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 关键词 ]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11-0051-04
[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 文献标识码]B
海绵城市是近两年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海绵城市规划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能够缓和目前城市内涝的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作者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绿建中心农佳莹,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城市中心李毅明,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绿建中心尹锦艳,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城市中心陈真钰在《规划师》2016年第11期撰文,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并结合区域水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绵系统,以期为下一步开展的详细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策略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仅为包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技术创新、高效利用”的规划策略,以期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一、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规划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实现对降雨径流的控制,并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水系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实现生态排水,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与农业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统筹海绵城市建设,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合理的海绵化措施;加强地表水源涵养,充分利用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建设良好的水生态循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三、技术创新,高效利用
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以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采用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坚持“利用在前、排放在后”的原则,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需求量。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存在
的问题
一、用水量高,水质型缺水
五象新区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314.06 L,预测新区最高日综合生活总用水量为 100.8 万立方米,用水量高,规划区内现有的蒲庙水厂和那马水厂的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需从三津水厂、河南水厂和陈村水厂供给。此外,南宁市的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04.21 立方米 / 人,属轻度缺水地区,为水质型缺水。
二、 传统规划局限多,内涝风险大
传统给排水规划具有局限性,主要为自来水取水、污水处理和雨水污水排放方案、管网建设等市政基础工程规划,涉及给排水系统的节水与节能、非传统水源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内容较少,难以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相适应。
此外,结合对五象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可将下垫面划分为建设用地、水体及农林用地等类型,并由此估算出城市综合径流系数为 0.72。通过分析发现,硬化面积比例大,水域、绿地等调蓄和透水下垫面比例过低是径流系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五象新区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常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使雨水峰值流量增高,峰值出现的时间缩短,暴雨径流较易在已建成区积聚,引发城市内涝,单纯地提高管网设计重现期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三、海绵城市建设刚起步,水资源利用
效率低
依据《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中的规划目标,规划提出“五象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目前,五象新区现状建成区用地占规划总用地的 11.0%,在建区占 4.4%,未建区占84.6%,足以有效保证海绵城市相关控制指标的落实。而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刚进入起步阶段,部分海绵城市示范工程项目已建设完成 ( 如体育中心、广西美术馆和总部休闲公园等 ),多个海绵工程建设项目也在相继展开 ( 如五象湖公园水质环境治理工程、滨江公园护岸工程等 )。
五象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主要使用市政自来水,少量建设项目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采用了建筑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但非传统水源总体利用效率低,节水任务重。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一、总体目标及分期、分项目标
(1) 总体目标。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为结合“生态排水 + 循环利用”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融合可持续发展及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理念,构建“生态海绵”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该模式基于改变传统雨水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性,强调系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节水为核心,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向雨水污水“排水量零增长”的目标推进,这也符合环境保护及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要求。
(2) 分期、分项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是实现开发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通过完成部分径流的下渗、储存和缓排,减少雨水管道系统的压力 [5]。由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本文选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其余为分期、分项目标 ( 表 1)。
二、建设系统构建
规划按照五象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积水内涝等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率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为核心,确定生态海绵城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系统构建路线 ( 图 1)。
三、生态海绵城区水资源利用规划
规划以五象新区用地功能分区为基础,考虑在生态海绵城区理念下的不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组合,将规划区内的水资源利用划分为Ⅰ、II、Ⅲ、IV 4 个区,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 表 2,图 2)。
四、核心区生态海绵规划
五象新区核心区位于五象新区中北部,包含居住、大型公建和高层办公建筑,为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优先实施“生态海绵”建设的示范性区域。目前,核心区正处于快速开发建设阶段,部分项目已投入运营。因此,规划根据五象新区的开发现状,从宏观层面将其划分为新建区及已建成区,同时结合不同的建设项目类型,从微观层面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 ( 表 3)。此外,规划还将核心区划分为 3 个不同示范类型的片区,以研究和探索不同的生态海绵城区建设需求与特点,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总结经验 ( 图 3)。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11期
《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规划师》11期文章推荐
【规划师论坛2】住房、社区与“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 —基于四大城市群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规划师论坛3】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融入 问题及规划应对
【规划师论坛4】城市人口空间重构及规划响应:武汉案例跟踪研究
【规划师论坛5】共同城市:深圳移民城市的空间转型与城市治理探索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