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264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四不思议
可是现在怎么样?你现在不会用闻性,而你一天到晚所用的是从闻性变化出来。你现在把能变给忘掉了,虽然有,一天到晚放光动地,有,你不晓得,你统统用心意识,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沦落为凡夫,这是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境界。
「思」这个字就要紧了,这个思是什么?是代表功夫,三慧,闻思修三慧,它不用闻来做代表,因为前面这个闻代表着闻性。如果说由我闻闻,当然也能讲得通,但是怕大家会含混了,搞不清楚了,所以三慧里头用思。这就是功夫,就是前面所讲入流亡所的功夫。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三慧是从三学里面发生出来的,换句话说,你没有戒、没有定,你就没有慧,没有慧哪里有闻思修?闻思修是三慧,就是那个戒定慧的慧,那个慧里面有闻慧、有思慧、有修慧,所以才叫三慧。三学是小乘人主修的项目,三慧是大乘菩萨主修的项目,所以大乘修学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这个境界,真性与你这个功夫完全相应,融合成为一体,所谓是理智一如,这才能「脱出六尘」。为什么?六尘的尘性是空寂的、是虚妄的,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它才能够超越。如果它是真实,这个六尘要是真实的,诸位想想,那他怎么能超越?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打破这个虚妄,而佛法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得太清楚了。而我们怎么样?还是迷惑颠倒。所以想想佛菩萨这种教学,救护众生,这种恩德真是天高地厚,没有法子形容。
我们孔老夫子教学,这是世间圣人,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都舍弃了,不教了。为什么?太笨了,冥顽不灵,所谓是孺子不可教也,算了,你喜欢旁听就来旁听,不教你,没法子教。可是佛菩萨怎么样?再笨再笨还是要教,你一生不开悟他还是教,这真是了不起。世出世间圣人你要说是哪个地方不同?这个地方就不同。世间圣人,人家教你几遍教不会,算了,不教了,佛菩萨没有,永远示现不疲不厌,时时在那里等待,在那里期望你开悟,这个方法你不能开悟,再用那个方法,所以是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希望你开悟。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不开悟?换句话说,我们对佛不信,这个话是真的,你信佛哪有不开悟的?你不信佛,所以才不开悟。不信佛的人怎么样?他相信自己,所以你这一生别想开悟了,信自己的知见,不信佛的教训。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能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的意思全盘都是错误的,以你自己的意思去修学那就坏了。到你证了阿罗汉之后,你可以相信自己。为什么?阿罗汉正觉了,阿罗汉以前都是邪知邪见,到阿罗汉,这个知见才算正。为什么要这样说法?阿罗汉无我了,我执破了,三果圣人我执还没破,烦恼障还没断尽,所以知见不正。我们到几时把这个我给忘掉?!
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勉励诸位同修,提供一点参考的意见,我们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着想,久而久之,这个我纵然不能说断,一定淡得很多,我执就轻了,我执轻烦恼就轻,智慧就增长。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着想,这个麻烦大了,这个是你决定不能开悟,一定你会把佛法的意思曲解。为什么?你私心太重了。我们起心动念为一个团体来设想,诸位晓得,你这个心量开了一点点,大了一点点,以一个道场着想,大一点点;为我们一个台湾省来着想,又大一点点;为我们国家来设想,又大一点点;总而言之,没有范围。如果你的念头不生则已,一生都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你跟佛就没有两样。大乘破执着的办法比小乘实在是高明得太多了,他就是心量大。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现起这样的心量,这一生破我执就有可能。念佛人要破我执就证事一心不乱,破法执证理一心不乱。这个地方是讲六尘,六尘是法,破除六尘,这是破法执。
『如声度垣,不能为碍』,这两句是比喻,「垣」是垣墙,就是围墙,虽然有围墙,可是围墙拦不住声音,你在墙里面叫一声,墙外面人能听得到,这个音声可以度过垣墙的,垣墙不能障碍音声,这是比喻。菩萨所修的是耳根圆通,耳根所对的,六尘里头这是声尘,怎么会脱出六尘?诸位要晓得,一根超越,一尘可以能够突破,其余的五尘都解脱了,正是所谓一根还源,六根解脱。这桩事情大乘经论里面常常说到,我们执着尘才有根。所以根从哪来的?根是因为执着尘而入的。那不执着呢?不执着就是脱,脱离了。脱离尘无根可得,所以这个根也不是真的,也是虚妄的。
禅家所谓「迥脱根尘」,迥是远的意思,远远的摆脱掉根与尘,这个时候灵光独耀,真如本性里面的智慧光明就透出来了,这个是真正受用不尽。这一句说出菩萨有这种能力之所以然,他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他要不说出我们不相信,他说出我们相信,真有道理。同时也暗示我们,这种能力你自己也具足,你不是没有,问题在哪里?因为你自己不能脱根、脱尘,所以你虽有这种能力,你这种能力只是潜伏在而已,不能起作用。
底下这是起作用,『故我妙能』,「能」上再加一个「妙」,这个字要注意,众生有能,不妙,没有妙,这个妙字在此地就是属于自在的意思,非有非无、非色非空,这才妙!『现一一形』,说到这个地方,前面也曾经有人问过,我还听到国外有法师说过,菩萨示现这么多身,这一个身是不是有一个神识?他现许多身,是不是他一个人变成很多神识?诸位想想,如果他能变成很多神识,很多神识都是他,那将来他成很多佛,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你把妙这个字疏忽了,妙不是跟你说非有非无吗?一身就是多身,多身就是一身,一多不二叫做妙。一不是多,多不是一,那妙在哪里?那就不妙了。
凡夫看到这个事,听到这么说,就迷惑了。他怎么迷的?他迷在一就不是多,多就不是一,他迷在此地。人家这一个字已经叫他清楚了,他有没有心意识?他没有心意识,法执破了,转八识成四智,还有什么心意识?为一切众生现形说咒,这是从四智菩提变现出心意识为他受用。这个变现不是有心的,而我们怎么想法?这个变现一定是有心的,这个搞错了。经文里常常用比喻说,《楞严经》上就用月亮做比喻,真月、二月、水中之月,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吗?哪个地方有水,水就现月影子,你们想想那水里是不是有月亮?是这个月亮的分身吗?是不是它的分身?这个月亮是不是就是那个月亮?你这不叫迷惑颠倒吗?为什么?此地根本就没有月。诸佛菩萨应化无边就像这个样子,所谓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现一一形」,无量无边的身形。诸位还要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误会,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的,穿的白色衣服的,你认定了,人家画的白衣观音像,你看了,认定了那才是观音菩萨,要不是那个像就都不是的,那你就搞错了。那不能叫一一形,只能现一形,只能这个样子,怎么能叫一一形?怎么能叫多形?古人画观世音菩萨像画五百种像,男女老幼,还有做国王的,还有做大臣的,也有做乞丐的,也有相貌很好看的,也有相貌很难看的,那是真的,你从什么地方能认得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得。现这个身形是形的利益,叫你看见,眼根看见菩萨你有所感受,你有所领悟,得这个利益。诵咒是音声。诸位说咒是咒语,你要把这个咒单单看成咒语那就又错了。这个咒怎么讲法?咒叫做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记住这两句,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换句话说,这个语言叫你一听会开悟。说这一句话,这一句话的意思很多,能够触类旁通,境界广大,义理甚深,这就叫咒。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都是咒,诸位要懂这个意思,这时才是咒力不可思议。你看哪一部经不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无论是大乘经、小乘经,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给我们所说的,统统都可以叫做咒。所以这个地方的咒是广义,不是狭义的。如果你弄错了,只是对鬼神的言语那叫咒,对你说的言语就不叫咒!再说得明白一点,凡是有启发性的言语都叫咒,就是这个言语里面给你有启示的,你听懂了就觉悟了,晓得这个里头有意思;你听不懂,听不懂算了,也不勉强你。
如果佛是真有言说,为什么佛在《金刚经》里头又否定,说他没有说一个字,谁要说佛说法叫谤佛?像这些地方我们总得要去多想想,句句都有启发性的,叫我们去体会、去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的大道理。
『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其形」就是现身,以身形来帮助他。说咒,这是语言来教导他,都是教他离苦得乐,目的都是如此,都是教他破迷开悟,觉悟了就没有恐怖了,迷惑颠倒的时候才有恐怖。譬如说,众生都怕死,众生都怕饥饿,都怕冻着了,怕名闻利养失去了,都怕这些。为什么?因为你迷,你不晓得。如果你要是真正觉悟了,道理真明白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真晓得了,你不怕饥饿了,也不怕冻着了,不怕失去名闻利养。为什么?晓得这是命里注定的,有的决定有,谁都拿不去,没有的,动什么歪脑筋也求不到,你所求得来的是你命里有的,这不叫冤枉求的!
明白生死这个道理了,根本没有生死,只是这个业报有报尽的时候,并没有生死,这个业报尽了,继续底下一个业报又现前了,身有生灭,你自己是不生不灭,对于死亡也不恐怖了,真正离开了。贪生怕死的人死很危险,为什么?他有恐惧,他迷惑颠倒,手忙脚乱,往往会误入歧途,堕在恶道去了。如果他不怕死,他对生死根本无所谓,他一点也不慌不忙、不惊不怖,给诸位说,这样的人他的来生决定生到好的地方。为什么?他可以自由选择,他不乱。这个就是讲,一个是有智慧,一个是迷惑颠倒。
观世音菩萨现形说法,说咒就是说法,诵一一咒就是说法,是以法布施给一切众生,所以说是「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施就是布施。三种布施里面,不说财布施、不说法布施,特别说无畏布施,因为无畏布施里面包括了财布施与法布施。你们想想,法布施里头不包括财与无畏,财布施里头不能包括法与无畏,唯有无畏布施里头包括财法两种布施。
底下这一句,『是故十方微尘国土』,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所以他教学经历的范围是「十方微尘国土」,这个国土是佛的国土,就是大千世界。有多少?微尘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不但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尊称他老人家为『施无畏者』,布施我们无畏者,十方微尘国土一切众生都称他为「施无畏者」,他这个称号是名实相符。为什么?的确是施于众生无畏者,名符其实,我们世间话所谓说实至名归。菩萨这个名是这么得来的,不是别人恭维的,也不是他自己标榜的,他确确实实这个事情做到了,做圆满了,大家这样称他,这是我们称为他救苦救难,意思就在此地。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