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只能决定你的起点,而努力能成就你的终点
“天才”这个字眼总是无形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孩子就是不用功,聪明是挺聪明的”这样的话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褒奖。
记得高中时代,班里的学霸们明明每晚用功到深夜,第二天在一块儿相互间依然要说些“昨晚尽看小说了”“昨晚早早睡下了”之类的话。
似乎比起被说努力,更希望自己是众人称道的不费多少力气就能轻松获得成就的天赋异禀之人。在这样的“天赋“迷信中,我们到底错过了些什么呢?
01
成就卓越的重要因素
是长期的刻意练习
一直以来,黑人在短跑领域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排名靠前的短跑选手大多数都是黑人,于是人们就认为黑人在短跑方面是具备某种先天优势的。但是实际上,在基因差异的研究中,并未发现黑人的基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被人们忽略的事实,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都比较贫困,小孩子们去上学往往都需要翻山越岭,步行前往,放学之后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由于路途遥远,为了赶上上课以及早点回家,孩子们只好每天快速跑步上学、放学,这一跑就是好多年。这也使得他们的肌肉群更加发达,在跑步这一运动上更有优势,所以,外人看来的先天优势其实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世界短跑冠军“闪电博尔特”,出生于牙买加一个普通家庭,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欠下一屁股债。在牙买加,穷人脱离贫穷的唯一途径就是练短跑,于是父亲就送他到体校练习短跑,刚开始他经常偷懒,训练并不刻苦,成绩也很一般。博尔特的母亲希望他能在体校有出息,就赚钱给博尔特补充营养,接了很多活,结果因为干了太多重活而落下了腰伤,在那之后,博尔特就开始发奋刻苦练习,最终成了奥运会冠军。假如博尔特没有付出刻苦的努力,我们还能看到他“飞人”般的表现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莫扎特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音乐天才,他在21岁的时候就创作出了名曲《第九钢琴协作曲》。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莫扎特从4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习钢琴和作曲。6岁就到各地做巡回演出。等到了21岁时,已经练习数万小时。与那些没有练习的同龄孩子相比,莫扎特就是人们眼中的神童了。然而,不管是称他神童还是天才的人们,都忽略了他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努力。就连莫扎特自己也说过:我每天花12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个字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试问这世上,能有几个人是从4岁开始,每天花上12小时的时间来练琴的呢?
外人看来的神童也好天才也罢,其实大部分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那到底要练习多久,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呢?答案是一万小时。并且,这一万小时的练习并非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刻意练习,有目的地去练习,用上全部心思的练习。不然,就算练上十万个小时,也是枉然。比如开车,很多人开了几十年的车,但是驾驶水平并没有提高,这是因为在我们学习开车的时候,会把注意力放在某个动作上,刻意地去学习,但是一旦学会之后,注意力就不在开车上了,绝大部分人都能边开车边做其他事,开车这件事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了。
那为何人们普遍认为天赋的重要性要大过于努力呢?这其中存在一个冰山错觉,我们在看冰山的时候,只能看到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看不到其实海平面以下还有巨大的冰山。天才给人的假象也是如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看到台上光鲜亮丽的那一刻,而看不到“天才”极其缓慢、日复一日的练习进步过程。就下结论说,这一定是存在某种天赋。其实这些卓越人士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是背后无数的练习造就的。
02
保持秘诀的思维是
成长型模式
前面提到要想达到卓越,就必须付出至少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做到。那么那些卓越的人是怎样让自己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的呢?为什么在走向卓越的道路上,有人能承受艰难困苦,能承受失败,越战越勇,有人就会半途而废,转行做其他的呢?那些卓越的人是如何保持原始的动力的呢?这其中啊,思维模式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也就是认为天赋比努力重要;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就是努力比天赋重要。这两种思维模式会产生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1978年,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做了一个实验。他通过测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组学生在智力和解题水平上都是相当的。然后让两组的学生分别解答同样的12个问题,前8个很容易,后4个几乎无解,在前8个问题的解答中,两组学生的表现相当,但是在碰上后4个难题时,“固定型思维模式”组的学生大部分开始放弃解题,索性乱做一通,并且责怪自己智商太低;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组的学生呢,则积极调用新方法,用更高级的策略解决新难题。
从这个实验我们就能看到,那些坚信后天努力可以提高能力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更加乐观,不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而且真的能在此过程中有所进步。而坚信先天智商决定一切的学生,心理上会后退到一种无力状态,致使他们在难题面前失去信心,败下阵来,最终也就无法取得进步。
记得小学的课文中有一课讲到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有一次的劳作课上,爱因斯坦把他的作品: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看到这只板凳,忍不住挖苦他说,没有比这更坏的板凳了。但是爱因斯坦拿出了另外两只更难看的板凳,说这是前两次制作的,上交的作品已经是第三只了。虽然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两只要好一些。在爱因斯坦的努力与信念面前,老师都不敢再小看这个孩子。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就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怕失败、不怕嘲笑,坚信一次会比一次好。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呢?对于成人来说,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应用去认知并强化“成长型思维模式”。而对于孩子来讲,在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过程中,他人如何称赞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此,德韦克有一个忠告:千万不要夸孩子聪明!因为被夸智商高的孩子会觉得智商才是最重要的,会因为害怕自己失败,从而失去“聪明”这个标签而不敢去迎接挑战,久而久之,就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在称赞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称赞他的勤奋努力,而不是很有天赋。
03
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来获得成功
旗鼓相当的高手之间的比拼,往往拼得不是能力,而是心态。这个时候就需要巧妙地利用一些心理效应。
书中提到了一个安慰剂效应,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呢?咱们先从一个故事来了解下,1944年美军在一场战役中士兵伤亡惨重,战地医院的麻药迅速消耗光了。有一个士兵急需手术,医生只好让护士给他注射了生理盐水。这位士兵以为自己已经被注射了麻醉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生理盐水对这位士兵同样有安抚镇定的效果,就好像真的注射了真正的麻药一样。那么,这种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就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病人相信它是有效的,不同颜色的药丸、糖丸、甚至宗教信仰。20世纪60年代,宗教非常流行。在体育竞技领域,很多运动员都会在赛前离开一小会儿,花15分钟进行呼吸练习,同时背诵《圣经》,告诉自己“我能行”。但是奇怪的是,不管信仰的是什么宗教,尽管宗教之间的教义都有不同甚至相悖,得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在这里,宗教做为一种安慰剂存在,安慰剂效应的发挥不在于信奉的具体对象,而在于真心实意地信奉,也就是强大的精神信念。这种强大的精神信念能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归属感,增强自信,从而使人们的表现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动员在赛前背诵经文,让成功的信念根植于自己的内心。尽管有时候和对手的水平相差悬殊,运动员依然需要摒除自我怀疑的念头,这种乐观看起来是非理性的,但却能给运动员信心与勇气。
安慰剂效应看起来如此神奇,但是它也有副作用,过分地使用安慰剂效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有可能会让自己临场发挥失常。作者萨伊德自己就遭遇了这样的事件,他在29岁时参加奥运会,这次奥运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可能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教练在赛前几个月一直说服萨伊德相信自己能夺金,萨伊德也慢慢相信了,并且为此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切都滴水不漏,在走上赛场的时候,萨伊德觉得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为了这场比赛。
然而悲剧发生了,在比赛时,萨伊德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身体变得僵硬不协调,原本能轻松回击的球都无法接住。他遭遇了“死机”,什么叫“死机”呢?就像电脑的死机类似,这是一种在重压下才会出现的状态,通常出现在运动员走向职业生涯巅峰的决定性时刻。除了萨伊德之外,世界上许多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也在关键时刻遭遇过这种可怕的“死机”现象。而除了运动领域,音乐家、政治家、演员、外科医生等都会时不时遭遇“死机”的困扰。
那么,“死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对于卓越的运动员来讲,他的专业动作因为长时间的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变成了一种内隐记忆,类似于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如果将回击的动作交由内隐系统去完成,就可以完成得很好。但是由于运动员太看重比赛,导致了原本应该由内隐系统完成的任务,转变成外显系统的反应,这时候两个系统出现混乱,就会出现“死机”。换句话说,只有专业级选手,一个练习时间长到足以使动作自动化的专家,才有能力死机。
那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死机”呢?这里就又用到了另一种心理效应,叫“双重思想”。双重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人具备一种能力,能够在脑海里同时持有并接受两种相违背的信念,依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用其中一种信念。
前面提到运动员运用安慰剂效应时,是一种坚决摒弃自我怀疑的非理性乐观,告诉自己一定能成功,冠军非自己莫属。但是为了防止自己压力过大导致死机,就需要运用“双重思想”,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一次比赛,让自己的意识放松下来,好交给内隐系统去完成任务。
我们不否认天赋的存在,但是天赋只能决定你的起点,而你所付出的努力能决定你的终点。
-END-
文章转载自书卷有情,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推荐
1.重要!考场上不容忽视的19个细节,一定告诉身边的中考生!
2.“数学太抽象了!”这个可操作的互动课本mathigon,会让数学学习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您好:
为给您提供更多福利和更好的服务,我们开通了「洋葱HOPE卓越教师」服务号。精彩教研课程、教学资料、干货福利等都会在第一时间送达。
现在关注即可获得“前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王玉起老师的《信息化+传统课堂5大教学环节设计-上》教研课1节”。
老师赶快扫码关注吧!
——from 沉迷送福利的洋葱君
▲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老师,点一下“在看”再走呗?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洋葱教师交流社群】,和全国优秀的教师一起交流学习,还有洋葱专属福利等第一时间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