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初一女生有个性!一年发文50多篇却拒绝参加竞赛,她说写作不该被分成三六九等

王凌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那段“沉迷”于诗歌的日子对她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经典诗歌让我从简单通俗的儿童文学中走了出来,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让我愿意去读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提升了我的欣赏眼光与感知力,使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写作时摆脱了幼稚腔,文笔变得更加成熟。”


  • “课堂上也可以阅读,课本和试卷上的文章也都是极好的。”每次考完试后,不要把试卷一扔了事,如果能换一种心态,像读课外书那样欣赏卷子上的文章,持之以恒,阅读量也不会低于经常看课外书的同学。


  • 她不喜欢参加作文比赛,她所向往的文学创作是一件优雅诗意的事情,而不是充满了火药味的竞争;写作与表达是每个人的权利,而不能因为个别评委的眼光就被分成三六九等。


“阅读要跳出熟悉的生活圈”


    “号外,号外,我校文学社成员王语晨写的诗,在《上海中学生报》上发表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大同初级中学校园里迅速传播,王语晨所在的班级和文学社都沸腾了,可是她自己却十分淡定。初一这一年,她陆续在报刊、网络上发表了50多篇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作家”。

 

      谁又能想到,刚上初中时的王语晨,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学生。那时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平时除了喜欢看点校园小说,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特点。有人问她:“你那么喜欢看小说,为什么作文总是写不好呢?”她感到很委屈,看看身边和她一样喜欢看书的同学,写作水平提高得都很快,可为什么自己就不行呢?

 

      有一天, 她无意中翻看了一个同学的笔记本,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席慕容。这是语文课上老师曾经推荐过的一位诗人,但因为自己只爱看校园小说,对这位诗人是只知其名而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同学建议她可以看看席慕容的诗集,为她推荐了席慕容诗集《七里香》中的代表作《青春》。

   

      直到今天,手捧着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厚厚一叠诗集,王语晨依然记得第一次读《青春》时的感受:“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很蓝,云很白,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身上,周围很安静,我忽然感觉到一种久违了的舒适与安全感,就像小时候依偎在太公公身边听他讲故事那样。当我读到‘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这一句时,心里忽然伸出了一只手,想把这种感觉牢牢抓住。”

 

      就这样,她迷上了诗歌。诗歌带给她的是不同于小说的阅读体验:诗歌一般都不会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用含蓄的笔调抒发一种情感,让人可以自由地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从心底里与之产生共鸣,那是一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情怀。


      那段日子里,王语晨简直像是在和诗歌“热恋”,她读了一本又一本诗集,有现当代诗人席慕容、冰心的诗作,也有古代名家李白、李清照的诗词。


      诗看多了,她写出来的文章也明显带有“诗味”——喜欢分行,重抒情,或是用一大堆互不相干的象征、意象和隐喻,老师给她的评价是:华而不实,词藻堆砌,不贴近生活。

 

      冷静下来之后,王语晨终于认清了写诗与作文的区别:

 

     “诗歌重在抒情,作文则强调叙事或观点;诗歌的语言可以自由、空灵,作文则需要具备必需的要素(如起因、经过、结果或是论点、论证、论据)。”

 

        于是,她开始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情绪。

 

  不过,她仍然认为那段“沉迷”于诗歌的日子对她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经典诗歌让我从简单通俗的儿童文学中走了出来,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让我愿意去读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提升了我的欣赏眼光与感知力,使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写作时摆脱了幼稚腔,文笔变得更加成熟。”

 

      现在,每当给学弟学妹们推荐书籍时,王语晨总会建议他们去看一些超越年龄阶层的东西,比如描写成人世界的中外名著,参悟人生的哲理散文,刻画不同时代真实面貌、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小说、戏剧等。“总而言之,阅读的范围要跳出自己熟悉的生活圈,这样才会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王语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既有信手涂鸦的自由体小诗,也有结构工整的随笔、散文,两者对她而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体验。当片言只语的灵感浮现在脑海中时,她会用写诗的方式把它们留下来;当在生活中遇到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时,她会多花一点时间把它们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没时间阅读?只能说明你对阅读不是真爱”

 

      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语晨把阅读的主要精力转向了散文,读得最多的是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散文著作,譬如毕淑敏的《幸福的七种颜色》《恰到好处的幸福》《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


      在她眼中,散文是具体化了的诗歌,既有诗的优美语言与细腻感情,也有相对完整的情节、生动的描写,还能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来抒发思想、哲理,在行文结构、语法规范上更贴近作文的要求,读散文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阅读方式。

 

      每天晚上临睡前是王语晨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在温暖的床头灯光的陪伴下,她翻开枕边的散文集,细细读上一两篇——不管作业做到多晚,还是第二天要考试,这个习惯始终没有间断过。


      她说:“如果你抱怨没时间阅读,也许只能说明你对阅读不是真爱,既然有时间睡前刷手机,为什么不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刷书呢?”她早已把阅读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做作业一样;如果哪天没有读书,她会觉得像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完成,心里充满了愧疚。


      随着课程增多,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她下载了电子书,无论是上下学路上、午休时,还是等人、等车、排队的时间,都会见缝插针地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任务。

 

     “课堂上也可以阅读,课本和试卷上的文章也都是极好的。”说到这里,王语晨脸上露出了这个年龄少女特有的俏皮笑容。


      曾经有同学跟她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课外书,王语晨就让她多读课本和试卷上的好文章,课本和试卷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而且还可以把试卷上的阅读分析题看成文章的导读。


      每次考完试后,不要把试卷一扔了事,如果能换一种心态,像读课外书那样欣赏卷子上的文章,持之以恒,阅读量也不会低于经常看课外书的同学。

 

       “不管读什么书,都要一字一句在心里默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如果发现自己经常跳行、一目十行,那就说明心态开始浮躁了。这个时候就要暂时少看手机和电子书,多翻翻纸质的书报杂志,听听书页翻动的声音,会感到有一股宁静的空气在身体里流淌。”


      这个十三岁的少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过度追求速度与激情的时代抗衡。



“文学是一件优雅诗意的事情,而不是充满了火药味的竞争”


      喜欢阅读的王语晨不仅语文成绩遥遥领先,还是学校文学社的主力;此外,她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汤圆写作”APP上最年轻的作者之一。她擅长写散文和小小说,每篇都在1000字以上;她的专栏定期更新,吸引了许多与她同龄,以及年龄比她大的粉丝。

 

      “书看多了,心里就会升腾起一股冲动,想要写点什么。”那时,有同学向她推荐了“汤圆写作”APP,这款网络写作让她爱不释手,就连在旅游途中、补课的路上,她都会时常打开软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敲”出来发到平台上,心情也常常会随着网友对自己文章的评价而变化。

 

      “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网友的留言,如果有人对我的作品提出质疑或者批评,我会回复他,向他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别人的质疑和批评确实有道理,我就会修改自己的作品。”


      王语晨也经常看别人的作品,她觉得阅读别人的作品是一种乐趣,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可能是别人独有的生活经历,可能是别人对事物与众不同的看法,或是好词好句、谋篇布局的方式、情节的塑造,读别人的作品,能让她读到更多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全面撒网”才能“重点捕捞”自己喜欢的内容和风格。这段时间,她受别人作品的启发,正在尝试写一篇与社会、人性有关的悬疑小说。

 

      王语晨在有件事情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就是她不喜欢参加各类作文竞赛。


      一方面,她所向往的文学创作“是一件优雅诗意的事情,而不是充满了火药味的竞争;写作与表达是每个人的权利,而不能因为个别评委的眼光就被分成三六九等。”


      另一方面,她坦言自己也会有小小的虚荣心,如果参加作文比赛,就会出于想要获奖的目的去揣摩所谓的“标准”,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笔“说”别人的话;而她想要的,是把写作当成一个窗口,可以通过那个窗口倾诉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也可以透过它看到外面的世界。

 

     王语晨即将升入初二,要开始提前为中考作准备。她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写作上的个性与优势,“我不会刻意为了中考的标准去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但我会多读一些外国散文、小说,以及现当代男性作家的作品,弥补自己眼界与理性思考上的不足。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阅读面与写作技巧,不是出于功利的需要,而是因为想写出更好的文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王语晨初一时写的一首诗,感动了《上海中学生报》的编辑:

 

忆回

 

沙漏里的沙子簌簌地向上流

百合花的花瓣轻轻收拢

 

满桌的白花被一朵朵收起

黑白的相片渐渐被晕染成彩色

 

一滴滴酸涩缓缓退回眼眸

舌尖的味道化为香甜

忘记了原本的苦涩

 

撕开的包装又被重新封合

剥开的桔子合拢起来

成为完整的个体

 

是否在那一天

他会踏着花瓣躺回床上

脉搏重新有节奏地跳动起来

 

是否在那一晚

他仍旧会为我整理做完作业的书包

放进那一包包云片糕

 

太阳落下

夕阳升起

沙漏的底 空了

百合收进了泥土

化为一颗种子

 

桌上没有了白花

照片被回忆染上了色彩

 

他的一切

被定格在回忆的风中

让那西北风

吹回东南方向

——致 我最爱的太公公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