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战高考,名师教你最有效的语文阅读复习法:建立一个“样本群”!

李 强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在剩下两个月的时间里,该怎样进行高效的语文复习?比如如何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针对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用怎样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上海市育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强老师从四十多年指导高中语文学习和复习的实践出发,为同学们提供一种重要的也是有效的方法——建立一个“样本群”。


本文刊发于2019年4月号《新读写》杂志。

      “样本群”可分三个系列。

 

一、“阅读样本群”系列


      根据这几年高考,梳理出试卷呈现过的“阅读样本”。


      先从“大类”入手,再从“小类”收集“阅读文本”。例如:侧重议论性文本、侧重叙事性文本、侧重说明性文本等等,这是几个“大类”。


      每一个“大类”,又可以由几个“小类”组成。例如:“侧重议论性文本”中包含新闻、文学艺术、文化语言、历史学术等等;“侧重说明性文本”中包含图标类、数据类等等;“侧重叙事性文本”中包含长篇小说片段、小小说、纪实性文学、叙述性散文等等。


      这几类“文本”,要重点关注的是“侧重议论性文本”与“侧重说明性文本”,因为这两类文本在样式上“变式”比较多。


      我们看近五年高考试卷阅读部分(第一篇)的选文:

2014年《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2015年《地图与理论模型》,

2016年《考据批评与欣赏》,

2017年《常识与理论》,

2018年《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从内容看,涉及范围广;从表达看,议论、说明、图标,一一呈现。这一类文本,我们平时阅读较少,所以在阅读理解上容易出现偏移、差错。


      相对于阅读的“第一篇”,“第二篇”的文学作品阅读文本比较单一。所以,我们围绕“侧重议论性文本”与“侧重说明性文本”,要各选择10个左右的文本,建个“群”,作为自己反复阅读、研读的对象。


二、“试题样本群”系列


      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从形式上看千变万化,但它是有其基本规律的,也就是说它是“有限”的、“可控”的。


      文学类阅读中,标题的意义、首尾的作用,就是两个重要的“考点”。


1、先说“标题的意义”


      例如,“老王”一个极其普通的称谓,在杨绛先生笔下有何深层次的含义?“邂逅霍金”能否替换为“我与霍金相遇”?“故都的秋”能否改为“北平的秋”?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许很少去认真思考过。


      其实,作为现代文阅读考查,常常会涉及这些极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考点”。


      阅读中“标题的意义”往往涉及这样几个角度:

“文章学”的角度:内容概括、主旨提示、情感宣泄、线索脉络;


“语言学角度”:实词、虚词、标点、文言、白话;


“修辞学角度”:比喻、借代、拟人等;


“阅读者角度”: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看看主观题案例。

《胡杨人家》(2011天津卷)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掐辫子》(2012天津卷)


E.以“掐辫子”为题,点明了全文线索,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两题中的选项都属于“准确、正确”范围。可见,《胡杨人家》侧重于“修辞学角度”,《掐辫子》侧重于“文章学角度”。


      再看客观题案例。

《湖殇》(2016上海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答题属于“文章学”“语言学”“修辞学”以及“阅读者”范畴。         


2、再说“首尾的作用”


      阅读中“首尾的作用”往往涉及这样几个角度。


      “文章学角度”:首段——引出下文的……为下文作铺垫;尾段——卒章显志、呼应标题、呼应开头、呼应文中……结构严谨。


      “语言、修辞角度”:修辞、描写、景物描写、引用诗歌名言。


      “阅读者角度”:首段——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尾段——言尽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惠特曼访问记》(2013上海卷):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又见鹭鸶》(2011上海卷):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标题的意义、首尾的作用,这两个“点”是文章的“纲目”,是理解文章的钥匙。把握好这两个“考点”,整篇文章的框架、脉络就可以清晰了。有了这个“前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就容易多了。


      标题的意义、首尾的作用,在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中,是两个重要的“考点”。

 

      试卷中,实用类文章阅读中的“图表”,这几年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例如:(2015上海卷):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在“试题样本群”的建立时,不要忽视“图表”试题。

 

三、“答案样本群”系列


      许多同学有这样的感觉:我文章看懂了,题目的含义我也理解了,就是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答题。因为回答的不准确、不得体、不全面而造成“失分”的现象,是现代文阅读得分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十分关注“答案样本群”的建立。要清清楚楚地了解各类题目“答题”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分值较大的题目。


      例1:《惠特曼访问记》(2013上海卷):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题目中有“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赏析”等几个“审题点”。面对这几个要求,命题者提供的“标准”是这样的:

答案:


     结构上: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


      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例2:《常识与理论》(2017年上海卷)第7题: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题目中有“概括”“论证思路”的提示。

答案:


      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自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


      例3:《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2018年上海卷)第7题: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本文先根据事例对“情感驾驭理智”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然后给出“情感运用受成本效益考量的支配”的观点,再通过解释更多复杂现象进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最后从生物演化角度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


      从两年的同一个题目看,回答“思路”,必须要有“语言标志”:先……然后……再……最后……



      我们不妨做几个类似的题目,操练一下。


      例4:《错位之思》(2018年上海卷)第11题: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答案一:


      作者认为要怀着敬畏之心、持重内敛处事,这种态度对当下人有警醒的作用。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错位”,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尊大,这样才能坦然、乐观地生活。

答案二:


      作者认为面对生活中的“错位”要怀着顺生乐生的态度,不哀叹,不抱怨。这种观点总体而言有正面的意义,但是,面对生活中的“错位”,作为青年,我更愿意直面困难,改变现状,为之做出最大努力。


      例5:《湖殇》(2016年上海卷)第11题: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答案一:


      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答案二:

      ……(与“答案一”同)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从例4、例5看,命题者提供了两种“答案示例”。


      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往往会有“两可”的答题方向,可以认同、点赞,也可以否定、批评。我们对每种方向的“答题”都要研读、操练,并且要明确每种答案的“答题样式”。


      所以,建“答案样本群”,要有一定的“量”。同类的题目答案,不同类的题目答案,要进行比较、分析。


     “阅读样本群”的文本要阅读、朗读;


      “试题样本群”的内容要看看、想想;


      “答案样本群”的内容要实战操练。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