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市西初二的男生告诉你:“不划算”的学习中可以看见未来的方向

王凌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每当想去什么地方却无法马上动身时,他就会抽空去一次书店,寻找与这个地方有关的摄影集、旅游攻略书籍和文学作品,把重点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常常在书店里一泡就是大半天;等到出来的时候,就像真的已经去过了那里。


  • 他说:“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痛苦,就像爬山一样,总有最艰难的时候,挺过去了,就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 他愿意在喜欢的科目上多花时间,不管是不是“主课”:“如果只为考试、分数而学习,那么学习便会变成一项让人焦虑的苦差事,久而久之会使人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只有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入手,才会越学越有劲,未来的方向也会越来越清晰。”


      学期刚刚过半,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的潘纬栎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暑假去向往已久的丹麦、冰岛自助旅行的攻略了。


      自由行是他每个假期的必修课,这些年来,他和家人一起以自助旅行的方式陆续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捷克、瑞士、日本、梵蒂冈等13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厦门、桂林、长白山、中朝边境等地。

 

      每到一个地方,潘纬栎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手账本,把亲眼目睹的地貌特征、风土人情记下来;那本陪伴了他每一段旅途的本子上,有他从各种地理书籍、地理杂志上剪贴下来的地理知识、优美的风景图片,有他在旅行前为每一段旅程制作的独家攻略,以及他每去过一个地方之后写下的游记。

 

      潘纬栎把那本陪伴了他多年的旅行记录本视为自己写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里记录了他在旅行中成长的历程,记录了他在他所钟爱的地理学科中学习与收获的点点滴滴。

 

去书店“旅游”

 

      小时候的潘纬栎和许多孩子一样,拥有许多书,也经常会有老师、长辈推荐他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文学名著和百科知识方面的书籍。他会认真地去读大人推荐的书,但读着读着,总会背离大人希望他看书的“初衷”,而被书中一些奇特的地方所吸引。


      比如,大人让他读文学名著,是想让他看看书中的情节,学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他却对书中那些描写各国自然风光、建筑的文字情有独钟,一遍遍地反复默读甚至背下来,想象着那些美丽的风景。

 

      他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看得最多的是地理分册,书中介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迹,水城威尼斯、常年积雪的富士山、奇崛险峻的云南喀斯特地貌……虽然书中只是用寥寥数语平淡的文字来描绘这一切,但却勾起了他幼小心灵中的无穷幻想。


      他反反复复地在头脑中想象那些奇特的景观究竟是什么样子,一次又一次地试着把它们画出来,可每次画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那些日子里,潘纬栎第一次有了“世界”的概念,整天琢磨着怎样才能亲眼看一看书上写的那些风景。

 

      然而,对于当时的潘纬栎来说,想要去旅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不久之后,他便发现了另一个“旅游胜地”——书店。


      每次去书店,他总是直奔地旅游类书籍柜台。一次,他无意中撞见一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幅幅彩色图片让他惊喜地睁大了眼睛,他曾经无数根据读过的文字而想象出来的画面终于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使他终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实的样子。


     “就像莫泊桑小说里写的,人生是多么奇妙啊,一件极小的事情就可以成全你。如果当初没看到这本杂志,或许我过一阵就会忘了书中的那些地方。”潘纬栎说,“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喜欢地理、喜欢旅游的我了。”


 

      潘纬栎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崇拜中国古代探险家徐霞客。他说,或许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接触外界的事物越多,视野就会越宽广,人生就会越有意义。


      “接触外界事物最好的方法是亲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总说走就走,不过,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个不用买门票的“旅游胜地”——书店。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你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历史知识,知道世间万物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比单纯地游览风景名胜收获会更多。”

 

      直到现在,书店依然是潘纬栎最喜欢去的地方。他说,每当想去什么地方却无法马上动身时,就会抽空去一次书店,寻找与这个地方有关的摄影集、旅游攻略书籍和文学作品,把重点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常常在书店里一泡就是大半天;等到出来的时候,对自己想去的地方已了然于胸,就像真的已经去过了那里。


 

享受“折磨自己”的过程

 

      潘纬栎还记得买下第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只是因为喜欢里面那些五颜六色的图片,兴冲冲地回家翻开杂志,没想到,只翻看了几页便产生了“审美疲劳”:书中的那些图片乍一看都很美,可没看几张便分不清哪里是哪里了。


      他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大,有不少地方的景色却如此相似?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去书店、图书馆找了很多地理方面的科普读物,如《房龙地理》《地理学与生活》《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地质学原理》《中国地图集》《大陆与海洋的形成》等书;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加,他不仅解答了当初的疑惑,还对自然地理领域,比如地质地貌的形成、不同地貌特征所产生的不同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学地理常识。


      他说:“以前说自己喜欢地理,其实只是喜欢那些优美的风景;直到看了地理方面的科普读物,明白了这些风景是怎么产生的,才真正体会到了地理是一门科学。”

 

      如果说看图片是一种享受,那么自我探索蕴藏在图片中的知识对潘纬栎而言更像是一场修炼。


      “真正的学习或许都伴随着‘折磨自己’的感觉。”这一点潘纬栎深有体会,“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每当此时常有放弃的念头。但我知道这是学习中的必经之路,硬着头皮闯过这一关,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


      遇到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他会把手头的书先放一放,再去找一本内容相似但简单一点的,往往就能解决自己的疑惑。


      “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但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痛苦,就像爬山一样,总有最艰难的时候,挺过去了,就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如今,在各门学科上,潘纬栎都保持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对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感兴趣,就去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喜欢的古诗词,他会查找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与课本中的诗词作比较,了解该作者的整体风格;


      在生命科学课上学到有趣的动植物,他会在课下去图书馆查百科全书,或是上网查找它们的属性、习性;


      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了重大历史事件后,他还经常借阅相关的文学名著、名人传记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真相;


      在数学、物理课上学到新的概念、公式,他会查找它们的由来和推导过程,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公式,而不是像有些同学那样死记硬背。


      虽然在平时花的学习时间比别人多,但因为学得扎实,所以记得牢,很少会出现一知半解、背过就忘的情况,每次考试前从不用像别人那样临时抱佛脚。



      《中国国家地理》是潘纬栎从小学到初中坚持阅读的杂志,他每期必买;看得多了,他记住了很多风景名胜,渐渐成了“中国地理通”。


      后来,他又接触到了《博物》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更偏重于介绍世界各地的风物,从此以后,研究地理、气候特点与各地物产的关系成了他的新研究课题。

 

跨学科的复合型“小博士”

 

      在一次去加拿大的交换游学活动中,潘纬栎在一户加拿大当地居民家里寄宿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除了主人家热情的招待,最令他难忘的是加拿大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的饮食结构以蔬菜和米、面类为主,口味一般比较清淡,而在加拿大的那些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吃裹着浓浓的黑胡椒酱的牛排或汉堡,还有涂抹了厚厚黄油的面包,这种油腻的饮食让他有点不习惯,但也促使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中西方的饮食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每次吃完饭后,他便打开搜索软件上网查资料,从中西方饮食的发展史到东西方生活方式的区别,从东西方盛产的不同农作物到的土地种植条件、气候特点,他终于弄清了原来欧洲、北美洲的许多地方多为寒冷性气候,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和油脂以使身体含有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


      而中国南方的天气没那么冷,所以不需要补充那么多蛋白质和脂肪,南方天气偏湿,如果吃太多油脂类的话反而容易造成体内湿热凝滞,影响健康。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把自然地理与生命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生活现象较为完整、全面的解读与阐释。


      此后,他又将地理与外语结合起来,用英文小报、英文书信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也向在旅行中认识的外国小伙伴介绍中国;


      将地理与劳技结合起来,制作了“世界美食一览表”并下厨尝试不同国家食物的特殊烹调方式;


      将地理与语文、历史、生命科学结合起来,从汉字起源、姓氏图腾中探寻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动植物的发展演变。


      

      虽然地理在初中阶段不是“主课”,但潘纬栎从未放弃在这门功课上的努力,因为那是他真正感兴趣的学科,他总是带着好奇、愉快的心情去探索,往往在探索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发现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于是便促使他自觉地探索、研究其他学科。


      曾经有同学看到他在地理上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感到很不解,认为这样“不划算”,潘纬栎告诉他:“如果只为考试、分数而学习,那么学习便会变成一项让人焦虑的苦差事,久而久之会使人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只有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入手,才会越学越有劲,未来的方向也会越来越清晰。”


      今年初二的他已经决定将来要从事与地理有关的科研工作。

 

      只要对一件事物投入得足够多、足够久,时间终会带来回报。潘纬栎参加过两次“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竞赛”,在全国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还针对目前生活中常见的过度包装现象和高铁的设施与线路写了小论文,提出了许多被专业人士认可的建议。


 

      “学习、生活其实就像旅游一样,一旦看准了一条路,就要勇敢、快乐地走下去。无论是沿途的风景,还是克服困难后到达的目的地,都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这是潘纬栎这些年来畅游在世界各地与浩繁书海中时心头时常涌起的感悟。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