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科学霸的独门秘籍:“读得越多,理解与思考能力就越强”

王凌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起了信息量更大、专业性更强的科普书籍,如《时间简史》《人类解释》《牛顿的小屋》《恶心的科学》《科学探案》《万物简史》《昆虫记》等,但仍然每年都会把《十万个为什么》的十几个分册都通读一遍。从小学到高中,这套书他看了六七遍,足足看了六七年,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 别的同学都是上完课再做作业,但张芮很多时候在课前预习时就已经完成了练习题。每个假期,当其他同学在补习班里重温学过的内容时,他已经开始预习下个学期的知识了。


  • 广泛的科普阅读还在无形中促进了张芮的文科学习。因为时常涉猎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轶事、思想,他写作时总不会缺少素材;在网上查阅科学资料时,经常会看到大段大段的英语原文,为了读懂这些,他学会了使用英文词典、翻译软件,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读了六七年

 

      见到高境一中的张芮是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他手里拿着镊子,镊子上夹着一片小小的金属薄片,小心翼翼地把金属薄片慢慢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看着金属薄片被点燃,散发出耀眼的黄色光芒,张芮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桌子上还放着一排各种各样的金属薄片,和一本封面看上去略有些老旧的书——《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上说,不同金属燃烧时火焰的色彩是不一样的,根据不一样的色彩可以判断金属的成分与性质。”张芮说,这是他这学期申报的研究性课题,这一课题的设想来源于眼前这本《十万个为什么》,从小到大,他一直把这本书当作自学科学知识的教科书。


      小学时,同学们见他总是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常常叫他“小博士”;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起了信息量更大、专业性更强的科普书籍,如《时间简史》《人类解释》《牛顿的小屋》《恶心的科学》《科学探案》《万物简史》《昆虫记》等,但仍然每年都会把《十万个为什么》的十几个分册都通读一遍。


      从小学到高中,这套书他看了六七遍,足足看了六七年,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他说:“这套书用最通俗浅显的语言解释最全面的科学常识,是一切科学的启蒙读物。”

 

      张芮与科学结缘,始于9岁时在春晚上看到的一个关于“镜面反光”的魔术,当时年幼的他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就去询问父母,父母却让他自己去图书馆查阅科普图书寻找答案。


      那是他第一次去图书馆,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科学类书籍。当他在一本注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答案时,不由得在心里连声惊叹:科学真奇妙!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捧着那本书读得津津有味;眼看快要闭馆了,他还舍不得放下书,冲到前台去办了一张借书卡,想把那本书借回去细细品味。

 

      没想到,那本书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本书中,他读到了变幻无穷的科学现象,读到了世界和人类的由来,读到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读到了科技的发展历程,读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那年,他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整套十几本《十万个为什么》,从此,“科学”这个概念融入了他的头脑。


      每看完一个分册,他就会对一个科学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看了物理分册,他马上借来高年级的物理课本提前学习起来;看完化学分册,他跃跃欲试地去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看完动植物分册,他外出观察植物和昆虫的习性;看完信息分册,他研究起了计算机的各种应用;看完环境分册,他开始关注身边的环保设施,养成了环保习惯……就这样,“科学”成为了他学习、阅读的一条主线。

 

      尽管如今他已是一名高中生,看的书也越来越深奥、厚重,但提起《十万个为什么》,他依然认为那是最好的科普读物。


      “随着时代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内容和成果会不断丰富、发展,但所有的科技进步都是建筑在科学原理基础上的,而科学的原理永远不会变化。看最基础的科普读物,有助于搞清楚最基本的科学原理。”


      注重基础,决不对任何一个原理、定律一知半解,是张芮数理化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的秘诀。


 

理科学霸的独门秘籍

 

      经常有同学问张芮理科应该怎么学,张芮觉得自己现在是一名高中生,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在学习的道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还谈不上有什么学习经验;但这几年来坚持的提前预习与注重公式的推导这两个习惯,对他的理科学习的确有一定的帮助。

 

     初一的时候,张芮有一次想看高年级的物理课本,当他看到“力与功”这一章节时,对每一个公式都很陌生,越看越迷茫,忍不住想扔下书;但他想起了老师的话:对科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高年级的物理课本。他想,既然自己喜欢科学,那么就应该对各方面的科学知识都有所了解;越是看不懂的东西就越要迎难而上,学习哪样东西不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呢?


      于是,他耐着性子把不明白的公式一一摘抄下来,拿去请教老师,老师只是告诉了他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他自己去做书后的练习题。当他弄清楚了公式是怎么来的,发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遇到不懂的题目,张芮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他觉得和同龄人讨论题目的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时,一道题目往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搞定,因此对解题过程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讨论过程中,听不懂的地方他会立即提出来,或是请同学再讲一遍;或是先试着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讲出来,请同学及时纠正不对的地方。他说,理科的学习建立在逻辑思考的基础上,解题过程中一步错就会步步错,因此做错了题就要检查所有的步骤,找到究竟错在哪里。

 

      别的同学都是上完课再做作业,但张芮很多时候在课前预习时就已经完成了练习题。他还记得那次坚持自学完“力和功”这一章内容后,听课时觉得毫无陌生感,就像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如果能在课前做好预习,那么听课时就等于复习,这样一来别人只学了一遍的内容对你来说就等于学了两遍,也就事半功倍了。”


      从此以后,张芮养成了每个单元都提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前就把相关的概念和定理搞懂,有时间的话把课后练习用铅笔做一遍,上完课再检查、订正。每个假期,当其他同学在补习班里重温学过的内容时,他已经开始预习下个学期的知识了。


    

      不少同学都抱怨数理化公式难背,张芮总劝他们不要盲目死记硬背,而要明白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如果只是简单地背下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公式是怎么产生的,等于没有掌握公式,一遇到需要公式变形的题目就会抓瞎;更何况死背下来的东西容易忘记,如果知道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就算一时忘记了,还可以通过推导回忆起来。”


     他经常给同学演示公式的推导,几何、物理公式用画图形、搭建模型的方法;代数、化学公式则在纸上详细罗列运算的过程。虽然研究公式推导常常要花较多的时间与脑力,但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公式、定理,以后做题时思考的过程中才不会“走弯路”;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讲解每个公式、定理时都会重点讲解它的由来,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听。

 

      预习和研究公式推导都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张芮觉得这比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有趣,也更有成就感。他喜欢需要动脑筋的事情,这一点得益于他的阅读习惯。


      有阅读习惯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能主动思考。阅读是头脑体操,读得越多,理解与思考能力就越强,阅读速度就越快、效率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虽然高中学习比较紧张,但张芮依然保持着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课外阅读。“课外知识常常会与课内知识触类旁通,给我带来思考问题的灵感。”


 

一个科学少年的日常 

 

      张芮是个在工地上长大的孩子,身为工程师的父母为他走进科学、学习科学提供了许多引导与帮助。


      小时候,父母带他到工地上看起重机、推土机,告诉他机器可以完成许多人不可能完成的举动,机器的发明离不开科学;父母还会教他观察房屋、机器的构造,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向他解释机械运作的原理。


      长大后的张芮经常在课余时间带父母一起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海洋馆,给父母讲解他从书中读到的科学知识。一家人都浸润在科学的滋养中,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每次在外面看到新鲜的事物,张芮都会用手机把它们拍下来,回头去查阅书籍或是上网搜索,把每一种自己见到过机械、仪器的运作原理,以及动物、植物的外观、习性做成卡片,扩充自己的知识宝库。在他眼中,生活是个大课堂,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也蕴含着无穷的奥秘。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科学,缺少的只是科学的眼光与思想。

 

      每当张芮在科学书中读到新名词、新概念的时候,也会想到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探索、验证它们。他去哪儿都喜欢带一本相关的书,比如,带着物理书上工地、带着化学书进实验室、带着生物书去公园,实际生活中亲眼看到、亲手实验过的东西,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难以忘记。


      不管看到什么,他都会暗自思索:这里面包含着哪些科学道理?就连去商场时,他都会在钟表修理、清晰珠宝的地方久久停留,一边看一边联想到机械、化学原理;偶尔放松打一会游戏,他也会下意识地观察画面中的枪械构造是否合理。科学已经成了他的思维方式。

 

      广泛的科普阅读还在无形中促进了张芮的文科学习。因为时常涉猎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轶事、思想,他写作时总不会缺少素材;在网上查阅科学资料时,经常会看到大段大段的英语原文,为了读懂这些,他学会了使用英文词典、翻译软件,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进入高中以来,张芮的阅读面越来越广,从物理、化学、生物到天文、地理,从《时间简史》到相对论、人工智能,从兵器知识到《美国战事》《二战简史》……随着眼界的开阔,他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理想、深刻,他认为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原本是用于造福人类的;但随着人工智能和核武器、生化武器的迅猛发展,很担心未来科技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反过来控制人类,一旦被用于战争,后果更不堪设想。

 

        张芮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科研人员,研发、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它们用到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只有对人有好处的科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我希望将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更好。”说起自己的兴趣与未来,这个00后科学少年的眼眸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