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感谢妈妈”,6岁男孩第一次写诗,看到结尾泪目了…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有时候,孩子的语言是最真挚的。这与技术、天资之类的事情都无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写出什么水平的作文?
上一年级不满7周岁的他就写出了“我不感谢妈妈”的诗,历数妈妈逼着他刻苦学习,对他严厉管教,“逼我写练习册”、“每天给我出卷纸”、“每天让我写生字”,但最后,神转折出现了……
“想当科学家,可不是诗人”
这首神转折诗作的作者是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杨锦麟,今年不满8岁的杨锦麟曾说:“我将来要当科学家,可不是诗人。”
杨锦麟的妈妈陈萍女士是大学老师,平时注重孩子语文教育。
锦麟在5岁时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小牛顿科学馆》就看了200多本,还有《不一样的卡梅利多》等儿童书籍,四大名著等经典的儿童版也都翻过。
在锦麟的书架上,有多本“大字注音多图提示、我的第一本口头作文书:说说事、说说物、说说景、编故事”,还有小学生想象作文、话题作文、分类作文等书籍。
陈女士说:“孩子看得书真的很多,但我们不想让他看太多了,因为他已经戴近视镜了,已经200度了。”
“我们不但让他认字看书,还鼓励他写字,把知道的和想到的写出来,注重听说读写的衔接。”
陈女士介绍:孩子写几个字词容易,要想写整段的话比较难,尤其是描述整个事情的过程就更难了。
刚上一年级,妈妈让锦麟尝试写作文,在一次榨果汁时,妈妈引导孩子参与和观察,把橙子带着皮放进榨汁机里,喝了带皮的橙汁后,在2017年3月4日的日记里,锦麟写了第一篇作文《榨果汁》:
我们还尝了带皮的橙汁,特别的苦,妈妈不相信,非要试试,结果,妈妈喝完后,妈妈也苦得吐了。妈妈说:以后再也不榨带皮的橙汁了。
陈女士保留着《榨果汁》的原件,一年前锦麟的字迹比现在稚嫩得多,字体大小不一,歪歪斜斜在田字格里乱窜,标点符号下笔很重。
陈女士回忆,2017年暑假,她让孩子尝试其他写作手段:“锦麟,你写一首诗呗,你知道什么是诗不?”
“我咋不知道,不就是分成一行一行那样的吗,那比写作文还简单省事。”
“那你就就写一首谢谢妈妈的诗。”锦麟不高兴地念叨:我不写,妈妈太厉害了,老让我做这做那……
妈妈先是惊讶,然后就鼓励他把这些感受写下来,锦麟在2个小时后小心翼翼地拿来了第一首诗——《我不感谢妈妈》。
在连续使用了以“我不感谢妈妈”为开头的段落之后,锦麟写出了一个漂亮的转折,表达出虽然妈妈的教育很严格,但不感谢妈妈,又能感谢谁的意思。
陈女士看了这首诗先是笑,慢慢看到最后红了眼睛:“孩子对妈妈的感情真是又爱又恨,结尾说没有妈妈就没有现在的我,让我感到孩子长大了”。
“有才的男孩最有魅力!”
杨锦麟在学校是个不起眼的“小豆包”,平时就爱看书,“课间和我讨论相对论、黑洞和白洞。寒暑假的德育作业,他都写得言之有物。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诗没有超出我的意料,但我没想到他能表达得如此完整。”
教授杨锦麟的刘欣老师说,很多学生的认字程度、表达能力并不比杨锦麟差,但在写作能力上还有欠缺,因为小学一二年级还没有开设作文课,所以杨锦麟能把想到的写出来,就显得很突出了。
杨锦麟的同学吴嘉悦妈妈在朋友圈转发了杨锦麟的诗,并配上这样一段话:有才的男孩最有魅力,我女儿同班同学!
网友看了《我不感谢妈妈》之后,觉得孩子的情感很真实,前面的对比和铺垫让结尾更加感人,也体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声音。网友“锦荣”说:小伙子太可爱了!能写出这样的诗,大人也服气!
虽然杨锦麟认识很多字,但念错字闹笑话的事儿也不少,妈妈告诉他不要太着急,不认识的字多请教别人。
前些天,杨锦麟又根据念错字这事儿写了一首诗《仓颉造字》:
我把仓颉造字读成“仓yan造字”
家里人都笑了
因为我曾经把时髦读成“时宅”
这样的笑话闹了不少
妈妈说:你是太着急与知识做朋友了
但没学的字还不识你
另外,你也不会谦虚
请请别人,教教自己
我羞红了脸暗自决定:随身带字典!
刘欣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够自我反省甚至是自我批评,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这些都写出来确实不容易。但我觉得不能定义为“智力超常”,而是孩子从小的知识积累很厚实,只有他心里有这些东西,他才能说出来写出来。”
对于爱写诗这件事,杨锦麟有些不好意思:“我平时看书挺多,看见别人写,我就背诵,有时候也记下来。我不知道我写得好不好,反正是自己心里的想法。”
超常儿童的出现是让人欣慰的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张君认为:经过媒体的传播和挖掘,各种显得超常的儿童被发现,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欣慰和惬意的现象,引来众人“围观”也在意料之中。类似的事情越多,越能说明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他们的特长有机会健康地发展和展示,同时也证明他们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张君教授也表示,“围观”之后,大家更应该思考的是: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儿童的天性都差不多,关键在于发现和引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超常儿童都是“习得”的而非天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基于儿童的天性,在“习”上面下功夫。儿童的天性虽差别不大但取向却不尽相同,有的长于写作,有的长于表演,因此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力股”十分重要,这是教育的最初起点。
编辑:小皮
本文来源:《辽沈晚报》。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