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男生遍读经史子集赢得“国学达人”荣耀,他说:史书更加醒脑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他在历史与文学故事的比较中琢磨出了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分析人物、事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这样一来,就会明白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他说, “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的故事,而是为了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从别人的成败中明白自己遇事应该怎么做。”
在今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国学达人挑战赛”上,一名初中小男生吸引了全场观众与评委的眼球。
“国学达人挑战赛”的特点是题目多、范围广,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面对包罗万象的国学题目,他毫不怯场,主持人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回答。
最终,这个初中男生以优异的比分一路过关斩将,跻身前十名。他就是来自于上海兰田中学的朱峻成。领奖台上荣耀一刻的背后,凝聚着他十年如一日为国学所付出的热情与心血。
四大名著,他怎么看?
小时候的朱峻成和其他00后小朋友一样,也可以说是个“电视小孩”。儿时最喜欢的动画片是《西游记》,他喜欢动画片光怪陆离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那时他对《西游记》的印象仅限于在动画片中看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有一天从幼儿园回家,他刚想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视,外公却把他领到了书架前,让他自己挑一本书打发时间。那时,书对他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东西,幸好他在书架角落里发现了一套《西游记》连环画。他翻开了他的第一本书。
看着看着,他发现看书比看电视更有劲。再精彩的情节,在电视屏幕上停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几分钟,而看书看到意犹未尽的地方却可以一遍遍地“反刍”,一遍遍地延长享受感动的时间。从幼儿园到初中,朱峻成把《西游记》的故事反复读了四五遍,对书中人物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小时候,他觉得孙悟空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但长大后再看,他发现孙悟空也并非完人,而是一个和自己一样在挫折与考验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少年”。从桀骜不驯到主动适应集体、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他在孙悟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原先他一直以为猪八戒好吃懒做、十分自私;后来却渐渐发现每当他偷懒、闹情绪时,只要孙悟空一带头赶路,他就会立马跟上,原来猪八戒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被唤醒内心动力的孩子,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刚开始读《西游记》时,他经常忽视沙和尚的存在,认为这个人物太没有个性;现在看来,这个人物的个性就是忠诚与坚忍,总是默默地为团队负重前行,从此以后,他在生活中更加感激身边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
他对唐僧的印象变化最大,小时候有些鄙视这个人物,觉得他脑筋不清楚,屡屡上当却总改不了轻信的毛病;如今再看,他对唐僧多了一丝敬佩,也领悟到了被伤害后依然保持善良的人才是真正的贤人。
“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的故事,而是为了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从别人的成败中明白自己遇事应该怎么做。”朱峻成认为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四大名著是朱峻成的国学启蒙,在五年级之前,他已经把这四本书全部读完了。最初是连环画,后来是缩写版,然后才通读原著。即使是同一本书,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给他带来的阅读体验和“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问他缩写版与原著的区别,他会告诉你:缩写版文字通俗易懂,以讲述一个个小故事为主,不需要文言文功底;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有些话比较难懂,但更富有文学气息,读原著更能体会到古代语言的奥妙。
如果想要研究书中的人物形象,最好的方法就是精读原著。他在读《三国演义》缩写版的时候,一直以为诸葛亮是整本书中最聪明的人;但读了原著之后,才发现姜维九伐中原的智谋完全不在诸葛亮之下。“缩写版限于篇幅,往往只着重介绍主要人物;只有读了原著才能了解整本书中的所有人物,才会知道谁更值得欣赏。”
他还记得《水浒传》缩写版与原著结局的不同。缩写版的故事到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聚义就戛然而止了,使他一度以为《水浒传》是一个结局圆满的故事;直到读完了原著,才知道一百零八将的真实命运。“缩写版更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原著中美好的一面;真正的原著更贴近现实,反映真实的社会。”
同学圈里对究竟应该先读缩写版还是直接读原著争论不休,他的意见是:如果对古典文学很感兴趣,古文底子比较好的话,可以直接读原著;如果刚刚接触古典文学,可以先读缩写版,等有了兴趣再读原著。
小说更有温度,史书更加醒脑
读了《三国演义》的原著后,朱峻成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兴趣,他听人说《三国演义》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便买了《三国志》来读;为了进一步弄清这段历史,他从读小说转向了读史书。
史书和小说带给他的感受是不同的,他觉得小说更有温度,而史书更加醒脑。在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塑造、每段情节的描写都暗含了作者的爱憎,他在读小说时经常受到作者态度的影响;史书则是完全客观的,它把历史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是非留给读者自己去评判。在读史书时,他会有更多独立的思考,也会不时地产生一些和别人不同的看法。
很多时候,他把文学与历史对照着读,在文学作品中读到感兴趣的事件,就会去翻一翻史书。他还在历史与文学故事的比较中琢磨出了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分析人物、事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这样一来,就会明白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进入初中后,他读了《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还读了《史记》和《二十四史》。他十分崇敬司马迁,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他眼中最完美的“史德”。每当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想要马虎了事时,他就会用司马迁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他眼中的诸子百家
朱峻成很幸运地进入了兰田中学人文特色班——博雅班,他最感兴趣的是博雅版的“诸子百家”课程。除了语文教材中的《论语》《孟子》选段,老师还带着学生们一起读道家、兵家、法家、墨家。
他背熟了大半部《论语》和《孟子》,不仅能深刻领悟到儒家的“仁义”精神,还做起了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与不同时代中儒家思想不同意义的研究性课题。
他喜欢《孙子兵法》,书中的各种战术战略在学习、生活与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他许多启迪与指导。
每当遇到烦恼无法排遣的时候,他会读几篇《庄子》,书中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向他传递了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他最推崇的是墨子,墨子所主张的“兼爱”“非攻”在他的头脑中勾勒出了理想社会的轮廓,这种精神渐渐融入了他的品性,使他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个谦谦君子。
他反对战争,却对春秋战国时代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节。“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每一种想法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在生活中,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让人大胆交流思想观点的氛围,“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我并不想说服对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我一般会等别人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再他的观点上作些补充。”遇到能一起交流思想的伙伴,对朱峻成而言是的最快乐的事情。
尝试文言写作,是为了更好地阅读
朱峻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自创诗词,到现在已经写了厚厚一大本。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三国人物和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写诗词是想要赞美他们的精神;一开始他写诗只重内容不重格律,一个韵脚押不上来就不去管它,还美其名曰为了表达效果而“变通”。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与《诗词格律》之后,他终于认识到诗词之所以美妙,就在于其独特的格律形式,只有遵循格律,写出来的诗词才能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他一边每日吟诵唐诗宋词,一边翻开以前写的诗词,把不符合格律的地方找出来仔细改正。
他还尝试过用文言文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改编,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很稚嫩,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今后读文言文时能更加顺畅。
“虽然现在我们都不会用文言文说话,但如果不学好文言文,就会看不懂古代的书;文史典籍是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流传不下去的话真的很可惜。”阅读的典籍越多,朱峻成就越热爱国学,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深感自豪。他认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领略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如今的朱峻成,沉浸在国学阅读、翻译、创作、演讲中不亦乐乎,这个00后少年正在用既端庄典雅,又充满活力的一举一动,传承、传播着他热爱的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