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充实的生活中静静等待自己化作地上的盐:当两位中学生读完《活着》

新读写 新读写 2021-05-01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现在中学生议论文中引经据典似乎成了一种不变的模式,好像一篇议论文,如果不引出一两个名人经典语录,就不是好文章。引经据典固然有说服力,但形成固定模式,难免有千人一面、“八股”之嫌,久而久之,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若是能把经典读透彻了,能从中点化出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哪怕是极普通的感悟,也是十分可贵的,作文才会真正鲜活起来。
来看一看两位中学生读完《活着》之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一场对于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倪嘉翎
上海市曹杨中学

我曾无奈却坚定不移地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然后被动地承受欢乐悲伤、酸甜苦辣。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命充斥着困惑,就连生活中偶然闪现的愉悦之火,也只是掩盖各种苦难的摩耶之幕。生命的意义在哪儿?似乎不易找到,直到我读了一本书——《活着》。

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令人欢快的书,带着悲痛中的清明和困顿中的安泰。主人公福贵原是纨绔子弟,在赌博中输光所有家产后,生活逐渐向他展现出残酷的面目。随着各种社会变革,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亲朋相继离去,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期间也有过短暂的幸福,但都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有时甚至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酝酿,在大起大落之间,愈显其悲怆。

福贵最后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晚年的他淡然回忆并讲述着自己的一生,说完后“拍拍屁股上的土”,好像拍去半生的悲苦。

起初我怀疑这种坦然的姿态:他是因承受过多苦难导致麻木而坦然吗?是因现世安稳而坦然吗?他是在不断重复的叙事中麻痹自己的痛感吗?答案并不尽然。福贵从未忘却他经历的一切,这从他清晰的自述中可以看出。

那么,是什么使他如此坦然地面对惨淡的人生?

或许,是源于福贵对生活中每一丝快乐与美好的把握:他记得女儿用稚气的嗓音对他说“你也不要忘记我是凤霞”;母亲临死前对他的信赖,“福贵是不会去赌钱的”;疼爱有庆时父子间满溢的温情……于是,生活的冰霜在温暖的阳光下逐渐消融。“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作者如是说。

庄子有言:“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死的价值有赖于生来肯定。同样,幸福的意义有赖于苦难赋予。

纵然苦难奴役着福贵,令他无从逃避,他生存的信念却更加强大。虽然他无力让自己不经受这一切,却没有以死向命运妥协。他头顶天空,脚踩大地,硬扎地活着。在苦难中锤炼自己,在年华逝去后获得内心的平静,在充实的生活中静静地等待自己化作地上的盐。他最终与自己的命运和解。

福贵用悲苦又释然的一生,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活着并不容易,但活着又是如此美好。“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悲喜是并存的,没有其中一个为掩盖另一个而存在的道理。所以我们不妨“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也包括各种人生的苦难。

【点评】

从作者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中,可以看出她是认真细读了《活着》这部小说的,所以才能例举出许多生动的细节。面对惨淡的人生该如何活着?“在充实的生活中静静等待自己化作地上的盐……”这句富有哲思的话总结得极好,是此文结尾的亮点,也是点睛之笔,是作者自己的真实感悟,非常新颖独到。

在一篇文章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写作文,不必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抓住生活中一两个有特色的事例,多从事物细微处入手,写出自己朴实真切的感受,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文章自然就充实饱满。


勇于活着

高可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在音乐剧《汉密尔顿》中,华盛顿对汉密尔顿说:“Dying is easy,son, living is harder。”(死去是很容易的,孩子,活着才更难。)汉密尔顿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而活着,成为美国国父,又在一场决斗中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赴死。而福贵呢?他没有所谓的远大目标,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越活越没出息”。《活着》的最后,他在黄昏中渐渐远去。福贵是怎样活着,又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福贵一生的主题,很有趣的,似乎是“死亡”二字。有庆因献血过多而死,凤霞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家珍久病又因为大女儿的去世悲痛而死,二喜因工地意外而死,家中唯一的小孙子也因吃豆过度而死。每一次生命的消逝都突然降临,让人猝不及防。书内福贵在医院的那间小屋中,因悲伤过度而一把摔在地上,书外我的眼泪也险些落下。明明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极度痛苦的生活,却真实地让我感到与书中人物悲喜相通。

正如所有人面对亲人的逝去一样,福贵面对死亡也会哭泣,会哀伤,会提不起劲儿,会思念。但书中的一句描写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询问苦根今年多大了时,福贵的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我分不清是悲凉还是欣慰。他的目光从我头发上飘过去,往远处看了看,然后说:“要按年头算,苦根今年该有17岁了。”

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暗示了苦根的早夭,但福贵的神色却是“奇妙”的——没有悲伤,只有悲凉,没有遗憾,却是欣慰。苦根死后福贵也埋怨自己:“我老的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但是,为什么是那种“奇妙的神色”呢?

福贵“往远处看了看”的那一眼中,仿佛跨过时间的河流,遥遥望了一眼苦根的身影。他的悲伤,是淡淡的,苦根大约是他告别的最后一个亲人了吧。当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密集得叫人几乎无法喘息时,福贵也一次又一次地学着面对人生的悲剧。

福贵总对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说:“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这些亲人都已不复存在,却仍以这种形式存在于福贵的生活中,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大概,福贵这个行为有思念,有对陪伴的渴望,但那带给他的只是一种岁月的悲凉罢了。更多的是对那纵然短暂却依旧美好的时光的记忆,是面对失去和死亡的一种坦然的信念。

生活给过他苦难,他却看见生活给予的阳光;时间是冷漠的,他却看见时间的温情并心存感激。

福贵就是这样活着的。他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似乎是被裹挟在时间的河流中身不由己地前进,但这个故事恰恰体现的是人的力量。死去是容易的,活着才更难。

指导老师 陈晓蕾

【点评】

本文从美国国父汉密尔顿“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而活着”展开,到福贵“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似乎是被裹挟在时间的河流中身不由己地前进"结束,二者之间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共同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死去是容易的,活着才更难。

文章多处从《活着》中的某一片段和某一细节展开,如:当“我”询问苦根今年多大时,福贵露出了“奇妙的神色” “往远处看了看”;以及福贵常常对老牛说“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对这些细节的阐释使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更加打动人心。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