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你学不会6:海底捞也有致命伤!制约他的未来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看海底捞如何应对讨厌的顾客。有些人天生素质比较低,总爱占小便宜,吃个海底捞要把毛巾偷走,把围裙偷走。有的客人基本都是惯犯,也就是这次拿了,下次还会拿,而且越拿越过分,甚至会大批量的带走免费的水果和零食,对此一开始海底捞员工只能是私下劝说,之后会通报全店,如果这些客人再来,就在点餐之前,重申这些规定。并提前给他们打包好一点水果,防止他们大批量带走。如果这些招数都不管用,真遇到了滚刀肉混不吝,那么就只能计入黑名单,找专门的人服务了。特事特办,这是海底捞的处理原则,他们不希望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不希望为了几个素质低的客人,就牺牲其他客人的用餐体验。海底捞想的是,大不了素质差的我就不接待了,反正只要体验做好,大把的顾客有的是人。这是一个积极的心态,是拿顾客当朋友的心态,而很多店是一开始就拿顾客当贼防,结果越是防着,顾客就越少。
海底捞的服务员接受培训的时候,都有一个宗旨,不要求每一桌都赚钱,但要求每一桌客人都满意,所以尽量授权,让服务员尽可能的满足客人的要求。但有的时候也会有问题,客人的胃口一旦被吊高了,就很难降下来,比如有的客人会说,上次我来,谁谁谁就送了我一个潮州牛肉丸,这次你怎么不送。如果你不送他了,他就会变得不满意,这也不赖客人,只是上次送了,他的预期高了,这次不送,他就会有落差,不满意也是正常的。而这让服务员很委屈,明明自己没有做错,结果却闹得大家都不高兴。而有些客人还会借题发挥,说我现在不高兴了,你给我打5折吧。
这种事情很无奈,即使海底捞也没什么好办法。而且好像没人犯错,顾客也并非故意刁难,反正就是非常棘手。对于这种突发的偶然事件,海底捞往往就认赔。还是相信顾客是好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尽量不要太过度的吊高客人的胃口。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绅士的客户,在送东西的时候要格外的谨慎,尽量不为以后的服务埋雷。而如果海底捞判定这个顾客是故意的,或者多次刁难。那么才会启动应急机制。
张勇还是那句话,员工就是管理者的顾客,所以给员工两个选择,要么满足他们,海底捞可以赔钱,和气生财。毕竟这样的人是少数。要么就是拒绝他们,不合理以及过分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拒绝,甚至拒绝为他们提供一切服务,拒绝他们的生意。
海底捞也想上市,张勇说上市是为了促进公司的正规化,而不是因为缺钱,去年中期,海底捞的火锅料企业在香港上市,而他的门店业务却没有登录资本市场。其实在张勇的内心,还有一丝恐惧,对于他这种富豪来说,企业上市了,也算是拉到了很多的股东,这也算是对企业及企业家的一种保护。
说海底捞是现代化的企业其实有些牵强,因为他不可复制的那块核心业务就是他的服务,而这个服务却是由一个一个的服务员完成的,这些服务员的生产机制并不是现代化的工业流水线,而是传统的手工作坊。比如张勇在店里就以杨小丽的师傅自居,而副总杨小丽是北京大区袁华强的师傅,袁华强又是小区经理林忆的师傅,也就是说海底捞的人才体系全靠传帮带。完全处于旧社会的生产关系。这在初期的发展上还问题不大,毕竟规模有限,但进入了快速扩张之后,这种制度就成了海底捞的死穴。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人,青出于蓝这种事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发展快了,师傅带徒弟的时间少了,那么必然影响海底捞后来扩张的人才质量。所以这也是张勇最头疼的问题,不是说随便招人就能干的,要形成一支能打仗的队伍,是很不容易的。而事实也是如此,随着海底捞的壮大,海底捞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调侃,说美甲是免费,但要排队,每半小时一个人,前面排了10几个人,要做上免费的美甲,你可能需要在海底捞过夜了。
有的地方,海底捞虽然开了店,但是海底捞精神和文化却始终无法落地,杨小丽就说,自己曾经接任郑州大区,结果发现河南的省会,这里竟然找不到符合海底捞精神的员工,都到中午了店面都打扫不完,领班叼着烟就在旁边看着,从来不搭把手。大家都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工作。这让杨小丽很是气愤。甚至感到恐惧,如果这么干下去店倒闭了还好,怕把海底捞的招牌给砸了。因为有人上网写文章,不会说某个店长或者店员,只会说海底捞太差劲了。
所以,杨小丽马上组织了全体郑州员工大会,然后通报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并壮士断腕,如果有些人再混日子,今天就可以走人。紧接着开始淘汰掉一些害群之马,炒掉了10%的员工,剩下的人心里也感受到了压力。而突然人手减少了这么多,不怕店里忙不过来吗,怕!而事实上店里就是忙不过来,紧张了好一阵。但问题是如果这些坏员工不走,好员工也会被传染带坏。我们宁可不发展也不能走下坡路。所以杨小丽下令关闭三个包间,以少接客人的方式应对员工人手不足的问题,果然大家忙起来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但问题还远没有过去,在冬天火锅店的高峰期,郑州片区的营业额并未上升只是持平,这让杨小丽意识到,如果冬天不能增长,那么夏天营业收入必然下滑。所以这就已经亮了红灯,必须要尽快解决管理的问题,而即使在后来,海底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刻都是如履薄冰。甚至某些地区,某些店面根本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这其中的根源还是在他的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和管理上,店可以开的很快,但这些软件复制起来并不能及时跟上。
张勇也尝试过流程化管理和制度,希望能够做出规范来。但问题是流程化管理,似乎只适用于麦当劳这种标准化硬件产品企业,而海底捞的竞争力恰恰在软件上,他的竞争力就是变态的服务,以及服务员柔性的权限。所以柔性和硬性,充分授权和标准化始终都是矛盾的。你要标准化了,海底捞的人文核心竞争力就不在了,如果你要不标准化流程化,似乎复制起来就相当的困难。所以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有优点就得有缺陷。
所以,从这点来说,海底捞的流程化服务基本都是失败的,比如他们的流程是,等客人进入房间,先上毛巾,后送水果,但有的服务员说,如果房间里很冷,客人可能更需要一杯热茶。还有一次海底捞考核服务员,能要到多少客人的联系方式,以此来说明对客人服务的深入程度,如果会聊天的服务员还好,轻松搞定每桌客人,如果不会聊天的服务员,反而遭到了各种瞧不起和鄙视,客人认为他们打扰了自己的就餐。
还有的领班要求服务员不能闲着,必须不停的进行桌面服务,比如打捞食物,擦桌子,递毛巾又或者换餐盘和杯子,但有的客户在谈生意,有的在谈恋爱,服务员一次一次的打扰顾客,确实很招人烦。有的服务员也吐槽,我们都已经看出顾客烦我了,但没办法,公司有流程考核所以硬着头皮还得上。
另外,海底捞员工的权限不小,而如果你要考核他的点台率,也就是客人要求让谁服务,那就引发了无序竞争,有些员工就会送很多东西给客人,目的就是讨好客人,让他们下次点他的台。这样反而吊高了客人胃口。最后受损的还是海底捞公司。
客人千差万别,而你的服务也是千差万别的,甚至服务的顺序改变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把服务标准化这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你是软件,是有对手有反馈的,而不是产品,卖出之后生意就结束了。直到现在,海底捞也没有有效解决好这个矛盾。
海底捞深深的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人,从过去的传帮带,完全靠感觉,到现在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流程,加入一些标准。以达到更好复制的目的,海底捞需要付出必要的变革成本。而他们也会在感觉还是标准中间左右摇摆,不断寻找那个最佳的平衡点。这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前面根本就没有路。今天说了很多海底捞的问题,以及现在正在探索的道路,我们明天说说他们的考核标准,以及介绍一下,海底捞的大老板张勇。希望您对海底捞以及海底捞所代表的火锅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咱们明天见
海底捞你学不会4:经历过就不会有失败 不敢经历才是最大的失败
三个账号务必都收藏好 老齐害怕哪天连说句再见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