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薛烽:用真材实料撑起光荣梦想

2017-10-14 新材料在线 新材料在线

“自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创立铸造及锻工专业开始系统的材料类专门人才的本科培养到现在,东大材料学科已经走过89年的奋斗历程。从1984年东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至今,也已有33年。东大材料学人谱写了催人奋进的创业之歌和动人心魄的追梦篇章。东大材料学人将继续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勇于开拓、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东大梦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


东南大学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在学院网站首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畔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用校歌的前两句作为自我介绍的引言。


日前,新材料在线®在初秋季节走进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10年,九龙湖校区彰显的仍是青春与活力,这里视野开阔,举目可见远远的飞机线,大片大片的墨绿给校园披上最美的外衣,能感受到的是东大“诚朴求实”的气质。


在九龙湖校区,东南大学百年底蕴与文脉生长在校园的青春活力之中,“新”与“旧”的结合毫无违和感。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薛烽的办公室装饰与九龙湖校区很相配,明亮、整齐、简洁,书柜、办公桌上放置的书籍资料规整有序。


“东南大学曾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同时还是‘学衡派’的诞生地。材料学科亦是历史悠久,早在1928年,东南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就设立了工程材料、铸造及锻工等材料类本科专业,至今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在土木工程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及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贡献突出。料乾坤至理,秉天地材华,这就是我们东大材料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薛烽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介绍。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采访实录


Q:东南大学材料学科历史悠久,学院成立至今也已33年,目前东南大学材料学院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哪些?


X:目前,学院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工程和电子信息材料四个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新材料及其应用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先进金属材料和土木工程材料两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拥有的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步建成“严酷条件及多场耦合苛刻环境用材料制备及零件制造”、“高效光电新能源材料及器件”,以及“亚稳材料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等重点方向,在国家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高性能结构工程材料、先进钢铁材料、轻合金与多孔金属、材料组织模拟和性能优化与寿命预测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在基础研究、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上述领域研究成果在神舟飞船、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及岛礁工程等获得成功应用,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其中牵头2项)、省部级奖近20项。


值得一提的此次东南大学共有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内的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这给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大蓝


Q:产学研的融合一直是我国在诸多领域存在的难题,在产学研的融合中,学院有哪些举措?


X:东大所处的江苏省经济和科技发达,政府和企业均非常重视科技,我们在一些标志性的产学研项目和载体上处于重要地位,包括承担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数、参与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地方异地研究院等均名列前茅。


例如我们在张家港建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重点解决金属材料相关的应用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与江苏省建科院合作进行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的产业化研发;在省级东南大学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生物医用材料的转化与孵化;我们还在策划成立省级半导体材料地方联合实验室瞄准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等。另外,学院还与众多龙头材料企业成立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这些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产学研工作。


Q: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能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材料学院的师资情况吗?


X:和兄弟院校比起来,东南大学材料学院的师资队伍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可以说非常精干,特别是在混凝土材料方向阵容堪称“豪华”,全国混凝土材料专业仅有的两位院士都在我们学院,并且是师生。一位是混凝土领域知名专家孙伟院士,另一位是她的得意门生、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第一线的缪昌文院士。


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创新团队。拥有一支由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等34名博士生导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92%具有博士学位,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


夜幕下的东南大学


Q:您如何给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定位?


X:东大材料学院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和长效性的科学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技术先进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发展理念,我们从不追求 “惊艳”效果,但是也不会甘于“平淡”表现。我们要求师资队伍追求一流,不仅要培养一流人才、从事一流基础研究,在应用方面也是如此。多年来,我们培养的人才、研发的成果为国家特别是江苏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目标、助力经济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重大应用贡献的成果。


Q: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X:如何培养学生的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随社会变化着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大材料学院以培养“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了涵盖“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测试—微观分析”完整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按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课程到综合应用,分层次设置实验实践环节,同时将导师科研工作融入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毕业论文及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中,最终达到培养材料专业创新人才的目的。在国际化教学方面,会同聘请的国际知名教授设立了多门全英文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作为交换生到海外知名院校学习或继续深造。近年来,已有众多本科生到德国乌尔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及法国巴黎高科等海外知名学校学习。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的“前世今生”

  •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源于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材料实验室、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

  • 1928年,东南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设立化工科工程材料、铸造专业,招收本科生。

  • 1952年,成立金属工学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当年应国家之人才急需,招收“铸造”专修科,一年后按上级部门指示,学生调整到上海交通大学。

  • 1954年,成立铸造工程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并设置本科“铸造”专业,同年始招生。

  • 1955年,设立“建筑成品及零件生产”专业,并组建了该专业教研组,隶属土木学院。该专业为国内首批设立,后因听从原苏联专家意见,并入化工学院“水泥”专业。

  • 1981年,铸造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博士点、无机非金属材料获批全国首批硕士点。

  • 1984年,为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学科建设,于12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由原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教研组、金属材料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组成,负责组织和进行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原属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金属材料”专业也随之并入(后按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亦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 1992年土木系建材专业并入

  • 2003年机械系材料加工专业和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并入、设立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 2006年3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学校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年8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搬迁至东南大学九龙湖新校区。


数说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 4个系:金属材料系、土木工程材料系、材料加工工程系、电子信息材料系

  • 11个科研实验平台:江苏省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混凝土耐久性评估与提升工程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等

  • 2个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创新团队

  • 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伟、缪昌文

  • 1名长江学者:刘加平

  • 2名杰青:沈宝龙、刘加平

  • 2名千人:孙正明、沈宝龙

  • 2名青年千人:陶立、曾桥石

  • 34名博士生导师


院士风采



孙伟: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高性能与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性能、理论和应用;国防防护工程材料的抗侵彻与抗爆炸及其动态效应的分析等。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共5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现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共承担包括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是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建设部特聘专家,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南京市十大科技功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奖和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2017中国新材料资本技术秋季峰会(第七届新材料资本技术峰会)兹定于2017年10月26-27日(星期四-星期五)在珠海市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将举办知名高校新材料科研项目汇报及技术交流会分论坛。新材料在线®力邀国内顶尖高校材料学院院长,重点课题组进行项目汇报与现场技术交流对接,以期促进高校技术落地及产业化。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任薛群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成勇,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梁叔全,北科大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曲选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明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张正国,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蒋业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董瀚,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慧远,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刘兴军,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王雷,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黎晓华教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院刘绍军教授等已确认出席。


  报名及缴  


 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报名


【报名费】:2500 RMB/人(标准),两人及以上报名可享受8折优惠

优惠报名: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报名并分享至朋友圈,截图发送至:155 3910 1424(客服微信)立减200元;若一位好友成功报名,参会费立减500,可累积,邀请5位好友成功报名即可免费参会

免费报名:加入新材料在线®企业会员尊享免费参会,详情咨询工作人员。

点击下方关键字,看往期《院长来了》



南京工业大学  |  深圳大学 |  上海大学 | 昆明理工 | 华南理工  | 合肥工业大学 | 北科大 | 东北大学 |  深圳大学 | 吉林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湖南大学 | 哈工大 | 厦门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 东华大学 | 浙江大学 |


【院长来了】专栏采访咨询



联系人: 于小姐

电话:18575536260(同微信)

邮箱:yu.huiru@xincailiao.com


来源:新材料在线,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13510323202,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或未按照要求格式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材料在线商务合作

请联系:王小姐 0755-86060912(9:00-18:30)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2017秋季峰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