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2017︱茹佳:一个家长的认真表白

巴金故居 2021-02-13


====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公众号 ====



Spring-Autumn

It`s a long journey

2017



感谢

亲爱的美丽的睿智的猫博士(我的喵姐)

陪着我们从春夏,又到深秋

思路、工具、方法……技能点一一get

最重要的是:

一如既往对孩子们的爱



  第一次听到喵姐的头衔时,只有一个感觉“不明觉厉”,听听这些title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多年媒体人,多家媒体专栏/小说/童话作者,前绘本馆课程总监、前互联网创业公司策划总监。用以下这个导图就一目了然啦!

  见到真人之前,面上假装镇定心里不免一阵儿犯怵,因为我对成功人士身上的气场超级敏感。我们的对话是这样开启的:“袁老师您好~”(弯腰握手),“你好呀,我是猫博士,因为我的学生都觉得我长得像只猫~”“呃……”(这和心里预想的开端不太一样啊……)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她思维敏捷灵动,气质可爱亲和,讲课的时候爱用拟声词,提问角度特别得真像一只猫!

  其实一开始我没想到,和喵姐的接触会这么长,受她的影响会这么深,许多认知被颠覆了,许多模式被推翻了,最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被重重动摇了!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改变,因为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没这么容易颠覆,但是我却深深受益其中。

  所以,在这篇微(biao)总(bai)结(tie)里,我只想重点说说这八个月来的“收获”,因为跟“收获”比起来,那些“付出”根本微不足道。


猫博士课程收获一

思维方式转变

最深刻的改变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喵姐的体验课和探访表单都建立在清晰稳固的逻辑下,深入浅出地介绍和解释思考方法,并且用写作来举实例说明,并不是空谈。所以,课程受益的并不只有孩子,还有陪上课的家长,以及像我这样被动蹭课的成年人。

01

结构化思维

  自从认识猫博士,连续跟着上体验课以来,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拿到新书、看电影、给孩子读绘本等,都会提取内容的主线,把情节点、人物、场景等等按照特点排列添加到图形中,常常用一张图就能把一部作品概括完,或者用一条主线能够把无关的事物串连起来。而且在猫博士的提醒下,会注意到随性浏览时忽视的细节,品味到作品中有趣的对应。

  比如参观故居,4月的探访表单以“巴金的书桌”为主线,书桌代表了巴金先生的重要身份和特征,寻找书桌,把参观变成了一场成人与孩子皆宜的游戏,也启发孩子们的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书桌呢?”

(学员古洲琪所画《哑了的三角琴》思维导图)


  比如9月课程阅读《哑了的三角琴》,因为是倒叙手法写作,主要提取了作品的时间线,把时间顺序捋顺,来分析每一部分文字先后编排的原因,哪一段时间花费极大笔墨,哪一段时间匆匆掠过,因而知道作者重点讲述的人物和内容是什么。最有意思的是,在人物的对话中,也经常有时间点的穿梭,把这些细节补全到时间线上之后,故事发展越来越丰富,也能反推出作者写作架构的安排。


02

问题引导思考

  “猫博士的课程都是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引导,一步步延伸发散开去的。问题组成了课程的结构脉络,大问题引申出小问题,使孩子们形成清晰而富有个性的思维脉络。开放式的问题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先偷懒抄一段五月课程实录,因为这段话是我切实感受到的。

  对于孩子,启发思维、给予引导,比急匆匆塞给他们答案得到的惊喜多得多。

  在课程上,孩子们对于问题的回答体现了他们的思考,也让他们的思维活泛起来。

  “为什么选择带走壁炉呢,这么大?”“因为它能装在房间墙壁里,又能节省空间,又能取暖,而且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可以钻进来给我送礼物!”

  “怎么带走(巴金画像)?”“我最想带走的是《巴先生》的画像,我觉得画上的诗是它的意义所在。如果直接带走,会犯法,而且也会对巴金先生有愧疚。我想,把画上的诗记下来,背熟,经常思考它的意义,这样就很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同学的回答。

  我曾经在家给孩子读绘本时,尝试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卡门,被黄鼠狼围攻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办法保卫鸡舍呢?”努力忍着不给建议,结果令人喜出望外。


03

分清事实与观点

   “从真正的阅读角度而言,读一本书,学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弄清‘事实’部分:作者在这篇文章、这本书里做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获得自己的“观点”。不能将作者的‘观点’混同于‘事实’,也不能将作者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这段话可谓醍醐灌顶,给我当头棒喝。

  多年应试式求学形成的思维,让我很容易接受作品的引导暗示,发表观点时也像某些小学员一样:“我喜欢这个东西因为它代表了巴金爷爷的精神”,做出各种模式化的反应。参加体验课时猫博士反复强调“和你本身产生关联,不要说自己理解不了的话”,相当部分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模式。

   首先区分“事实”和“观点”,然后区分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我同意,或是不同意,或是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总而言之,思维是独立的、个人化的事情。如此,就不会“人云亦云”。现在,和孩子读书、讨论问题时,我能客观清晰地做出引导,把我的观点和他的观点区分开,甚至在我无知的时候,他依然能经过引导深入思考。相信这是许多家长都想做到的。

猫博士课程收获二

新工作方式GET

思维导图、电子表单、渠道梳理

思维导图


  虽然喵姐在体验课中只具体传授了“流程图”和“中心导图”的使用方法,但是这两种图几乎已经“无敌”啦,使用范围之广,你无法想象哟~她的学员们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看书时,想理清讲了什么?画个图吧:


  

  上课时,想理清课程脉络?画个图吧:

  

  旅游时,游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回忆?画个图吧:

  当然还有写材料、写总结、写小说等等时,咱们来画个图吧!(嗯,以下就是小编写本文前画的导图,虽然字丑,但是结构还是hin清楚的吧!)

电子表单


  这轻飘飘的四个字无法体现它所能达到的强大功能!简直丧心病狂!在今年的表单中,以下这张表单可谓集各种功能之大全,“墙裂”建议您点击链接进入“阅读原文”体验一把~

  “巴金的足迹”活动表单

  当然,要是流量不够,小编以下截图几张,请您管窥一二。

  对每一个地点的点击,都会开启该地点的巴金故事,作品导读,探访指南,交通引导,要完成的电子表单,一个任务完成后可以后退进入另一个任务点,把不同地点的任务一次性上传完成。

  这个表单的编辑后台是酱紫的,至今小编还没有get到所有技能点:

  为了完成这份表单,要做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耗费近一个月,成果最终形成一个Excel,来回校改花费了多少时日啊~必须贴图纪念!


(请左右滑动查看长图,原表中蓝字部分可超链接到原文)


渠道清单


  该表格风格与上文一脉相承,就是“梳理”“清晰”。活动如何推广?分为前后几个流程?先梳理哪些渠道?以什么频率做宣传?清楚自己有什么,才知道能做什么!这也是在媒体工作多年的猫博士传授的经验。

  自梳理清楚以后,每期活动都按照以下活动推广步骤,写出活动文案、按渠道推广到各个群和媒体、收集报名名单、一一打电话通知、整理视频照片写课程回顾发微信……每个月循环往复,捋顺了以后,竟然觉得很开心!一点没有负累感!

  活动结束后一总结,阅读、参与的数据都很赞!跟着我们的推广节奏报名、上课、回看的家长和孩子,“沉淀”出一批稳固的学员。


(活动推广导图)

(渠道清单)


猫博士课程收获三

对社教活动的热爱

自虐?NONONO,痛并快乐着

  今年的“猫博士”微信专题推介了猫博士的不少“小作文”,比如:

猫博士 | 袁坚: 玩游戏其实挺好哒~

猫博士 | 袁坚:阅读,分清问题的层次

猫博士 | 袁坚:作文,请写“干货”

猫博士︱“拆书”案例:《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一开始我并没有问,猫博士的工作强度这么大,白天写书,晚上录课,周末演讲、上体验课,节假日寻访拓展课项目,还保持着3个以上公号的持续推送,她是怎么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不断写出各种角度的“干货”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是什么在支持着她协调强度这么大的工作?

  一开始接到“猫博士”课程的系列工作,其实我心底并不十分乐意,因为这意味着每月至少一个周末加班,增加无数资料整理工作,以及每个月来一遍对各个合作方的“骚扰”(佛系中年少女对此无爱),然而,两次课程以后,我已经接受了这种状态,三次课程以后,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体验课的到来。

  每次打电话都有熟悉的家长确认一定来参加,每次上课时孩子们热烈自由的反应、家长们如获至宝的表情,尤其是八月份“巴金的足迹”自由探访10+个地点做任务的活动,收到了124份任务单,我才敢肯定:我们的活动是受欢迎的,是得到家长和孩子肯定拥护的,甚至不需要我们组织,他们都会自发去行走。而我们的活动,和“幼升小”“小升初”“鸡血”“奥数”等等并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仍然选择把参加学习班的时间给我们。

  父母的心是相通的。猫博士能够体会,愿意付出,希望给孩子最好最实用的方法,使他们在应试教育中也能保持灵活自由的思想;家长们相信故居、相信猫博士,能够不功利、不焦虑,带孩子接受文化教育、保持独立思维。因为双方相互信任,和对孩子一致的爱,才使“猫博士”系列活动获得现有的成绩。

  

  因为这份一致的爱,我刷新了对“社教活动”的认知,并且乐在其中。

  



为了这些笑脸,什么都值得~

2018年猫博士活动持续爆发,

敬请期待

不是彩蛋的个人简介


本文作者诚邀我为她的美文润润色(加表情包),但是我的表情包库存已经无法触及她的文采,故本文没有任何一个表情包可以配得上,请各位看官谅解!

彩蛋作者对本文作者的评价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社会真善美,你我共弘扬!

丧了累了,喝完鸡汤!

打足鸡血,接着干活!


“儒(茹)系”青年

茹佳

写完后,我问本文作者

你觉得写得好吗?哪里需要改吗?

她说:

恭喜她,终于用上了本文第一个表情包了!

不愧是比佛系道高一尺的儒系少女啊!

本文作者对本文读者的心声

面对

“既不活泼又不幽默,连表情包都无处插入”

的本文,

谢谢你们看到这里!

感谢彩蛋作者的华彩之笔~~

让我还能做一个“青年”!

文字、编辑 | 茹佳

表情包提供&彩蛋作者 | 忻世超

图 | “巴金的足迹”微群、“猫博士思维导图读绘本”微群、“巴金故居”微信公号“猫博士”系列专题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