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她说读书正是完成这句话的最好的方式|阅读明星

王静宇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是一个历史迷,她喜欢拨开烟雾探寻本质的感觉,喜欢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


  • 她认为阅读最关键的是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好比种一棵树,只有不断地灌溉,这棵树才能茁壮成长;而知识体系形成之后,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就像阳光,让这棵树变得枝繁叶茂。


  •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盛诗雨很喜欢波伏娃的这句话,她说,“读书正是我完成这句话的最好的方式。”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盛诗雨认为,读书是一个不断完成自我超越的过程,就像有些人喜欢打游戏一样,读书既能让她感到快乐,又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盛诗雨在一二年级识字之后就喜欢上了阅读。她的爸爸非常喜欢读书,从小就开始培养她对于读书的兴趣。


幼儿园时,爸爸就引导她去接触书。


进入小学后,她开始广泛地阅读:《阁楼上的光》《格林童话》,以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让她的童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前后汉故事新编》《上下五千年》让她对历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DK大百科》系列、邢立达的《化石传说》等书扩大了她的知识面;李娟的《冬牧场》对她文笔的形成影响很大……慢慢地,阅读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上初中之后,爸爸会选择一些比较有深度的经典名著让她阅读,并与她交流,让她慢慢养成了读书与思考的习惯。


盛诗雨喜欢作家有很多,王小波就是其中之一。她读的王小波的第一本书是《黄金时代》,她认为,在很多描写文革的小说里,这本小说既不怨恨也不自视清高,反而在颓废和放纵中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张力。



随后,她还读了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和《一直只特立独行的猪》,这让她觉得王小波是一个有思想深度且非常有趣的人。


沈从文也是盛诗雨很喜欢的作家。他的作品有一种朴素的美感,盛诗雨最喜欢《边城》这本书,书中有着一种哀婉的乡愁,处处萦绕着忧伤的、诗意的美。


除此之外,盛诗雨还是一个历史迷,她喜欢拨开烟雾探寻本质的感觉,喜欢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朱元璋传》《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等都是她非常喜欢的书。她说,相对于史实,她更喜欢史论类的书籍。



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和《万历十五年》是她的史论启蒙书,构造了她的历史观,即从大历史的角度尽量不失偏颇地去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让她产生了将来想学历史的想法。


此外,她还读了《哈佛中国史》和黎东方的“细说”系列史书,这两套书她常常混在一起阅读,书中不同的视角往往能够引发她更多的思考。


《红楼梦》是盛诗雨印象最为深刻的书,也是四大名著里她最喜欢的一本,曾让她反复阅读。她最喜欢书中史湘云这个角色,史湘云第一次出场被黛玉嘲讽“是二哥哥还是爱哥哥”的南方口音让她觉得这个人物形象特别真实,包括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开朗豪爽、有点淘气的性格,都让她觉得十分可爱亲切。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对盛诗雨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波伏娃视所有女性为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妹妹们又如何掌握她们的命运呢?”波伏娃在导言里写的这句话让她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这本书甚至可以说重塑了我的三观。”盛诗雨说。书中对女性处境的思考,对父权男权社会的反思,让她不禁锢于“女性气质”,更加地努力证明自己。



由这本书,盛诗雨联想到苏童的《妻妾成群》里,颂莲站在井边,说她不跳井这一段故事情节。渐寒的秋天,即将凋谢的紫藤花,古宅角落里的一口井,一个疯了的女人,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有一种荒诞的诗意,也让她感叹,旧社会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


盛诗雨认为阅读最关键的是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好比种一棵树,只有不断地灌溉,这棵树才能茁壮成长;而知识体系形成之后,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就像阳光,让这棵树变得枝繁叶茂。


开始读书时,盛诗雨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静心,要远离电视和手机的干扰。读小说时要有代入感,钻进书中体会书中人物的经历和情感;社科类的书籍要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读的时候做一些批注,不能草草了事,读完之后,可以写一份详细的读书笔记,或者对着目录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大致内容过一遍,起到巩固的作用。这样学有所获才是真正的读书。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盛诗雨很喜欢波伏娃的这句话,她说,“读书正是我完成这句话的最好的方式。”


【习作】


藏在套子里的驯从


盛诗雨


别里科夫是他人眼中的一个异类。他思想守旧,行为怪异,我想,没人会喜欢他。


他惹人生厌倒不是因为行为古怪。行为古怪者如憨豆先生、杰克船长等,他们身上也总有引人着迷之处,源于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但别里科夫不同,他自私,呆板,虚伪,且以自我为中心:他讨厌喧闹,所以孩子们就该闭上嘴;他不喜欢玩乐,太太们就办不了戏剧晚会;他看不惯女人岔开大腿骑自行车,哪怕是他心爱的姑娘也不行……


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有形无形的套子里,无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乱子都令他恐惧。他害怕改变,因为改变是不可预测的。明文规定和道德约束可以给他安全感,他压抑自己,钳制别人,极力压制新事物和新思想,降低外界的改变给他带来不安全感。社会环境塑造、改变着人们,人们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别里科夫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和人性的弱点。别里科夫的病态被作者以夸张、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深刻地揭示出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逃避自由的倾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个体化发展使人愈发觉得孤独和无力,为了克服这种孤独感,人们产生了臣服于某个权威或高于自己存在的冲动,通过新的纽带带来重新获得的归属感,这就是逃避自由。


弗洛姆认为这最终导致了极权社会的出现。而我认为,这种观念同时还造就了无数个轻度、中度甚至是重度的“别里科夫症”患者,他们或多或少地对现有的道德标准、规章制度表现出一种痴迷和绝对服从。他们墨守成规,自以为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别里科夫”,便能免受外界的伤害,护住自己的利益,就像《四世同堂》中那些以为做一个“良民”就可以躲避侵略者虐杀的老百姓,就像《儒林外史》中谨守封建礼教而逼死自己女儿的王玉辉……


现有的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并不总是合理和完美的,一味地服从会扼杀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别里科夫症”发展到后期,势必会给社会套上沉重的枷锁,一如宋明理学、中世纪的基督教、极端的伊斯兰教派……当所有人都接受了单一的道德标准,视法令为绝对权威时,一元化的社会模式便产生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悲剧的根源。


今天,我们应如何打破裹在身上的“套子”,避免成为“别里科夫”呢?


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无法不受其影响,但思考其合理性是我们必需的技能。我们应摒弃别里科夫式的驯从,“可别闹出什么乱子”的想法会让我们在质疑和反抗时犹豫不决。社会稳定是制度和结构合理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追求稳定不应该成为目的,而应该是我们享受的成果。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永远反思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沉默和逃避的后果远比反抗的后果更可怕。

 

【推荐书籍】


鲁迅的杂文

《人间词话》王国维

《唐诗百话》施蛰存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