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让她变得有底气,人大附中的这位女生太厉害了 | 阅读明星

王静宇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说,“读书让我知道自己是谁,以及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 她认为,读书不应该以“记得情节”为目的,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


  • 在她看来,读者要有充分的自我,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多质疑,多提问,多思考。尤其是社科类书籍。另外,一定要学会对比阅读,也就是用物理“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阅读,这可以让我们学会客观分析,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



01、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


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文第一实验班的常宜禾来说,小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几乎都和阅读有关。


比如上下学的路上听外公讲历史故事,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外公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生动又有趣;比如读童话故事时,听爸爸讲述童话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的经历,虽然当时的她不能完全听懂,但爸爸总是温柔地、不厌其烦地解答她各种幼稚却有趣的问题;比如,妈妈给她买了五套(一共五十本)英文名著有声书籍,让她印象最深的是《100 facts》这套书,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也加深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家里的读书氛围十分宽松,常宜禾就读的小学——史家小学也是以素质教育著称,这给了她广阔的天地去探索自己的兴趣。从四年级一直到初二,妈妈通常会替她请半天假,让外公带着她去景山公园,坐在凉亭里看书。凉亭外,那随风摇曳的树叶绿了又黄,无声地见证着小宜禾慢慢成长。


四年级时,常宜禾立志要考人大附中,因此买了“人大附中学生书评集”,想看看自己理想中的学校里,学生都在读些什么书,也就是这个时候,常宜禾接触到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曾让她一度落泪,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悲欢离合。


虽然她那时尚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生离死别,但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浮沉,她的心情也随之起伏。她将这本书连续从头到尾读了八遍,“我现在还依稀能听见楚雁潮为韩新月演奏的那曲梁祝,在他以肉身试墓穴的那短短片刻,他仿佛阅尽了新月的生命之书。而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仿佛也经历了他们那短暂、悲情却闪烁着微光的一生。”



五年级时,常宜禾在备考人大附中之际读完了《百年孤独》《双城记》《飘》等书。虽然长大后,书中的有些故事情节已经淡忘,但常宜禾认为读书并不应该以“记得情节”为目的,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


读散文时,心中的那份悠然和宁静;读小说时,思绪不由自主地随着跌宕的情节起伏。常宜禾认为,“这些从阅读中得到的感受日积月累,慢慢沉淀下来,成为我的性格或思想的一部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我成为现在的我。”

 


02、书籍是武装自己最好的“武器”


常宜禾现在是第十五届人大附中模联协会会长兼秘书长。在她看来,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弄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十分重要。进入初中后,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加入“模拟联合国”社团。


模联社初中和高中分开上课,很快,常宜禾不满足于只待在初中会,于是偷偷跑去了高中会的课堂。高中会的上课地点在高中教学楼7楼的会议室里。她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会议室灯光明亮,照在红白相间的校服上,照在木制的会议桌上,照在深红色的地毯上,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宜禾特别喜欢挑战自己,于是成为了高中会中唯一的初一学生。



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在初中会十分突出的她到了高中会竟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遥远的主席台、沉甸甸的话筒、华丽的词汇和发言时强忍住的颤抖的声音,是常宜禾对这间明亮的会议室最初的印象。


越困难就越要迎难而上,这是刻在常宜禾骨子里的韧劲,因此她报名参加了BJMUN2016,学着其他代表的样子,无比认真地研读背景文件和相关论文。因为议题是“叙利亚局势”,于是她买了全套的《中东史》,以及《大使眼中的叙利亚》《世界知识年鉴(2015-2016)》《国际关系史》等书,并进行深入阅读。最终,她在安理会全场96位代表中拿到了学术测试第七名,被分配到英国席位。


常宜禾的书架一角


书籍是武装自己最好的“武器”,为了克服发言时的紧张胆怯,常宜禾又买了《说服》《商业谈判》等公众演讲和谈判方面的书,并逼着自己在校内模联会上发言,来实践书中的方法。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第二次参会时在全场高中生中拿到了第一名。


五年过去了,从初一时畏畏缩缩的小代表,到现在的第十五届人大附中模联协会会长兼秘书长,常宜禾从书籍中获得了无尽的力量。


03、阅读让她变得有底气


常宜禾认为,书籍是一种生命的扩充,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深邃广博的世界,触碰古今中外那些伟大、有趣的灵魂。在书中,我们代入情感,得到经验,仿佛经历了一万种不一样的人生。


说起自己喜欢的书籍,常宜禾如数家珍。例如黄锐的诗集《看着你,就像看着远方》,苇岸的散文《大地上的事情》,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20讲》,张爱玲的《半生缘》,王安忆的《长恨歌》,严歌苓的《芳华》,钱锺书的《围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贸易体制中的白蚁》《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山本五十六》《美丽新世界》《华氏451》《1984》《Number the Stars》《The Earth And Its People》《The Westing Game》等。


其中《乡土中国》让常宜禾印象特别深刻。这本书从地理环境分析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从长久以来的农业耕作分析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这一历史延续下来,便引起了父子、婚嫁等很独特的排列、选择和形式。这本书让常宜禾懂得了大家都已经习惯的无比“正常”的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到底蕴含着什么深层意义,从何处起源,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费孝通是常宜禾特别喜欢的社会学家,读完《乡土中国》后,常宜禾又去读了《生育制度》和《江村经济》,这两本书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常宜禾还很喜欢读游记。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卢文龙的《街角的老北京》,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东山魁夷的《德国纪行》等,这些游记可以让人透过文字丈量世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



说到读书方法,常宜禾认为,读者需要有充分的自我,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多质疑,多提问,尤其是社科类书籍。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去查一查本书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论文,从中可以看到该作者的观点是如何从稚嫩、分散到找到自己真正的研究方向,从而走向成熟的。


另外,一定要学会对比阅读,也就是用物理“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阅读,这可以让我们学会客观分析,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但在对比时,一定要控制变量,要先分拆出所有差异的大角度,一次只对比一个维度,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最重要的是,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写一写分析文章十分重要。

 

阅读让常宜禾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人。她看问题的视角常常和别人有所不同。例如初三地理课上,说到对西班牙的了解,大家都在说西班牙足球或景点,常宜禾却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加泰罗尼亚“独立”事件。


阅读也让她变得有底气,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常宜禾都变得从容不迫起来。 



【习作】



常宜禾


生物书上说,细胞衰老会带来营养不能完全吸收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人的身体会呈现出皱缩、干瘦的样子,“生命力”与他们无关。鬼使神差地,我没有打开美剧,而是放下了手机,看向了正在吃饭的外公。


还好,他的胳膊甚至有些胖了。但我还是发现了痕迹:他不瘦,甚至可以说是肉不少,只是皮肉里的水分像是被岁月蒸干了似的,皮松肉弛地堆叠出印记;吞咽时看不到喉结,它被埋在层层叠叠的皮肉里,每个吞咽动作都像是整个颈部皮肉与地心引力的抗争;他整个人都显得那样庞大而干瘪,几丛稀疏的“芦苇”飘在头顶上;年华老去时,脸上的斑驳便很正常了,人们再也不会注意到那张苍老的脸上又多了一块老年斑,又新刻了一条皱纹——他不是“有斑的老头”“曾经很帅的老头”,他只是“老头”。如果我们想将一个曾经盛极一时,而眼下却行将就木的帝国拟人化,那画出的大约就是我外公的模样。


我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都是外公骑车接送我,当然也记得每次哭喊着要去妈妈的单位找妈妈,他便“好,好,咱们去找妈妈”地应着,但应着应着就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只是恍惚,那个带我挤地铁时跑得比谁都快的人,和我眼前的外公,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马克思说,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人每天都在变化,老是一天天累积起来的,并没有哪条皱纹是一夜之间生成的。我觉得妈妈一直都是这样美,她的变化在我眼里是一个公差无限小的等差数列,或许她也将永远美丽下去,做一个常数列吧。


我发现了“老”这个字的残酷。曾经拉着我在最后一秒冲进地铁门的人,刚从医院治了脑梗出来;那双将车蹬得飞快、从未让我迟到过一次的腿现在拖拉着,一浅一深的声音敲在地砖上。


我常在想,“老”是什么样的?我夹菜时经常会掉,外公也是,但到了他那里,一切都成了衰老的明证;外公一遍又一遍地问我的开学日期,他是不记得日期,还是连问过这件事情都忘记了?他端碗的手发抖,吃下一口,嘴角就会淌出口水,这些他能感受得到吗?老人会对他们自己的身体不听使唤而感到难过吗?他们会为别人的态度而感到难过吗?他们比我们更知道“老”是什么吗?


妈妈带着哭腔跟我说:“你不知道,那时候你外公可威风了,我们都可怕他了。”我看着她,只觉得难以想象,妈妈也会老去,皱缩成一小团吗?终有一天我也会老,在漫长的生命拉锯战中逐渐失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变成一个不太庞大但也行将就木的帝国。但这其实并没有妈妈变老来得可怕。虽然妈妈倒是乐得抱着我说:“我的女儿一看就是靠得上的。”


我只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好浅,且当你认识到要珍惜的时候竟已悄然走到了尾声。初中的时候,真的很不懂事,老是顶撞妈妈。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明明她说的击中了我的心。但为了维护那“面子”,我斜撇着眼睛,装得傲慢而不为所动。现在的我每次拥抱她都会抱得很紧。我与流水的岁月争夺我的妈妈,这注定落败。毕竟我很快就会离开家,去求学,去工作,去奔更好的前程。


老,并非一瞬间的事,但“老去”确实有个起点。


我想,爸爸的老去是那次他回来探亲。我发现他许久没有抱我了,就试图像以前一样扑过去,双腿环上他的腰,他只撑了一下就把我放下:“抱不动啦,女儿长大了好多!”


我若是从那时便开始珍惜,该多好啊。可珍惜的时光往往过得更快,就像握紧了拳头也止不住沙的流逝。


我不想长大的愿望比妈妈不想老去的愿望强烈得多。因为她正得到依靠,而我正在失去。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