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你最喜欢的头一个舍掉,你要肯这样做叫真正的修行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建议在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02mt4gu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大纲(目次解说)27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义贯:[阿难,如是十种]于修习[禅那]时所起之[狂解,皆是]行者于想阴破后,[行阴]显现之际,但此行者[用心]不善,定慧与妄想[交互]陵替,[故现斯]等邪[悟]境界。然而[众生]冥[顽迷]惑,[不自忖]度思[量]正法及自己难得的身分(忘失正法及自我),[逢此]狂悟境界[现前]之际,竟[以迷]妄之境界[为]得胜[解]、开悟,而[自言]已[登圣]位,因此未证言证,[大妄语]业于焉[成]就,来世当[堕无间]地[狱]受无量苦。[汝等必须将如来]之正法[语,于我灭后,传示]于[末法]时期,[遍令众生]修正定者,[觉了斯]十种心魔之[义]理,[无令]行者自己[心魔自起]狂解、从而造大妄语之[深]巨罪[孽],以[保持]正法,不令断绝,并以[覆护]正修之士,[消]灭止[息]种种颠倒[邪见,教其身心开]发[觉]了[真义,于无上]佛[道不遭]横[枝歧]路而,堕入外道,并[勿令]其[心]中生起[祈]求[得少为足]之念,因而堕于凡、外、权、小([凡]就是凡夫;[外]就是外道;[权]就得权教;[小]就是小乘)。得少为足之境界。意思就是:你要发大菩提心,成就大菩提果。汝等须[作大觉王]所教敕[清净]妙法之[标指],直指本心、直示成佛之道。

第五节、识阴魔境   这个识阴魔境,就是指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在《楞伽经》讲:非二乘人所能觉知,也就是说证阿罗汉果,或者是证辟支佛果,仍然无法穷尽第八意识的微细意识。所以,它对凡夫来讲,可以说是几乎觉察不到,证阿罗汉果都没办法,何况凡夫?一、识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攸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因为第八意识接近涅槃)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因为这个第八意识非常微细,大家对它很陌生,所以,这个注释全部都要看。

注释:[行阴尽者]:谓行者若在想阴尽,行阴显现之后,开始修断行阴,什么叫做断呢?因为生灭就是苦,只要是生灭,它就是会败坏,就无乐可言。于此修断过程当中,若能始终不起狂解,或一有妄念生起,便能觉知不为所惑,常住于圆定,因此终能达到行阴尽的地步。所以,修行的关键就是你在生灭法当中,起了一念贪嗔痴、嫉妒,或者其它的烦恼、我慢的烦恼心起来的时候,赶快觉察就同时放下,这样是真正修行人。慢慢慢慢把万法回归到当下,不要被境界和烦恼拖着走,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我们的觉察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微细,来釜底抽薪的解决人生、宇宙所发生的种种痛苦和烦恼,那么就会离佛遥远。要是会用功,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不会用功就会变成百千万亿劫,因为佛在哪里一直找不到。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你了自性就是佛。[诸世间性]:指世间之生灭性。万法都是这样子,你发射太空舱到外太空,你住哪一个星球,其实答案都是一样的。生生灭灭,缘起缘灭,万法空无自性,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大悟的人没有什么叫做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有无知、无明的人,世间才有稀奇的东西。[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同分],众同分。这样你们看不太懂,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共业所感的世间。譬如说虚空,或者是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山河大地,人类看的可以看到虚空是无色的,可以看到山河大地,这个是人类共业所感的一个世间,是众同分。但是,如果是以一只蚂蚁来讲的话,把一只蚂蚁放到森林里面,它不知道那个叫做森林,因为它的境界不够。它在一棵树上爬来爬去,它怎么知道那个是一棵树呢?所以,就人类的角度能够看到山河、大地、虚空,就一只蚂蚁的角度来讲,它的众同分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人类的共业所感,看出来的世间,跟居住在地球的众生,看出来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譬如说鱼生长在大海里面,它看出来的世界跟我们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世间。虽然说同处在这个地球,可是这个众同分,就是共业所感的看出去的相不一样。[生机],生灭之机。[机]同[基],动之始也。此句谓幽隐轻清、而扰动不息、众同分的生灭之机。所以,我们共业所感的,答案就是只要是相,统统是生灭的。既然是生灭就会败坏,所以,执着也没有用。所以,你执着会痛苦,与其你执着过日子,不如放下。但是记得,要守住因果的法则,等到恶业开始来缠住了,才要说我怎么活得这么痛苦?来不及了,因为你的恶因已经造了,恶果就一定要受报。

[倏然隳裂]:[倏然],突然。[隳],毁。[裂],破裂。[补特伽罗]:梵语,义为数取趣。[数],数数,一次又一次,多的意思。[取],得也。[趣],六趣。谓数数不断地由取而得六趣之果报。叫数取趣,亦即是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把缘起缘灭的这个假相世间看得很开,念佛也是不得力,力道不大。所以,万缘放下,一念提起,就是这个道理。你一直执着也没有用,因为它会毁灭的。但是,你不珍惜它也不行,你没有借重这个色身,也没办法修行。所以,修行是有点麻烦,但爱惜这个色身变成着相,你不爱惜它放弃,你不能成佛,没有这个假相,你怎么成佛呢?所以要拿捏的刚刚好,不可以让它太享受,但是也不可以象外道吃尽苦头!那个无益的苦行,也没有意义,太糟蹋了自己。有的人动不动就跑去自杀、跳楼、喝农药,这个对佛法来讲是不行的。因为这个色身虽是假相,可是它可以让我们修行、做功德,变成一个工具,可以发挥。同样一个人的人身,但是大悟可以救无量无边众生。

[酬业深脉]:[酬业],酬答宿业,即受宿业之报。所以,认命比算命更重要,接受这个事实,结婚了,夫妻再怎么样苦,尽量不要离婚,除非不得已。因为这个业已经造成了。[深脉],深潜之脉络,即指行阴。[感应悬绝]:[感应],即因果感应。为什么因果的感应会悬绝呢?因为第八意识就像一个仓库,前七识是在造善业跟恶业,统统搬来第八意识放着,变成种子。所以,你前七识行阴突破了,因果就断了,所以叫做因果的感应。[悬],远。[绝],断绝、绝迹。谓行阴为能感应因果者,而今行阴已尽,因果之深潜脉络便断,就是生死了,因丧果亡,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还没有造这个恶业,就好好警惕自己。众生是等到受到痛苦的果报,才发现不应该这么做!来不及了。故不复受生,因此说感应因果之行阴已断绝悬远,亦即是说行阴已经远离。[将大明悟]:即天亮,得大醒觉(大觉悟)。[精色]:精明之色;天将亮之时,天上虽有精明之色,但未大明。这用以象征于性天之中,行阴已尽,识阴显现,故于性天中现有精明之曙色,但仍未放大光明。

[内外湛明]:内六根、外六尘湛然明彻,就是清醒透彻,不被迷惑。根尘化为一味,为什么?都是同一个本性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内四大、外四大本来就是同一个本体。地、水、火、风本来也是同一个本体。归于一体,而无复内外相隔之相。我们受于业力,变成分内四大、外四大,还执着得不得了!为了这个假相,贪嗔痴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临命终双手一撒手西归,遵循着业力的因果法则,继续去轮回。所以,众生没有听到佛法就很笨,用这个色身拼死命的造业却带不走。拼死命的贪钱、财、色、名、食、睡,却不能拥有,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

[受命元由]:[受命],即受生。受生之根由即是第八识。[观由执元]:[由],根由,即识阴。[执],计执。[元],本元真心。谓此行者观自己受命之元由(识阴),便计执它是本元真心。[诸类不召]:[诸类],指十二类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等。[召]召引。谓十二类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为他的行阴已尽故。[于十方界已获其同]:[获],得,得证。[同],同一识性。因为万法唯心所造嘛!谓已证得十方界皆是同一识性,亦即同是唯识变现。[精色不沉]:其识精元明之色不再沉溺而复现黯冥。[发现幽秘]:[发现],开发显现。[幽秘],幽暗隐秘之处,即识阴之体。以行阴既灭,识阴即显现,故有如开发显现出幽暗隐秘之处。慢慢的开发微细的第八意识显现出来。

义贯:[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以修断行阴,但一向不起狂解,狂解就是如外道的狂解,就是错觉。因而得达[行阴尽者],其[诸世间]生灭[性,幽]隐轻[清扰动]不息,众[同分]之[生]灭[机]枢[倏然隳]坏破[裂],深[沉]微[细]之大[纲]枢[纽],亦即一切[补特伽罗](众生)[酬]答宿[业深]潜之[脉]络(就是行阴)已断,故因果[感应]之根本便已[悬]远断[绝]。当此之时,行者[于涅槃]之性[天,将大明悟],因为第八意识接近清净心(天将亮),[如鸡]于微明之[后鸣]啼,早上起来,天空显现这个鱼肚白色,鸡就叫了。此时[瞻顾东方,已有精]明之[色]出现,但仍未大明。是时[六根]皆不受外尘故一片[虚静],其心[无复]奔[驰]散[逸],是故[内]六根与[外]六尘皆[湛]然[明]彻,湛然明彻有什么好处?就不再被迷惑了。

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就是凡是所有相,都骗不过他。且根尘化为一味、一体,无复内外之相,故[入无所入]。从而[深达十方]世界[十二种类],众生投胎[受命]之根本[元由],由是第八识便显现。行者虽得[观]见此元[由](识阴之体),然而却[执]此为其本[元]之真心,错认了!是故仍不能破之。虽不能破识阴,但由于行阴已破,故[诸]十二[类]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他[于十方界,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即十方同是唯识变现。其识[精]元明之妙[色不]复[沈]溺汩没于无明。因为佛陀讲一切痛苦来自于无知,无知就是无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又,以其行阴已尽,识阴显现,故有如开[发]显[现幽]暗隐[秘]之处一般,亦如脱下外衣,然犹无法破之,[此则名为]本心被[识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这个是识阴的初相。

二、识阴尽相,识阴尽了,就快成佛了!(定中末相)  经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命浊就是命根,所以第八识一般通称为灵魂,佛教讲第八意识,世间讲灵魂。所以,灵魂在佛教的解释是迷了清净的妄动的微细意识,就是灵魂),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若于群召已获同中]:[群],众也,指十二类生。[召],召感,果报之牵召。[获]得,证。[同],同一唯识性。[中],境界之中。谓于十二类生之果报召感,已证得其同一之唯识性。[销磨六门]:[销磨],销镕。我们众生是隔阂的嘛,他把六根统统融为一性。所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这个道理。随缘显现,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统统在六根显现。[六门],六根。谓六根隔别之相已经消融,六根便得融通为一性。因为本来就是同一个清净自性。[合开成就]:[合],合为一。[开],开为六。谓不论是令六根合而为一,或开而为六,此行者皆已得自在成就。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见、闻通邻]:[见、闻],此系[见、闻、觉、知、尝、嗅](当然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等六用。[通邻],不隔,指六用不隔。[互用清净]:谓六根之互通而共用,皆得清净,统统是清净,而全无浮尘与胜义之隔障。浮尘就是我们所讲的肉,就是肉眼,耳朵也是肉做成的。胜义就是我们所讲的类似神经系统,叫做胜义根。一个叫做浮尘根,一个叫做胜义根。浮尘根就是我们眼睛的肉眼,而胜义根是类似神经系统,但它却不是神经系统,是意识。所以,媒介通灵的人,大部分都是透过神经系统,来跟我们有形的人类讲话,因灵灵界跟人无法相通,所以,必须透过灵媒。灵媒大部分都透过神经系统来作为媒介。

譬如说一个人被附身,神经系统被控制住了,都是从神经系统!所以记得,如果你家有人着魔,喃喃自语、不能克制,好象鬼魂附身。鬼魂怕什么呢?怕镇定。所以这个时候,你晚上睡觉给他吃一点安眠药,这是不得已的,因为他长期以来被鬼附身嘛!偶尔去打一下镇定剂,鬼附不起来。因为他控制你的神经系统。然后用大悲咒水给他喝,也要佛力,也要人力。因此如果你受到鬼魅所缠,晚上不能睡觉,用这个方法,一点点安眠药让他休息,鬼跳不起来。他一定要透过你的神经系统。[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十方世界],指外器世界。[身心]为有情世间,即依报与正报。[吠琉璃],即琉璃。又做琉璃、毘琉璃,意为青色宝,为七宝之一。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慧琳音义》)。

据经典中说:虚空之色(青色)即是由须弥山南方之琉璃宝所映现者。(《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随宝威德色现于空,故赡部洲似吠琉璃色。][识阴尽]:识阴尽时即得一念不生,故生灭和合之相俱灭。一念不生就是十方诸佛所宣说的共同道理,一切法无生。所谓生是妄念生,我们庸庸碌碌的过一生,从来不觉悟、冷静下来,剖析一下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停不下来。拼命的冲,想要追到什么快乐,抓到的东西又很快消失,从希望当中得到一点点希望。得到一点希望以后,后来毁灭又变成绝望,到最后,人在绝望当中交出我们的生命。你所贪染的东西带不走,可是那个恶业却会继续作为下辈子的种子,没有学佛就是很悲哀。

[超越命浊]:前面经中释命浊云:[汝等见闻元无异性(即一性也),(然)众尘(令之)隔越,无状(无端)异(相)生(起,成为六用)。(此六用之)性中(本)相知,(但于)用中(却)相背,(其)同(与)异失(去一)准,相织妄成,名为命浊。]现在由于合开皆已成就,一六俱亡,也不着一个一的清净自性,也不着六根。所以无复相织,故能超越。所以要超越,就是相一定要看得破,就是这个。[观其所由]:[观],返观,回观。谓识阴破后,返观识阴之所由来。[罔象虚无]:[罔],无。谓识阴本无相,其体本自空寂。所以万境本闲,庸人自扰,就是这个道理。万法本来就空,我们从毕竟空,因为妄动,变成毕竟有,拼老命的就是要执着它,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继续轮回。[颠倒妄想以为其本]:谓识之体本空寂无相,但以颠倒妄想而令无相而现相,就是分别心。识阴乃得于中生起,此为识阴生起之本。

义贯:修三昧者[若于群]生果报之牵[召,已获]证[同]一唯识性之境界[中],以诸法一性故,即得[销]镕[磨]尽[六门]之差别相与用,于[合]而为一及[开]而为六两方面皆得自在[成就],故其[见、闻]等六用便能[通邻]而不隔障,六根[互]通共[用清净]而无所染着。外器界之[十方世界及与] 内[身心]有情界,一切依报正报,皆[如吠琉璃宝,内外明彻],换句话说什么叫做佛?佛就是能透视这个四大的假合,能透视一切万象都是缘起,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能了悟一切相总是因缘和合的,它不实在的东西。所以,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就是这个道理。

说吠琉璃宝,简单讲内外明彻,意思就是说佛有贯穿相的能力,能穿越一切相都是假相,他知道执着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会变成心灵、清净心的绊脚石。变成生命内在世界的压力。我们简单讲就是拿一块大石头压住自己,不肯放舍那些不必要的观念和争执,我们把自己压的死死的,是佛所同情的。我们把神经系统紧绷着,斤斤计较,晚上连睡觉都睡不着。为什么?何苦来哉呢?正因为我们没有悟,不知道说执也要过日子,放下也要过日子,当然就是放下的日子比较快乐啦!通同如一,无有隔碍,此[名识阴尽]之相。以识阴尽故,[是人则能超越命浊]。既超越已,反[观其]识阴之[所由]来,乃知全是以非有之[罔象]、体性空寂之[虚无]等[颠倒]的[妄想]。

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是因为执着、分别、颠倒、妄想,继续造业,继续轮回,而轮回的很悲哀、很可怜,就是多此一举,本来就空,没有轮回。但是我们对这个虚无的假相看不破,就拼死命的以为有一种东西可以追求,因此妄想不断、颠倒不断、执着不断、争执不断,吵吵闹闹过一生。致令非有而现有,[以为其]生起之[本]。

前面这两段是初相跟末相,讲的比较详细,因为识阴对大家来讲很难,它很微细,连二乘人都无法穷究,何况我们凡夫。(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

楞严讲解29: 一般人修学佛道,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搞定它的

楞严讲解28:这八俱非便成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

楞严讲解27:于修行中所有见闻觉知种种相,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着

楞严讲解26:当今邪魔外道、附魔外道这么多,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楞严讲解25:若见有好说神通或搬神弄鬼者,便知多半有问题,最好敬而远之

楞严讲解24:大抵上修禅的人比较容易着魔,修净土的人比较不会着魔

楞严讲解23:外道悟道不究竟,停顿在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执着上进不去

楞严讲解22:这个五十种阴魔对于正法重现是有正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楞严讲解21:自心不贪不取,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楞严讲解20:若自心贪则不论善相、恶相甚至中性之相,一切都可成魔相

楞严讲解19:佛法不能等到死才受用,是在当处、当下、现在就要受益

楞严讲解18:我执和法执,就是修行人最重的二块石头

楞严讲解17:我们亲近善知识,应当取其莲花,不应取污泥

楞严讲解16:要往生天趣一定要行十善,还有你淫欲愈少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

楞严讲解15:同样是杀生,你杀死愈接近成佛的罪愈重

楞严讲解14:要学一种功夫:就是尊重异己、包容异己的存在

楞严讲解13:悟不悟,就但看你对这个[无]字参得透参不透?

楞严讲解12:事相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平等,活在平等的心性当中就是佛法的生活

楞严讲解11: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如避毒药

楞严讲解10: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见性后还要继续把习气慢慢的断掉断除

楞严讲解09:我们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速度最快

楞严讲解08: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楞严讲解07:在娑婆世界要以耳根最为精明,要多听经闻法就是这个道理

楞严讲解06:你知道投胎成人,又能听到正法有多困难吗?

楞严讲解05:什么是宇宙?就是业力的网。一切的众生都活在业力的网子里

楞严讲解04:给大家一个深入《楞严经》的整个轮廓、概念

楞严讲解03:要修首楞严大定,要决定捐弃一切诸有为相

楞严讲解02: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

楞严讲解(01)楞严经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经,禅净律密都包括在里面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