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凡是有因有种子的皆是生灭法;无因无种子的才是真正的无为法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九 显见超情

请看经本,第四十页第八行:【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从这一段开始,这个经文呢,接着上一次,阿难尊者听了世尊前面八番开示,疑惑世尊所说的真心妙觉明性仿佛是外道所说的自然,不像是世尊平常所讲的因缘生法,起了这个疑问,到这个时候提出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答复的话很长,前面一段呢,是责备尊者。佛在楞严会上种种方便开示,实在是希望他悟入啊,哪里晓得阿难并没有悟入。不但没悟入,反而误会以为是自然,这个真是错得太离谱了。那么现在再给他解释,我们看看今天这个文就是开始给他解释了。说:

【阿难!】这是叫着他的名字告诉他。【若必自然,】假如前面所说周遍不动的见性,非生非灭之觉元,要必定是自然,那么下面呢,这就要进一步的追究了。说:【自须甄明有自然体】呀。那就应当要甄别明白,看看这个觉元是不是有一个常住不变之体,然后才能够说是自然。那么自然、因缘的定义,在上一次也给诸位说过。自然的定义是不变不随缘,要记住不变不随缘才叫作自然。那么我们周遍不动的见性确实是不变,但是它随缘。从不变之体上看这个,似乎是自然,其实不是。宇宙万法、依正庄严,都是这个不变之体随缘显现的相用。所以阿难是只看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那一面呢,讲到这个因缘,也看到了因缘这两面合不起来,他的毛病就在此地。不晓得这个两面原是一体,迷是迷在这个地方。两面都是一体了。一体了,自然、因缘都说不上了。

那么下面就是发明这个道理:【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这段一经文呢,就是佛教给他甄明的方法,叫他自己去甄别,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觉悟。观这个妙明之见性,就是我们所谓能觉能缘,注意这个能,而不是所。所觉所缘是境界,能觉能缘是自体。明、暗、塞、空,这是所觉所缘。在此觉性之中,我们不说太多了,就是经里面所讲的这个四缘之内呀,明暗塞空这个四缘之内,以哪一个缘是自然之体呢?你说自然,把自然之体找出来,才能说之为自然呢。

这一句话,对于聪明伶俐汉,就可以把他的迷著唤醒,因为这几句话正是显示出不变的见性,所谓举全体而随缘啊,并不是举部分随缘,一部分随缘,一部分不随缘,没有这个道理。正是所谓是,一悟一切悟啊,一迷是一切迷啊,不会是悟一半迷一半,没有这个道理。要是说我悟了一半了,还有一半没有悟,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悟。

岂不闻禅宗的公案,我们不要说远,就是连这个印祖的文钞里面,好像是在《文钞》还是《隐士录》里头,我现在都记不清楚了,总是二十年前看的书了,这个书至少二十年没有翻了。那么有这么一个印象,好像是在《隐士录》里头,有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老和尚的,叙述他自己被老和尚呵斥的经过,他说他以前是参禅的,曾经写了一封信给老和尚,说他对于禅宗呢《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则公案,大多数都没有问题,都参透了,都开悟了,其中还有个五六条还没悟。只有五六条了,一千七百多条啊,只剩了五六条还没悟,其他都没问题,都开悟了。哪里晓得老和尚回他一封信说,如果有一条没悟啊,完全就没有悟;如果有一条悟了呢,全部都悟了。他被老和尚怎么?当头一棒打醒了,以后不参禅了,老实念佛了。

那么有这么一段经历。这个就是经中常常讲,举全体而随缘,绝没有局部的。那么像印祖遇到的这个人,这是增上慢。把知见当作开悟,这个弄错了,幸亏遇到真善知识,把他点破啊。要不然,那就误了一生了。所以诸位要记住,悟,是一切悟。你比如说真正悟了,在教下里面所谓是大开圆解,确实到这个境地了,世出世间法是都悟了。绝对不会说,哎,这一部经没有问题了,我悟了,再换一部经,不行,这部经我还没开悟,那没有这个道理。悟了之后,不但是佛法里面的一切经呀,外道的一切经,世间的一切学说,是一切都贯通啊,这是悟。不会是有局部的,这是我们这个学佛、研教,一定要记住。

那么既然是全体都随缘了,诸位想一想,这个体找不到啦。一部随缘,一部不随缘,还能找得到。哎,那一部没变啦,可以找到啊。全体都随缘,到哪里去找去?!那么就明、暗、空、塞这四相上,去找这个见性的自体,试问问能不能找到啊?决定找不到。为什么呢?明暗塞空都有变化,那个自然之体不会变的呀,会变就不是自然之体啦。可是我们要离开明暗空塞,别求一个见性的自体,哼,给诸位说,也找不到。就在相中找不到,离了相也找不到。

这跟外道不一样。外道确确实实,他们是把冥谛当作自然之体。那么换句话说,他是以空、以暗为自然之体,认为一切万法是从冥谛而生的,那么神我就是以空以冥为自体,这是外道所记呀。细细观察佛给我们所讲的,与外道确确实实是不相类。但是粗心大意啊,也很容易混淆在一块,分不清楚。那么阿难就是表示这样一个态度,混淆不分了。世尊唯恐阿难还不能够审明,不能甄明啊,再详细地给他分析。说:

【阿难,若明为自,】这是就事相上来说了,如果明相是自然之体,【应不见暗】呢。我们这个见性,见性之体是明,那么换句话说,你所见都是明,你决定不会见到暗,所以说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这段经文不难懂,举的例子很浅显,可是要细心地去观察,才能懂得佛说法的义趣所在。佛说,如果以明为我们见性自然之体的话,那么见明相的时候,这是本自天然之体,决定不易呀。那么见性只可以见明,见性所接触到的都是一片光明,因为见性本身是光明的。就好像那个灯一样,它自己放光,照到哪个地方都是明亮的,不会是黑暗的。为什么呢?它有自体。我们的见性也放光啊,见到什么都是明亮的,那就不应该见到黑暗了。

那么见遇到暗来,这个境界来的时候,那好了,原来那个明的见性的自体啊,岂不就是断灭了吗?又换了一个,换了一个什么呢?换了一个见暗的自体。哪有这种道理呢?那个体还能常常换的吗?体是本真,决不能够随时更换的。所见的境界可以常常换,能见的见性怎么能常常换呢?不能常常换的。

那么要以空为自然之体,那个见性只可见空,绝不能见塞啊。可是我们实际上情形怎么样呢?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没有障碍嘛。那么怎么能够执著为自然呢?这就是很显然说出来与自然的定义不相合。

过去有一位居士请教六祖大师,他说,大师常讲不生不灭,这与外道所讲的不生不灭有什么两样呢?你看看,我们佛法讲不生不灭,拿基督教来说吧,天堂是永生,印度许多外道也讲,上了天堂都永生了,不生不灭了。那么佛讲的不生不灭跟外道所讲的有什么两样呢?这是有一位居士请教六祖大师。六祖大师就给他说,佛所讲的不生不灭,是本自不生啦,境亦无灭啊。外道所讲的不生不灭,它是以灭来指生,以生来显灭,所以它那个不生不灭呀,诸位细细去想一想,还是生灭。

我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不能算太浅,可是再浅显呢,那是没法子说了。我们讲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灭了,西方极乐世界生了呢?果然我们这里灭了,那个地方又生了,给诸位说,这是外道讲的不生不灭,佛法不是这么说的。你看佛法讲的什么?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啊,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不生不灭。说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往生,是真实的。去了没有呢?没去。去则实不去。要果然有去,那就有去有来啦。有去有来,给诸位说,是生灭法。不来不去啊,不生不灭啊。

智者大师有专门辨别这一个问题,叫《净土生无生论》,你们看《净土十要》里头就有。为什么说不生不灭呢?诸位要晓得,这个生灭一定是二相、二法才有生灭呀。你比如说明暗是二法,明生,暗就灭了;暗生,明就灭了。二法才有生灭啊,才有来去啊。明来暗去了,暗来明去了,才有来去,才有生灭。一法里头,你找找生灭看看,你能不能找到呢?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啊。佛法是不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了。再给诸位说,二法是迷法,一法是觉法。一是觉啊,二是迷啊。所以在一真觉悟法中,给诸位说,觅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真实的。

所以,佛法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与外道讲的不一样。佛说法所用的名词术语,往往借外道的名词术语来用,可是意思不相同。那个外道那些名词术语,说老实话,说得很好听啊,并无真实义呀,都是戏论呢。而佛借用它那些名相,佛口中说出来,句句真实,与法性相应。为什么呢?那些外道是从心意识里面流出来的,佛说法是从真如本性流出来的。同样一句话,音声相同,写出来文字相同,意思不相同。一个是真,一个是妄。真,能够令一切众生开悟;妄,令一切众生着迷。效果不相同。

可是我们如果要求悟,必须要以悟心去感应,才能开得了悟。什么叫悟心呢?不分别、不执着、不着相,这就叫悟心。与佛菩萨言语文字,就起得了感应道交,就会开悟。佛以悟心,我们以迷心去感应,则是不能道交。迷心是什么呢?分别、执着,这就不行啊。楞严会上,这还有什么话说呢?佛字字都是真性中流出啊,可惜阿难尊者啊,就是以心意识来接受,所以才显示出头头错过啊。如果阿难要离心意识,那一听就开悟了。那么换句话说,楞严经后头就没有了,我们也就得不到受用了。这是阿难尊者大慈大悲,装出这个样子。处处世尊是用真如本性,阿难尊者用的是心意识,那么这才演成这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文,说:【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那么这就是众生的习气,我们不要在此地笑话阿难。为什么?这个习气,我们也有啊,自己也有啊。那好,不是自然,听听不像自然,那不是自然就是因缘啦。那么因缘里头又有麻烦呢,又有似乎讲不通的地方啊。这就是众生的习气啊,处处着。不着东则就倒到西,总是要着一边。如果要一切都不着,好像心里反而没有依靠了,好像是落空了,则有恐怖了。这是无量劫来的见病习气,不是很容易除得了的。

这一节文里面,前四句是说,阿难尊者他是佛的侍者,佛说一切经,他都与会,那么又是多闻第一。佛说一切法的时候,他记得很多啊,阿难纯粹示现的是记问之学啊,博闻强记,第一名,没话说的。可惜的是什么呢?都没有消化,意思都不懂,都是含糊笼统过去。句句都记得清楚,话记得很清楚,意思不甚懂得,所以有的时候还把意思错会了。那么我们在楞严经里头已经不只看过一次啦,此地是又错会了意思。

佛是常常以因缘来破外道的啊。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见性,见性不属于自然,那就一定属于因缘啦?所以他说,【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发就是发觉啊,明就是明了了,一听了,我觉悟了,我明白了:啊,这大概是因缘生的,所以又认定了妙觉明性是因缘性。因缘的定义是随缘随着变古人的解释是,自使为因,助因为缘。实在讲,因缘是相通的,意思是相通的,因此在《缘生论》里面只说四缘呢,都是缘。为什么呢?第一个缘是第二个缘的因,第二个缘又是第三个缘的因,所以这个因缘之义是互为的。从这个果上看,与这个果最密切的这个因,我们就叫它做因;其次的,我们都叫它作缘。

在唯识里面,我们说眼识九缘生呢,耳识八缘生呢,那么诸位从百法明门都能看到。一般讲四缘,这是开合不同。四缘是讲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个再要细分呢,是无量因缘,决不是简单的事情。那么佛常说法呢,说四缘说得多,这都是从纲领上说,便于说话起见,把这个一切缘归纳为四大类。

阿难在此地说:【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这个就是自己啊,想一想有疑惑,好像这个因缘生呢,也不是很妥当啊。求佛明白开示,这个觉性,本来是常、遍,性非生灭啊,怎么能够符合因缘是随缘随变的这个定律呢?!所以说「是义云何」才能「合因缘性」呢?这个合因缘性,就是合乎因缘生法的定律,怎么能才合乎?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那么这一段文里面,一开头,佛就先破见性不是从因生的。因也叫作种子,诸位要知道,八个识在阿赖耶里头都有种子。你比如像九缘生识,我们讲这个眼识,第一个就有眼识的种子,没有眼识的种子,虽然其他的缘具足,眼识也不生。阿赖耶识里有种子啊!

有为法才如是啊,无为法哪来的种子?!没种子。凡是有种子的,就是有因的,皆是生灭法,啊,世间的生灭法。无因无种子的,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法所以接着就叫他,汝因见明,或者是见暗、见空、见塞,而后才发现你有个见性现前呢。那么换句话说,果真如是啊,那这个见性就于明、暗、空、塞之中,这真正能找到因啊。但是,因只能有一个,亲因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我们种瓜,瓜籽是亲因,这一粒瓜籽才长出一个瓜出来,不会说是许多瓜籽长出一个瓜,没有这个道理。亲因只能有一个,缘可以有很多,亲因只许有一个。好了,那么这个见明、见暗、见空、见塞,这个因,只许有一个啊,你才能够显示出你的见性现前呢。那么底下就追究,来问他了。

【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呢?你这个见性啊,是以哪一个为种子?以哪一个为亲因缘?刚才说过了,一因多缘能结果,多因一缘不能结果,那没有这个道理。这里摆了四个,到底哪一个是因?我们看看,世尊的破法儿:【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这个文义很显然。佛的意思是,如果以明相为种子,见性现前的话,那么你的见性就不应当见暗。为什么呢?暗与你的因不相合。假如暗是你见性现前的种子,那么换句话说,你就不应该见明。事实上,你的见性,既能见明,是又能见暗。那么从这两番问答,岂不是很显然地告诉我们,体性不变啊。体性不变,那就不能说是因缘生的了,因缘生是随缘随变。

那么我们想想这个,见性确实是如此。可是如果我们讲识啊,讲这个眼识,讲第六意识,真的,随缘随变。你比如说眼,随这个茶杯的缘,那个眼识里头马上就变这个相,它就变了,它就有这个相在了。那么第六意识再缘眼识的缘呢,第六意识这个相分是又变现这个相了,随缘随变。不缘怎么样?不缘,相灭了。

相灭了,眼识这个相灭了,意识相也灭了。只有一个不灭的,在阿赖耶识里头。虽然没有了,想想刚才那茶杯什么样,哎,能想得出来。为什么呢?把阿赖耶那个印象里头又提现前了,又提出来了。如果不提的时候,只有阿赖耶里头有这个相的种子,其他各个识都没有了,所以随缘随变呀。见性怎么样呢?见性随缘不变,所以性跟识不一样啊。

学佛的人就是要学一个,用见性,不要用眼识;用根性,不要用心意识。那与心意识相应的那些心所,当然更不必去用它了,这就叫佛菩萨。那么要是问,如果这样学佛的话,那我不是什么作用都没有了吗?实在讲啊,不应当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呢?我们讲席里说过多少次了。用根性,就是用真性啊,是自己呀;用心意识,是待人接物,是办事。那就是什么?心意识都叫作成所作智。把每一样事情都办得圆圆满满,三轮体空。这在佛法里面,叫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做了没有呢?做得非常好,样样事都做圆满了。做了,等于没有做。为什么呢?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是,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被人骗两事:一是还过去欠他的债;二是放利息,他将来还加倍地奉还的

因缘生一切法,因缘不会生一切性的

正路就是离心意识去读诵经论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