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小学生作文成了高三统测政治题,他的老师说:要有欣赏真话的胸襟

王悦微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还记得那位一篇作文走红网络的宁波小学生吗?他的那篇作文,竟然成了杭州高三统测政治卷的一道选择题!


      这篇名为《沙漏》的作文,是宁波华天小学一名叫邵梓淇的同学,在去年上六年级时写的作文。因为作文所展示的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引来网友一片惊叹。


《看沙漏》


邵梓淇


      沙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它看起来很普通,但仔细去看会发现它的梦幻。它可以催眠人们,看着一粒粒沙的下落,我不禁想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但我止住了这个念想。这不是因为我蔑视时间,而是因为我觉得在这种超脱的物体前,自己连叹息都不配。


      一端是空虚的,另一端是充实的。也不知在多久时间前,哪一位先哲发明了这个东西的原型,是亚历山大三世吗?不论他究竟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都值得人们一直瞻仰下去。一空一实,这不就是人生吗?


它还可以反过来看,一端是充实的,另一端却是空虚的,这不就是时间吗?沙漏跌落一颗沙子,可是说是沙漏上层失去了一粒沙子,但反观上层,那粒沙子对于下层而言就不再是失去了,而是获得。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有点类似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只是化成另一种形态。那粒沙子对于上层沙漏或许消失了,但对于整个沙漏而言,它只是换了个地方。


      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我还记得在语文课上我们老师曾经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一句话让我想起了故人成圣的方法:格物致知。每一物都包含了天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参透了沙漏,是,我已成圣;否,我亦混沌。


      现在,已经读初中一年级的小邵同学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作文的材料,被选入了杭州的高三期末考题。


小学生作文编进高三政治考题,这道题目你会答吗? 


      先来看看刚刚结束的杭州高三统测政治卷的这道选择题:


      

“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这说明__


A.人们关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正确的认识

B.不同的时间观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D.不同的时间观反映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试试看,你能答对这道题吗?


      为什么杭州高三期末统测的考题,会引用一名小学生写的作文?钱江晚报的记者联系上了出题人——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政治组的老师们。


      据了解,出题老师去年在网上看到过这篇文章,当时就读了好几遍。之所以会特别留意,是因为觉得文章写得极富哲理。这次出高三期末试卷,有一位老师便提议用此文来出题,立刻获得全票通过。


      出题组所有的老师都晓得这是一篇小学生作文,但也一致认为,这位小作者很不简单,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而且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时间的感悟,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成年人。


      “我们命题时选材料,是看内容好不好,符不符合要求,而不是看是谁写的。”出题老师说,“紧贴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是我们命题的一贯导向,也是政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要求。”


      高三学生被小学生考,这恐怕不多见吧。


他的语文老师说:每个孩子的笔都应该是自由的


      小邵同学当时的语文老师王悦微(笔名),最初是因为“惩罚告密者”而引起网络热议的,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了王老师这一边;她在微博上分享的好几篇学生随笔,都被网友形容为“逆天了”。


      王老师的学生为什么总能写出如此打动人的作文呢?去年初,她曾专门为《新读写》杂志撰文,坦陈自己是怎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



《每个孩子的笔都应该是自由的》

王悦微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了,不敢自夸教学有多么出色,因为我见过太多优秀的同行,听他们的课时,我经常很惭愧。但我对自己很满意的一点,那便是,我觉得我始终是尊重学生的,喜欢和他们真诚谈话、真诚相对的。我把这点文化审美价值观也带进了我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我的作文教学里。


      相比于积累并运用好词好句,我更喜欢学生在写作时用词准确、情感真实。所以,如果要我说一说老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我觉得,虽然方法有很多,但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自己要明白,好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


      有些学生很早就被送进各种作文培训班,他们的文章里带着明显的套路化痕迹:春天,必然是“柳绿花红、燕子飞回”;秋天呢,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我收到过这样一篇周记,写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长出来,好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桃花、梨花都开了,粉红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看起来美丽极了”“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地弹奏着好听的曲子”,以及“小燕子们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仿佛在庆祝春天的美好”——你看,有比喻,有拟人,也确实写了很多春天的景象,但这样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毫无诚意的文章。


      因为宁波的三月,乍暖还寒,虽然可以看到路边的玉兰花、樱花陆续开放,但桃花盛开的景象未到,至于梨花,在市区里更是见不着。偶尔可以见到燕子,但不会是成群结队的。而宁波的冬季,小河不会结冰。


      这个学生没有用心去看,用心去想,他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背文章,背自己以往在作文选里读到过的美文,拼凑成一篇作文。


      写作当然可以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我们班这学期甚至学习了怎样写小说,那更是需要虚构的。但即便是虚构,也可以在情感上忠实于自己。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哪怕你写的文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修辞手法,那也会很有力量。


      比如有一篇学生作文,写到怀念自己的母亲,“每次回到家,总会有一种错觉,觉得家里应该还有一个人在。仿佛看到妈妈就坐在床边,正耐心地给我讲题目。我到处找了一遍,才真的意识到,家里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我的泪水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非常质朴、非常诚恳的语言,毫无炫技的成分,但这样的大白话,却如一颗子弹般击中了我的心。


      我对好文章的第二个评判标准就是准确用词。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锤炼语言的重要性。有学生写过一篇关于猫的文章,她是这样描写那只猫的:“我感到失落,因为我连它死后的样子都没看见,在我的记忆中,乱蓬蓬而滑稽的毛发和深褐色而无神的眼睛就是它最后的样子。”


      她怀念的是一只死去的猫,这里的“乱蓬蓬”“滑稽”两个词用得尤其好,你看了之后,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只虚弱的猫咪形象。


      很多学生在写猫狗的时候,几乎都是正面描写,写它们如何可爱,如何讨人喜欢,但这个学生在形容这只她曾经喜欢过的猫咪时,用词非常大胆,显然也非常贴切。


      此外,作为语文老师,要积极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写作素材,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写作练习。



      比如我们班在六年级的时候搬到了四楼上课,学生们觉得每天爬四楼很辛苦,于是我就让他们来畅谈爬楼的感受,引导他们去关注爬楼时身边人的表现,寻找生活中的小乐趣。


      于是,在交上来的作文里,就有学生写一个体胖同伴为了偷懒、挂在他身上、让他拖上四楼,“我就像一个黄河纤夫那样辛苦地拉着他上来”,这个比喻多么生动有趣。


      学校暑假期间对操场进行改造,有不少昆虫粘死在了塑胶跑道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我就带他们下楼去趴着观察这些印记,想象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死亡过程。像这种源于他们生活本身的写作训练,学生就会很有感触,也就有话可写,乐意写。


      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要切切实实地花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们。


      我们班每单元都会写一次命题作文,我要分四次批改:


      第一次,在上完指导课、提供一些必要的写作手法建议后,学生们就开始写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会批改每一份草稿,从错别字、标点符号的纠正,到段落的详略安排、情节设置、开头和收尾,还有题目是否有足够的概括性和新意,都要做出点评和指导。


      第二次,就是学生在拿到我的批改意见后,进行相应的修改,再把修改稿给我看,我认为通过了,才可以誊抄进正式作文本。


      第三次,对学生上交的正式作文,我每篇都要写出评语,或是对写作技法的提升进行表扬,或是针对话题进行交流,给每个学生以鼓励。


      第四次,所有被评到95分的作文,我都要求形成电子稿发给我,我会发布在我们班的作文公众号里。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会对这些优秀的习作再进行一次点评。


      最后,我还是想说,虽然我在语文课上也教学生们一些写作技法,但教技法归教技法,我是断然不愿学生写那些辞藻华丽、立意高大的文章的,看那种学生作文,叫我很难受。我宁愿学生们在遣词造句上稚嫩些,也好过那种少年老成的文笔。


      所以,学校组织去春游,博物馆里又拥挤又嘈杂,学生出来对我说:“老师,我能写一篇《痛苦的春游》吗?”我说:“当然可以!”


      写景必要写美景吗?写人必要写好人吗?写事就必须写深刻、有意义的事吗?发牢骚就不行吗?当然可以!


      我觉得,每个人的灵魂都应该是自由的,每个孩子的笔都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写自己真正的生活,写自己心里的话,不要揣摩老师的心思,不要讨好老师,不要为了得高分而撒谎。


      我们老师也应该有面对真话、欣赏真话的胸襟。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小邵同学另一篇成为网络热点的作文:《第一次奋进》。思考时间、追随暗恋……看看大家为什么直呼“神逻辑”“要逆天”!




《第一次奋进》


      我还可以见到她,所以这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离别。但我以再去与她交谈的勇,在我的意识的深处,我已经永远无法和她接触。


      第一次接触到,纯属偶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座位调换而已。我并没有感到兴奋或遗憾,就像买彩票时中了十元钱一样,是一种平淡的感觉。我对她并不熟悉,我在班上其实没有熟悉的人。我在班上就像一个人记忆中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没有人搭理我,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云。


      我看似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我只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一切都藏在心里。我渐渐地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上进的人,她三门主科、四门副科的成绩都很好。但她似乎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如果不是我看走了眼,她的每一分都是真实的。她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既开朗又优秀,至少不会让自己一生被芸芸众生淹没。反观自己,我几乎是她的反面:不努力、心里阴暗,我突然有些仰慕她。


      两个月过去了,我改变了许多,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觉得我的心就像射进了一束光,那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暗。我开始有了沉思的习惯,思考自己的过失;思考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路。


      但我被调走了。我有些失魂落魄了,就像一个字黑夜里失去火光的宿营者,被阴暗者吞噬。我原以为自己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彻底堕落下去。但每想到她,我就又像心中射入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


      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翻出了许多家中的书籍,一遍遍阅读;更重要的修炼自己的耐性与气质:我坚持每天午后的冥想,与夜晚的回忆,无论午时多忙、无论夜里几点上榻,从未间断;谈吐绝无不雅之词,行止绝无不正之举。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


      如今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个阴暗绝望的人,蜕变成了一个憧憬未来的人。我不会忘记她,是她让我的心有了光明。





      无论如何,作文中的空话、大话,是无法打动人的。


      最后,上面那道政治卷选择题的标准答案是D,你答对了吗?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