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D】从模式化到定制化的街道语言设计 —以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为例

2016-11-25 胡峰 范京 姚睿 规划师杂志

点击上方“规划师杂志”可订阅哦!

作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胡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设计师范京,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总工程师姚睿在《规划师》2016年第10期撰文,针对当前街道家具规划要素单一化、规划控制一刀切及设计属性简单化的模式化特征,文章尝试从理念、技术和成果三方面切入,提出具有街道属性的街道家具分类分级方法,制定“容量—布局—属性”三级弹性控制体系,针对一般街道采用正、负面清单指引,重点街道则根据街道属性形成控制图则,提供可查、可询、可控的导则指引,力求实现精细化街道语言设计。

 

对模式化街道家具设计的反思

1

街道家具要素单一化,

缺乏针对性

从我国街道家具规划设计的编制情况看,由于目前理论研究和专项规划的相对缺乏,学界对街道家具规划并未制定统一、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现有街道家具主要依附于上位城市设计进行指引或基于主次支街道分级体系的市政街道设计进行规划,就规划内容而言呈现单一化趋势,以指引标识、路灯、垃圾桶和公交站台为主。而实际生活中的街道家具要素由于街道功能和属性的不同,往往需要包含更多内容,如商业步行街两侧的休闲座椅、报刊亭,以及居住社区周边街道的自行车租赁、停放驿站等。

同时,主次支街道分级体系是典型的“以车为本”的街道分类系统,忽略了街道功能、行人需求等街道基本属性,导致该分类法下的街道家具设计缺乏针对性,街道家具要素和风貌趋同性越来越明显。

2

规划控制一刀切,

与街道实际需求不对称

相对于街道家具要素体系的单一,目前对于街道家具的规划控制则呈现一刀切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规划控制内容一刀切,即仅仅依据街道和市政的相关规范,或单纯采用服务半径的计算方式,对街道家具进行布点规划,而对其他控制内容则简单略过;二是对规划情景一刀切,即不论何种类型和功能的街道,其控制方式和内容基本雷同。

一刀切的规划控制方式不仅导致各类型家具特色价值难以体现,还与街道本身的属性和实际需求不对称,更重要的是这种只控布局而不控风格的模式化布置难以对后期家具详细设计和施工进行有效指导。

3

设计属性简单化,

家具风格难以融入街道环境

街道家具作为城市街景文化和风貌的载体与反映,其自身受到规格、形态、色彩和材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传统模式化街道家具规划设计则忽视了对精细化设计属性的控制,简单以意向图进行指引,最终导致街道家具难以融入街道环境,甚至可能对街道特色风貌的塑造起反作用。

定制化街道家具规划内容

鉴于模式化街道家具规划方式存在的不足,本文立足于街道的功能和属性,从理念、技术和成果三方面入手,细化街道家具分类,明确重点家具类型。在规划理念上,回归“以人为本”;在规划技术上,制定“容量—布局—属性”三级弹性控制体系,从一刀切的平级控制转化为刚性、弹性结合的分级控制;在规划成果上,形成针对一般街道的正、负面清单指引和针对重点街道区域的详细街道家具控制图则,力求衔接规划与实施的断层,实现从模式化走向定制化的精细化街道家具控制 ( 表 1)。

1

理念上:回归人性理念,探索多元化配置模式

(1)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革新传统道路分类方式

当前城市规划中“以车为本”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仅注重车行需求和道路红线内的管控,而对整体街道空间尤其是街道家具设施考虑甚少。因此,定制化街道家具规划首先需从理念上进行转变,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打破传统主次支街道分级体系,构建基于人本需求和街道属性的分类方式,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街区生活需求,适应精细化、品质化的街道设计发展新趋势。

(2)从单一分类走向复合多元,注重街道建设品质提升

定制化街道家具规划应着力改变传统单一化、模式化的家具分类标准,转向更加复合、多元和灵活的街道家具分类配置模式,包括依据街道属性特点细化街道家具分类和分级,从而全面提升街道建设品质和完善街道功能;集聚配置多种类型的街道家具,满足街道多样的社交、步行及休闲等活动需求,配置适宜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道路功能需求的街道家具,实现使用对象的多元化。更细化、更复合多元的街道家具分类和更具针对性的街道家具分级可为后续弹性规划控制和精细化设计导则提供条件。

2

技术上:制定“容量—布局—属性”三级弹性控制体系

鉴于传统只控布局而不控风格的街道家具规划方式难以适应街道实际需求,本文参考城市设计、景观风貌导则的控制方法,提出“容量—布局—属性”三级控制体系,将定量要求与定性控制相结合。通过街道家具容量控制对不同属性街道设置的街道家具要素进行上限控制和制定下限要求,避免因一刀切的规划方式而造成的街道家具资源浪费或缺失。基于街道属性、街道底层界面和民众感知等形成的差别化街道家具布局,可以在提高设置精准性的同时,协调不同街道家具的布局冲突和无序设置。

相对于街道家具容量和布局的量化控制,街道家具属性控制则是对街道家具的品质控制。通过建立街道家具品质属性指标,并依据街道属性对每项指标提出详细的分项控制指引,实现街道家具布局和品质的双重控制。一般而言,街道家具品质属性指标应至少包括规格、色彩、风格、材质、形态和照明六部分内容。

3

成果上:形成“设计工具箱”,提供下层次设计施工的前置条件

(1)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

“设计工具箱”作为统筹协调后期各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同方案的设计条件,采用两种模式交互的方式,即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整体控制实现区域街道家具管控全覆盖,可采用图则、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对所有类型道路沿线的街道家具数量、布局和特色进行控制性说明;重点设计则是对重点道路沿线街道家具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包括整体空间方案、街道家具点位和形态设计等,深度可达修规深度,同时可以协调街道家具与周边环境风貌。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避免因管控过死而影响后期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操作性,又有利于形成地区差异化的街区发展模式。

(2)规范条文与图示解析相结合

规划应借鉴城市户外广告等景观要素管控手法,采用规范条文与图示解析相结合的模式。规范条文分类、分情况说明街道家具规划的设计条件、控制条例和注意事项;图示解析则配合规范条文进行直观化图形说明。一般而言,建议图示解析采用“双图式”模式,即三维图式+实景图式,三维图式增加了街道家具竖向控制要求,更贴近实际;实景图式则可以提高大众对规划说明的直观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工具箱”作为一种可查、可询、可控的设计条件,其成果形式可不拘泥于以上两种模式,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时可根据现状条件、管控主体和规划要求进行调整,如可采用“市级统筹管理+区级设计实施”的市、区分工合作模式,在表达上也可采用“一张图”的管控模式等。

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的实践应用

1

佛山南海西部片区概况

南海西部片区属于广东省佛山下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是广佛同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排头兵、岭南名山新名片。目前,区域正在逐步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环境再造,居民对便捷、多样及美观的街道家具设施需求迫切,因此急需开展相关专项规划,为后期街道改造中城市家具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引。本次规划区域总面积为346km²,涉及规划街道55条,其中重点规划街道 10 条。

2

规划对象:6大类22项街道家具,

基于街道基因细化分级


3

规划策略:“三定三优”,弹性导控

(1)定容量—优化片区街道家具数量


(2)定布局—优化片区街道家具格局

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的街道家具布局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层面一基于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容量控制表,针对全覆盖的一般区域,结合国家和地区相关规范标准,根据服务半径原则,提出针对不同属性街道的不同街道家具类型的基本布局要求;同时,以禁止设置、鼓励设置和允许设置等不同控制级别,对交通敏感区域、重要交叉口和特殊地段区域进行补充说明,优化片区街道家具格局。针对南海西部片区快速城镇化建设导致的街道交叉口家具布置杂乱、类型堆积等问题,规划提出了“多杆合一”的思路,协调不同街道家具的统一布置。层面二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街道沿线进行详细的布局设计,通过“落点位、落空间”,具体指导街道家具的布局设置 ( 图 2)。


(3)定属性—优化片区街道家具特色


4

规划成果:两个层面两套指引,

实现全覆盖管控

(1) 一般区域—正、负面清单控制

为落实规划策略中的“容量—布局—属性”三级弹性控制体系对街道家具精细化、品质化的管控,规划在成果形式上采用了一般区域管控+重点区域设计的形式。由于本次规划范围较大,涉及的街道类型和数量较多,在一般区域管控上采用更加灵活的管控方式,通过正、负面清单的形式,对鼓励和允许设置的街道家具类型、位置和风格进行说明,对严禁设置的街道家具点位、条件和形态进行规定,从而把控片区整体街道家具的布局和风格。总的来说,由于南海西部片区仍处于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正、负面清单模式可以有效地对规划区域内在建和新建道路提出要求,并对已建道路提出整改条件 ( 图 3,图 4)。


(2)重点区域—详细图则+分类设计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10期

从模式化到定制化的街道语言设计—以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为例》

近期文章推荐

【专题研究1】沈阳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及实践

【专题研究2】大城市开发边界的整合与优化策略 —以武汉市为例

【专题研究3】存量规划视角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

【专题研究4】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与具体问题解析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PM】乡村规划协同下的传统村落社会治理体系重构 —以广东省碧江村为例

【PM】经济发达地区特大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购买《规划师》或图书

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

 

转载须知

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

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