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就像爬山,这位育才的男生说“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 阅读明星

王静宇 新读写 2021-11-2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在他看来,阅读就像爬山一样,需要逐步攀登。


  • “小时候应该广泛地阅读,培养兴趣;长大之后要深入地探索,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阅读,让他学会了深入的思考。


  • 阅读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上海市育才中学的邬君毅同学认为趣是知识的半径。小时候,《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图书让他打开了阅读世界的大门,从此,阅读不仅成为了他的兴趣,也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伴随着他看清世界,读懂自己。

在邬君毅看来,阅读就像爬山一样,需要逐步攀登。小学阶段,他比较喜欢故事情节丰富的小说,例如艾琳·亨特的《猫武士》,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雷欧幻像的《查理九世》《怪物大师》,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柯蒂斯·道金斯的《格雷巴旅馆》等,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他领略了阅读的魅力,经历了不同的探险。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阅读是沉迷于故事情节,那么进入中学后的阅读则多了几分探究和思考。

“小时候应该广泛的阅读,培养兴趣;长大之后要深入的探索,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阅读,让邬君毅学会了深入的思考。

读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等充满诗意、禅意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胸膛,让他学会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寻内心的平静。

读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为林奕含感到痛惜的同时,他还深深感受到,人们“谈性色变”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无知与偏见,正视并重视性教育,不仅是为了减少房思琪式的悲剧,更是为了打破人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他认为性教育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探讨的还包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如何爱与被爱等问题。

读完《葡萄牙的高山》,邬君毅感到十分震撼,这是一本十分奇特的小说,有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讲述了三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很深的寓意。

作者扬·马特尔擅用动物隐喻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如同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用老虎、鬣狗、斑马、猩猩和遍布着狐獴的食人岛为意象将一段血腥残忍的海难经历讲述得玄幻离奇一样,在《葡萄牙的高山》这本书中,作者同样用隐喻的手法探讨了宗教、信仰和希望的问题。


邬君毅认为,“人们总是将自己人生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寄托在宗教上,到最后才发现,答案就是那个黑猩猩。黑猩猩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可能是过去,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未来。其实,人生的答案一直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将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应该依靠自己。”

汉斯·罗斯林的《事实》也让邬君毅印象深刻,甚至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世界的方法。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看待世界,比如有的人总是执着于某种特定的想法,那么他就会自动忽略不符合其想法的信息,这会使我们无法看清真相。

邬君毅说,“作者在书中列了丰富的数据,告诉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绝非我们脑海中单一的一种,我们要避免一分为二、以偏概全、单一视角等错误的思维方式,学会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事实的真相。”

在邬君毅看来,阅读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学会合理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比如课余时间在“B站”“得到”“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阅读,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常常在“B站”看戴建业、罗翔等人的视频课,并因此对古诗词和哲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在了解了尼采、康德、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后,邬君毅觉得著名的哲学家之间有很多相左的思想,十分有趣,这种碰撞会让自己更加全面地思考,更加全面地看待世界。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最近,邬君毅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和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


对《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他感触颇深。这本书通过“青年”和“哲人”之间一问一答的对白,阐释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虽然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有很大冲突,但这并不影响他思想的伟大。”

邬君毅认为世上的好书实在太多,但就像胡适说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推荐书籍】

《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
《事实》【瑞典】汉斯·罗斯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习作】

魔都!魔都!

邬君毅
 
1923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乘坐一叶扁舟,飘飘荡荡沿着长江慢慢拨开眼前这座城市的迷雾。但当迷雾散去,他便怆然涕下。一座大城,浩浩荡荡又影影绰绰,明眸皓齿又伤痕错落,十里洋场所遮挡的是土阶茅屋,灯红酒绿的霓虹灯下是血雨腥风。而就在这看似充满悲剧色彩的城市中,村松梢风似乎又看出一些希望与光明,一切都充满变数,在拨云见日破晓时分之前,万事皆有可能。

想到这里,村松梢风灵光乍现,回到日本后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撰写成一本见闻录——《魔都》,书中说:上海是一座可以改命的城市。

然而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人民提起这座不可思议的城市时,却似乎找不到另外一个词语能比魔都更加入木三分。

魔都即是上海,上海即是魔都。又何以谓之于“魔”呢?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这是易中天《读城记》中的第一句话。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答案也千差万别,显得整个城市如同迷雾,显得复杂与混沌,也许正是这份混沌,这份错综复杂、迷离、矛盾、瞬息万变造就了独属于上海的城市美学。

一切的源头都要从上海的地理位置说起。

但凡有点世界地理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上海的黄金地理位置。拿如今中国首都北京与之比较,北京位于中国核心位置,背靠长城,面朝南面,俯瞰整个中华大地,气宇轩昂,而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对于中国而言,它是微不足道,是偏安一隅,但从世界来看,它背靠整个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面朝连通世界的太平洋,它是海纳百川,吞吐万汇,处世不凡。

这份与世界的交流使上海不仅拥有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拥有了一份文化包容的胸怀。

明代的上海人徐光启南北游逛,在广州遇见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通过他徐光启了解到了天主教是怎么一回事。这年他34岁,一介儒生,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宗教精神早已浸染很深,但他却并不把这些西方文化当作西洋镜一笑而过,也并非单纯当作境外知识简单记录,而是若有所思。但他同时也并不愿意放弃科举,四年后赴京赶考,路过南京时专门拜访利玛窦请教一番。

请教后第二年,徐光启考上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但他却又不安心做个京官,老是寻找当时正在北京的利玛窦,讨论的话题也不限于宗教,更拓展到数学、天文、历法、军事、经济、水利,无所不谈。不久他便与利玛窦翻译出《几何原本》。此后他开始正儿八经宣扬西方文明,宣扬天主教。

徐光启至死都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奇异组合:他死后由朝廷追封加谥,而他的墓前又有教会立的拉丁文碑铭。

他不是个传统的儒生,但他是一位真正的上海人。传统文化了如指掌,但又不死板,把心灵的窗户向世界文明打开,这便是上海在他身上留下的混沌。

此外,也正是这么一个地理位置,使得上海在1842年被英国军舰打开,与之伴随而来的是西方世界的恶浊与其梦想的冒险世界,一时间,上海滩充满了各个社会名流:科学家、文学家、冒险家……也涌现许多下里巴人:妓女、暴发户、帮会、地痞、流氓……黄浦江畔汽笛嗡嗡,霓虹灯下群星闪耀,西装革履和刀枪火海交织在一起,文明与野蛮看似矛盾,但在这里缺一不可。很快,西方列强沿江设立了许多租界。那时候,租界外的世界混乱动荡,但租界内却依然繁花似锦。跑马场的马照样跑,百乐门的舞照样跳,内外两个迥异的时空,在同一座城市里交错撕扯。租界显得上海愈发混沌。

1500多米长的滨江地带,保险、银行、饭店、政府要处、俱乐部一应俱全,十里洋场空前盛况。但是这份文明却又是踩着民族仁人志士的血液走来,每一处的繁华都带着一份对中华民族的挑衅与欺压。上海人最早接触西方科技与文化,他们也懂得何为赛先生,何为德先生。浦江两岸,一边是不可能抓住的光,一边是一片浑浊的暗。在20世纪前期,上海人大大见了一番世面,但无可否认,那时的上海人在总体上不是这座城市的主宰。

总之,它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当你注视它的恶浊,它会腾起耀眼的光亮,当你膜拜它的伟力,它会转身让你看看疮痍斑斑的后墙。

也许正是这种矛盾,在这片中西结合的奇怪土地上,诞生了一团星星之火,驱散的迷雾,击退了西方列强,越烧越旺、越烧越烈,从沿海一隅烧遍了整个华夏大地,中国从此携着火把,站了起来。上海是一座可以改命的城市。

时至今日,那份过去的耻辱化作燃料注入国家建设的引擎中,浦江两岸从建起到毁灭再到建起,玻璃窗透出的也不在是灯红酒绿的靡靡之音,而是新一代青年奋斗时的打字声。

等到夜晚,西岸万国建筑群,在夜空下,历史的陈旧感越发醇厚,一个弄堂,一家小店,也许都藏着一个上海滩的秘密;一块砖瓦,一盏路灯或许都见证过时代的沧海桑田。弄堂里里,有蒸汽、有酒香,有油脂炸裂的声音,有市井生活的城市烟火气息。与之交杂的是东岸陆家嘴办公楼里的灯火通明,是继续奋斗的夜生活。高楼林立,上海的高度在这里不断地刷新,智慧的灯塔,在这里一次次地点亮,不仅指引着上海的未来方向,也吸引着全国无数青年来此奋斗,本地世界再次与外部世界相互碰撞,看似与一百多年前一样,但这片土地知道,这,不一样。

浦江两岸一边是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回应;一边是未来,财富变成一连串跳动的数字,随着黄浦江喷腾向前的浪潮,在这座大都会中滚动,翻炒。一个多面共存的世界,或许可以用任何一面描述它,却永远无法完整的概括它。而这些混杂交织的矛盾与冲突,却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中,成就了惊人的魔都传奇。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新读写》杂志,扫描下方“二维码”前往订阅!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