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10-17
冯可心 陶蓓 等
规划师杂志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自然遗产保护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制定遗产保护规划,实现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作者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冯可心,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陶蓓,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余鹏,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规划技术部主任工程师胡菲,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余云在《规划师》2016年第9期撰文,文章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阿坝片区保护规划为例,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建立遗产保护平台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思路。1现状阿坝州地处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位于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的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也为当地发展生态林农牧业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图1)。阿坝州有各类资源植物4000多种,是四川省资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分布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珙桐、银杏、独叶草、虫草、松茸、红豆杉和岷江柏等。同时,该地区还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 ( 图 2)。此外,规划区内的遗产保护区(包括外围保护区 ) 总面积约为 6542km²,囊括了3个县25个乡镇(表1),区域内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乡村人口比重大。由于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受自然条件限制,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仍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2 存在的问题(1)地质灾害的影响规划区处在我国西部的南北地震带上,属强震活动区。该地区地震频发,易对遗产地与缓冲区的社区建筑、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设施等造成重大破坏,对遗产保护区与缓冲区的部分地带(主要是遗产保护区东北部)造成严重的环境与生态灾害,还会重创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能力。(2)人为干扰的影响近年来,阿坝州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增大,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给遗产保护区周边城镇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城镇规模迅速扩张,为了开拓更多的土地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大熊猫原有的栖息地被侵占,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3)遗产管理依据的薄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是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建设利用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已有不同层次的涉及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016 版 ) 等。虽然制定了一些针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法规,但是在内容上仍然缺少广度和深度,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并不能涵盖世界遗产保护的全部内容,导致个别种类的世界遗产保护法规的缺失。1规划理念规划基于对大熊猫栖息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协调、共享、发展”的规划理念。(1)保护第一。保护第一即首先要保护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保护遗产地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在落实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规划师对阿坝片区的规划范围进行深入核查,以准确定位遗产保护区的规划。同时,规划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将边界外侧的大熊猫栖息地片区纳入遗产保护区,遵循“确保已批准的遗产地面积不变,为重新安置灾损原住民社区并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提供场地,以及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对遗产保护区边界进行局部调整。(2)协调合作。遗产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遗产保护区涉及到的各个管理部门都应对遗产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进行协调、统一,对涉及到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要相互协调,以达到对遗产地保护的最佳效果。同时,要对遗产保护区范围内的多种类型规划进行协调,在保护遗产地的前提下实施规划。(3)信息共享。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才能避免因重复的基础资料调研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减缓各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4)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遗产资源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适度利用,以更好地对遗产进行保护。2规划策略规划以遗产地保护因子与遗产地保护体系等为基础,构建了逻辑清晰、结论可靠的遗产保护规划策略。(1)增强遗产地保护影响因子的科学性,合理划定保护分区。本次规划对遗产地空间管制区的划定主要是从保护与利用、多因子协调、“多规合一”的角度进行的。其中,保护因子主要包括世界遗产保护因子、风景资源保护因子、自然保护区保护因子、森林公园保护因子及地质公园保护因子等。规划主要从保护的角度,全方位地解读现有大熊猫保护区及其他大熊猫栖息地中必须进行保护的因子,以保护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不受外界干扰,最后形成遗产地敏感性评价体系。可利用因子主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和国土规划等。通过对多种相关规划的分析,发现现有规划中相关布局对遗产地的不利影响,根据遗产地缓冲区及保护区内的可利用资源情况,形成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通过多规协调,得出功能区划原则,从而较科学地划定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及缓冲区,以合理保护大熊猫栖息地。(2)建立遗产保护平台,使遗产保护具有可操作性。以遗产保护为主体,建立遗产保护平台。将遗产地相关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平台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及管理。遗产保护平台是针对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遗产保护规划和风景区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该平台的建立有效提高了遗产保护的时效性。此外,遗产保护平台的建立增强了遗产地的监测能力。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监测内容是大熊猫及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植被变化情况、栖息地受干扰状况和保护管理状况等。监测内容是动态变化的,数据是多变的。而平台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人工干预。由于遗产保护区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规划类型较多,而且管理机构不同,行政管辖区域不同。本次规划通过走访,搜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了建设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交通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多部门的诉求,根据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要求及遗产保护区的现状情况,对相关规划进行整合,以构建一个考虑全面、系统性较好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镇建设相关规划、林业规划、风景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本次规划的重点研究对象。规划师对相关规划中影响遗产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内容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力图使规划更具针对性。规划遵循“保存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持和增强遗产保护区的完整性,保证遗产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证原住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016版),将遗产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和缓冲区 ( 图 3)。核心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特级保护区)是大熊猫活动痕迹的集中分布区,保存有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稀有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生物多样性地带,保存着完好的原生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包括少量大熊猫活动痕迹分布区,保存着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主要是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一、二级保护区。缓冲区主要包括大熊猫潜在栖息地、保护类动植物较集中分布的片区,属于已建保护地的一部分或是为了保护遗产地而需要控制的区域。其边界沿分水岭分布,或平行于主干河流。在遗产保护规划中,最重要的是对遗产地突出价值的保护,所以本次规划详细调查了遗产地的动植物情况、地质情况,并结合濒危动植物保护策略、生态格局规划、生态廊道规划、小生境保护规划及植被保护培育规划对遗产地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以保护遗产地的突出价值。规划主要对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大熊猫圈养状况进行监测管理。通过针对性的监测管理,确保遗产地保护工作可持续、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主要从土地利用、风景区旅游发展和道路交通等方面入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①土地利用。遗产保护不仅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还要考虑遗产地缓冲区内建设用地的使用控制。要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林地、水源保护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廊道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实现对遗产地空间的有效管理,规划将大熊猫自然遗产地明确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制区与禁建区四类,并进行分类管制。②风景旅游发展。规划对遗产地的生态容量进行计算,并对遗产地周边风景区游客量进行控制。统筹各景区的现状资源,设置游客所需的配套设施,充分发挥设施效益。例如,游览设施布局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配套设施的布置应以为游客提供便利为宗旨。③道路交通。规划从阿坝州域交通体系入手,对遗产地内部主要交通网络进行梳理,废除对遗产地有影响的现状道路或建立动物迁移通道。构建旅游交通系统,使遗产地周边的景区之间实现有机衔接,形成网络。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主要包括居民分布现状、居民现状数量、灾后安置情况、居民安置点规划及规模控制,居民社区管理系统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居民产业规划,以及产业和劳动力引导建议等内容。规划在预测和限定各种常住人口的规模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遗产地保护要求划定了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居民控制区和居民聚居区等控制分区,确定分区人口控制指标。规划对阿坝片区内六个遗产单元进行划分,并根据现状情况设置规模合理、人员齐备的管理机构(图4)。同时,通过法规与管理体制建设、监测体系研究与建设、遗产本底研究与GIS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才建设,完善阿坝州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软件与硬件配置,建立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机制,提高遗产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9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阿坝片区保护规划探讨》购买《规划师》或图书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 转载须知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