了室内外空间的变化。请您谈谈如此处理建筑空间与形式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LB:社区生活需要一个活跃的聚集中心和不同的空间公共性等级。每一座构成社区环境的私有和公共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健康社会生态群落的载体。这是所有参与社区和城市项目设计的建筑师之间的共识,相互协作也是无条件的。在我们着手Cambó项目时,由恩瑞克·米拉莱斯领导的EMBT事务所已经完成了这一区段的老城更新计划,但圣卡特琳娜市场的建筑设计尚未定型。米拉莱斯当时明确提出,我们的设计可以不受已有更新计划的限制,EMBT可以根据任何更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建议调整计划。


经过项目辐射范围内的居民调研和空间研究,我们肯定了以圣卡特琳娜市场为公共活动与视觉核心的定位,但提议增加一个室外公共开放空间来加强这一社区与中心老城区之间的联系与过渡。这一提议得到了市政府和EMBT的一致支持,决定牺牲部分本可以快速产生经济价值的建筑容积率,市场和对面商业建筑主立面双向退后,这就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市场前那个四通八达的小广场的来历。在达成社区规划合理性之后,我们刻意淡化了主立面的视觉特异性,从比例构成、色彩上与现状建筑取得协调,并将设计重点转向了住宅本身的空间特性上,通过模型十分精细地考量室内外公共空间凸凹进退对于每一户采光、遮阳、通风、视线以及阳台、露台可用性的影响。总体上,这是一个身为低造价集合住宅,但是高度尊重住户个体存在感的建筑方案。


 

三、西班牙的实践性建筑教育方式

 

1. 无名建筑精神与理性设计思维

 

WQ:尽管当今世界对于西班牙建筑的关注源起于如高迪、卡拉特拉瓦和米拉莱斯等少数建筑师独树一帜的形式语言,但是经过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作品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自己的建筑实践中和其他优秀西班牙建筑师一样恪守着无名建筑(Anonymous Architecture)精神,遵循着功能与建构理性。他们并非传说中无师自通的天才,就像高迪成长于铜艺之家,也是19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建校初期的毕业生。可以说,西班牙的建筑师职业化与建筑现代化从初始便是建立在系统化建筑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在我所参与过的ETSAV建筑学院9级(相当于中国大四、大五年级)设计课的教学工作中,功能与建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形式选择反而是讨论最少、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部分。从设计程序上,学生要从反映周边环境关系的模型做起,逐渐放大至建筑单体模型。在整个课程设计发展过程中,平面功能组成,结构选型布局,设备管线综合以及体量、形式的比较研究也必须在人的行为空间维度中同步进行。这种教学训练方法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接近建筑师的职业设计实践方法。请您谈谈为什么一直坚持这种注重实践性的建筑教育模式?


LB: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一位建筑师一生都在完成一个项目,建筑学院的培养是一个有意识的开端。西班牙建筑教育与执业衔接的方式与中国或者北美国家的建筑师资格考试制度不同,建筑学院的学生通过所有课程的考核就可以获得建筑师执业资格,所以就有像约瑟夫·里纳斯(Josep Llinàs)那样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的个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入学就开始强化学生在完整项目设计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培养精美空中楼阁的画匠。整合的设计方法也很重要,那种确定完平面功能,再考虑立面、剖面,再添加结构和设备的传统设计模式既不可能获得完美的建筑形式,更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和使用的效率。


进入工作阶段以后,西班牙建筑师大多从小规模的居住和公共建筑项目开始实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特别细致缜密的设计思维方式,直到接手大型项目也不会改变。高迪、米拉莱斯的建筑看上去标新立异而又复杂费解,其实正是多层次文化喻义与功能主义、建构理性重合后的必然结果,甚至包含着哲理和社会意识,而不是有意博人眼球的形式游戏。比如在通常的教堂建筑中,各种华丽复杂的装饰和圣器宝物都被藏在内部,而高迪在设计圣家族大教堂时,却有意识地把建筑最为复杂精致的内容展现在外面,让人们从城市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


事实上,无论成名与否,无论项目大小、投资高低,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进行设计。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建筑师都应具有的职业责任感。但是客观上,欧洲国家对历史建筑保护力度较大,很少大拆大改,所以建筑师获得项目的机会十分宝贵,因而也格外珍惜,希望能够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充分表达出独立的思想,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同样重要的认识是,建筑师每做一个建筑项目,实际上并非从零开始。米拉莱斯、RCR这些20世纪8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主创建筑师,在赢得第一个正式项目委托之前都参加过很多竞赛,之后又在越来越多的实施项目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建筑语言体系。观察他们完成的每一个项目,其中都有外来和内在联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这就像在看一个人日益成长、成熟的过程。

 

2. 观察的方式与方法

 

WQ:我也参与了由您主持的“建筑图像化表达”教学项目,并且学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环境观察训练方法。您要求学生们在进行场地或场景调研时放弃各种先进广角摄影器材一次成像的精美与便利,采用固定焦距在自然光线下采集大量照片元素,再经过手工或数码拼贴来呈现场地的整体视觉信息。开创这种摄影艺术表现手法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意在表达自己认识真实世界之时间与空间向度的态度与方式,而您为建筑系学生设计这一课程训练的用意是什么,成果如何?


LB:大卫·霍克尼不是摄影师,而是画家,照片是他用来作画的工具和元素。通常的建筑摄影是一个角度的呈现,往往也是摄影师和建筑师认为建筑最美的角度。但是,观察建筑不应该只从一个角度出发,设计建筑就更不仅仅是视觉范围的工作。我们采用霍克尼的工作方式,是希望学生不要过分关注形式,而是去捕捉建筑、景观和环境中的氛围,尽量多地采集可能被短时视觉忽略的信息。回头再来整理重构这些照片时,场景形式上是变形的,但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这是一种对于空间、时间、事件的体验,在哲学意义上,改变了学生从单一视觉形式美的角度判断建筑的习惯。为人所用的建筑环境从里到外,从整体到细节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与中国院校合作教学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中国的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要领。有趣的是,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教学,也可以直接应用于设计,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米拉莱斯的很多创新设计都是基于这一工具。


 

四、关于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WQ:我们在近年间完成的西班牙建筑与景观项目中也能发现对于虚化形式、散点透视、视觉与身体相互带动的空间叙事等这些东亚传统审美方式的演绎,以及对于空、静、简、无为而作等东方哲思的反映。比如获得2017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RCR建筑事务所,获得欧洲及北美多项景观项目大奖的EMF景观建筑事务所等都以此见长。您本人也经常到中国旅行,对于中国古代诗、画、园林也颇有兴趣,并且已经将之发展为建筑空间研究的对象和工具。而我作为中国建筑师,很想知道您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转译到现代建筑语言中去,如何通过建筑提升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何建议?


LB:对于建筑师来说,学习和理解其他文化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在构建筑知识的领域里,也需要一种不同文化间的借鉴来达到更高境界的平衡与创新。很多西方建筑师都有提及对日本文化的借鉴,而我认为就东方文化范畴内的多样性而言,中国古典园林和地域性建筑中还存在很多可以被转译为现代建筑语言的原型和灵感。这同时也意味着,解读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文化体系很有难度,除了投入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没有任何捷径来掌握它的脉络和细节。


一名建筑师所能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欧洲包括西班牙的建筑师在其出生和成长环境中进行的本土实践往往最为深入细致,作品也最能引起共鸣。这种建筑设计师与建筑使用者共同的归属性本身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所有凝聚了特定时空概念的经历、认知、情感、记忆都必然会渗透到建筑师的作品之中,使建筑可能在精神和实体层面上得到升华。我们之前谈到的,和更多我们未及例举的建筑师都非常善于运用这一资源。


批判性的学习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建筑形成的过程,形成独立的判断。譬如对于一直以来被建筑界广泛作为示范的密斯·凡·德·罗的德国馆,建筑理论家约瑟夫·盖特格拉斯(Josep Quetglas)就通过专著进行过深入剖析,其间也讲述很多项目初建和重建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揭示了这一作品的特殊性和作为示范的局限性。密斯曾要求整个建筑的地基和突出地面的平台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这在当时是一种相当昂贵而没有结构必要性的做法。西班牙建筑师和建造方灵活采用了在本地更加经济成熟的砖砌填充技术,最终也获得了令密斯十分满意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师在做本土项目时,如果不假思索地以西方城市与建筑为原型,就必然会出现时空错乱的现象。活跃的街道生活是中国城镇的优点,更不应轻易抹杀。建筑设计的借鉴可以是原理上的、方法上的,甚至不排除一些具体手法上的,但绝不是最终形式上的模仿。客观上,过于匆忙的时间进度也必然会助长肤浅模仿的风气。另外,方案设计与深化设计脱开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只有建筑师贯穿项目全程的把控才能使建成项目完整体现设计的内在逻辑,才不会因为丢失重要的细节而损失建筑的意义和效能。

 

WQ:十分感谢您的分享!相信会有更多读者由此发现那些未必在建筑媒体上或者建筑评论家眼中星光熠熠,但却是对于当代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更具关键意义的西班牙建筑。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要记住西班牙建筑师们如此复杂冗长的名字仍然很有难度,以简单的字母缩写命名事务所或许是个不错的交流策略。(笑)


LB:恐怕是这样(笑)……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做好建筑师应该做的事情。



结语

 

在一个从知名建筑师和地标性建筑说起的大众建筑文化时代,近距离观察发源于日常生活的西班牙现当代建筑,感受西班牙建筑师清醒、淡定、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往往是一个充满惊喜,而深思之下一切又都十分合情合理的过程。见证用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文字都无法完全厘清的建筑复杂性在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中慢慢析出,亦让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建筑设计专业性的所指与所在。而自始至终,通过梳理和安置建筑的复杂性走向各种矛盾的和解,而非粗暴地简化、激化或者揶揄,则是需要整个社会机制的运作人和建筑师主动选择建筑伦理立场与致用之美的建筑价值观。期待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建筑界也不再只为一座孤独的建筑发出喝彩的声音,而是齐心协力发掘本土丰富的建筑文化语言,并用它来阐释在不同背景中,为不同的人优化生活、消除隔阂的可能性。

 

 

(本文节选“礼赞生活的复杂建筑 —— 尤义斯·布拉沃·法雷访谈”,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19年6月刊,总第199期P33-40,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建筑师》No.199丨2019年6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199期杂志



【相关访谈链接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编编辑:刘川内容统筹:陈海娇实习编辑:杜肇中查找公众号:建筑师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architect淘宝天猫商城:http://zgjzgycbs.tmall.com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