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拥郊狼我有猫,说说朋友们看了都会想到沃思的《The Biggest Little Farm》
在写下这一篇之前,请允许我向这个200英亩大(大概有40个盖娅·沃思花园那么大吧),位于美国南加州的农场——Apricot Lane Farm致敬。同时,我也要把我的掌声送给Chester夫妇,以感谢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重建这座活力满满的农场。
一开始,这一切似乎只是起于执念的冲动,甚至一度成为空中楼阁一般的存在,希望随时都可以被绝望无情地浇上一头冷水,可似乎最后,慷慨的自然还是会让智者抓住一线曙光,重新回到整件事该去的方向。就好像片尾那只迷途的羔羊,最终还是伴着斜阳,在跌跌撞撞中踏上了该有的归途。
一地鸡毛的惨状(图源:盖娅·沃思花园)
虽然他们的建议透着情真意切——真的!我绝对相信,一只鸡和一个疑似野生动物的偷鸡贼,对我们和大叔而言,有着经济理性无法解释的价值差异……,但是经过一番分析、讨论,带着些许怀疑,甚至还有点儿莫名的兴奋,我们毅然决定先想办法弄清凶手是谁。于是,长角羚给鸡舍安装了有夜视功能的红外相机,开始了守株待兔的监测。
在红外摄像机之下,“偷鸡贼”现形啦(图源:盖娅·沃思花园)
在这里,我们也得检讨一下!真的不能随随便便责怪凶手太狡猾,其实我们吃的是自作聪明的大亏。实际情况是,为了减少自己管理鸡舍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我们在鸡舍下方,给溜达鸡们留了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样它们就可以在白天到果园散步,到晚上自觉回家睡觉吃饭饭。您想想,面对“聪明”设计的大空子,凭借高智商犯罪的凶手岂有不钻之理?门户大开的鸡舍,在静谧的夜晚,装满了乖乖上架的“呆若木鸡”,对于凶手来说,这真真是不限时免费拿的仓储大超市呀!再后来,经过我们持续的监测记录和分析,光顾我们鸡舍的凶手竟不只一个。很有可能,这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幼都嚷嚷动了。(就不细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呀……)
答案揭晓,真真的喜大普奔!在损失了一百多只鸡以后,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等待,终于水落石出,我们俩不但没有化悲痛为力量向坏分子宣战,还欢天喜地、拍手称快……估计不仅邻居大叔们一头雾水,各位看官也会觉得我们有“吃饱了撑的”的重大嫌疑吧。
安全诱捕的豹猫,之后放生到了保护区里(图源:盖娅·沃思花园)
有点生态知识的伙伴可能会知道,豹猫这类小型捕食性物种,很可能标志着一个生态系统还没被赶尽杀绝。另外,豹猫之所以会来偷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给它留了空子,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没有使用除草剂的土地上,自然生发的杂草和灌丛让豹猫重新找回了进入人类世界的安全感。
在我们重新修缮鸡舍后,再无免费食物补给,它们应该也会像北美的郊狼一般,转而去寻觅一切可以填饱肚子、繁衍后代的野性吧!恍然大悟,我们意识到,似乎窥见了那由祖祖辈辈的人和荒野共建的,我们本该也应该共同遵守的秩序!
那里,在苔藓、地衣等植物的作用下,一些岩石的表面风化崩落,逐渐形成不那么肥沃的土壤,却混杂着本土的草本植物、灌丛、杂色的乔木,和缠绕其中的爬藤植物生长其上;由它们交织而出的绿洲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孔隙,在这里以昆虫为代表的各色节肢动物或飞或走,紧随其后的是小个儿的爬行动物、中小型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细碎脚步;
最终,那里的秩序被更强悍的角色定义,无论白昼还是夜晚,猛禽在空中严密地搜索,而地面上则有黄鼠狼和豹猫的紧密夹击,而在其中居住的人类也参与其中;这所有的一切如同一个自转的星球,循环往复自成平衡。
盖娅·沃思花园的地图,从第0区到第5区,人对自然的干扰逐渐减小(图源:盖娅·沃思花园)
所以,当再次观看《The Biggest Little Farm》这部电影时,我们都觉得,与其说是我们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规律来帮助我们的生活生产,倒不如说,是我们在了解并遵循自然本来的秩序之后,收获了自然而然的结果吧。
*注:里山(Satoyama),原指丘陵浅山中的村落、农田及周围的山林;后延伸为村落及其所使用管理的多样化地景,如农田、果园、山林、牧场、溪川、海域等;广义上指可维系生物多样性并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永续生活模式与环境管理智慧。
然而,如果我们能有机会打开心中那扇被蒙蔽多时的荒原审美之窗,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多样世界。疫情之下,是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相处之道的重要时机,面对这颗自转的星球,是融入其中还是倒行逆施,这不应该是个问题。
人与野生动物如何才能和谐共处?或许这2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王放:种群涨落背后的“为什么”,也关系着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未来 ;
吕植:“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
—想认识下蚊滋滋的邻居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