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蚊滋滋专访 | 如何在里山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象君 Elefam Author 象妹

访谈嘉宾 

蚊滋滋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

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硕士


采撰 

之秋

三江源在地保护工作者

小象君校友



当北方山里仍是春寒料峭之时,土地上的人们已经随着大地里萌动的阳气,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他们抓紧时间跟随自然的律动生息着,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修缮整理、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贮藏、休息猫冬…循环往复,把每一年忙忙碌碌地飞驰度过。


年复一年,蚊滋滋和长角羚就这样遵照自然历法走过了七年岁月,成为了真正的里山农夫。在《土里不土气》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里山生活的桩桩件件。

《土里不土气》刚刚入围了第三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生活无疑是一种罕见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自耕自种的田园生活既令人向往,又因其辛劳不定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效率而令人却步。蚊滋滋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两个人现在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
首先,是环境的特殊性。“里山”一词源自日文的“Satoyama”,其中,“里”指人们生活的聚落,“山”则表示围绕在这些聚落周边的丘陵浅山。从地理上说,他们所生活的区域,是一个华北平原向华北山区过渡的浅山地带,因山地的坡度不同而造成光照与水分的分布不均,比一马平川的地方具备更丰富的多样性。在这里,传统农户的生产以种植果树为主,此外包括少量耕地,用来种植粮食或蔬菜。因此,这是一个更适应多元生产方式的近郊区域。
日本典型的里山环境(图源网络)
其次,是沃思花园本身的特殊性。这片从当地农民手里租下的30亩土地里,有一半多是自然存在的天然次生林,包括了人工造林播种的油松和栓皮栎,以及自然慢慢生长出来的荆棘灌丛,蚊滋滋他们将这片“荒野”保留了下来。同时,大概又有四分之一是在半山上依山而建的梯田果园,灌溉条件困难,土壤成分贫瘠,只能进行果树的种植。在整个农场里,相对平整的土地只有大概六七亩,其中一部分用来进行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最后仅余两三亩地,用来为一家人实践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参与活动的学员们、盖娅自然学校的同事们和亲朋好友提供食材。
最后,扎根土地的蚊滋滋对此还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在我国,既有保障粮食基本供应的大量平原河套地区,它们是历史悠久的成熟农垦区;也有以游牧业为主的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原,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动态生产模式,单就生产效率而言也许不高,但也不能因此翻耕为农地或改为种植林木,这会大量消耗地下水资源,打破游牧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

农耕与游牧代表不同生态、地形条件下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图源网络

里山式生活也是如此,它并非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不一定能够大面积推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也不止于两个人的自娱自乐。里山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城市郊野的充分利用,也营造了一片适合进行自然教育的热土。
或许,诠释这种生活更合适的词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是土地本身的状况决定了其使用方式,二是个人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践行一种更友好的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是的,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人生选择都是如此。
不过,从故事的开始我们就能够想到,村里的邻居们对于他们的选择并不理解。“这俩年轻人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任何一份工作都比这收入高,为什么要来种地?但是慢慢的,大家发现我们俩真干活,跟他们一样,大车运来好几吨重的喂羊的草,我们也能‘咔咔’自己卸几百包。”蚊滋滋笑着说道:“村里的大叔大婶有一种特别朴实的价值观,就是要看你这个人是耍嘴皮子的还是能干活的,你要是能干,地也没荒,还能有一些出产,那就是被邻居们认同的时刻。”
蚊滋滋用里山产出的食材制作包子(图源蚊滋滋)
在这样的认同之上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交流和影响,是蚊滋滋一家并没有预设过的初衷。“在前两年还没有垃圾分类的时候,在农用地里到处都是垃圾。有一个帮我们做泥瓦活儿的大叔,开始会把这烟头扔得到处都是,后来我们的大叔开始养成烟头集中投放的习惯,因为我说您在我这园子里的时候,抽烟没问题,但得把烟头都搁一块,这样我后面就好收拾了。”这只是一个极为微小的行为改变,但对于大叔而言,也是往前迈了一大步。“现在扪心自问,我们觉得七八年还太短,要能跟这待二三十年,可能还有些变化。”
在山里生活,也不免要和自然中的邻居打交道。有时遇到难对付的,还会产生冲突。比如“洗劫”家禽的豹猫。最初,蚊滋滋对养鸡这件事充满了美好愿景:一早把鸡撒入半山果园,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四处溜达,天黑前鸡会自行从便捷门洞回到窝里。直到一个七月的早上,这些溜达鸡开始一个接一个倒毙,蚊滋滋不得已布设了红外相机,最后连续监测到了好几只豹猫的身影。
原来,这里本就自然分布着豹猫种群,蚊滋滋一家才是后来居上的“外来者”。于是他们转换思路,改变了养鸡方式去适应豹猫的存在,认真加固鸡舍,把鸡猫共用的“懒人洞”换成了定时开关的插销门,让鸡白天外出活动,晚上注意防范夜间出没的豹猫。这是乡野生活的注脚,也是面对自然,人类需要反思的部分——与鸟兽虫木“原住民”的冲突和矛盾,本就不应该成为一种冲突,人类应该改变自身总是在“进击”的状态,尝试用一种更公平和更有效的思路,加深了解对方的生存状态并加强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
长角羚绘制的里山生物关系网(图片来源于《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既然在离自然最近的乡村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重要和密切,又是为什么蚊滋滋所从事的自然教育现在主要面向城市的亲子家庭呢?
原来,蚊滋滋早在2003年就加入了自然之友从事环境教育工作,当时他们主要着眼于乡村社区、城市打工子弟学校、乡村希望小学、乡村教师、保护区护林员、高校学生社团等群体,也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当下的农村社区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实际上,“环境教育的工作目标的指向,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累积出来的环境问题的效应。”因此,也并不会成为某一类人群的专利。
在小象君的上一篇文章《蚊滋滋专访|我们需要怎样的自然教育》里,我们详述了蚊滋滋和伙伴们在自然教育中的观念转变,实际上,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自然教育都应该努力找到打动人心的方式,重塑人与土地的关系。蚊滋滋曾经在一个人潮如织的南方村庄市集里宣传长臂猿保护工作,其中一个部分就是请村民们与长臂猿布偶合影,然后领取拍立得照片。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人带着放暑假回来的孙子来拍合影,拿到照片后,老人哭了。
“我当时特别诧异,说您怎么这么伤心,然后他说,到现在他和孙子还没有一张能拿在手里的合影,因为平时他们并不住在一起,而这张照片里,有他、他的孙子、长臂猿的布偶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这些事物共同出现的时候,老人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在那个瞬间,或许有一些触动和改变就会悄然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蚊滋滋和长角羚选择来到里山生活。“我们原来看待这些环保理念或者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都是第三方视角。说白了就是在自然教育活动、生态保育和社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看着人们和自然发生的特别实际的冲突,给出一些第三方的建议,但同时,我们又不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方,我们既不熟悉自然环境,也不熟悉社区。后来我们觉得长此以往一定会遇到问题和瓶颈,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既理解不了生态系统,也理解不了这个社区中人们的真实需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决定,当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先成为他们,去体会他们,去刨除这个第三方眼光。”

蚊滋滋与长角羚在里山自家小院里(图源蚊滋滋)
就这样,把自己作为方法,年轻的蚊滋滋和长角羚来到了里山,在时间不着痕迹的打磨之下,这种选择和践行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最后,面对越来越多对自然保护、自然教育或可持续生活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年轻人,蚊滋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做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这些带着第三方视角的群体,或许可以尝试融入到社区以及自然系统当中,做一个角色的转换,你也许成为不了他们,但你至少可以体会这是什么样的社区。此外,去尝试相信,人和自然之间并不仅仅是矛盾和冲突的关系,也许可能实现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方法。人和自然的合作或许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生态保育领域的思路。”

作者| 之秋

编辑| 小明

视觉| 浩洋

本文授权自「小象君Elefam」公众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

购买《土里不土气》

盖娅特别纪念版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长角羚、蚊滋滋著,蚊滋滋绘

活字文化 策划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 350张彩版手绘,11类半野生活技能,107种动植物观察

● 自然不只在远方,也在城郊近野;奢想桃花源,不如相信手敲手动

● 自然之友权威认证,吕植、杨东平诚挚推荐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记录了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八〇后知识农夫”长角羚和蚊滋滋在北京东北浅山地带的7年农耕生活。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只要你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全书分为“里山技”“里山食”“里山客”三部分,以350多张彩版手绘、180余张照片,分享11类半野生活技能、107种动植物观察,还穿插有“大鹅历”“大地菜桌”“里山食物历”等十一组视觉饱满的“野性通讯”。


我们诚邀各位喜欢《土里不土气》的读者,来豆瓣为这本书打call。


操作步骤:

1、打开“豆瓣”APP,搜索“土里不土气”

2、在页面下方留下你的读书笔记或书评

3、如果你希望更多爱自然的小伙伴都能看到这本书,欢迎你动动小手点击页面上的“想读”“在读”“读过”这三个按钮,把这本好书分享扩散出去吧~


豆瓣APP《土里不土气》页面


《土里不土气》书里没说的那些事儿:

疫情扑朔迷离,与其焦虑不如潜心学习:


生活动荡,不妨在厨房里找回内心的安定: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土里不土气》盖娅特别纪念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