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教研室|关于有理数:为什么学生总是算不对?
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从初三下到新初一时,非常不适应这些新晋小学毕业生参差不齐的运算能力,恨不得花一个礼拜时间先补补分数小数的运算,甚至还想召集他们的小学数学老师开个座谈会。
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你是否准备好带领学生完成从“学算术”到“学数学”的过渡?
01
算术只是数学的基础
试想一位小学生,在他眼里,数学就是算术,各种算,不停地算,用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来判断自己学得好不好。其实你应该知道,算术只是数学的基础,甚至都还不能算是入门。
那么,我们怎么拿好这块敲门砖,帮助他们打开数学这扇大门呢?
首先,你要注意到学生在知识上的差距。特别是当他看到了“有理数”这个名词时,很可能只是做好了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准备。他需要转变的观念是,从初中开始,我们要重视概念的学习,不要上来就撸起袖子加油算。
小学的算术更多是建立在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不具备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但不影响他们执行程序。但到了初中,你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概念驱动的学科,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在这一单元,我们都要教什么呢?
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二是基于这些概念的运算。
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主要是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
我们来看看课标对这一章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你看,没有理解,就没有应用,也难以发展素养,更别提算得对了。那我们通过有理数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理解呢?
02
理解1:研究对象的分类方法取决于
研究对象的组成元素
学概念从分类开始,分类会涉及到标准。很多老师都让学生在笔记上记下有理数的这两种分类。
但我想说的是,相对于在两种分类下辨析0在哪里,或是要求学生死记这些结论,分类的标准更重要。你可以问学生:这两种分类方法分别是按什么分类的?为什么是这两种?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对于以上问题,学生还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并不一定要他说得多准确,而是要保持对这些问题的持续思考。学三角形的时候,还会有同样的问题。比如:
有理数由符号和数字部分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有两种分类方法。三角形由边和角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也有两种分类方法。
对于分类思想的训练还可以迁移到生活中。
比如,衣服可以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生活中的分类更加复杂,每个学生考虑的角度可能不一样。如果有学生回答“上衣和裤子”、“长袖和短袖”、“夏装和冬装”等等,你可以再追问:你是按什么分类的?这种分类合理吗?这里的合理在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不重不漏”原则。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持续思考,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03
理解2: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直观工具
它把符号解释为相对于原点的方向
把数字部分解释为到原点的距离
负数在小学有过初步认识,但并未让负数正式参与运算。关于负数的出现,我选取了洋葱数学的一段有趣的视频,你可以带学生了解一下。
因为负数的引入,我们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计量了,符号的出现使得从实际意义抽象来的有理数具备了一层“方向”的意义:要想解释负数的意义,先告诉我正数的意义是什么。
而数轴这样一个工具,因为原点的确定,使得数的排列自带方向感,这就使得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可以抽象成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
不仅如此,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都离不开数轴的直观刻画。特别是绝对值,这个“绝对”一词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考虑“相对”的意思,而“相对”指的就是位置,也就是符号在数轴上的体现。没有了相对的方向,剩下的就是绝对的距离。
数轴将“以形助数”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数、绝对值这两个概念都有代数、几何两层含义,但几何意义更能直观地反映数学本质,而代数意义均是用来计算的程序性知识。如果这里过分强调数的特征,而忽略了形的意义,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理解是不完整的。
相应地,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也有数和形两种方法,其中数是基于计算的绝对比较,形是基于排序的相对比较,所以形的方法更具有一般性,特别适用于用字母表示的情况。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这道题。
甚至于形成有理数运算法则的过程,都离不开数轴的助攻。
04
理解3:有理数的运算通过确定符号
转化为不含负号的运算
终于要说运算了,我们来看看初中的运算跟小学有什么不同。不知你可曾想过一件事,我们小学时学的所有运算,为什么是那样算?乘法口诀背得溜溜的,用我们现在的批判性思维怀疑一下:这些都是正确的吗?如何证明?
其实我们并没有证明。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确实只是认识这些法则并加以应用,甚至小学的这些规则就是在认同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它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事实性知识。
到了初中,学生开始逐渐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数学中的结论要开始探索规律,寻求依据。探索规律就是归纳,寻求依据就是演绎。
拿有理数加法法则而言,这是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法则。法则应该怎么教?你可以理解为法则就是数的运算性质。性质对于图形研究而言是不是先猜想再证明?法则也是一样。但是对于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来说,因为都要转化为小学的运算,而小学运算的规则本就也没有证明,所以我们依然通过归纳来形成法则。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让学生找规律。
让学生自己写一些式子,然后通过实际意义来解释结果,什么谁欠谁钱啊,净胜球啊,都可以。
有了足够多的例子,就可以进行分类了。法则就是要尽可能简单,能用一句话的就不用两句话。
接下来就是用文字语言归纳法则了。这个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再来规范和补充,比如互为相反数的情况。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再进行技能精熟的练习时,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法则是如何见招拆招,转化为小学学过的运算的,而转化的代价是,有些运算将通过减法来实现。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本就体现着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是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好时机。对于数学运算素养,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就不能把法则教学当成规定,让学生背几遍然后匆忙进入大量练习,这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还是那句话,刻意练习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否则多是在做无用功。
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后面我会再单独介绍。
总结
在有理数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主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在完成这一章教学后,学生应该形成三个关键理解:
1.研究对象的分类方法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组成元素。
2.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直观工具,它把符号解释为相对于原点的方向,把数字部分解释为到原点的距离。
3.有理数的运算通过确定符号转化为不含负号的运算。
为了形成以上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持续思考这些问题:
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怎样借助数轴将数的问题用形来表示?
这个运算如何转化?
如何运算更加简洁?
关于有理数的教学分析就介绍到这里,我也留给你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虽然数轴的三要素是规定的,但学生并不一定理解了这个规定。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这三个要素的必要性呢?
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你提出教学中的疑问或建议,我们一起终身学习。
-END-
往期精彩推荐
1.洋葱教研室|“讲了那么多例题,学生还是不会定号!”——8分钟带您拆解“有理数加法”该怎么教
2.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士力中学:课堂的核心在于“有效”和“高效”
老师您好:
为给您提供更多福利和更好的服务,我们开通了「洋葱HOPE卓越教师」服务号。精彩教研课程、教学资料、干货福利等都会在第一时间送达。
现在关注即可获得“前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王玉起老师的《信息化+传统课堂5大教学环节设计-上》教研课1节”。
老师赶快扫码关注吧!
——from 沉迷送福利的洋葱君
▲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老师,点一下“在看”再走呗?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洋葱教师交流社群】,和全国优秀的教师一起交流学习,还有洋葱专属福利等第一时间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