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终总结:改变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第二曲线。
它说的是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划过抛物线的顶点,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始新的一条曲线。
2018年,我经历了一些大的改变:工作上转岗,公众号上转型。后者属于前者的结果,却又阴差阳错地帮助了前者。
具体怎么说?
工作上,我从原来的研究分析师,转岗到了人力资源下的培训岗。
是的,很大的跨度。这势必经历一段难熬的过渡期,无论是心态上,还是知识储备的完善上。结果就是,自己的精力肯定会难以兼顾自媒体的运营。
我面临了两个选择:要么减缓更新,要么累死过去。
还好,世界永远不是非黑即白,折中的选择总是存在,只是看需要打出什么牌。
我的答案是:招聘助理,对外约稿,转型平台。
这三个看起来很零散,但其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对应了一个我一直不想直接面对的课题:商业模式。
对个体来说,你想干什么都无所谓,没有收获的付出可以冠名「爱好」,拔高一点,还可以说是「奉献」。
但就如同你加班不能要求别人也加班,你无法要求他人跟你一样也做无私劳动。所以,你需要有维系运转的体系。
体系之一:如何开源
对于做自媒体的人来说,赚钱的典型路径有两条,第一是带货,第二是卖货。前者对应的是打广告,后者对应的是自己既有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PPT炼成记》和知识星球「曹将和朋友们」,三者构成整体的收入来源。
↑知识星球每月最佳合集
体系之二:核心资源
这个资源需要分类来看:
其一,对于招助理,我能打什么牌?
第一张牌是钱。我讨厌所有以「成长」为名压榨他人的做法,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这是底线。
第二张牌是经验。截至 2018 年,我的工作年限是 4 年半,自媒体经历是 10 年。所以,无论是工作习惯、工作方法,还是如何运营,我也有东西可以教给他人。
基于此,我觉得这两张牌稳了。
其二,对于约稿,我能打什么牌?
一方面,既有的人际圈,认识了很多有才华的朋友,他们苦于没有平台展示给他人,而这正是自己的优势。
另一方面,知识星球里有大量优质的作者朋友,他们已经在里面证明了自己,那基于信任,我可以向他们约稿。
这两个渠道至少能保障短期没问题。后续运营成熟,也可以延展向更大圈层的朋友,这是后话。
体系之三:内容体系
当前两者确保没问题后,下一步就是二次定位。
过往的内容虽然遵循了大框架「效率提升」,但在具体操作时,仍然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规划。
为了让更新能够更有规划性,现在对内容体系进行分类:
001 曹将诚品系
这是王牌产品,它对应的是针对某个话题结构性的输出,内容要详实,案例要丰富。典型的文章是《PPT字体使用手册》《写作技巧手册》《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
002 曹将会客厅
这是约稿,审稿的要求是必须有亲身经历,拒绝搬运和照本宣科。
003 职场案例集
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观察,比如某位同事的故事,但最后必须有归纳和总结,明确可借鉴的地方。
004 神器推荐类
发现的好用 App 或电脑软件,没成体系的,以「神器卡片」形式推送,顺便解决文章间隔期的更新维护;成体系的,则以专题文章形式发布。
005 随感小记类
这一般是周末推出,主要是一些生活上的感想,例如游记、好物推荐、影评。
有了内容体系之后,接下来便是推送节奏。从精力上看,一周三篇是比较稳的方式。一篇干货、一篇约稿和一篇随感;从节奏上看,普遍是提前一周准备好文章,避免不确定事件发生。
体系之四:保障体系
要想让大家有干劲且力往一处使,必须有两个保障:价值观和机制。前者是由内而外,后者是外部牵引。
先说前者,也就是价值观。
在企业里,一般会提升至“文化”的高度,它代表了大家的某种坚持,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那在我们这个小作坊里,通过每周日的视频分享会里,我们潜移默化形成的观念是:
a. 有价值是对的,没价值是错的。这对应的是内容选题;
b. 形式美是对的,排版丑是错的。这直接对应到文章排版、配图上来;
c. 有经历是对的,只说教是错的。这对应的是内容材料;
d. 有逻辑是对的,没逻辑是错的。这直接对应到内容的组织。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在基本的判定上大家可以达成共识,避免原则性的错误。
再说后者,也就是激励机制。
之前看《奇葩说》,里面聊到了“能者多劳”的话题。其实这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多劳者是否能多得。如果是,那么就好办了。
所以,我设计的机制很简单:基本薪酬固定,实际工作内容每月写总结,我这边评定后发绩效工资。年末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年终奖励。
前两者是短期激励,保证做了就要有收获;最后是中长期激励,保证大家有个大的方向。
当然,即时激励也不能少:当完成某些阶段性任务时,红包到位,保证大家能共享喜悦。
一不小心说了这么多。
最后说一串运营数据:
公众号粉丝数: 13.4 万,同比增长 38% 。
全年头条平均阅读量 :12800 ,同比增长 6% 。
本年最高点赞数为:1147 。
本年文章最高阅读量为:12.7 万。
附上一些其他数据:
微博:关注量为 19 万。
简书:获得喜欢 10867 个。
公众号:被评选为「印象笔记 2018 年工具类 TOP3」。
知乎:关注量为 3.7 万,赞同数为 4.65 万,另外有1 篇文章收录到「知乎日报」。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我是小结
本来想写成一篇抒情文章,一不小心就成了理性的分析。哎,结果肯定阅读量不高,点赞量也不行。
但这个总结,对个人来说很有意义,因为它让自己以一个更系统的框架,来思考我们这个小作坊安身立命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必须感谢团队的两个小伙伴,他们真的被我折磨得很惨。
因为自己下班比较晚,所以经常会在晚上 11 点以后沟通一些事务,我必须道个歉。
其次,这一年我越来越相信机制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人和人,必须理念保持一致,才能成为团队,而非团伙;而大海航行,只有大家知道方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激励,才能不断地坚定信念。
再者,系统性的思考真的很有用。
它让你不再聚焦于某个细碎的点,而是从面上来看问题,保证思考的缜密性和完整性。比如本文,其实本质上是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来行文,回答了「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自身的核心资源」、「钱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同时加入了人力资源「考核与激励」「文化保障」等元素。
所以,这也回答了篇头提到的,公众号的转型对工作本身的帮助:它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人力资源的作用,让几个人聚集起来,如何从团伙变成团队。
我是尾巴
请原谅我的啰嗦,最后还是来一点抒情吧。
公司今年发布了一个短篇,叫做《2920万分之一》,我很喜欢里面的文案,分享给大家:
你的一生会遇见2920万人。
有的,在街头与你擦肩。有的,只与你礼貌点头。有的,曾对你施予援手,又匆匆离去。有的,和你发生交集,却再也记不起名字。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在你的生命里真正留下印记。
牵挂你衣食住行的,成为你的家人。分享你喜怒哀乐的,成为你的挚友。能与你相濡以沫的,成为你的爱情。
人生,一路向前。
而那些与你同行到最后的每一个2920万分之一,成为你回忆过往时,最温暖心扉的倒影。
谢谢一年的相伴,希望明年仍然能一同前行。
新年快乐!
好文回顾
01 2018上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