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 7-如何亲近上师 供养侍奉的功德
“三士道”有声杂志,点击下方"绿色图标"↑听闻本章节:
第二部分 如何学修三士道
第一章 道的根本是亲近上师
第二节 亲近上师
了解了上师要具备的条件要求以后,如果遇到了具足这些德相的上师,就要依止他,听经闻法,努力修学。
学修期间,可能会遇到多位德相具足的上师,那么,是依止一位上师,然后静心修学;还是说遇到上师就要去皈依,进而依止多位上师。这要怎么选择呢?
仲敦巴和桑朴瓦都是阿底峡尊者的弟子,各方面都很出众。仲敦巴大师创立了噶当派,桑朴瓦大师教证具足,是大译师,对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二位依止上师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桑朴瓦大师有很多上师,而且听说哪里有人讲法,就会去听。去见阿底峡尊者时,在半路上听说有个居士在附近讲法,他也要去听。他的弟子都认为不该去,弟子们说:“以您的威望去听居士讲法,简直就是自损身份。”桑朴瓦大师说:“你们不能这么说,我去听的话最少也会有听闻和随喜的功德。”仲敦巴大师正相反,他依止的上师只有五位,印度两位,藏地三位,三十九岁以后,更是只依止阿底峡尊者一人。那么,哪位大师的依师方式更可取呢?
有一次,博朵瓦和贡巴瓦两位大师在一起时就说到这个问题,最后一致认为,对于刚入门的弟子,由于烦恼还比较重,看他人的过失多过看功德,对上师还没生起足够的信心,不能够做到视师是佛,这种情况下,应该学习仲敦巴大师的依止方式,善知识少一点儿为好。
现在有些人拜了多位上师,跟谁都学,谁的法都去听,听说有灌顶就去参加。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做其实是大忌,很难有成就。初学者应该依止一两位上师,按上师讲的次第学修,方向选对了,路就不会错。
一、如何亲近上师
依止上师后,就要亲近上师,首先要明白亲近上师都包含哪些内容。亲近上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供养上师、侍奉上师、依教奉行。
(一)供养上师
供养是累积福德资粮最主要的方法,而供养上师尤为殊胜,因为上师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供养了上师,就供养了一切佛。
对上师的供养有三种:
财物供养:一切合法取得的钱财、物品都可以供养上师,但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另外,如果供物能让上师欢喜,或者用自己心爱的物品供养会更好。这样也会培养自己的舍心和对上师恭敬心,同时也是求得上师加持的好方法。
身、口、意供养:就是供养自己的身、口、意给上师。身为上师而行,承担做事;口为上师而言,祈祷赞颂;心为上师所想,净信恭敬、与师相应。
法供养:受密乘灌顶之后,已经和上师之间有了三昧耶誓言戒,所以应该如法精进修行,以修行的证量和利益众生的实际行动,作为对上师的供养。
三种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身口意供养次之,财物供养最下。
(二)侍奉上师
侍奉上师其实也是一种身供养,广论中称为“承事”。“承”是承受、担当的意思;“事”就包括了上师吩咐要做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既包括协助上师弘法利生这样的伟业,也包括了在上师身边近前侍奉这样的小事。
(三)依教奉行
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自己的各种烦恼,为了解脱、成佛,亲近上师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供养了上师以后,如果不认真修上师教的法门,就没办法解脱。所以,听从上师的教导并依教奉行,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弟子听上师的话,遵照上师的教导修行,也是让上师最开心、最高兴的事情,是对上师最好的供养。
二、供养侍奉的功德
(一)供养上师的功德
供养上师首先要知道供养的功德。供养了上师,就供养了诸佛如来。
《胜乐金刚主续》中说:
住在师身中,接受信士供。
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胜乐金刚等四部本尊、诸佛如来,住在上师的身体里,接受弟子的供养。弟子如果供养了上师,就相当于供养了四部本尊,也就供养了诸佛如来。上师接受了供养,就是诸佛如来接受了供养。所以,供养上师是积福报的大法门。如果只是供养了胜乐金刚,那么只有供养一个本尊的功德;供养了释迦牟尼佛,也只有供养一尊佛的功德;供养了阿弥陀佛,也是供养了一尊佛的功德。但是,如果供养了上师,就会有供养诸佛如来的功德!
《桑布扎续》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一部根本续,《桑布扎续》中说:
上师身上一毛孔,
福德胜过供十方,
众佛菩萨之功德。
意思是说,供养了上师身上的一个毛孔,功德也胜过供养十方诸佛和菩萨。比如,即使是给上师身上的一个毛孔擦点儿油,功德都非常大。
密宗的法门成佛非常快,有很多原因,供养是其中之一。密宗的供养主要是供养上师,供养了上师,就有供养了诸佛如来的功德。小乘的供养主要是供养释迦牟尼佛,大乘显宗供养的是佛菩萨,供养了一尊佛,就只有供一尊佛的功德;供养了一尊菩萨,就只有供一尊菩萨的功德,没有供养诸佛如来的功德。
(二)侍奉上师的功德
上师要做什么,弟子帮忙去做,侍奉上师,功德也非常非常大。《华严经》中说:侍奉上师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阿底峡尊者有很多成就很高的弟子,有个弟子叫阿尼绛曲仁钦,是个老人。他拜尊者为师时,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学不到什么佛法,好好侍候上师就够了,就一直侍候了尊者17年,对尊者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后来,在众弟子中,他的定力和悟性最高。格西贡巴瓦曾说:“当时,阿尼侍奉上师,仲敦巴给上师当翻译,我一心修禅定,但到后来,他们两人的定力和悟性反而都比我高。”
格西霞惹瓦专门侍奉他的上师慬哦瓦。有一次清理灶灰,当他端着灰准备下楼倒掉时,在楼梯上突然非常清晰地悟出了一切经典要义,还有了许多神奇的能力。
萨迦班智达写的《萨班教言》中说:
数劫苦修般若行,施舍身首手足功,
师道刹那间圆满,乐于供奉上师行。
萨迦班智达小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叔叔扎巴尖参学法。求上师瑜伽法时,扎巴尖参说:“现在还不能传你上师瑜伽。”他问:“为什么?”扎巴尖参说:“因为现在你只能把我看成是叔叔,不能把我当作佛菩萨看待,没有这种信念,传了也没用。”后来有一次,扎巴尖参上师生病了,萨迦班智达同时也受了风寒,扎巴尖参说:“我动不了了,这段时间你好好侍候我吧。”就这样,萨迦班智达虽然自己也很难受,但还是尽心尽力地侍候上师。三个月后,扎巴尖参说:“可以传你上师瑜伽了,我得病是为了给你消业,现在,你的业障清净了。”传法后,萨迦班智达精勤修习上师瑜伽,不久就精通了十明大法,亲眼看见了文殊菩萨,并受到菩萨亲身加持。
其实,佛菩萨无处不在,但是众生看不见,为什么呢?是因为众生的业障重!侍候上师能很快消掉业障,就有可能看见佛菩萨了。
侍奉上师是一种比较容易得到成就的法门。侍奉上师时,要把自己的上师当作是佛、菩萨,才有加持力,当作普通人没有加持力。显宗没有上师瑜伽,只有密宗的法门才有。上师瑜伽的意思就是观想上师和佛无二无别,上师和释迦牟尼佛、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这样观想后,因为把上师当作了诸佛如来,所以,如果供养上师一杯水,就相当于供养了诸佛如来一杯水,不只是供养了一两尊佛。这样,供养的一刹那都会有很大的功德,修行的一刹那都会消很多业障,积很大的福报。所以说,密宗的法门非常殊胜。
显宗没有这种法门。在显宗里,如果供养了阿弥陀佛,就只有阿弥陀佛得到了供养;供养了释迦牟尼佛,就只有释迦佛得到了供养。如果想供养诸佛如来,就要一尊一尊地供。所以,一般情况下,修小乘或显宗的法门,如果想要累积很大的福报,必须要通过苦行。要经过很多苦行,甚至连自己的肉身都要布施给众生,才有可能。
修密乘的上师瑜伽这种法门不需要经过苦行,也可以积很大的福报,消掉很多业障。
(三)以何等心侍奉上师
侍奉上师时,按《华严经》讲的“敬师九心”来做会比较圆满。九心就是:
1. 孝子心
就是视师父如父母,作为弟子就是一个孝子,以孝子的心态侍奉上师。这里的“孝子”,藏文译为“顺子”,突出一个“顺”字,就是顺从上师心意的意思。
因为现在的人都有很强的我执,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依止上师,就要把我执丢掉,像孝子侍奉父母一样地侍奉上师。古代的孝子要做什么事时,不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要观察一下父母亲,父母高兴就去做,不高兴就不做,顺从父母的心意。
给上师做事同样要如此,要先观察上师的容颜再做决定。有时,对于弟子要做的事,上师不太好直说,或者当时说了不方便,这时,如果看到上师很欢喜,就是赞成的;如果上师看起来不太高兴,或者没说什么话,就不要执着地按自己的想法做。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也说:
彼于一切应舍自义,随善知识意乐而转。
在这一点上,宗喀巴大师特别提醒:以上师的意志而行,并不是说在任何师父面前都要如此,而必须是在具足德相的上师面前。如果对方不是真正的具德上师,就不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2. 金刚心
依止上师的心是永远不变的金刚心。
依止上师之后,亲近上师的心要永不动摇,能够像金刚一样坚固不坏。不论是破坏正法、学修的“魔”也好,谤师谤法的恶友也好,都不能破坏、动摇自己和上师的依止关系,导致和上师分离。这里的“魔”是指对学修有妨碍的人。
经中说:“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就是说,不能为了顾及有些朋友的关系、情面,就随顺他们,阻止自己依止上师。
3. 大地心
大地上可以承载任何东西,可以承载高楼大厦,也可以承载人和动物,也可以承载树木。上师有什么事情,作为弟子的都要勇于承担,就是负载重任的“大地心”。
大地心包括六个方面,既然下定决心为上师承担,就要从六个方面来做:
(1)山心
山心,广论中称为轮围山心,轮围山就是铁围山。
铁围山将咸水海牢牢地围在中间,咸水海滔天的恶浪也无法动摇、冲毁铁围山。劫末时,能毁灭万物的劫火也无法烧到铁围山,狂风暴雨更不可能动摇铁围山。
这里用山心比喻弟子为上师承担重任时,遇到任何压力、磨难都绝不放弃的那种坚忍的心。
(2)仆使心
如果上师吩咐做的事比较低下,认为不太符合自己的身份,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犹豫不决,要果断去做,就是仆使心。
从前,后藏有个大译师、智者们集会的地方,那里有个泥滩,仲敦巴脱了衣服清理掉污泥,又铺了一层干净的白土,还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做了个供坛。尊者看到了很高兴,笑着说:“奇哉,在印度有你这样的人,藏地却是非常稀有。”
其实以仲敦巴的身份,完全可以把这些脏活吩咐给其他人,但他还是亲自做了。这就是说,侍奉上师时,只要能利益上师,无论事大事小,或荣或辱,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3)下人心
下人心,广论中称为“除秽人心”,除秽人是指在当时的印度从事下等工作的人。印度有种姓制度,这种人是下等种姓,由于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心态很谦卑。
下人心是指为上师承担做事时,应该用恭敬心,不起任何“骄慢”以及“过慢”的念头,一直保持谦卑的心态来侍候上师。
仲敦巴大师说:“我慢高丘,不出德水。”是说傲慢心就像高山顶一样,不能积攒功德水。
慬哦瓦也说:“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遍生,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是说初春时,看山顶和山沟,哪里的草先长出来,肯定是低洼处先长草,再慢慢长到山顶。所以说,谦逊低下才能长养功德,我慢贡高,不但没有功德,还有过失。
(4)车乘心
上师要求做的事情,即使很艰巨、责任重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也要像能负重的马车一样,勇敢地承担、包揽下来,再想办法完成。
能承担重任,做上师弘法的栋梁,就是车乘心。
(5)义犬心
能忍辱,不背弃上师,犹如义犬不离其主。
这里是说如何对待上师的责骂。弟子有大的过失时,如果上师要骂的话,其实是好事,简单说说弟子可能听不进去,就会错误地把过失当功德。上师的骂就是加持,不应简单的认为是上师发脾气,也不能起嗔恨心,作为弟子要有这样的智慧。
《般若八千颂》里边有一句话,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假如法师对于来求法的人看起来像是骂了一顿,并且骂了以后不再理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求法的人不但不应该放弃,还应该更加殷勤地求法。
因为正法难求,有时上师不传法,可能是考虑到弟子当前的福报不够、不能清净持戒等因素,这时,弟子要理解上师,依师而行。
(6)航船心
为上师做任何事情都不厌倦、不怕麻烦,就是“航船心”。
上师吩咐的事情不管怎么重、怎么多、怎么麻烦、反复,作为弟子都要坚持,不能厌烦和抱怨。
米拉热巴尊者的传记中说,玛尔巴上师叫米拉热巴造房子,并且只要他一个人做,不允许其他人帮忙。快要造好时,马上又挑毛病,要他拆掉,拆掉后,还要求他把石头放回原处摆好,不能摆错,摆好后再重新造。这样造了拆,拆了又造,来来回回不知道折腾了多少次,米拉热巴背石头把自己的背都磨破了,骨头也露了出来。但米拉热巴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因此消掉了过去为给父母报仇,用外道密咒杀了三十五个人和马的业障,获得了大成就,一生成了佛。
航船心的意思也是这样,船装着货物在海上来来往往,不停地装货、卸货。弟子对上师承担的心也要像航船一样不怕反复,不厌烦,不抱怨,乐于承受。
宗喀巴大师把九心简单地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上师相处时,注意观察理解上师的意愿,顺从师意,就是孝子心。
第二部分,依止上师后,注意珍惜保护和上师的依止关系,不被谤师谤法的人离间破坏,就是金刚心。
第三部分,尊重上师弘法利生的事业,为上师承担一切重任,时刻保持精进,毫无懈怠,就是大地心。
第四部分,大地心又分为六个方面:
为上师做事的信念不动摇,就是山心。
做事时不论大事小情,能亲自去做,就是仆使心。
做事时保持谦卑低调,就是下人心。
做事时能够勇挑重担,就是车乘心。
做事时能忍受上师的呵责,就是义犬心。
做事时能不怕麻烦反复,就是航船心。
侍奉上师时,用九心来观察、对照自己,引领自己,功德会很大,加持力也非常大,进步会更快。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著《法海宝藏三》、《法海宝藏四》(即三士道(上)、三士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