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74:韦应物《送杨氏女》

杨雨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这一代 | 合集7集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重要声明



本素材来自于网络。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送杨氏女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往期回顾——

(上下可滑动查阅)

01: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02:李清照《如梦令》
03: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04:杜甫《春夜喜雨》
05:张九龄《望月怀远》
06: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07:王维《终南别业》
08:杜甫《赠卫八处士》
09:白居易《问刘十九》
10:苏轼《定风波》
11:杜牧《赠别》
1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李白《将进酒》
14:秦观《鹊桥仙》
15:李白《长干行》
16: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7: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8: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9:王昌龄《采莲曲》
20:苏轼《浣溪沙》
21:翁森《四时读书乐》
22:杜秋娘《金缕衣》23:白居易《长相思》
24:古典诗词的中国情韵
25:屈原和他的《离骚》
26:欧阳修和他的《生查子》《朝中措》
27:白居易的四首诗28:冯延巳和他的两首《鹊踏枝》
29:蒋捷和他的词
30:贺铸和他的词
31:李白和他的词
32:李延年《李延年歌》
33:卓文君《白头吟》
34:苏轼《蝶恋花》
35:元稹《离思》
36:李白《别内赴征》
37:李煜《菩萨蛮》
38:秦观《鹊桥仙》
39:李清照《醉花阴》
40: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41: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42:李煜《菩萨蛮》
43:白居易《长恨歌》
44:李璟和他的两首词
45:范仲淹的词
46:姜夔词(上)
47:姜夔词(中)
48:姜夔词(下)
49:欧阳修的两首词
50:苏轼的两首《定风波》
51:晏几道的两首词
52:元稹《离思》(其四)
53:陶渊明《归园田居》
54:孟郊《游子吟》
5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6:杜甫《饮中八仙歌》
57:周邦彦的两首词
58:周邦彦《西河》
59:刘禹锡的词
60:韦庄两首《女冠子》
61: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2:顾贞观《金缕曲》
63: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64: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65:杜甫《赠卫八处士》
66: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67:牛希济《生查子》
68: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9:秋瑾《满江红》
70:王安石《桂枝香》
71:杜牧《赠别》
72:韦庄两首词
73:温庭筠两首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很特殊的唐代诗人。说起他,我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你说作为一个诗人,生活在唐代到底是一件幸福的事儿,还是一件不幸的事儿呢?


我觉得吧,说幸福也幸福,因为那毕竟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峰,如果生活在唐代,你可以和诗坛上那些闪闪发光的明星诗人近距离接触,甚至说不定还可以跟李白杜甫一起把酒言欢,跟王维孟浩然一起游山玩水,跟高适岑参一起驰骋边塞,跟白居易刘禹锡一起诗词唱和,或者跟李商隐杜牧一起谈谈人生与爱情。


说不幸也不幸,因为大唐诗坛实在是群星荟萃,就好比是现在的国际电影节,例如戛纳电影节,你本来以为自己足够有名了吧,可是到了走红毯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些记者的镜头疯狂追捧的还是那些光芒四射的国际大腕。


大唐诗坛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如果一个一个地看,那些诗人们个顶个地优秀,每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顶尖人才,可是一旦聚在了一起,难免就会有很多诗人不得不尴尬地被别人的光芒所淹没。


我们今天要聊到的这位唐代诗人,就属于特别优秀、跻身于大唐诗人群星谱中却仍然难免地位尴尬的一类。说他特别优秀,是因为大家公认他的诗写得非常好,他的名字经常被拿来跟那些一流诗人并提,例如他和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白居易高度评价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宋代著名书评家严羽在列举唐诗各种诗体的时候,单列出一种“韦柳体”,就是将他和柳宗元并提。


这位姓韦的重要诗人就是韦应物,他的山水诗写得很有韵味,我们熟悉的那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出自于他的名作《滁州西涧》。


不过我们今天要详细品读的并不是他的山水诗,而是他写给女儿的一首诗。这么说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甚至会忘了,韦应物原本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我只会记得,他是一位最平凡然而又是最慈爱的父亲。这首诗的诗名是《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泝轻舟。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既然诗名是《送杨氏女》,当然是送别女儿的时候写下来的诗。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这首诗的作者是韦应物,那他为什么称自己的女儿为杨氏女呢?原因其实挺简单的,这是韦应物在送女儿出嫁之后写下来的诗,他的女儿嫁的丈夫姓杨,所以他才会用“杨氏女”来称呼已出嫁的女儿。


父亲送女儿出嫁的诗,这样的主题在从古到今的诗歌历史中,不说是绝无仅有,也真的是屈指可数,写得出色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正因为这样的题材极为罕见,诗人的情感又极为动人,《送杨氏女》才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领域中最出色的诗篇。


诗一开始就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不舍描写得摇曳生姿啊:“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儿出嫁之前,父亲在为她准备嫁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整日整日地闷闷不乐了。


我不知道在听我节目的朋友中,有多少是女性朋友,有多少是有女儿的男性朋友。所有的女性都是父亲的女儿,对父女情当然会有特别切身的体会;所有有女儿的男性更是亲身体会了做父亲的种种况味。


我自己是女性,而且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我深深了解父亲对女儿那种虽然往往没什么语言表白、却绝对是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自己也有一个独生女儿,我更明白孩子他爸把女儿当成小棉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感觉,那简直是毫无原则的宠爱。


孩子他爸甚至说过,养女儿就是用来宠的啊,养女儿真是各种害怕呀,害怕她长得太丑没人喜欢,又害怕她长得太漂亮诱惑太多;害怕女儿早恋影响她的发展,更害怕过了恋爱的最佳年龄还没有男朋友担心她嫁不出去;就算是成功地嫁了出去又怕女婿对她不好,就算是嫁了个好女婿吧,还担心她生孩子安全不安全、日子过得顺心不顺心……等等,简直就是爱之深怕之切啊!


韦应物就正是这样一个父亲,“永日方戚戚”,这种害怕和担忧,到女儿即将出嫁的那些天里更是到了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女儿好不容易养大了,还没有好好体会父女相依的幸福感觉,女儿却很快成了别人家的人。


古代可不像今天这样,结婚以后的小两口跟双方的父母还能保持密切的往来,甚至很多女儿出嫁以后生了孩子,都是自己的父母帮着伺候月子、帮着带外孙。


在古代,女儿一旦嫁出去,再要回趟娘家可就是千难万难了,更不可能出现父母和出嫁的女儿住在一起的情况。


而且古代女子出嫁得早,十五及笄就到了待嫁的年龄,通常大多数的女性在十八岁前后就已经嫁为人妻了。


像苏轼的妻子王弗结婚的时候才十六岁,其实也就是十五周岁;苏轼的弟弟苏辙娶妻的时候,妻子史夫人十五岁,也就是十四周岁;李清照结婚的时候十八岁,其实也就是十七周岁。所以古代养个女儿,能够陪在娘家的时间真的是极其短暂的。这样一想,我真的是很能理解韦应物在女儿出嫁前那种难过的心情。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儿出嫁前已经伤心得不行,到了女儿出嫁当天,更是千方百计拖延时间,“悠悠”仍然是忧思绵长的样子,“出门复悠悠”,父亲只想多留女儿一会儿,只想再多看女儿几眼,今天一别,父女这样亲密的人从此竟然就是两家人了,想再见一面都很难啊!戚戚和悠悠,这两个表达忧伤情绪的叠词,将一个父亲内心千回百转的柔情与悲情表达得如此动人心魄。


“女子今有行,大江泝轻舟”,女儿今天就要出门远嫁了,她将乘船溯江而上,这一路逆水行舟她带走的将是父亲一路的牵挂呀。“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泝轻舟。”诗的前四句从女儿临出嫁前父亲的种种复杂心情,一直写到女儿出了门,同时也带走了父亲从此无边无际的牵挂。


接下来的诗句,就全部是女儿出嫁以后父亲的“真心话大冒险”了。所以《送杨氏女》这首诗,并不是女儿出门的时候,父亲亲手交到她手里的临别礼物,而是女儿走了以后,父亲写了这首诗然后再寄给女儿的内心独白。


那么,送别女儿以后,父亲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


父亲当然首先会想到这十多年来养育女儿的含辛茹苦了。“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你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又当爹又当娘把你们带大的。


原来,韦应物的妻子去世时,韦应物还只有四十三岁,小女儿还很小:“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韦应物《往富平伤怀》)韦应物和妻子的感情非常深,他们结婚二十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一直像新婚夫妻一样:“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妻子去世之后他写了很多悼亡诗,每一首都是那么痛彻心扉、凄恻缠绵。他在《出还》诗中还写到:“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这首诗写妻子去世之后,韦应物回到家,只觉得家里冷清清的,小女儿还不懂事,跑到院子里缠着要父亲陪她玩儿,她哪里知道父亲此刻正神思恍惚、痛不欲生呢!家人劝他好歹吃点儿饭,可是他哪有胃口,对着桌子,眼泪水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送杨氏女》大约写于诗人四十八岁的时候,这一次出嫁的应该是韦应物的大女儿,这一年离他妻子去世差不多五年了。


这五年来,诗人为了抚育两个女儿成人,真的是耗尽了心血。终于,大女儿到了出嫁这一天,而妹妹送姐姐的时候牵着姐姐的衣角,哭个不停,也难怪啊,母亲去世之后,长姐当母,虽然姐姐自己年纪也并不大,可是已经帮助父亲承担起抚养妹妹的责任了。


妹妹从小就把姐姐当成母亲一般依恋,姐妹情深,又怎么忍心分别呢:“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然而,女大当嫁,即便父亲再舍不得女儿,妹妹再舍不得姐姐,新娘终究要离开娘家,前往她未知的人生了。


那么,当女儿终于出嫁以后,父亲最牵挂的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女儿在夫家过得好不好了。你一定参加过朋友的婚礼吧?


咱们当代年轻人的婚礼大多采用西式婚礼的形式,不知道你在参加婚礼的时候,最容易被感动到的一个环节是什么?我自己吧,最容易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环节就是新娘挽着父亲的胳膊,缓缓地走向新郎。


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女儿的父亲,一生当中最骄傲、最幸福却又是最矛盾、最伤心的时刻,就是在女儿的婚礼上,挽着女儿的手,走过那段世界上最长、却又是最短的红地毯,再亲手把女儿交给另外一个男人。


我注意过,每次到了这个环节,新娘总是哭得妆都花了,而那位父亲,此时此刻内心肯定也一片柔软吧!


当父亲将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上的时候,通常父亲还要嘱咐女婿几句话,大多数父亲表达的主要内容都是希望女婿将来能够善待自己的女儿。


韦应物也是这样,虽然他不能像现代的西式婚礼一样,挽着女儿的手,亲手将她交到新郎的手里,但他也默默地担心着,女儿到了夫家之后,会不会过得好呢?“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女儿早年丧母,不知道去了夫家之后能不能与婆婆相处融洽呢?这大概是诗人最担忧的了。但好在,女婿是他亲自挑选的,那是一个书香门第,想来不会亏待儿媳妇、不会对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吧。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很关心,韦应物到底把女儿嫁给了谁?“杨氏女”,既然女婿姓杨,根据韦应物交往亲密的朋友圈来看,有学者推测他的女儿应该是嫁给了当时有名的才子杨凌。


杨凌出身名门,他和两个哥哥杨凭、杨凝并称唐代“三杨”,在三兄弟中杨凌的诗文是写得最好的。杨凌做过大理评事等官职,在中进士6年之后迎娶了韦应物的长女。


韦应物集子中有不少诗是写给杨凌的,说明他对杨凌非常熟悉,这才放心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到杨凌家。而且就在韦家长女出嫁的那年,杨凌还专程到韦应物当时住的滁州去拜访过未来的岳父,可见杨家对这门婚事也相当重视。


杨凌当时的官职应该是正八品上的协律郎,韦应物有一首诗就题名为《寄杨协律》,其中写到“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可见杨凌在京城做官,而韦应物的职务是滁州刺史,也就是滁州市市长,滁州在今天的安徽,因此女儿的远嫁才需要从长江逆流而上,也更让做父亲的牵肠挂肚了。


既然女婿的家庭、才华和人品都很可靠,韦应物其实也知道自己不必那么担心,而且他同时也更了解自己女儿的温柔贤惠:“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韦应物自己平时的生活很简单很朴素,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女儿也不是那种追求虚荣的浅薄女子。


韦家家境并不富贵,再加上母亲早逝,女儿的嫁妆并不丰厚,带的丫鬟随从也不多,父亲一想到这些难免觉得亏待了女儿,心存歉疚,但父亲依然相信孝顺宽厚的女儿不会在意这些,她嫁到夫家之后,一定能够孝顺长辈,尊重丈夫,善待夫家的姐妹妯娌,仪容举止都能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她一定会赢得夫家上上下下的喜爱和尊重的。


这一大段话,表面看上去是诗人在评价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实际上,就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的自我安慰。因为,他注定只能陪伴女儿的前半生,从今天起,他将缺席女儿的后半生。女儿过得好还是不好,做父亲的以后就真的很难帮上什么忙了。


我们当代人可能不太能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觉得好像做父亲的可以一辈子护着女儿,现在要是女婿胆敢欺负女儿,父亲是很有可能打上门去兴师问罪的。可是古代的家庭关系完全不是这样。大家还记得《红楼梦》中的迎春吗?贾府应该算是钟鸣鼎食的大家族了吧?可是堂堂贾府二小姐迎春嫁给人称“中山狼”的孙绍祖,受尽了虐待。


迎春好不容易回趟娘家,向王夫人和姐妹们诉苦,王夫人虽然同情她的遭遇,也只能劝她:“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连最疼孙儿孙女、最强势的贾母,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碰着这样的人,也是没法儿的。”从小金枝玉叶般长大的贾府二小姐,所嫁非人,竟然也只能认命,堂堂贾府竟然帮不上一点忙。结婚不过一年多,年纪轻轻的迎春就被活活折磨而死。


当然,迎春也许是个极端的个例,她是贾府最不得宠的小姐,有版本说她是贾赦庶出的女儿,爹不疼娘不爱的,被嫁给孙绍祖一半还带着利益的交换,所以她在夫家才抬不起头来。但这个案例也可以说明,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和娘家的关系就不大了,甚至连她在娘家的姓名是什么都不重要了。


你看,连韦应物写诗都要写成“杨氏女”,冠上了夫家的姓氏。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就是古代女子的宿命。正因为如此,作为父亲的韦应物,送女儿出嫁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操不完的心,才会有那么强烈的依依不舍。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今天送走女儿之后,将来再见一面还不知是何年何月呢!“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平时韦应物是一个性格淡泊悠闲的人,很会自我排遣,可是长女出嫁却让他的情绪集中爆发,再也无法控制了。


当他久久地站在渡口,目送女儿的“嫁船”遥遥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尽头,他才拖着沉重和忧伤的步子回到家中,可是回来看到小女儿哭着要姐姐的模样儿,父亲忍不住再一次泪流满面了。


一首《送杨氏女》,从女儿出嫁前的担忧,写到女儿出嫁时的依依不舍,写到女儿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抚养小妹的回忆,再到对女儿是否能够适应夫家生活的担忧,再写到对女儿婚姻幸福的殷切希望,最后写到了女儿出嫁后父亲独自回家与小女儿悲伤相对、以及对长女绵绵不绝的思念与牵挂。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就是这么矛盾和负责:他焦急地想为女儿找到最合适的人生伴侣,却又恨不得把女儿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永远呵护着她,宠爱着她;“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就是骄傲地亲手将她交到女婿的手里,却又从此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女儿回娘家的日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就是永远假装满不在乎、假装勇敢坚强,可是只要一转身就会因为想念女儿而泪流满面……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我号微信群(2月23日前有效)

点击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