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阅读,这位平和双语的男生有个最大爱好| 阅读明星

王静宇 新读写 2021-04-17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思考让他拥有了探索的动力、质疑的精神与探寻事物本质的勇气,而这,正是阅读的必备法门。


  • 读书要学会寻找文本之间的联系,看完一个文本之后,要去探讨与它相连或拓展出来的更多的可供学习的话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 阅读本身是对于自己文化和文明的反思,是溯本求源,了解到自己的“根”在何方的过程。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高二年级的李恒辉最大的爱好就是思考,小时候他就常常思考“何为我,何为人,何为知识,何为世界”这些问题,正是这些看似莫名的思考,让他拥有了探索的动力、质疑的精神与探寻事物本质的勇气,而这,正是阅读的必备法门。

01、读书应该追求“精”和“深”

李恒辉很喜欢探索古文的世界,常常反复阅读经典的古文,并牢记在心,建立自己心中的文库。《古文观止》这本书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甚至一度把它当作工具书使用,从一些常见的、知名的文章开始,比如《岳阳楼记》《出师表》,到一些不常见的文章,李恒辉循序渐进地涉猎,反复地阅读和思考,追求的是“精”而不是“多”,注重的是“深”而不是“广”。

《古文观止》这本书几乎收录了所有中国古文体系中的经典篇目,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备书目。在李恒辉看来,通读《古文观止》可以帮助我们建构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叙事内涵。


02、寻找文本之间的联系

苏轼是李恒辉最喜欢的文人之一,《苏轼词集》这本书让他爱不释手。这本书收录了苏轼的全部词作,还囊括了很多古今注释。在看书的时候,李恒辉注意到苏轼的一些词化用了庄子的《逍遥游》《人间世》中的典故,于是就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书中的古注他也会仔细地去读,碰到感兴趣的,他还会找到古注的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他认为读书要学会寻找文本之间的联系,看完一个文本之后,要去探讨与它相连或拓展出来的更多的可供学习的话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赤壁赋》是李恒辉最喜欢的篇目之一,既描绘出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风景画,又弹奏出了“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音符,勾勒出一种非常达观的人生态度。

在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中,苏轼寄情于山水之中,把自我置于物体之外,以不变去应对万变,这种在随遇而安中保持积极、通达的人生态度,正是李恒辉所欣赏的,也是他一直想追求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等,都表达了一种旷达开阔的心境。李恒辉认为,苏轼的精神世界非常高远,但不是天上楼阁,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他的很多创作素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比如他被贬到黄州时,发明了东坡肉,还写了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肉从此家喻户晓。

他对于鱼的烹饪方法也有独到的研究:“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他的笔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03、思考始终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

李恒辉就读的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很重视启发学生的文学涵养,老师们更是教会了他用世界性的视角看待很多文学问题:既解构文本,把文本拆开来细品,同时又建构文本,去探讨文本之间的联系和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既兼顾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也把很多文本放在一起,探讨文学的思想浪潮和发展规律。

因此,在阅读时,李恒辉不仅关注文本的细节,还会关注文本的写作背景,这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比如说海明威的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最后结局是玛格丽特开枪把丈夫打死了,但她到底是想向丈夫开枪还是向丈夫身后那头发疯的野牛开枪,我们不得而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李恒辉认为,除了展现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异化,这个结局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体系下的未知性。

海明威

“海明威作品中的很多的题材,包括战争、死亡、迷惘、男女关系等,都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在怀疑世界,怀疑战争是否是正义的,是否是有价值的。”李恒辉说,“一战之后,看到那么多伤亡,看到整个世界秩序的瘫痪下国家的衰落与兴起,人们在反思,这样的过程是否是有意义的?以及人应该如何去面对死亡?在重压之下,又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人们,使人们绝不屈服?”

这样的思考始终贯穿在李恒辉阅读的整个过程,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思考在书中找到答案。

菲茨杰拉德也是李恒辉喜欢的作家之一,他曾反复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


初次阅读时,他便被菲茨杰拉德的文采和纽约市的繁华深深地吸引。然而,经过多次深入、细致的阅读与思考,李恒辉开始思考这部作品中的内涵和文化共性,比如美国梦的建构与幻灭,天真的灵魂面对世事无情的牺牲,过去与现实纠葛的纷繁复杂等,这些思考让他对于世界有了更深的认知。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也让他印象深刻。此书从社会学、符号学等多角度论述了“消费”这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话题,并从“消费”的视角切入,对西方社会中性别平等、欲望、阶层划分等深刻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其中,书中关于消费的社会逻辑、等级结构、人类经济学的解剖、大众传媒文化等话题在他看来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让他得以从全新的视角看待既存的现代社会问题,激起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兴趣。

结合这本书,他撰写了近万字的讲义,在学校组织的“学徒计划”中为学弟学妹讲解。所谓教学相长,这本书的消费文化话题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是与古今先贤交流,是意识的交换,也是个人精神的升华。对于集体、民族、甚至全人类而言,读书是保留文化记忆、文化符号的方法。

李恒辉说,阅读本身是对于自己文化和文明的反思,是溯本求源,了解到自己的“根”在何方的过程。而涉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瑰宝,可以在不同的文本之间建立类比和思考,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