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分作文真正的奥秘,是思维水平高 |名师教你写作文

冯渊 新读写 2021-04-17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高分作文真正的奥秘是思维水平高,思维素养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立论的高下以及论述过程的公允、理性。”
本文刊登于《新读写》杂志2021年1月号。作者:冯渊,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兼任《语文建设》编委,南京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教学指导专家。

以精细的思维应对复杂的世界


冯渊

先来看两组词语:

成熟←→幼稚
淳朴善良←→圆滑世故

以上两组四个词语,有很多种组合方式,排除明显错误的价值观,常见的有下面的几种情况:

① 一个人要成熟,不要幼稚。
② 一个人要淳朴善良,不要圆滑世故。
③ 一个人宁愿幼稚,也不要圆滑世故。
④ 一个人宁愿不成熟,也要保持淳朴善良。

第①句将一对矛盾的概念“成熟”与“幼稚”对举,作出明确的选择,没问题。

第②句的选择取舍同第①句。

第 ③ 句“幼 稚 ”与“ 圆滑世故”不是严密的矛盾关系,但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互相排斥。

第④句“不成熟”与“淳朴善良”两个概念不相干,但这句话似乎也能说得通。在一对矛盾的概念之间进行取舍,相对比较容易,但这种表达的思维含量有限。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在两个矛盾的概念之间进行论证,很难深入下去。

如: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能铺张浪费;学生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光阴浪费生命;官员要清正廉洁,不要贪污腐败。——在观点的正误上没有任何问题,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很好。

生活中的取舍既需要保持道德上的清洁,也要追求思维上的深刻。很多时候,论证其实是在对概念进行不断的修饰和补充,以显示思维的精密。

譬如上面的两组词语,在真实的生活中,下面这种组合可能更具有思维含量,更能给人以启示: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时候,不要变得圆滑世故;面向丰富复杂的世界,我们要保持淳朴善良,但不能简单幼稚。

我们都会经过生活的磨砺逐渐走向成熟,但成熟之后,不少人因此变得圆滑世故;这时候“成熟”与“圆滑世故”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词语有了联系,所以用“不圆滑世故”限制“成熟”的外延,将“成熟”界定在保持赤子之心基础上的“练达”。

同理,不管世界怎样变幻,我们不改变内心的淳朴善良,但“淳朴善良”可能被误解为在复杂现实面前的简单幼稚,所以用“不简单幼稚”来界定“淳朴善良”的外延,将“淳朴善良”界定为洞察世态炎凉、知晓人情浇薄之后仍能保持与人为善的初心。


一、案例及分析

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
古代伦理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孝子,如果连孝顺都做不到,就别指望他的道德人品了,更别指望他能为国家服务。这没有问题,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逻辑困境。如《韩非子·五蠹》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去向官吏报告。令尹说:“杀掉直躬!”令尹认为他对君主虽然忠心,但对父亲却是不孝,因而把他判决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竟是父亲的不孝之子。
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三次上阵三次败逃。仲尼问他逃跑的缘故,他回答说:“有个年迈的父亲,我死了就没有人养活他了。”仲尼认为他很孝,便推举他让他做了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竟是君主的叛臣。
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向上报告让君主知道了;仲尼奖励了逃兵,鲁国人就更容易投降和逃跑了。君主的利益和臣民的利益,是如此的不同,而君主既称赞个人谋私利的行为,又想谋求得到国家的利益,是一定不会有希望的。

【分析】

我们将上面的概念关系梳理,可以得出:

孝顺 □ 忤逆 
国家利益 □ 个体幸福

“要孝顺吗?”“当然要。”
“有人做了违法的事要举报吗?”“当然要。”
“父亲做了违法的事呢?”“这个……”
“做儿子要赡养老父亲吗?”“当然要。”
“在前线要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吗?”“当然要。”
“如果战死了,没人赡养老父亲了怎么办呢?”“这个……”

韩非子虚构这个故事,目的是否定儒生等五种国家的蛀虫,他的主张是君王应废除儒家的礼乐仁义,应以国家利益为唯一利益标准。我们今天看这个故事,对韩非子的答案可能有不同意见,但对韩非子的疑问仍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否”。在公私矛盾纠葛和家国利益冲突之中,最简单的答案是国大于家,公大于私,但面对具体的情况则还有很多种选择。如:国家至上,但绝不忘小家;公共利益至上,但同样关心个体的合法权益。

立论者的价值观不同、立场不同,其取舍也必然不同。有时正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需要我们立论时有较高的思维素养,才能应对现实的丰富与复杂。

根据上面列出的关系图,我们至少能这样表达:

我们要孝亲尊亲,但不以摧毁自己的幸福为前提;我们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有必要牺牲个体幸福,但要明白,所有这些牺牲是为了将来每一个个体都将获得幸福,而不是某个利益集团获得幸福。

【小结】

高分作文真正的奥秘是思维水平高,思维素养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立论的高下以及论述过程的公允、理性。

一般人不假思索,单从矛盾的词语中取舍,这是一种思考上的无能或懒惰;思维素养高的人会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到反映材料本质特征的若干组关系词语,通过部分的否定与肯定来界定关键概念的外延,反映复杂真实的现实。

这种方法同学们在写作训练中不妨一试。


二、直面需要解决的写作难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有只海鸟飞落在鲁国的郊外,鲁侯把它迎进太庙,进酒给它饮,奏《九韶》的音乐取乐它,宰牛羊喂它。海鸟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用养人的方法去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

某次教育论坛在我校召开,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论坛上发言,请以上面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发言稿。

我们先列出关系概念:

爱鸟(酒肉伺候) □ 鸟早夭(目眩心悲)
养鸟的方法 □ 养人的方法

鲁侯本心是喜欢鸟的,就像家长爱他的孩子一样;鲁侯用他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对待鸟,就像家长凭借爱的本能给孩子带来一切他能想到的物质安全和保护一样。结果是:鲁侯将鸟养死了,家长将孩子养废了。所以,培养孩子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这里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这则材料的内涵不难提炼。但如果仅仅这样表达,文章难免平庸。我们可通过分析这组关系概念来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愿意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来教育和培养孩子,而且比较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那问题来了:一个人的成长,当然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但是教育者的功能如何发挥呢?

我们先看两个著名的案例:

【甲】心理学家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甚至盗贼和乞丐。”
【乙】陶行知某次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陶行知先生这才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华生相信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可能过于自信了;陶行知的立论很朴实,形象说理,深入人心。

但是一切比喻和类比都可能存在逻辑瑕疵:鸡在主动状态下才去吃米,我们明白陶行知这个故事的道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教育方式是错误且无效的。但是,鸡吃米源于活下去的动物本能;而人的学习与上进,可不是什么生物本能。

教育者的严格要求与惩戒,对那些占人群中绝大多数的平常人十分有效。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小。鸡不吃米会饿,饿是生理本能;儿童不学习,却很快活,这也是本能。让孩子主动学习,太难了。所以,我们不能像华生那样以为教育万能,也很难像陶行知那样,启发和激励所有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回到作文题,我们不要简单说帮助孩子成长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我们要追问,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以养人的办法养鸟会把鸟养死,虽然你的本意是爱鸟;同样,家长和教师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最后还是有不少失败的教育案例,缘何?就是不知道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教育者所作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成长,我们不能骄纵孩子,不能只是用“酒肉伺候”;也不能不管不问还美其名曰“顺其天性发展”;对人群中占绝大多数的智力正常的孩子,要了解其个性特点,准确发现并适时鼓励其优点;更要掌握其缺点(如不能持久、缺乏规划、散漫懒惰等),针对缺点运用切实的措施去矫正。

由这则材料最容易得出的观点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将议论的起点放在“孩子的天性是什么”这里,议论就会深入下去。文章未必真要研究孩子的天性是什么,而是以此为起点,我们就可以针对“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个平面的问题进行立体的追问。譬如,我们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

原材料中提到的养鸟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鸟要用养鸟的方法养护,人也应该用培养人的方法来训练,培养人的方法是什么?
培养人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天性是由着孩子自由自在无边际地发展吗?如果不是,那是怎样?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天性中有很多矛盾的成分,教育者是不是要起着引导、矫正作用?
教育的引导和惩戒会不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自以为是的引导者,会不会和用养人的方法养鸟一样制造悲剧?

【结论】

惩戒,可能限制孩子天性中创造性的成分;放任,可能纵容了孩子天性中怠惰的成分;所以,教育不是一件静态的工作,不是用“小故事大道理”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需要教育者“极高明而道中庸”,要时刻关注被教育者的所有动向,但不限制其所有动向。伴随孩子成长,但不要监控孩子成长;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放任孩子的一切天性。


明确概念 深入思考

——冯渊老师点评学生习作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习作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陈胤州

人生即舞台,是舞台,便会有主角。

舞台上的主角是整个表演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领导者,毫无疑问,这一角色至关重要。

一个主角,一个领导者,是整个事件的领头人,其做出的决定也将影响到整个事态的发展。一个好的领导者将带领团队走向光明,反之,则整个团队都可能被带向深渊。中国之所以有如今的繁荣富强,正是因为在国家发展的舞台上有一个个在逆境中力挽狂澜的主角。

小到个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尽管生活的舞台是有限的,甚至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勇于担当人生的责任,不断奋斗,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才是演好人生这部电影该有的态度。

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他作为自己人生舞台主角的呐喊,更是作为社会这个舞台主角的担当,他对陈塘关百姓的拯救彰显了其在社会舞台上的价值。社会亦是一个大舞台,想做社会舞台上的主角更是不易。社会舞台的主角应是积极向上的,这也意味着更加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样,国家更需要主角,这主角也许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众多个体组成的团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国家主角,必然是称职的社会、个人主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个人与社会的主角是国家主角的前提。唯有扮演好在自己人生、在家庭、在社会中的角色,才能更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指点江山。

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主角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扮演主角的困难性。首先,主角是责任的担当者。承担责任,并把责任化为动力,是全局发展的良好助推器。其次,一个好的故事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要懂得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同样,一位主角也要懂得与“观众”的互动和向他人学习,提高创造力和团队的活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固步自封终将会黔驴技穷。当主角与配角相互配合,这个舞台和那个舞台交织融合,生命一定会绽放异彩。

每个舞台也许只有一个主角,但我们都应有追求主角的野心,我们也将在追求主角的路上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点评】
从主角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强调角色必须发挥作用才能处于某种地位,而非有了角色就能发挥作用。这是对原材料较为深刻的认识。
作者提炼出“主角地位”(欲戴王冠)与“责任意识”(必承其重)两个概念,关注到生活的舞台之有限性,生活舞台可能不如意等因素,将话题推向深入。
最后得出在成为主角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成就自己的主旨。

【习作二】

织就星河的自媒体人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陆思琦

有人说:“媒体人是最富有创新精神,最富有大众情怀,最富有文化承担的一群人。”诚然,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下,有这么一些人,在自媒体的舞台上,扮演着少年英气的主角。(点评:关注时代,从技术文化变革层面切入,本文角度很好)

自媒体人,不同于传统媒体人,他们懂得从细微处找话语的切入点,见微知著,发出与舆论洪流不同的声音,给予大众更多启迪与思考。他们常活跃于社交网络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少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反之,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他们更能保持清醒与理智,更懂得如何用一支“笔”,记录下自己内心的光和热。并且他们也不再一味地拘泥于传统媒体的程式化、格式化带来的空洞与松散。(点评:是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舞台的主角)

但是,自媒体人的声音都是正确的声音吗?

不全是。(点评:辩证思考的常规路径)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只会照搬一些“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罢了。用户打赏当然是部分自媒体人的生活来源之一,这无可厚非,但光靠用户刷点击量、刷流量而生存的自媒体人,并不是自媒体时代的主角。相反,他们只是一个个渺小的配角,在浑浑噩噩度日中迷失了自我。所以这部分自媒体人终究也只是这个时代下的小小注脚,总会湮没于时代洪流的深处。殊不知,优秀自媒体人早已超脱旧我,不断前行,去探索更纷繁的世界了。(点评:清除概念中的渣滓,保持概念的纯洁干净。“我”要说的是这样一种自媒体人,是这样的他们成为了时代的主角)

茅盾曾评价鲁迅的文章,说:“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点评:这句话引用得太好了。这是引证的典范。引证:一要准确贴切,二要能促进论点的深入)

我想,这也是优秀自媒体人的追求。他们的年龄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怀抱一颗赤诚的温柔的心灵,那么就像德鲁亚克说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点评:本文从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切入,角度新颖。抓住“主角”与“责任”立论,思路清晰)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