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心中理想的线上自然教育
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了“新常态”,盖娅也开始了线上课程的实践,其中之一便是“家庭自然体验师”,但这并不是一种不得已的“替代品”,也不是把线下的培训原样照搬而已。
今天的这篇分享来自第3期家庭自然体验师马来熊,在亲身体验过这门线上课程后,她要为大家揭秘“家庭自然体验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课程?
今天打开Email发现收到了盖娅自然学校「家庭自然体验师」培训的结业证书,真开心!决定来跟大家分享这一个月来参加此线上课程的心得。小声告诉大家,这也是我心中理想的线上自然教育~
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了新常态,很多课程都转到线上的方式进行了,环境教育也不例外。可惜的是,大部分线上的环境教育,个人体验的部分少了,大多都只专注于生态知识的分享。我一直在尝试摸索,希望透过线上的方式,也能够保留并持续陪伴和引导学习者进行自然体验。
几个月前自己试办了一场以亲子为对象的线上体验课程,很幸运地吸引了一群有兴趣的家长,当时课程结束后的心得就是,我太急于推着家长变成主要引导者了,当家长自身都没充分深入体验,如何引导孩子体会更多?
后来同学阳阳传来了盖娅自然学校的“线上家庭自然体验师培训”的招募,去年在台湾,阳阳也带着我进行了一些培训上的任务体验,当时就觉得好有趣也很有收获。这次难得有线上的培训可以参与,当然满怀期待赶快报名!果然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比预期还要多,不只是自己的疑惑有被解答,找到了贴近自己理想中的线上自然体验课程方式,自己与身边的自然和家人的连结也都更深刻了。
1、课程设计用心,以福流(Flow)和循环式的体验学习为课程架构
培训课程密集式进行连续一个多月,分成四个大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设计不同的小任务。每周的主题都紧紧相扣,循序渐进。从个人的感官体验到整体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连结,每一周的任务规划都非常用心。课程设计在我们一开始看似轻松体验的小任务中层层推进,并巧思地将自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藏在其中,最后让我们学员自己通过体验去发现和体会。
体验式学习除了重视学员自己的体验感受,还强调其经验中更多的思考和连结,最后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因此每一天的任务,也都会请学员进行打卡,记录整理自己每天的体验心得。过程中,学员在群组内也会互相交流,扩大彼此之间的角度和视野。除了每天循环式的体验学习,每一周的主题结束也会在线上进行直播互动,让大家彼此透过荧幕,也能够面对面互相交流一周下来的体验心得,老师也会借此做出总结以及分享更多背后的概念知识、理念与链接,更加深大家的学习。因此,每一天、每一周、纵观整个月其实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式体验学习。
课程整体规划以福流及循环式体验学习为主
最后一周的结业课,橙子老师还无私分享这次课程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原来教学团队还根据乐章的氛围节奏来安排设计每周课程的感觉。可见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中也非常重视“福流”*,让学员能够在任务中逐渐投入状态,提升对自然的情感、知识和行动意识,最终拥有一个完整、充满乐趣和满足感的体验,同时也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和意义感。
*福流,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心流(Flow)」,但由中国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译为福流。我自己蛮喜欢这翻译的,因为觉得「福流」似乎更体现了这自然流动的幸福体验状态。
2、比起老师线上分享,课程更重视学员的线下个人体验
这次的培训虽然名称有个“师”字,但老师却一再提醒学员不急于在课程中成为“师”。反而技巧性引导大家投入课程,透过体验观察身边的自然,重新加强与自然的连结,进行自我学习。除此之外,也鼓励大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并与身边家人朋友分享体验,共同成长。透过提升和达成人与自我、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渐从中建立学员的职业信心。因此,比起老师在线上单方面的输出,学生自己在课程中的投入和积极体验,反而显得更重要。
线上学习也只是为了弥补因为疫情导致的缺失,而选择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学员个人的主动学习还是最重要的,老师也只是扮演重点启发、引导和陪伴的角色。因此,整个课程下来,可以发现,虽然说是线上培训课程,但其实学员自己在线下的探索和学习,还是比老师在线上分享的时间还要长。
就算线上直播老师的分享也不会超过半小时,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学员之间的交流分享,而且时间也都不会太长,在适当的时间会作暂停休息,不会让我们坐在电脑前盯着荧幕太久。这也是我很喜欢这次培训的原因之一,整个课程的节奏和感觉的拿捏都是非常舒服的。我想这应该是自然教育,不管是在线下还是线上进行,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理念,重视学习者的体验感受与学习。
3、技巧性利用打卡机制和社群温度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程
线上课程的优势在于时间和空间都变得更加弹性,学员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但这同时也是劣势,老师在远程没办法控制学员的参与程度,学员也很有可能因为现实生活的忙碌而逐渐忽略课程,最终没法跟上课程的进度。
因此课程设计团队从一开始的学员招募到课程设计,再到学习群组的经营上都运用了不少巧思。从使用线上教育平台「小鹅通」设立互动性的打卡机制,鼓励学员完成每天的任务,到建立微信群营造社群的温度,鼓励学员更多的投入参与,整个学习的氛围都是多元包容,大家也因为彼此互相的回馈和鼓励,形成了一个善的循环与力量,整个学习都是愉快轻松,每个人也都更愿意积极投入去尝试更多,也间接打开了更多体验的视角。
老师们也都以身示教,除了自己也积极示范「无情的赞美」,就连每天的任务打卡也都和我们一起进行。虽然他们在前期都可能参与体验过任务,但也都和我们这期学员一样参与每一次的任务。更佩服的是主要设计每天任务的橙子老师,自己出题,却依然还可以像全新任务一样进行体验、思考和打卡分享。
我认为这是每个自然教育者、甚至参与者应该学习的,对自然永远保持惊奇之心,就算活动内容再怎么相似,自然环境是万变的,每一次的体验收获总会有所不同。况且老师们对自然的心态以及对课程的投入,其实是会感染学员的。也因为老师们也一起参与分享,和学员的关系处于相对平等的状态,更能够融洽交流,甚至贴近了解学员在体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状况。
因此,课程中给予的每个学习支持也都显得非常贴心,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顺利进行。学员之间和老师的无私分享,也都让整个学习群组也一直保持着活跃。
这次参与盖娅自然学校的线上培训下来,让我觉得其实线上自然教育,是可以做得和实体自然教育一样的,甚至可以更深刻,前提是学员能够顺利并积极主动投入进行自然体验与思考(或许课程就必须具备以上分享的一些设计理念与技巧)。这次的线上课程,时间是学员自己安排的,地点又在自己住家附近,反而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在地的连结反而会更深,甚至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也能直接在生活中做出行动与改变。
此外,线上课程不但能够让学员各自更深入了解自己家附近的自然,还可以因为过程中要完成任务的关系,能够借此让身边的人也能够一起参与体验、共同学习,彼此的连结也都能够更深刻。但要做到如此程度也并不容易,尤其教学者对课程背后的哲学设计必须足够清楚,在开放的引导却没有教条式的分享下,也能够启发学习者直接深入体验和感悟更多。
短短一个月的课程,不只是自己的体会,从其他同学的回馈中,也都可以理解这次的课程不只是加深了自己和身边自然的链接,其实更多的是自我的学习成长。像是有些同学就在过程中尝试踏出舒适圈,学习更勇敢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我;也有同学也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重新察觉自己,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有些学会了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更友善包容;也有些和家人的对话链接更紧密了;也有同学从任务体验中找到了身边的寄托和支持力量;这些触动和启发,其实也是自然教育的收获。
自然教育不只是为了自然而教育,更多的其实是我们自我的学习成长,以及与身边所有生命的连结,最终达到生活幸福感的提升。这一切都是相关联的。当我们自己从自然中得到了力量,就有办法带给别人更多,友善生命的行动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
图/文:马来熊
—与身边的自然联结,收获自我的学习成长吧—
—3天时间线下相聚,沉浸自然中为身心充电吧—
招募|8月27日~29日自然教育基础培训(北京站)
更多近期招募中的盖娅培训,请点击这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