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猫博士︱袁坚:作文的关键其实是——思维方式

巴金故居 2021-0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云间猫的作文课



相比较写作技术

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上周我们家小朋友带回一个看图说话作业,上海版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里的,如果有同在上海念书的孩子,估计也会碰到:



这作业有两个要求,第一听录音,复述原故事;第二自己再创造一个新故事。原故事【概要】如下:


① 猴子住在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里。狮子看见了,觉得自己是森林之王,应该是它来住这座房子。

② 狮子向猴子提出比赛:大树底下有两张石头圆桌,谁先把桌子搬到房子的门前,房子就归谁。

③ 狮子力气大,觉得自己肯定能赢,扛起一张圆桌往房子那儿走。但扛了一段路就累了。

④ 猴子力气小,但它把圆桌放到,推着它滚动起来,一下子就滚到了房子门前,赢得了比赛。

⑤ 狮子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一路从语文阅读理解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鬼,一眼就能看出编写者想硬塞进去的是:“做事不能光凭力气蛮干,要多动脑筋”。


这种简单化的“中心思想”就不谈了(但实际上我很头疼接下来孩子面对每篇文章都要总结这种“中心思想”,咳咳)。单说这个故事,槽点真的是非常之多!


比如,物权的问题。凭啥原本属于猴子的房子,狮子提出比赛就可以有机会赢取?


这就相当于咱们带着孩子在外头玩儿,孩子手里有个漂亮的新玩具,其他小朋友眼红,就过来说:我们比谁力气大,赢了就可以把玩具带走。——请问,合理吗?


如果不合理,却被编成故事,要求孩子复述,不怕孩子认知混乱吗?




比如,强权的问题。如果狮子可以用上述方法把猴子拉进一场完全无法拒绝的比赛,那么它就属于强权的一方。


这时候,所谓的比赛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就连比赛形式也是狮子指定的,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发言权)。那么,凭什么认为狮子在输掉第一场之后,就不会再拉第二场、第三场……直到赢得它想要的为止呢?


如果这是要跟孩子谈“什么是强权政治”,那故事写到猴子用巧劲儿赢了第一场,狮子就灰溜溜地走了,不会前后矛盾吗?


(当然,故事编写者的意图完全不在这里;万一真看出了这个问题,估计也会觉得“不适合跟一年级小朋友讲”或者“跟一年级小朋友讲不清”吧!——其实,当然,是可以讲的。)


说到这儿,我猜可能就会有人说:那不过是个虚构的故事,用形象的方式来跟孩子讲道理而已。要不然,在真实中猴子也不住房子里、狮子也不会讲话呀!


好吧,那么我想讲的重点来了:这个故事里最大的槽点在于,非黑即白,虚假两难的错误思维方式。


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要不就是猴子住、要不就是狮子住。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要命的——很容易就把孩子带进沟里。让他误以为面对某个问题,就只有两条路可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刚好我前几天翻书,在《神逻辑》这本小书里翻到这一条:



虚假两难,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因此,若拒绝其中一个范畴,变只好接受另外一个。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对某件事情,先塞给你一个虚假的前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A要么B。说你只能2选1。


例如:“在狂热主义之战中,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你若不站在我们这边,便在狂热分子那边。”(这论调是不是很常见?)


但事实上,存在第三种选择:中立。

第四种选择:两者都反对。

甚至第五种选择:对两者都抱有同情。




而在那个看图说话的原故事里,就假设只有2个选项:要么猴子住在漂亮的大房子里,要么狮子住。


事实上呢?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选择啊!比如:


❶ 狮子和猴子可以一起住在大房子里。

比如,狮子可以付租金,成为大房子里的租客。再比如,狮子力气大,也可以通过帮猴子做点事情,作为交换而住进大房子里。(当然,前提是,猴子作为屋主,得同意如上的交易。)


❷ 狮子可以自己盖一座新房子。

比如,猴子可能掌握着盖房子的技术(假定它的房子是自己盖的),而狮子有力气,它们就可以合作,盖一座更大、更漂亮的房子。(当然,我希望狮子能支付“设计费”或“指导费”给猴子……)


还有别的可能性吗?你不妨带着孩子也一起再来想一想。




讲到这里,我猜可能又会有人说:小朋友做个看图说话而已,讲那么多逻辑做什么?


而这正是我透过这个事情想要说的:要写好作文,不仅仅要掌握“写作技术”(这是我的大部分课程所教授的),更重要是还得有清晰的思考,作为底层支撑(这是我接下来课程升级所要做的)。


作文的背后是价值观和方法论。


后来,我们家小朋友在自编故事环节,换了个新开头:狮子住在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里。猴子看见了,很想自己也能住。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猴子可以用哪些方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我分了几个步骤跟孩子来讨论:


❶ 头脑风暴

猴子可能采取哪些方法?先尽可能地去设想,暂时不做评判(正确与否、有效与否)。我们用一张中心图来记录讨论结果。


❷ 判断与选择

⑴ 判断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应当(比如,小朋友自己提出:“猴子可以骗狮子,但这个办法不好!”)

⑵ 在有效、又应当的办法里,再选出一部分。(都用上的话,故事就太长了……不好看。)



在步骤1-2中,我特别提醒孩子两件事


① 要界定清楚,问题究竟是什么

一开始,孩子陷入“虚假两难”,相当于说:猴子要住进大房子 = 要让狮子搬出去。重新界定问题之后就会发现,这个等号是不成立的。猴子的愿望只是要“住进去”,不包括狮子“搬出来”。


把问题界定好了,是不是瞬间就增加了实现的可能性?


② 要拓展思路,寻找更多选项

孩子想到,猴子可以给狮子带去好吃的、可以帮狮子做事情,等等。然后我就问他:


狮子说,猴子,你是我的好朋友,你为我做的事情我也很感谢,在你有需要的时候,我也很愿意帮你的忙。但是,我不想从这座漂亮的大房子里搬出去,怎么办?


这个问题把他引向了“狮子和猴子可以一起住在大房子里”的选项,他又看了看图片:


猴子说,狮子你看,这座大房子有6个房间,其中最大的那个还是你住,剩下的房间里,能不能让我选择一个?我住进来以后,可以继续帮你做事情,我还会打扫卫生、会讲故事……




❸ 搭建结构

找到了故事的发展方向,我们开始用一张流程图来整理结构:


⑴ 先列出故事的开头部分,猴子遇到一个问题:他想住进狮子住的漂亮大房子里。该怎么办呢?


⑵ 把刚才选出来的办法,按照比较合理的顺序加以排列,就形成了故事的中间部分:猴子如何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⑶ 给故事加上结尾部分:猴子实现它的愿望了吗?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出现?



上面第3步,对结构的整理、绘制流程图,(还有我不再展开的第4步,根据流程图说一段话、或写一篇作文),就是“写作的技术部分”,也是之前家长们咨询比较多的。


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却是第1-2步:孩子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我念研究生的时候,我的老师郜元宝就一直说:如果你写不出文章,那是因为你还没想清楚!)


写作的背后,是思维方式


这也是我想要提供给孩子的所有课程的共同核心:要给到孩子足够清晰、有效的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不仅仅在写作文、也不仅仅在语文学习(如阅读)中有用,它们在其他领域——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云间猫的作文课”,已获得作者授权。

更多精彩请点击:

活动︱没有伸手,我却已“带走”了它——“猫博士”带你品故居5月课程实录

品读︱袁坚:巴金的书桌

资讯︱一块板竟是你的最爱?——“猫博士”品故居巴金故居系列体验课程4月课程实录

资讯︱巴金故居创新观展思路,启发观众主动探索——媒体报道集锦

资讯 | 今天的我们谈巴金,在谈些什么?——巴金图片文献展首次走进中学校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