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妈妈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反复参加同一个夏令营?

冬小麦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一个孩子反复去参加同一个营,为什么呀?你们的设计又没有什么变化,他不觉得没有意思吗?”


这是一次“自然体验师”培训的课间,一位参加培训的母亲在听了我们的案例分享之后,感觉不可思议,课下又来追问。


是的,这是真实的,而且并非是个案,越来越多的孩子包括家庭,反复来参加盖娅自然学校组织的相同冬夏令营,这也让那些疲于开发新营去满足老客户的同行感觉惊异。


到底为什么呢?其实道理一点也不复杂:“孩子不怕重复”!而这当中是有道理的。



图右小姑娘曾两次参加盖娅·沃思花园的《绿色生活营夏令营》,连续两次以上参加绿色生活营的孩子绝不是个案。我们的目标是“连续参加7年”



有“安全感”才会有“突破”


根据“冒险教育”理论,突破C-Zone(心理舒适区)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如下图:中间的圈子就是我们所谓的“舒适区”,而外面这个淡绿色“弹性区”的扩大——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能”到“能”,能力、承受力慢慢增强,身心的接受度也越来越大,成长便发生了。

C是指Comfortble(舒适),所谓C-Zone,是指稳定在一种已经知道的、安全的、可以放心的、舒服的、轻松的、可预测的状态,而从这个舒适区走出来,则伴随着未知、危险、不习惯、不可预测、精神不安、紧张害怕、结果不能保证、无从知道成功还是失败的一种状态,所以突破C-Zone,意味着“冒险”。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细节,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是这样的“冒险”一定不是无知的莽撞,也不是被动的,而是在孩子知情甚至是自愿的情况下,有期待地去“突破”。


另一个则是对待一个新的事物,第一步并不是“突破”,而是“适应”。而且衡量是否“突破”,有无“成长”,需要看是不是进入了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一时之勇”。


比如到了一个新环境、遇到一些陌生的人、在黑夜里走路、爬一座挑战自己体力的山等等。第一步都是要先完成“适应”,而这种“适应”恰恰就是形成了“安全感”。


一次性的尝试不能算作是“突破”,比如我们在日本自然学校的冬令营,老师就会说:“住一个晚上的雪屋不能说明什么,但是第二天在了解了之后还愿意住一个晚上,才可以算作是‘突破’了”。如果一个孩子壮着胆子完成了一次夜行,之后再也不愿意走了,其实那只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罢了,与成长无关。


“适应”之后建立的“安全感”是主动挑战和“突破”的基础。因此一个孩子重复来到同一个营:也许是相同的营地,也许是相同的引导员,也许是相同的内容结构,很容易帮助TA建立了安全感,TA因此也会更容易地放开去探索,从而获得内心极大的满足感。


日本栗驹高原夏令营。为了让孩子们突破C-Zone,在11天的营期里,从适应环境,到适应伙伴,每一天的都是第二天的基础,直至达到那个可以出发的“临界点”;当目标遭遇困难,当孩子们选择挑战,最后登上山顶,全员完成最后的计划,当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他们和九天前的自己会有什么不同呢?



亲身见证自己的“成长”是一个多么爽的感觉


孩子不怕“重复”,因为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有非常充沛的“感情”。他们想念那些花花草草;他们想念那些猫猫狗狗;他们想念那个滑过的小土坡、那个踩过小水坑、那棵爬过的树;他们想念那些挂着笑脸的引导员。


但是最棒的是小小的心灵里有很多的“不甘心”和“期望”。“去年做这件事,我还是个‘小跟屁虫’,今年我就是 ‘老人儿’了,不仅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当个‘小助手’去教给别人,明年那些大孩子上的课程我也可以去完成啦!” 


眼看着自己干不了的事,一年、一年变得可以干;那些可以做的事,一年、一年能够做得更好,那种非常真实的自信心彭大,是别人尤其是大人理解不了的。


月蚀的妈妈早就在跟我打听丽江夏令营的时间了,原来是因为月蚀崇拜喆里的引导员”藏獒“!想念这里的人当然可以是一个理由啦!何况孩子们在这里的收获也不仅仅是温暖的笑容和美味的食物。



“重复”中最有魅力的其实是“变化”


成人眼中的“重复”其实只是一个表象,仔细想想我们何尝不会畅想那些美好的记忆再现:“我们有空再去哪里哪里吧…”如果真的去了,既会对“没变”的事物感觉亲切,也会惊喜于那些“变化”。


“大自然”是变化的,那些生长、繁茂、收获甚至凋零,都会引发孩子们的“惊奇之心”。那些和TA一起长大的事物,也会帮TA理解生命的生长过程。


“伙伴”是变化的,不管是参加活动的其他营员,还是陪伴营员的引导员。在“群体”中,自由社交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去寻找不同的角色来让自己适应和发挥。也许上一次是个缄默的跟随者;下一次就是敢作敢当的意见领袖。


“自己”当然也是变化的,即使是“重复”的营队,每一次自己也要经历从“不适应”到“适应”,甚至到“突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孩子(其实家长也一样)都是人生经验中最宝贵的。


当然,无论是哪种“变化”,都需要有人去观察、去激发、去引导,这个时候,就需要营队的设计者和引导员的“专业性”了。


山西历山的高山草甸,不仅带给家长和孩子自由欢畅的感觉,连盖娅的讲师们都被这里吸引,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自然体验师培训,在变与不变当中体会自然的神奇之力。



 “重复”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重复”参加盖娅的冬夏令营,并非是因为“懒”,而是意识到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那些变换、花哨的“有意思”不过是感官的浅层满足。


而这种非常认真投入的营队活动,会给人心灵成长的满足感,不仅孩子如此,家长更是深有体会。如果能“重复”参加将感受不断深入,便不仅会有知识、观念、技艺的更新迭代,也会因为关怀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事物而产生深深的情感,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最初雏形。因此参与者会有非常厚重的收获感。


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只有不断 “重复”去锤炼一个营队活动,才可能将这种“重复”的力量发掘出来,并带给参与的营员。当然了,还要靠那些热爱自然、热爱教育事业、也热爱孩子的“盖娅”讲师们带领,才会使得那些营员们愿意反复再来并且乐此不疲。


正在黄山进行的第35期自然体验师培训,应第八期自然体验师八级风之邀而来。灵山村也是盖娅·风之歌”沿着河流去旅行“的一个活动地点。八级风说:这两天一起踩点和上课,不但加深了她对一些自然教育理念的理解,讲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也让她对夏令营的活动有了新的启发。这些新想法应该会反映在今年的夏令营中吧。


盖娅自然学校2018年夏令营日程安排




历山营 |丽江营 | 日本营 | 黄山营

绿色生活营 | 小小讲解员 | 独立小纵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各夏令营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