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读书人|3个月总结

2016-01-20 闫涛 一千零一课

2016.1.20,一千零一课,1001天。

周三,第93天,还剩908天。


这篇记录一下,重启一千零一课公众号3个月整的小结:


先介绍一下柳比歇夫,这个人我是去年11月4号左右,不记得从哪看到他老人家的事迹了。很巧,昨晚看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看到李笑来说他在2005年,在网上偶然碰到了关于柳比歇夫的书《奇特的一生》。


之前我看到的是简单介绍了柳比歇夫坚持几十年写日记的事。而《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里提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乍得发现,原来我初中时曾用过的写日记方法,如此有用,当年每天的日记,就是记录做的事,以及每件事的耗时。没做的事,会安排计划,估算会用多少时间。


但是身边很少有人这样做,至少我没见到过,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喜欢把这种日记称作“流水账”。这个应该算是贬义词,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写这种日记的“短暂的无用性”,而忽略了“日积月累的有用性”,包括我,所以后来因各种原因断了,日记断断续续写到了大二大三。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全名为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


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柳比歇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阻止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柳比歇夫无疑是“时间的朋友”最好践行人。下面是几位众所周知或部分人知道的喜欢读书的人,且他们本身已经从各个层面佐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杨熹文:我喜欢用阅读这种方式看看别人的生活。(每周至少一本书,著有《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现居新西兰,记得应该是1989年的)


李笑来:我连游泳都是通过看书学的。


罗永浩:对我人生影响比较大的,通常是书籍,而不是身边的人和事。


罗振宇: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辑思维)


李欣频:每天一本书,一部电影。(著有几十本书,每年去一个国家。因其为诚品书店做的广告文案而一举成名)


薛良凯:一天几十本书。(没写错,几十本。台湾大学EMBA班的创意老师,李欣频在诚品做文案时的同事。)


李敖:活的百科全书。著作好几倍等身。


何晓阳:每月至少10几本书。OneAPM创始人。


潘晓良:每周至少两本书。某著名分类信息网站技术总监。


咪蒙:每周大约读两本书。看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


王张荣:40年如一日,每天一本书。苏州会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会奖运营部总监。一站到底白头翁战神。女儿是2012年上海高考文科状元。


高晓松(晓说、晓松奇谈)


毛泽东:几乎书不离身,即使是打仗、重病在床期间。


曾国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佩服他。


尼古拉·特斯拉:青幼年时看完了家附近的几个图书馆藏书。一生1000多项发明专利,无线电发明人,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发电站建造者。曾是爱迪生的员工,后来也是爱迪生嫉妒恨了一辈子的人。爱迪生为了证明特斯拉的交流电危险,发明了美国死刑用的电椅。1803年前后,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中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路易斯安娜。1904年,为纪念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娜100周年,美国同样投资1500万美元在圣路易斯市举行世博会。特斯拉和爱迪生竞标为此次世博会供电,特斯拉的交流电胜出。


埃隆·马斯克:在南非出生长大,童年时内向,一有时间就看书,尤其爱看科幻书。(因为敬重上面这位尼古拉·特斯拉,把自己的电动车取名“特斯拉”Tesla)


富兰克林: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乃是按照必要,不厌不倦。


拿破仑:因为个子小,在上学时经常被欺负,经常一个人看书,爱看历史、地理,尤其爱看古希腊古罗马征服者的故事,像亚历山大大帝等。


......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无数爱读书的人啦。(欢迎在评论里写出你知道的读书人)


重启一千零一课这三个月,很多感触,很多收获,最大的感触是这几年感受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人的力量,也是知识的力量。去年用了近半年时间,读了2遍《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写笔记算是第三遍。几乎读每一页,都能被罗杰斯丰厚的历史、投资哲学、地理等知识所感染。这里摘录了一段他在西伯利亚经历的一次冰雹的描写,精彩有趣。


很多问题,小疑问,一些猜想,等等,都在阅读的过程被一一解决,一一证实或证伪。有句话讲得很对:我们碰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前人已经经历并很好地解决了,而且一定有相关的书籍已经出版了。


在哈佛和耶鲁,一个学生每天读20~30万字的资料以备讨论,是正常事。


以前我没专门测试过阅读速度,近几个月定时阅读(非小说类),按页数的话,算下来平均1小时20页,也就是3分钟1页。按字数算的话,是5分钟1千字左右,包括思考,勾画,小记录。


阅读速度当然是与理解速度成正比了。现在对很多领域都是未知,阅读的量又少,自然速度慢。随着阅读数量、领域扩大,速度提升是必然的。渐渐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是必然的。


认识到“慢”这一点,之前准备看的电影直接删减很多,把时间转到阅读上。朋友圈也刷的越来越少了。订阅的公众号,只要是标题党的,基本不看了。微信群全部免打扰,退出了每天发“各种表情、早上好”的群。感觉碎成玻璃的时间更整了。阅读和写公众号的时间,是很让人享受的整时间。


最近也突然发现,从高中一直追到去年的火影忍者,已经有好像四个月没看了。


接下来,阅读继续。


今天是好友王永挺生日,晚上去吃长寿面,27岁高龄了。


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

往期文章(按从新到旧顺序):

拟人拟物

三十年河西

《人类简史》笔记

升级

《投资哲学》笔记3|完结

你真的准备好旅行了吗?

先后顺序

海绵城市|大脚革命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15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

流动,距离感

仰视,平视,俯视

旅行箱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如果不从建筑学角度看《住宅设计解剖书》

如何让商超营业额轻松翻N倍?

读书多少

凯文凯利《必然》|笔记1

咖啡厅读会儿书

重启一千零一课1个月整的心情记录




分享《劝学诗》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