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就是耕作,我要为我的一亩三分心田负责 | 阅读明星

王静宇 沈骏驰 新读写 2021-05-01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他认为,爱和美不仅是文学,更是哲学。


  • 他说:“写作就是耕作,我要为我的一亩三分心田负责。”


  • 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籍就像精神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问题。



在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6)班的沈骏驰同学看来,阅读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对于现实的觉悟和反思,是对于现实和美好追求的连接,也是对于内心良知与悲悯之情的触动。

沈骏驰小时候很喜欢《堂吉诃德》这本书。这是一本充满人文精神的讽刺小说,写作的手法虽然荒诞却也不失平易近人的气息。初读时,沈骏驰只是喜欢其中荒诞可笑的情节,觉得作者对堂吉诃德的塑造和批判十分有趣,反复阅读后才发现这部作品深层的含义更加引入深思。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荒诞的骑士的批判,更是作者明白封建腐朽不能长久的同时,为那些看不到前途和道路的人,包括他自己,发出的叹息。


这本书算是沈骏驰的阅读启蒙,对他影响颇深。后来,他还专门阅读了更多的讽刺小说,甚至自己动手创作,都是受此书的影响。

鲁迅、沈从文、契诃夫、卡夫卡、海明威都是沈骏驰非常喜欢的作家,《呐喊》《彷徨》《边城》《变形记》《城堡》《老人与海》是他特别喜欢的几本书。

在他看来,以《边城》为代表的一些散文小说,是对精神家园的探求,适合平时放松时读,是放松之中寻求思考的绝佳方式,能够感悟人的精神价值和纯净的精神力量;而以《呐喊》为代表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或现实意义的小说,则是揭示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丑恶和痛苦,它们没有跟随历史成为过去,阅读这类小说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是时刻提醒我们要去勇于改变现状的前哨。


通过对这两类书籍的阅读,沈骏驰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中建起一座桥梁,时刻告诫自己要借助书中传递的精神,激发自己的生命价值,或者利用这样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呐喊》这本书于沈骏驰而言就像精神的灯塔。他认为,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公和痛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觉醒,更加清醒地看待问题。这本书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狂人日记》,文中的狂人对于狼子村千年来的吃人传统的大胆质疑让他感到深深的敬畏。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日记》中的这段文字让沈骏驰感触颇深。这篇四千余字的小说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启蒙。

“面对不公和困难时,欺瞒和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相反抗争和奋斗才是实现理想的途径。”他说,“狂人的反思和忧虑对于现今的社会也有现实意义,鲁迅借狂人之口表达了对人类从古至今乃至未来的重重忧虑。”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阅读离不开读、写、思,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写笔记,读完后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都是他常用的读书方法。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沈骏驰也遇到过一些难题,时代的隔阂以及自身思想观念上的局限有时就像绊脚石挡住了思想的溪流,但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之后,不同的思维碰撞总会让他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沈骏驰看来,阅读带来的是审美,是文化的审美,也是人类道德的审美。阅读可以让我们见识无数种文字风格,不论是华美还是质朴,文化的意义能够充分发挥,那么这种文字便是好的文字。阅读还可以带来思想的觉醒,只有认清了悲剧、看清了现实才能具备反思自我、反思世界的能力,才能真切地去生活、去奋发、去改变。

“我明白,将来岁月会像潺潺流水一样拍打我这飞瀑中的顽石,可能看起来如同鹅卵石那样平庸,心老之后又像雨花石那样沧桑,只有美丽的色彩刻印在筋髓之中不再流淌,这昭示着他也曾风华正茂。”沈骏驰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即使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他也想做一个宁静思考的人,因为他始终坚信,在纸上用心耕作,真切地活着,真诚地写作,才能长出金黄色的稻谷。
 
【推荐书籍】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老人与海》【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呐喊》鲁迅


【习作】

里弄那年

在我身边的老人们,讲话都影射着我不会讲上海话的事实,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昨天,问我父母是不是上海人,讲不讲上海话。我可能看起来不像一个上海人,但是我确确实实有过一段美好的上海里弄童年梦的,现在梦醒了,却还想回味。

我当时住在外公家,淮海路,一个叫梦村的不起眼的里弄,小学时候搬过来的,住在不前不后的位置,每天面对的就是白色的天花板和淡奶黄色外漆。原本有一间一楼的客厅,后来又租了隔壁的另一间房间,早些时候我就在这里学习和写作,累的时候,就去对着朝北的窗户发呆,和老人一起听外面的风声,外面的雨声,看天晴了又阴,阴了又晴,然后天突然就黑了。窗前有一堵墙,堵住了更外面的光污染,心也能平静下来,享受一点点的自然的清新变化。每天踏在低平的实地上,我的进展也踏实,生活也这么朴实的一天天地过,然后留给自己放空和思想的空间,少了一点油腻和浮躁。

至于趣事,也从不缺少,有时被雷声吓到钻到沙发底下,然后可能打翻了蚊香,把自己烫的不轻。要说无聊,那是不会有的,在外面也一样,邻居之间总相近,味道也甘甜,偶尔能品尝到隔壁花园里的葡萄,是自己亲眼看着真真切切的味道。要是谈论到生活上,大家也从不阿谀,真情实感,面对事情,那也绝不会慌张的。现在想来,那段时候,我能感受到我是真真切切地活着的。


我的外公是一个硬朗的老头,他喜欢戴一顶暗红色的薄帽,基本每天有两三个小时坐在客厅的一张躺椅里,手里拿张报纸。我的生活方式随他,性情也有几分相似,过着上世纪的生活方式。有时我们团坐在地上,听他侃侃而谈,讲述着九十年代到地铁蹭空调的事,或者和其他石库门里弄的原住民聊天,或者挑两个好玩的小摆件,又或者到花鸟市场走一遭,这也是极惬意的。有时也给我们讲他当年上山下乡的事情,那种事是两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自然津津乐道。不过和外婆一样,他忌讳的事情也有,有的事他不曾提,也从不议论。一是我听不懂,二是怕不懂装懂的人会上门找麻烦,他是明白事理的人。

我的外婆,有点唠叨,但也是个平和的人,几乎从她的平和中看不到一点波澜。我以前一直笑她闯红灯,或者当年只有初中水平的文化,不过这完全不妨碍她的老道。她也听电台,更多的时候看电视,更青睐戏剧台,也看肥皂剧,对事理是极通达的。别的就是晒被子,跟熟人打电话报信,很少见她发怒,或大喜大悲,生活也就平淡地过。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外婆的一碗辣面,丸子和青菜一定不少,料也加的足。这种味道是我亲眼见到的,从哪一个灶头出来,加的什么料,我都一清二楚。小吃做早餐,小笼包、生煎和锅贴,汤汁也是熟悉的鲜味,一种肉与酱汁,还有面皮似乎相合又相离的感觉,这不是现在一碗重辣的盒饭能体现的味道。

窗前有一张桌子,那桌子对我来说是家人一样的存在。有时看动画放DVD,听音乐,写作业,写小说,都是不可分割的,我的人生也在这里一步步地走出来,第一次运算,第一次成文,第一次品读都是。我也立下了自己的座右铭“笔耕”,成为了我的写作精神的重要部分。如今,为了保存童年的一点偏执的真意吧,写作落笔就是耕作的初心仍旧不变,我为我的一亩三分心田负责。我明白将来,岁月会像潺潺流水一样拍打我这飞瀑中的顽石,可能看起来如同鹅卵石那样平庸,心老之后又像雨花石那样沧桑,只有美丽的色彩刻印在筋髓之中不再流淌,这昭示着他也曾风华正茂。


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也终究容不下一个想要宁静的人。也许这就是时代的潮流,而我不过是反对潮流的古董而已吧。不过我坚信,在纸上用心耕作,真切地生活,真诚地写作,才能长出金黄色的稻谷,而不是醉生梦死,用点油腻和妩媚然后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种出来的不过是几棵狗尾草,仅供肤浅者瘙痒,无用时,随便就扔了去,不能果腹,也没有再赏玩的必要。

童年的人、事、物,终究是回不来了。

四年级的时候,外公不在了,生活里缺少了一大部分,不过生活还在继续,只是空虚一直延续到今日。直到初二的时候,面临动迁的危机,世界突然黯淡了下来。那些事现在想起来还是吓人。当时,大厅的衣柜、书架、床等等,一股脑儿地放到大卡车上,平稳地驶向我们安置的地点。外面的人,面带微笑看着这一切,就像从来没听到里面一些痛苦的声音似的。我不谙世事,当时没有察觉,如今却觉得厌恶,虽然对于他们而言这仅仅是一次顺利的拆迁,但是,我的梦却被无情地打醒了,虽然迟早要醒,但是这样硬着陆一样醒来,我并不喜欢。

我还记得隔壁太太的声音,她和外婆年龄相仿,离开这里那天,我听见的她说:“我父亲一百岁了,这一挪要挪死的呀!”

冷漠的回答:“一百岁了,活得还不够吗?”

此后我们再也没见过,他们还活着吗?我不确定,但是老石库门的心,大概死了。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