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 | 巴金在上海的“家”:景林堂

巴金故居 2022-03-21

点击“巴金故居”

关注我们

号外!号外!巴金故居又开新服务啦~~从本月起,小编们将化身为在线导游,带大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跟随巴金先生的足迹,去四处走走。他们中的有些地方是巴金短暂居住的,有些是工作学习过的地方,有些是故事诞生的地方......

到底是什么让小编在不加薪的情况下,又多包揽了一份活儿,开拓了新技能呢?(我们是心甘情愿的),这就要从一个电话说起了。

叮铃铃

叮铃铃


听到电话声响起

小编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

(似乎听出些迫切的心情)


您好,这里是巴金故居,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请问巴金故居现在放参观了吗?

巴金故居正在修缮中,暂不对外开放。

哦,那真的很遗憾了,我们特地来上海,不知道巴金先生在上海是否还有其他居住过的旧址能去参观?

您好,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居住最久的地方,从1955至2005年这里都是巴金的家。但巴金自1923年5月就来到上海求学,在定居武康路113号之前曾居住过十余处地方,留下了青年巴金生活和奋斗的故事。

如果能跟随巴金先生在上海的足迹走一走就太好了。



说走就走

那么,今天就让小编化身“导游”

与朋友们一起追寻

巴金在上海生活的足迹


温馨

提醒

1

本次游览均为线上,不收取任何费用。当然,我们也没有收过任何机构的出场费和广告费哦;

2

天气虽好,口罩也要戴好,线下旅游注意安全;

3

欢迎大家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第一站

武昌路


N

Tao Rd

S


巴金的足迹:景林堂谈道学舍

居住时间:1923年5月至秋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昆山路135号


1

关于它的人文历史

1920年的景林堂

景林堂位于离虹口大楼不远的昆山路135号,现名景灵堂,上海知名的基督教堂之一。

景灵堂是美南监理会在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起初是中西书院的内部教堂,服务于该会在此创办的中西书院师生。该堂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礼拜堂,总面积为1067平方米,可容纳一千五百余人。大堂设在二楼,三楼为楼厅,底楼为景林小学。宋庆龄姐妹三人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曾是中西书院教员,宋美龄曾参加景林堂唱诗班。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沪举行婚礼,宋母曾请景林堂牧师江长川在宋宅为蒋介石施行洗礼。


2

巴金与它的故事


初到上海,暂居教会学舍温习迎考


二十年代初的上海,街市繁华,灯红酒绿。巴金与三哥坐船在十六铺码头靠岸,上岸后便上了旅馆雇来的马车。途中,马车与一辆人力车相撞,被带到巡捕房,说他们触犯了交通规则,被罚了一块六。当晚,巴金和尧林被那个码头上拉生意的人介绍到“神仙世界”(娱乐场)对面的一家小旅馆里住宿。翌日,远房本家李玉书为他们找到了一家在汉口路上离《新申报》社不远的申江旅馆。几天后,弟兄俩到祖籍嘉兴塘汇镇祭祖,回上海三四天后便由二叔在海关工作的一个朋友介绍,搬进了可供食宿的虹口武昌路上的景林堂谈道学舍,因此时正值暑期,住在这里的多是些工人和穷学生,大家在一起温习功课。


(景林堂,画作选自“巴金旧居图标征集活动”参赛作品)


当听说“景林堂”还在,我便顺着路人的指点,途经以饭铺酒肆而闻名的乍浦路和海宁路,很快就找到了坐落在昆山路上的“景林堂”。“景林堂”有着基督教礼拜堂标志的尖顶十分显眼,长老陆建明先生介绍说,“景林堂”原为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中西书院教堂,宋庆龄之父查理宋(宋嘉树)先生曾在此任过牧师,宋氏家属均为该教派信徒,也常到教堂来做礼拜。


(教堂对面原“中西书院”所在的位置现貌)


现已七十多岁的陆长老向我介绍,听老人讲,教堂对面原是教会办的中西书院(东吴大学前身),现是财经大学的一个招生办事处和居民小区了。一九〇七年,林乐知在上海病逝,监理会大会决议而改了今名,义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即景仰林乐知之意。一九二三年,在原堂东面对过重建,成为上海重要的基督教堂。我推测:“景林堂谈道学舍”是教会办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学舍,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因租金低廉而吸引了众多想读书的学生,对人生地不熟的巴金弟兄俩来说,虽然条件差些,但也不失为一个能安下心来进行温课迎考的场所。

——选自陆正伟《寻访巴金在上海的“家”》


3

今时今日的它


(景林堂现貌)

巴金先生居住的并不是景林堂内,而是景灵堂教友所办位于武昌路上的“谈道学舍”。学舍的历史和具体地址已不得而知……

走到武昌路,步程离景林堂十几分钟,来往较为便利,然而如今路边都是一大片的拆迁区,更无法推测学舍的具体地点。

(如今,武昌路上的学舍已不复存在)



“五公里”游览路线

01

景林庐

地址:虹口区乍浦路、昆山路一带


虹口区景林堂附近的历史建筑,乍浦路、昆山路的景林庐,建于1923年,典型的上海近代时期外廊式建筑,略有英国安妮时期建筑的风格特征。当年是景灵堂的配套房子,给神职人员或者想离教堂很近的教友居住。

景林庐建筑外观以青砖为主,卷和装饰线脚用红砖,主立面设连续的卷柱式外廊,卷窗采用半圆型、弧型、三角型、双联卷等多种形式,施简化的古典柱式。景林庐南侧有小院,从这里观看整个楼房,半圆型、弧型、三角型、双联卷等各式各样的卷窗,精美至极。


02

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

地址:虹口区东大名路470号2楼附近


“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露天博物馆,通过利用玻璃墙、雕塑、构件、艺术装置等形式,并结合适当的声、光、电技术和二维码、5G无线网速等科技手段,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起点,到上海近代工业创办,再到先进的社会文明开启,以追忆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为主线,把上海的都市文化与码头文化、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主题的滨江文化景观,包括沿黄浦江畔的“码头历史文化长廊”、人物雕塑、老上海码头分布图以及上港集团设计的“六分仪”雕塑和“远洋”浮雕群等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不仅展示出上海“海纳百川、锐意进取、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还是对海派文化的历史内涵进行了很好地传承与发展。



03

上海1933老场坊

地址: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1933老场坊坐落于虹口区虹口港、沙泾港交汇处。这幢建筑的前身“工部局宰牲场”始建于1933年,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主楼建筑外方内圆的结构结合了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与装饰派风格,并运用了美丽的几何图形。建筑内高低错落的坡道与廊桥,形成了光线流动的神奇空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



04

外白渡桥

地址:外滩北苏州路附近


外白渡桥是中国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

外白渡桥的美感不在造型,而在它的历史凝重性。它既是上海发展历史的见证,又是国际大都市的新上海外滩旅游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城市道路、历史和景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和重要地位。

下期见

敬请期待



 · 推荐阅读 · 


瞭望台 | 耕耘更知韶光贵:春日的戏剧与艺术展

资讯 | 微平台上新“菜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新春阅读•大家读名著 | 张学东:品味卡夫卡的苦咖啡

故人 | 马绍弥:我是他们友谊的最好见证

书讯 | “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点滴》2021年第1期看点

做个女人,在春风里迎来自己的节日

编辑:刘现娟、忻世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