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4张PPT,说透肠道研究最新进展及肠道产业新机遇!

热心肠小伙伴们 肠道产业 2020-10-10

本文作者:热心肠先生


2019年7月14日,热心肠研究院的小伙伴们组织了首届“热心肠研究院品牌合作沟通会”。我们定向邀请了超过4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媒体机构的代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我在当天的沟通会上,用了100分钟详细介绍了肠道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及产业新机遇,讲得有点high,反响似乎很不错。


沟通会上,热心肠先生的讲课和分组讨论都非常热烈


今天,我把当天讲课的PPT和主要内容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需要提前说一下,不少内容在我以前各次的演讲中讲过,为此我会略过许多PPT的详细解读,只会一笔带过。不过我会附上相关内容的链接,你可以点击进去看我以前讲的类似内容。


而7月14日更新的幻灯片和主要内容,我会详细解读。



你可以联系热心肠小秘书获得本演讲的幻灯片 .pdf 版,获取方法:



以下是图文分享:






讲课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自我介绍,昨天、今天和明天(关于肠道研究的历史),疾病、药物和营养(因肠道研究而兴起的疾病和健康前沿),肠道友好型产品(我所看好的产业方向)产品经理和学术营销(在肠道产业掘金的必备方法学),三点总结。


“疾病、药物和营养”这一部分篇幅较长,但绝大部分内容之前我都讲过,而字体加粗的三部分内容,新内容比较多,推荐重点阅读。





因为当天还有不少人对我还不那么熟悉,我花了一点时间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


今天的图文版我就不展开了,对我本人的经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这篇文章:




只提示一点,现在我把“写科普的生意人,做生意的科普狗”的“狗”改成了“者”了,做科普不容易,我可以自嘲自轻,但是要尊敬众多科普“者”。



我和小伙伴们目前做了不少主要针对专业人士的科普(呃(⊙o⊙)…专业人士也需要科普?这是一个好问题,有机会再跟大家解读),同时作为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负责人,我还在带领团队努力创业中,不少时间在行使产品经理的角色。


下面11张幻灯片的详细讲解,就请移步这个演讲:




我从2003年开始,在清华的博士宿舍开始用FTP接收大文件,给老师同学们打印海报。





后来开了自己的图文广告公司,这是我们在给微软打海报。



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餐饮品牌策划和推广这个业务领域。



上面两道菜分别是当时我们服务的娃哈哈大酒楼的龙井虾仁和全聚德酒店的火燎鸭心。


嗯……口水……好看更好吃哦!





2010年,我和团队发起成立了梯可公司,运营TEEKER这个个性化定制项目。





任何人只要TEEKER一下(上传特定的创意图案),几秒之内就可以在线出售产品,卖到指定数量,我们就会发给工厂进行小批量、多款式、多SKU的生产。


想法、IT系统和运营都不错,只可惜这个项目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三天三夜讲不完


我们跟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合作的控烟宣传T恤,多款式、多颜色、尺码齐全,文化衫再也不需要统一刻板,多好!





我们与嫣然天使基金会合作的项目还历历在目,可惜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了。





我们服务于清华百年校庆的T恤产品。





2014年,梯可项目失败,我短暂地在一家儿童科技教育公司待了一段时间,偶然机会遇到了肠道这个大蓝海。


这很出乎意料,不过可能也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把我拉回到生命科学领域,让我怀揣着各种创业经验成为了“热心肠先生”。





现在,我和小伙伴们为中国肠道领域的发展,特别是为肠道知识传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也组织了多个学术、产业交流平台。





我们做出了热心肠、“肠·道”、中国肠道大会等标签鲜明、影响巨大的内容产品体系。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肠道特别是肠道菌群研究的历史,本部分更新的内容比较多,建议认真阅读。





特别注意一下,这里的 Story 我用了复数,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





2019年5月30日,Nature 杂志以“INSIDE STORY”为封面主题。



特别报道了“整合人类微生物组计划(iHMP)”也就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2期”的两项重要研究结果。加上Nature Medicine同时发出的另一项研究成果,iHMP的三大关注领域均取得重大成果。


分别是:



糖尿病前期的宿主和肠道菌群特征。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多组学分析。




与早产相关的阴道菌群特征。





至此,投入巨大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第1和第2期,均取得载入史册的成果。我们之前也对相关论文进行了总结:



这就是第一个 INSIDE STORY,故事发生在2019年。呃(⊙o⊙)…那另外一个 INSIDE STORY 是?请往下看。





第二个 INSIDE STORY 发生在2006年——十三年前的12月,当时的 Nature 杂志同样用了 INSIDE STORY 作为封面主题,发表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Jeffrey I. Gordon 实验室的历史性论文。


这篇论文明确了来自于肥胖人士肠道的菌群,会让无菌小鼠长得更胖,这完全建立起了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密切关联。





这是当时 Nature 配发的 评论文章,配图就是我用于讲课PPT首页的图片(你发现了吗?)。


这就是 Jeffrey I. Gordon教授,人类肠道菌群研究的开山鼻祖之一,在十三年前带给这个世界一个惊喜的 INSIDE STORY,至今仍然奋斗在科学一线,非常令人敬佩。


请记住这张照片,后面我们还会特别提到。





关于“昨天”的两个 INSIDE STORIES 讲完了,我们来讲讲 Nature 总结的历史。


2019年6月,Nature 推出了 Milestones 专刊,系统总结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里程碑。我们之前对此进行了分享和解读:






25个里程碑事件,时间跨度为75年,关于“昨天”的故事 Nature 总结得比我全面,如果对此感兴趣,一定好好看看这个:






而关于“今天”的精彩,只会比昨天更多更猛。





就是在2019年7月14日前短短半个月,我们看到了三个 CNS 子刊的封面主题有关于肠道。





单单在2018年,就有上面这么多CNS主刊和子刊的封面与肠道有关。





Pubmed 历年收录的 Microbiome 相关文献数量直线上升,预计2019年会突破15000篇。





肠道微生物相关文章有相同的增长趋势。





热心肠日报收录的高水平文献简要统计(2017年)。


特别提醒,这些数据我多次讲,感兴趣的你可以移步“热心肠先生”公众号找到多篇文章了解。





热心肠日报收录的高水平文献简要统计(2018年)。





2017年,热心肠日报收录的文章的杂志分布,整体水平不错,但排名前三位的杂志有两个影响因子都不高。





2018年,目前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两位数的 Microbiome 被我们收录最多,前三位已经有两个杂志的影响因子达到两位数。





2019年上半年,杂志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前三、前十全部是影响因子超过两位数的高水平杂志,前二十也几乎都是。





2017年,从我们收录的文献数量上看,中美两国领衔。





2018年,中美两国的文章比例进一步加大。





2019年上半年,中美继续加大优势,我们也观察到荷兰的相关研究进展神速。





我们也看到了肠道研究的十大明显趋势。


这张幻灯片由热心肠日报的主编李丹宜博士在2019年5月4日的中国肠道大会开幕式上首次公布,大家可以仔细阅读一下。


所以,“昨天”很惊喜,“今天”依然在突破,那“明天”呢?





明天的最大趋势是,从只关注肠道菌群(微生物组),转为关注肠道——包括肠道菌群在内的肠道。









我们必须感谢微生物组研究的开拓者们,他们确定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共生微生物对健康和疾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揭开微生物组的更多秘密,同时积累了多组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一整套系统生物学方法。





因此,因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促进了营养学研究。





因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促进了免疫和感染研究。





因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促进了肿瘤和心血管研究。





除此以外,对家养动物肠道的关注,让我们得以更好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发更好的饲料,提供更好的动物福利。而替代抗生素的养殖方式,造福于动物,更会最终造福于人类。


因此,岂止于人,何止菌群!现在开始,我们全面关注肠道。





第三部分是本次讲课的核心内容,大部分我在2019年3月11日在中国药科大学给研究生讲课首次讲过,我不会再展开讲,请主要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顺带着,为便于你理解全部内容,我强烈建议你先点击阅读我于2018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讲的课程内容:



2018中国肠道大会期间,我曾将这堂课录制成视频,欢迎点击观看:






先讲疾病。









我更新了关于自闭症的两项研究,具体请阅读幻灯片上的内容。







苯丙酮尿症,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高血氨症,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伪膜性肠炎和粪菌移植,这是老生常谈了,不展开。







败血症,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值得产业界注意的是,可能应对败血症的益生元、益生菌组合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很值得关注和参考。









发热,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糖尿病,老生常谈,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心血管疾病,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关于肿瘤和肠道微生物,有太多精彩研究,2019年3月我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值得说明的是,最近又有不少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包括发表在 CNS上 的研究,带来不少振奋人心的进展,值得关注,强烈建议你到热心肠研究院的官网搜索了解。




讲完了疾病,说说药物与肠道的相关研究。同样的,主要内容2019年3月我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再次提醒,你可以主要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再次顺带着提醒,为便于你理解全部内容,我强烈建议你先点击阅读我于2018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讲的课程内容:



2018中国肠道大会期间,我曾将这堂课录制成视频,欢迎点击观看:






这张是新放入的幻灯,介绍的是2019年6月发表在 Nature 的研究论文,Andrew L. Goodman 团队系统性分析了肠道菌群对药物的代谢作用。


而在此之前,同一团队已经在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了一些振奋人心的研究论文,比如:





其他团队也有所斩获:







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评估或许很快就需要有新的必选项——结合肠道微生物组来评估。











药物微生物组学正在蓬勃发展,相关内容2019年3月我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当然,关于药物微生物组学,我们有一篇重量级的文章(也是上面三张幻灯片上图片的来源文章)推荐给你:










抗生素,老生常谈,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噬菌体,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中医药,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讲过,略过详解。


特别提醒最后这个研究,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刘宏伟教授团队,利用从灵芝中提取的一个多糖,饲喂小鼠后,在小鼠中分离了丰度明显增高的狄氏副拟杆菌,后发现这株菌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肥胖和代谢障碍。


这是“精准”去钓出益生菌的好方法,产业界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





讲完药物,我们来讲营养。


同样的,大部分内容我在2019年3月的课上讲过,你可以主要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不过也有几张新内容,比如令人尊敬的 Jeffrey I. Gordon 教授即将再次出镜:







2019年7月12日,就在我讲这次课的前2天,Jeffrey I. Gordon 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杂志背靠背发出两篇研究论文。





一篇介绍他们确定了反映肠道菌群发育程度的15种细菌组合。





另一篇介绍如何用简单、成本低廉的辅食来帮助贫困国家的营养不良儿童。


一篇是纯科学,一篇是科学加上伟大的情怀——心系苍生!





所以我再次把 Jeffrey I. Gordon 教授的照片列出来,向他致敬!


我们继续来讲营养的故事,以下 N 张幻灯片我较为经常讲,请主要参考我之前讲课的内容:


















































到此,关于疾病、药物和营养与肠道的相关研究,就系统介绍到这里了。





下面进入到本次讲课的第四部分,也是我最希望带给产业界朋友一些产品启发的内容——肠道友好型产品。





我给了它一个定义:


基于肠道相关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和结论,根据消费者或患者的需求而设计的,能够有助于肠道健康进而促进全身健康的产品。


包括但不限于拥有严谨科学论证和严格科学背书的益生元、益生菌、合生制剂、膳食纤维、特医食品、功能性食品、特定用途膳食组合、健康膳食模式、膳食指南等。


此类产品的科学论证和背书应以自有研究、数据和结论为主。





我特别强调它有两大醒目特征:① 初期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撑;② 逐步在临床积累自身的临床试验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


请特别留意这张幻灯片,后面还会出现2次。





肠道友好型产品会有两大类玩家,一是“降维”的药厂,二是“升级”的食品厂。有两个词语打了引号,说明并不是真的降维和升级,主要说的是“临床”和“快消品”之间的距离在缩小,两大原来离得比较远的玩家都在集中攻入这个蓝海市场。





以下介绍我看好的产品方向,首先是“老树新花”。



比如益生元和膳食纤维领域,用深入的基础研究,可能支持产品的功能和卖点(包括科学研究和论文本身成为卖点)。


比如赵立平教授团队去年在 Science 上发表利用国内某企业的膳食纤维产品做的研究,一方面支持了该产品对糖尿病的潜在益处,另一方面顶尖杂志的文章成为了产品亮点之一。


很多产品都是现成的,只是缺乏科学研究背书,有时候要看谁下的决心大去做自己的背书了。





益生菌这个领域充满争议,其实更充满机遇,同样需要的是在这棵老树上结出科学的新花!


关于益生菌,强烈推荐你阅读下面这两篇文章:




在上面这张幻灯片中,请特别留意一下中间这个日报的标题“补充Akk菌可改善胖人代谢,死菌效果好”。


死菌效果好……呃(⊙o⊙)…这是不是你可能特别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但是2019年7月1日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 上的论文,的确用科学数据支撑了 Akk 死菌的神奇。


所以在很多时候,基于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直觉,来认为只有活菌能发挥作用,比不上科学研究数据的证据等级。





另一方面,既然 Akk 这么受关注,这么有用,我也给产业界朋友提两个灵魂之问:① 大家有谁做 Akk 相关商标注册准备了吗?比如 Akk47;② 谁手上在研发?你知道哪个专家手上有好的 Akk 菌株吗?





而益生菌这棵老树上,竟然出现了“兴奋剂”这样的新花……OMG,我想静静。





益生菌可能让运动员兴奋起来,就有可能让人高兴一些,并且能帮助到抑郁、焦虑的人,所以精神益生菌的概念也起来了。


当然,一切都需要科学证据,不能想当然。





而另一棵最好承载肠道健康的老树,就是酸奶了。乳制品的认知度、接受度都非常高,其中进行功能化改造,相当靠谱。


我们很偶然参与了三元食品的166酸奶的一部分工作,这款酸奶也在中国肠道大会上进行了发布和推广,现在是市场较受关注的一款酸奶。这朵新花能否长时间荣耀绽放,我们也非常期待。





稍微总结一下,如何在老树上绽放新花呢?前面出现过的幻灯片再次出现,两个方法非常关键:① 初期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撑;② 逐步在临床积累自身的临床试验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


要努力用自有科学数据和研究来支持产品功能和卖点!





说完老树,我们来看看“新”物种!


老树离钱近,但竞争可能激烈,新物种则可能有独特的亮点、护城河来支持市场竞争力。







2017年2月,在 Cell 上发表了一个利用商业化禁食产品进行的研究,发现利用这样的产品,能有效干预动物和人类的糖尿病,甚至I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都被重新激活以分泌胰岛素。



效果很神奇,技惊四座!


这个产品就是上面这张幻灯片展示的,橄榄油、柠檬茶、西红柿汤粉、豆类粉、低能量棒……大概就是极为常见的低能量组合。


但是就是这样常见的东西的组合,取得了超好的效果,好到发表在了 Cell!这是不是可以给关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膳食的你一些直接启发呢?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增加一些科学仪式感、产品包装仪式感,就可以开发出“新”物种,找到简单粗暴的卖点,并有效解决消费者和患者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半专业”,并不是一定要有最强大的临床、营养等背景,也不需要像开发创新药物一样需要绝对的、完全的新思路,利用常见的、普通的成分组合,就可能找到“新”物种。


比如,有人会结合肠道科学研究,做出“肿瘤病人专用酸奶”吗?拭目以待!





同时,“新”物种也可能诞生于对“新”人群的定义上,抖音一族、商旅一族、外卖一族……可能都会有特定的胃肠道问题,有人会针对这些新人群去设计新的产品突破口吗?


“新”人群真的有新需求的!





同样要稍微总结一下了,如何找到新物种呢?前面出现过的幻灯片再次出现:① 初期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撑;② 逐步在临床积累自身的临床试验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


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科学研究非常重要,重要的事说三遍。





第四大部分内容总结一下,我虽然明确提出了肠道友好型产品的概念,但看起来主要都是跟吃有关的,其实在多个领域,都有产品可以归入到肠道相关之中。


围绕着肠道的产品、品牌、营销创新,支持了一个可能最有想象空间的产业萌生和成熟,这就是肠道产业!





2019年3月,我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曾经较为系统的介绍过对肠道产业的规划想法。最近我会校对一下这篇文章,再次发表在《肠道产业》这个公众号,敬请期待。





总的来说,肠道产业已经具备雏形,在基因组学及检测产品、科研服务、新药及新疗法、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益生元和膳食纤维、益生菌、乳制品、营养保健和特医食品、有机农业、动物营养、产业配套及产业园区等领域,我们都看到了产业掘金的新机遇。





说完肠道友好型产品,我们来讲讲产品经理和学术营销。


2018年8月15日,我在三元食品创新论坛上曾经作了一个演讲,阐述了自己对学术营销的看法。下面一些幻灯片复用了当时那场演讲的内容,所以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我建议你可以主要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我们先来聊聊产品经理。





那谁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呢?我们先来猜一个物件。





这是什么?





这是第一代苹果手机。





它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产品经理 Steve Jobs 领导苹果公司“重新发明”的手机。





这位产品经理带给移动通讯领域的是颠覆性的产品创新和体验。





大家对这位可能陌生一些。





他叫 Jack Dorsey,是现在每天特朗普要用的 Twitter 的创始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伟大的产品经理用140个字符(直到2017年才“升级”到280个字符)完全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社交的方式。


在中国,微博受此启发并取得成功,而热心肠日报用200字改变肠道知识传播,也是受到了 Twitter 的很大启发。





在肠道产业里,我们不能在继续把配方经理、包装经理定义成产品经理,我们需要通晓商业、技术、用户体验,也就是懂学术、懂产品、懂消费者(患者)的“真”产品经理,像 Steve Jobs、Jack Dorsey,以及像创造微信的张小龙、今日头条的张一鸣一样的产品经理。





很多时候,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通晓多面的产品经理通常是创始人。


在肠道产业,我也很期待看到更多有产品经理特质的创始人,当然在一些传统企业,通过思路和制度的创新,也会有一些真正的产品经理冒出来,就看哪家企业有此远见和魄力





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平衡科学和商业,关于如何平衡,我在2019年5月6日的中国肠道产业大会上专门以热心肠研究院为例,做了一些讲解,过一阵子我会把这个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里先跟大家说说为什么产品经理的平衡很重要的最关键几点。



肠道产业里的产品经理要注意,做产品要讲究科学做科普,但是科普本身是复杂的,也特别难做,同时用户是没有耐心看完科普再下决心买你的产品的,所以不能过度以来科普。


同时又不能过度解读科学,不能瞎说更不可忽悠,否则在信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越来越懂的当下,很容易露馅,很容易给品牌带来信任度的缺失和危害。


所以必须首先做好平衡,要讲究科学和循证、践行透明和坦诚,同时要学会在洞察真正需求的基础上,挖掘产品的简单和粗暴功能和卖点。





同时,肠道产业里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深谙学术营销。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请移步下面这篇文章阅读:






真正靠谱的学术营销是竞争所需。





做出好的、透明的学术营销也是大势所趋。





是提高议价能力、提升利润水平的有效工具。





但目前几乎看不到做得特别到位的学术营销。





要定位好学术营销,落脚点还是在营销,学术是基础但是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





深度内容是基础和后盾,但是在前端还需要有简单粗暴的标签、卖点。关于这一点,务必不能倒置,否则一线的营销和销售人员会造反,产品会卖不出去。





学术营销最好能基于自有学术研究来做,并且持续、深入打造自有学术话语权。





而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





最后进入总结。





肠道产业因研究而兴起,事关健康与疾病,纵跨人类与动物,包容传统与创新,定将波澜壮阔!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我一直在说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于“降维”的药厂来说不是难事,对于“升级”的食品厂,其实也并不难,因为科学家和医生们也在密切关注和寻找机遇,只要对得起来,与基础和临床机构合作做研发就不难。





这势必是一个讲科学、重循证的新兴产业,我们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肠道人一起来研究、建设和爱惜这个大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大风口。


期待有更多企业跟踪并拥抱科学,充分利用学术营销手法建立产品壁垒和话语权。未来,不管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坦然而自信的去面对、应对和解决。




我和小伙伴们热烈地在期待中国品牌能创造出世界级产品创新。


这时候,我们需要真正的产品经理来主导产品和营销;同时我们既要有高端产品也要有心系苍生的性价比产品,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肠道;热心肠研究院是一个产品经理操持的商业化公司,我们热忱欢迎大家与我们一道推动世界级产品的诞生。




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肠道!



(全文结束)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