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35 今天举世学佛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迷惑颠倒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35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地大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六面第四行。【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个经文呢,七大里面第一段的意思要是明白了,后面呢,自然就明了了,因此这个第一段呢,非常的重要。那么最要紧的地方呢,就是上一次所讲的和今天这段经文:【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么这是说人生宇宙的根源,也是讲真如本性的体用。这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彻底明了了,就叫做明心见性。彻底明白以后,自自然然在境界里面就不起心不动念了,所谓是常住真心就现前了。

那么今天我们研究这个循业发现,业是由心造的。心,怎么造业呢?这个心动,就造业;不动啊,就不造业。那么心为什么会动呢?就是常常讲的啊,心被境界诱惑,它就动了,所以说是业由心造啊。这个心呢,是由外面境界来牵引。而这个里面呢,实在说,如果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不加妄知,那么这个心只有明了,而不造业。所以,佛在本经里面讲了这个无明的根本,说无明的真实相,佛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是本有的,是真正的智慧,就是般若正智啊,真正的智慧。我们眼能见、耳能听,能见能听呢,是我们的本能,是正智,那么这个就叫做知见。这是真的,不生不灭的,不来不去的,这是常住真心。如果在这个里面再要建立一个能知,这就是无明的根本。由于无明,才能够生一切相。那么我们说呢,说得很粗,事实上这个境界非常的微细。这个知见呢,我们的确没有办法发现。为什么没有办法去发现呢?因为我们在这个知见上啊,不知道又加了多少的知见,所以那个根本的、真正的知见,不能够发现,被那些无量无边虚妄的知见呢,埋在里面了。

但是要晓得,无量无边分别虚妄的知见呢,都是依根本知见而生起的。离开了虚妄啊,真实就现前了。所以有一类顿悟、顿修、顿证的人,他就是能在一切境界里面呢,保持它的真知见,他不起妄知见。换句话说,他能够不循业,当然他就不会发现这些虚妄的境界了。那么像我们目前这个境界,就是世间无知之人啊。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可见得这个境界呢,是我们自心变现的。因此,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随我们的心而改变。那么我们这个心,是凡夫的心,这个真如本性啊,就随着这个心变现出凡夫的境界。如果你是声闻的心,变现出就是声闻境界。缘觉的心,现的就是缘觉境界。菩萨心,现的是菩萨境界。那么你要是佛心呢,眼前这个境界就现的佛境界。可见得这个境界啊,是随心所变啦。因此,境界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就应当不变。我们的心,不管怎么变法,境界不变,这个才对,那境界就是真的。而境界怎么样?境界是随着心在变。

那么不变的啊,就是真心,会变的是妄心。真心虽然不变呢,真心能够随着妄心现境界,这就叫循业发现,就是这么一桩事情。那么我们要想改造境界啊,从哪里改起呢?从自己心地上改起。所以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寻求和平,都是从外面境界上去着眼。这个呢,是越搞越糟糕,越改越乱,得不到结果的。佛家的改法,不是如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呢,这个改革,也不是如此。都是从内心里面去求改革。所以心清净了,境界自然就清净。所以从内心改啊,这是我们学佛同修要特别着重的一点。如果我们不从心地上下功夫,而是从境界里面去谋求改革的话,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从历史上去看,从现实环境里面去看,你就能够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啊,是决定没有办法从境界上下手的。真如本性啊,既然是随着妄心,或染、或净、或善、或恶,所现这个十法界,那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事啊,通通叫做业。

下面的这个经文告诉我们呢,【世间无知】,这个无知啊,是总指九法界的众生。不但是我们六道啊,就是菩萨,菩萨指没有见性的菩萨,那个见性的菩萨不算,没有见性的菩萨。声闻、缘觉,大家晓得,这个没有见性。权教菩萨,也没有见性。所以说九法界的众生,对于这个事实的真相,都不了解,不了解不变随缘的大用。佛说法的真实义啊,就在此地。了解了之后,我们真是体、相、用都得到了,真正得到自在啊。佛法常讲离苦得乐,真正能够得到,能离一切苦,能得究竟乐,这是本性所现的相用。可是你迷的时候啊,迷的时候,当然也得受用。受用不自在,受用里头有障碍,受用里面有无量苦啊。

同时我们还要明了,众生业力各个不同,同在一个法界,譬如我们同在一个讲堂,我们大众在一起,也是各个不相同啊。如果要相同,诸位要晓得,它现的相就相同。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相貌不一样,哎,这个相貌是心变的啊。因为你的心不一样,变的相就不一样。如果这个心、业力要相同啊,他这个相貌就一样。所以我们讲到相貌完全相同的,唯有成佛。佛是圆满清净,佛佛道同,佛与佛的相貌相同。那就是我们一般讲啊,所谓的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样也不欠缺,圆圆满满,那么这是讲佛果地上。

菩萨的相,都不一样。但是,于他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性体呢,却一丝毫也没有减损。那么换句话说,从性体上来看,完全是一样的。从循业发现的相用上来看,各个不相同。从体上来看呢,是一样的。因此,佛在大经里面才说啊,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既然本来成佛了,我们要在一生当中修成佛,有没有可能呢?给诸位说,当然有可能。这个问题呢,就在乎你自己。对于这个真实的理论,你懂不懂?你是不是真懂了?修学的方法,是不是真懂得了?如果理论、方法真正明了了,那这个修证的确是在一念之间啊。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歇即菩提。而我们自己达不到啊,一天到晚还在这造罪业,念念还是随业流转。那么这个毛病呢,实在讲就是在事实的真相,也就是真正的原理、真实的事相啊,我们是迷惑了,一无所知啊,才变成我们眼前的这个境界,正是此地所讲的世间无知。九法界的众生,都没有能够明了通达真如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这个意义,不觉悟三界唯心所变啦,不觉悟万法唯识啊。

性相两宗的大主义,就是给我们说这个两大问题。如果我们真正在这个地方觉悟、开悟了,这个心,多清净,多自在。真正觉悟了,万法唯心、万法唯识,这就是此地讲的循业发现的事实真相。不悟的人,见到这个相啊,以为是因缘生的。那么佛在早期说法的时候,也曾经讲这个万法因缘生,所以阿难尊者执著这个因缘生法的意思,而不肯舍弃。那么在楞严会上呢,佛就给我们讲了,一切法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给我们讲这个道理,这是讲出究竟的真实相。

那么说因缘生法,我们一听,好懂,很容易接受。可是佛讲的这个因缘生法,意思很深。佛说的意思,不是我们所浅解的,哦,认为一个法里头是种种条件聚合而成的,而现的这个相。我们的解释啊,就看得这么粗浅,只看到一个表层啊,不晓得佛说法的深意。佛说法的深意呢,因缘所生法,是当体即是空。就是生与无生,是一不是二。生即无生,无生即生,这才是因缘生法的深意。像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因缘生法的深意啊。我们不晓得佛说法的甚深义趣啊,浅解了,因此,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那么由此可知,必须要解得深,解得圆,才能够解决我们眼前的问题,那就是破迷开悟,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离苦得乐。

那么我们听佛说因缘生法呢,执著在因缘上,以为一切法都是因缘性。如果要不说是因缘生呢,说这个法不是因缘生的呢,那么又迷惑地认为,哎呀,它是自然而有的。所以,印度在当时的一些外道,以为诸法是自然而有的。佛为了破除他们的错误的见解,说因缘生法。那么因缘生法这一句啊,真正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迷得深的人,解得很浅,觉悟的人,才能够真正懂得佛说法的意思。那么这都是不晓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啊。既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可见得,因缘、自然,都没有啊,都谈不上啊。说因缘,在真如本性里头找不到;说自然,也找不到。换句话说,因缘、自然,在清净心中,确实是不存在的。不但因缘、自然在清净心里面没有,六祖大师说得好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样啊,你才能够见到循业发现。你这个心里头要有一念、有一物在,对于循业发现呢,我们就只是听说而已,没有见到,你当然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宇宙的一切事实的真相,你见不到啊。就是因为你心有念,有念就妄。那好了,我心无念,无念还是妄。怎么呢?你心里有个“无念”。说“我现在心很清净”,你心里头有个“很清净”。可见得,你这个心里头拉杂的东西,永远除不尽呢。这个学佛难呢,见性,我们讲见性难呢,就难在此地。在念佛人讲呢,叫理一心;理一心的难,也是难在此地。所以说多读读大乘经,有好处。

永嘉大师证道歌,一开头啊,就把这个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提示出来了。他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跟此地讲的意思相通啊。为什么不除妄想?因为这个妄想循业发现,虚妄的。既是虚妄的,你除它干什么?!你要除它,岂不是又增加了一层虚妄吗!循业发现,是谁循业发现呢?是真如。真如是本有的,既是本有的,你要去求它。你这一求的心啊,就是妄念,就是无明。

所以,你要想断妄、要想求真,这个念头总是妄念,不知道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清净心里头,没有求,也没有断啦,你的心才能清净呢。可是我们求断、求证的这个心,没有办法把它打掉。那么这是讲到什么?讲到最高的原理。七大说的是细惑啊,前面四科讲的是粗惑啊,这个地方讲的细惑啊。前面四科里讲那个见真,有修有证,有能有所,而七大这个地方呢,是破细惑,是讲顿悟、顿修、顿证,没有渐次。永嘉证道歌也是没有渐次,那都是顿悟的法门。我们如果真正把这些道理明白了,的确可以走顿悟的路子。但是诸位要晓得,顿悟的基础,是渐修。可是你要记住,你要是一辈子都在渐学,那你的成就啊,就要三大阿僧祇劫了。如果你说我先渐学,我渐学个几年,我再来求顿悟,这就对了。我们中国过去这些古人,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用这个方法。你看,先几年,去渐学,后来的时候,顿悟。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渐学,你就没有顿悟的基础。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看破、放下啊。

那么我再老实告诉诸位,今天举世学佛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迷惑颠倒的。中国人有福,中国的古人有福,现在人没福了。古人怎么有福呢?古人一开头啊,就把顿悟的基础奠定好了,那就是常常给大家提起的五年学戒啊。五年学戒,是专修戒律吗?错啦。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无论做文章说话,都喜欢简单明了,不喜欢啰嗦。五年学戒,戒底下是什么?是定,是慧。所以说一个戒,你就要晓得定慧,而不是单单是戒。单单戒有什么用处?!所以五年学戒,要现在人说呢,就是五年奠定戒定慧的基础,是这个意思啊。这就是有福报的人,这个就是真正是名师指点啦。我们今天疏忽了什么呢?无论在家出家修学,没有奠定戒定慧的基础,那么诸位想想,怎么会开悟呢?不可能的事情。古人读经、背诵经典,他的目的啊,是在成就戒定慧。所以,他不是记诵之学,他目的不在记诵,目的是在求戒定慧。那么这个我也给大家讲过很多,不必再重复了。今人读诵的目的在哪呢?在记忆。所以落在什么?落在记问之学。落在记问之学了,这个戒定慧三者都得不到,都失掉。

所以你看,同样是都在那里背诵经典,一个背诵经典,成就了戒定慧;一个背诵经典,只把这个经的文字记得很熟啊,戒定慧是一样都没得到。唯有得戒定慧的人,才能开悟。不得戒定慧的人,你就是把大藏经整个背下来了,你也开不了悟。为什么呢?你死在字里行间了,你念的死书啊。阿难尊者示现的,就是这个榜样。阿难记忆力好,佛所讲的经,他全都记得,都能够背得出来。可是阿难到释迦牟尼佛涅槃了,他还是二果啊,没开悟啊。

那么这个阿难也是大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示现什么呢?记问之学,没有用处,开不了悟的。那么诸位要晓得,二果,连这个八十一品的思惑,他只断了前面的六品粗惑而已啊。八十一品,只断六品啊,其余的全都在啊。这个就是说明,记问之学没有用处,决定不能够悟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性。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231 用分析的方法来见到空,不是见到真空,不能见性

232 如果你自己是毫无信心,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太重

233 这个心量小就是染污的相;心量大就是清净的相

234 你能三世不妄语,这个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尖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