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工作坊 | 小小藏书签,印尼建国大学教授带你打开艺术创作新思路!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2021-11-09


对学习艺术和设计的学生来说,西方艺术史的理论学习如何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对学科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概念?

作为艺术和设计的生产者,又如何将城市物质文化的知识进行分析组合,进而创作出美观和实用兼顾的公共艺术装置?

这里的共通点是,都需要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成为指导自己研究和实践创作的源泉。

11月22日-23日,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邀请到印尼建国大学Hanny Wijaya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两场工作坊教学:分别是《当代文化实践中的西方艺术史》和《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带领大家深刻体会如何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教学以及艺术创作中,建立自己对学科、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教授简介



Hanny Wijaya


印尼建国大学(BINUS University)设计学院教授,国际化合作中心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视觉传达系访问教授。

Hanny Wijaya教授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经验,走访世界多所艺术与设计名校,策划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并与各个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包括东京工科大学设计学院、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近年来,Hanny Wijaya教授更是在中国众多院校做工作坊及演讲,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的学术项目都无一例外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与喜爱。




01

当代文化实践中的西方艺术史

Western Art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Practice



“艺术是文明的标志” 这句话自古最能够描述艺术在社会中的意义,艺术现今也已成为艺术家和鉴赏家交流、表达和娱乐的工具。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在发生着变化。


西方艺术史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对学习艺术和设计的学生来说,主要从理论和观念方面引导大家对艺术的理解,思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然而学生往往更喜欢实践性的课题练习多过理论的学习,如何进行课程的内容和课题设计,能使学生积累专业学习和创作素材,一直是教学上的一个重点和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HannyWijaya 教授直言,在设计领域,理论知识的习得尤为重要,这会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思维(conceptual thinking)和语境思维(contextual thinking),从而能够进行概念性和情境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学科建立自己的理解与概念,将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到实践中去。


Hanny Wijaya教授带领大家对一个创意概念提出综合性的想法、观念、解决方案,并在结合整体概念和语境的情况下,对研究主体产生自己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小组讨论


在工作坊中,Hanny Wijaya教授用实践主导型研究(practice-led research)和融合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方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西方工艺运动的艺术史知识,特别是其风格和技巧,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设计一张包含自己姓名的专属“藏书签”(Ex Libris)。


藏书签


学生们小组协作,利用手机线上做历史知识的调研和搜索,用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进行头脑风暴,写下自己对这段工艺美术运动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学生们构思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藏书签”。这样学习史论过程中结合设计与实践的练习经历,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有巨大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进行创作


Hanny Wijaya教授点评学生创作


> 滑动图片可浏览更多 <

部分师生创作的藏书签

第一场工作坊师生大合照



02

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in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艺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发生联系,因为每个人对它有不同的解读。

设计,传达了一种信息和观者沟通,同时激励观者去做一些事情。


城市,城镇,小社区不是短时间内平地而起的项目,它们是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建筑师、环境规划师和测量师精心计划的结果,这些学科的整合即为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建立了城市的居住扩展系统,居住区则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重点。


物质文化是通常定义其文化的物质对象,资源和空间,包括房屋,学校,工厂,生产资料,商店等等。而文化的这些物质属性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意识。通过结合两个方面,人们也许可以提出代表其身份的新想法或对象。


作为艺术和设计的生产者,应从物质文化中挖掘新的视角,将其作为有形的对象和资源来发挥巨大的作用,并对物质文化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组合,将资源应用于城市和环境方面的发展,从而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Hanny Wijaya教授在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工作坊时,引导大家通过理解物质文化的重要元素,探索研究,信息收集,概念构思,模型制作以及构建成果,来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公共设施进行构想。


她首先跟学生探讨大众对艺术与设计的解读与功用。她借用设计师John O'Nolan的理论 “Good art is interpreted. Good design is understood”,然而,当下随着全球化以及全球范围内各类问题的滋生,设计的跨领域性日渐凸显,而且越来越重要。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美观性和创作性上,好的艺术品和设计品都需满足,比如城市的公共艺术装置。


Creative Bus Stop


Interactive Light Swings Project


而在设计品的功能性上,需从跨领域和跨文化的思维体系上思考和设计,比如以联合国呼吁的变革世界的17个目标为核心来创造设计,以解决全球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


Blue Carpet Projects


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为主,学生们分别以公共信息系统、公共交通、公共健康、公共娱乐、公共灯光、以及公共艺术为设计纲要,需完成一项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设计。


小组讨论创造思维导图


学生们同样小组协作,用游戏抓阄的方式进行随机选题。在概念设计这一阶段, Hanny Wijaya教授强调了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引导大家采用5W1H策略进行思考和调研,以发现城市环境视角下的物质文化的设计问题,并定义相应的设计问题,逐渐明晰自己的设计流程。

Double Diamond Model双钻模型设计流程


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思维导图


Hanny Wijaya教授为学生签发工作坊结业证书

第二场工作坊师生大合照



两场不同主题的工作坊,Hanny Wijaya教授不仅跟学生分享了自己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实践方法,也向各学科的老师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和调研方法有效地结合到实践教学指导中,以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方法,带着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运用多种工具和模型,探索挖掘着新的概念、视角与想法。


工作坊结束时,看到大家全心的投入与创造,Hanny Wijaya教授为每位参与工作坊的学生颁发了自己设计的工作坊结业证书,短短两天的分享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注入了新的灵感。


往期回顾

01 通识课程如何DIY?和港中大学教师一起研读

02 台湾“玩具博士”带你找回被耽误的童年

03 研究导向型教学课程设计,了解一下?

04 跟着荷兰国宝级舞者节拍动起来!

05 如何让孩子爱上美术欣赏课?这里有秘诀!

06 信息图表里,故事原来这么美?

07 导演胡伟工作坊:2天18小时28人的历险




西安欧亚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供稿 |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朱雨溦
编辑 | 王榕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