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那事:老浴室(一)
【往期回读】
老浴室
陈梦生
一辈子喜欢洗澡。洗过大大小小的浴室,进城之后浴室多了花样,什么芬兰、桑拿、汗蒸、烤石头、泡药包……不一而足。面对偌大的清澈见底的浴池,总不能忘怀五六十年代在扬州仙女庙洗过的老浴室。
一、档次
老浴室分三个档次。
大门进入的叫堂囗。没有座位,沿墙有一排象北方大炕一样的板床,铺几条草席,客人就挤在这炕上。堂口没有服务,澡资也便宜,我记得三星池堂囗只要七分钱。
里面叫客座。每人有个座位,两座之间还有一茶几。座位是木头躺椅,较短,椅子下面可以拖个架子出来,可以搁脚。躺椅上,冬鋪毛巾夏铺草席。每个座位上方都有双头衣钩。客座里有服务的了,称为跑堂。这些人很辛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客人进来要招呼入座,冲上一壶茶叶末子的茶水,伺候客人脱衣,将外衣裤用叉杆挂在髙髙的衣钩上。挂衣时,跑堂的总要关嘱客人,贵重物品如钱财手表放在衣袋里,再高高挂起。那根叉干,师傅传给徒弟,用得油光水滑。铜叉头红竹竿,光可鉴人。近丈把长的叉杆在跑堂的手上上下翻飞,不管客人什么衣服,长衣短祅,拎起,叉高,上钩,脱叉,一气呵成。脱光了的客人,拖一双木屐(我们叫木刹子)下池。洗好的客人,冒着一身热气地上来,跑堂的立即跑到炉子上打热手巾,六八条毛巾叠好放进开水锅里浸一下拎出,在一块石头上一整一压,挤干开水。不错,是开水,跑堂的那双手整天泡在开水里,是学徒必过的一关。热毛巾打好,递一条给客人自揩前面,再拿一条帮客人揩背后,眼睛还要瞄到其他人,有另外客人要手巾,他随手一旋,手巾飞到客人手上。跑堂的腿快手快嘴甜,抽烟的客人都会送一支给跑堂的,他们基本不抽,夹在耳朵上,没事后放在各人的抽屉里,据说一天下来他们能聚一两包香烟。
好一点的浴室还有一间更高档的,称为内雅。那里的躺椅更长些,没有搁脚的架子了,而且上下水的手巾也白一些,由于比客座贵几分钱,人少一些。
小孩子洗澡不占座位的,不给钱。有些小孩,没钱又没大人带,就在堂囗洗,洗后说一句“雀子没毛,洗了就跑”就跑了,一般看门的也没有较真。
浴室里还有提篮小卖的小贩,卖的是香烟糖果、干鲜果品等,干果有花生、瓜子,鲜果有苹果、梨,记得小时候随大人去洗澡,看到那些水果馋得哟!
二、浴池
老浴池分头池、二池、三池。头池下面就是一口大铁锅,锅下有地龙通到外面烧火及排烟。头池上用木栅栏扣住,防止人掉下去。二池、三池可以洗了,一般人都在三池,热而不烫。人多时摩肩接踵,赤条条挤来挤去。浴池从中午开汤一直洗到半夜刷池,从不换水,水面上浮一层油腻。擦背的负责浴池,看不下去了就用舀子将水面上的漂浮物捞掉,而且那时有个讲究,说:洗清水澡伤人,浑水澡养人;清水洗后皮肤刺戳戳的,浑水洗后皮肤滋润。据说,有个住在浴室对过的老中医每天到刷池时他才来,最后一个洗。不管是清水好抑或脏水好,我想,现在没有多少人喜欢洗脏水澡了,上海的所谓混塘也所剩无几了。
浴池只有一扇木门,而且必定朝外开,门上挂个大木棰,门开木棰吊上,人进去木棰落下将门关上。我问过为何门一定要外开,浴室的人说就是传下来的规矩。后来才知道,真正原因是怕出事故,万一头池漏水,就相当于现在的锅炉爆炸,蒸汽一冲,门即打开,人才可以外逃;门如內开,蒸汽一顶,将门顶死,一个人都跑不出。这个一内一外也是祖宗的智慧。
三、擦背的
浴池里还有一种人不可不说,那就是擦背的。
一般人,不是自己洗洗,就是互相擦擦。记得和父亲去洗澡,都是父亲替我洗,我也帮父亲檫擦背。有钱人,在池子里泡一泡,就由擦背的服务了。擦背分两种。一叫干擦,到池外的凉池,坐在很结实的扳凳上,用整干的毛巾擦出周身油泥,再打一肥皂,丝瓜络一擦,下池再洗洗,遍体通泰。二叫下池,即在浴池边上带水擦,擦后还可应客人要求劈里啪啦拍打一遍。那时下池要比干擦少两分钱。那时没有躺在床上擦的,都是坐在発子上的,多年后,我手臂受伤不能俯卧,我要求擦背的坐着擦,他笑笑说:“我不会坐着擦。”
(待续)
安好,世界!安好,朋友!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老夫我的个人动态、丁沟中学及周边的资讯、教育教学等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sdzzgx或丁中广祥。本号也欢迎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