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71:法爱是佛门的毒瘤,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0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27iggry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0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诸位!所有的理境,一切法无生,就是诸佛无上之理。以闻性为所照之理境,这个理境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妙境。[从根中本觉妙理,起如幻始觉妙智;]起这个如幻始觉的妙智。[以智照理,闻熏闻修也。此闻中二字,首宜拣别分明,不可错用因心。一非肉耳之中,以肉耳浮尘]浮尘根。浮尘[色法,]这个是[不合决定义门。]因为那是因缘生的假相,肉耳。[二非耳识之中,以耳识随念分别,]动尘还有静尘。[固非菩提正因。三非意识之中,以意识生死根本,正是圆通障碍。故阿难请求佛定,佛即三番破识,欲令舍而去之;十番显见,欲令取而用之。眼耳虽别,其性则同。今此闻中,即佛所显之见中也;又即如来,广会四科,]四科就是五、六、十二、十八,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所以四科叫做五、六、十二、十八。[徧融七大,]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所显三如来藏性之中也;]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如来藏性之中。[又即如来所显,圆湛不生灭性,朗照万法,]朗照就是明察万法。[不偏空有,中道之中也。若能于此体察分明,依之为本修因,自可圆成果地修证。]

[入流亡所者:古观世音佛,教示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依教起修,初从闻中下手,即闻慧。此句至生灭既灭,即思、修二慧;寂灭现前,]诸位!寂灭现前就是没有任何次第,记得师父的话,这个一定要顿悟。简单讲:十方三世一切佛,到最后就突然顿悟,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看到东方一颗星,忽然大悟: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德性,唯因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你看,还是顿悟!那禅宗就更多了,禅宗听了经过一句话,也是一样,忽然大悟!寂灭现前,[即入三摩地。入流是对出流为言,耳根顺闻出流奔声,即结缚之元,]「元」就是根本,「缚」就是打结,捆住了。所有的众生,单单这二个:动尘跟静尘,就没办法突破了!随便人家讲二、三句话,这个心中就打结了;随便人家赞叹几句,心中就轻飘飘了,心中也打结,就是结缚之元。[反闻入流照性,即解脱之本。]你想要解脱吗?很简单!用本性修行,本性就无关于尘,尘就是凡所有因缘起的,统统不可得,那哪一个不会解脱?你说哪一种东西,会让你这么样耿耿于怀呢?为什么?因为没有体悟到诸法空无自性,所以误认为那个是实实在在的、有的东西。

所以世间人会为了打破一瓶高贵的…..或者人参,或者是一个瓶子,泡茶的这个瓶子,会起烦恼。大悟的人不会,大悟的人,你不小心打破十个,对方不小心打破十个,他(悟者)也不会去责备他,无常法的寿命,成、住、坏、空,今天这个东西打破了,这个就是今天它的寿命。所以有一次,这个在家居士;这很早以前了,文殊讲堂这个门,砰!打破了!打破,我跟他讲:破了才有新的。他一直很抱歉:师父,对不起啊!没有关系!到现在成立了二十几年,都不曾再破过第二次,我想看它破,它就是不破,解脱跟不解脱的观念,是不一样。这个信徒撞坏了,或者搞砸了,他也不是故意的,那就是放下,任何东西就是这样子。那我们现在人就是这样子,父母亲如果有学佛跟不学佛,就差很多了!譬如说这个小孩子在厨房里面玩…..不小心,砰——碗、大的碗,那个瓷器很贵的,把妈妈的那个盛菜汤的碗全部都打破了,砰——没学佛的,那三个字就出来了:臭小子!如果有学佛的妈妈就不会:要不要紧啊?有没有流血啊?她就会关心,你有没有流血啊?有流血的话,妈妈送你到医院看。没有,没有就很好!所以,有学佛跟没学佛,当他的内在里面有安详、有定;有安详、有定、有智慧,是决定幸福的指数。

诸位!内心没有建立在智慧、安详、知足、定,这个世间,所有的幸福都是假相,很快就会流失。所以这个世间人不懂得幸福的来源,叫做安详的内在,不懂,他就一直想要去抓一种东西叫做幸福,要去抓哪一种东西叫做幸福,要抓那一种感觉;你知道抓那一种感觉,而不晓得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错觉!所以,学佛要你正觉——正确的觉悟:那个是生灭法的东西、是不可靠的东西。我们把这个生命,建立在不可靠的生灭缘起法的一种,那只是暂时依靠,要得到永远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种种的小说,才有种种的这个电影的情节,你看,为了那个男女的爱啊、欲啊,或者男女的感情,你看,厮杀得多么的可怕,愚痴到了极点!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晓得,想解脱,可是他们没有碰到善知识,经典自己看也看不来。所以,你想解脱吗?就是用本性修行,日子也好过多了!

[故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非他物,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观世音秉教所修之法门,正合本师释迦,十方诸佛之意旨。][入流:以观智为能入,耳门为所入,]其实这个能所,调动一个角度来讲,能跟所是可以对调的。[入即旋反闻机,不出流缘声,]不流去缘外面的声尘,[而入流照性也。又即逆彼无始织妄业流,随顺耳根闻性真流,]诸位!我们每一个人,你都看过织布,一纵一线叫做织,一纵一横叫做织;那我们现在在编织什么?我们每天在编织梦想,白天妄想、晚上梦想,其实统统叫做妄想。所以,「织」就是编织,女人以前会编织种种的竹篮子啊、竹碗啦,竹编。现在的这个织,我们也是编织者,编织什么?编织了生死之业,我们也是编织的人。随顺耳根闻性真流,[入流即是思慧,更兼修慧。用观智思惟修,非识心分别思惟]不是分别心,[能闻世间音声者是谁?亦即参究工夫,同前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而断三缘。但提起一段疑情,蓦直参去,能闻者是谁,]能闻者就不可得。[绵绵密密,无有间断。声动时,参闻声者是谁?声静时,参闻静者是谁?即同宗门下,参看话头,一切时,一切处,不离一句话头。]以前有小沙弥来,然后坐在前面,我就跟他讲:参参看!能听到声音,动的人是谁?小沙弥很直接的答:是我!静的时候问小沙弥:能听到静的是谁?他说:是我!(师父笑)直接了当,因为他也不懂什么叫做禅。后来我认为这个还是难,慢慢的教育、慢慢的教育…….所以,这个根器慢慢成熟,才有办法讲这个最上乘论的。参看话头,一切时,一切处,不离一句话头。

[但彼多用意根,此专用耳根,为稍异耳。]稍微有一点不同。[同是智光内照,如佛所言,汝但不循动静等尘,脱黏内伏,]什么叫做黏?我们就是被假相黏住了,就是那个内心困在这个假相,然后建立了观念,再来就是继续的妄想,每一时,没有一时、没有一刻、没有一秒钟,不被假相黏住。脱黏内伏,[伏归元真,]所以,你要修行,说难不难,你只要知道,人生宇宙尽是缘起、尽是假相。如果再不明了,就观想万法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没有真实体的假相的人,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鸟兽虫鱼,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都只是一种物质、都只是一种能量在转来转去而已,没有真实性,你看看能不能体会出来?所以,有一个小学生,他看了一本书,他说:请问师父!宇宙当中的黑洞,是不是什么都没有?我说:错!刚好颠倒,宇宙当中的黑洞,是充满着物质还有光线,那才是黑洞。光,一般的光是跑直线的,可是到了黑洞的时候,因为重力的关系,它就走曲线,曲线的,可见那里面有很多的物质,目前不被人类所了解,叫做黑洞,black hole。

伏归元真,[则智光不外泄,所有声尘,不期亡而自亡耳,]不期亡就是不希望去灭,当然自然就灭了。诸位!为什么叫自然自亡?因为尘性本空,为什么要去亡它?为什么要去修它?[故曰:入流亡所。入流、即是合觉,亡所、即是背尘,背尘合觉,]我们着于外尘,就违背了觉性。[为本经妙修行路,至简要、至巧妙之修法也。]简单讲:莫住一切相,包括一颗粒微尘。所以广钦老和尚那一句就是重点:我们贪着一根草、一朵花,都必需来轮回。简单讲:这个假相贪不得、着不得,贪一棵草、着一棵草,都要来继续轮回,何况财色名食睡!这一句话就代表一切了,什么都不能着,什么都不能住,你只要尽心尽力的,完成你生命当中的责任,那就算是很好了!

[亡所:但于六结中,先解声尘之动结(有声为动),祗是初步工夫,而得相应。此之亡所,并非声尘销灭,惟定功得力,而得离尘工夫,则声尘不亡而自亡矣!入流,是修证圆通总诀,亡所、是但得初步效验;如永嘉禅师所云: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解释一下:流非亡所而不入就是说:你攀缘外境,你就没办法入流;如果你要入流,就非亡所而不能入。所非入流而不亡,这个所字,非入流是没办法亡的。[亡所则入流而亡,]亡所,「则」就是因,亡所则因为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凡修禅功者,贵在入流耳。]入流就必需亡所,就不着于外面的动静声尘。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此,《传心法要》里面讲:学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动无所住,静无所住,根无所住,觉无所住,空无所住,灭一样是无所住,所以叫做《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最后那个「其心」就是清净心,真心、清净心,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

底下,这个是圆瑛法师讲自己的参禅的经验。[余二十一岁,由闽航海来苏,参常州天寗寺冶开和尚学习禅功,参「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一句话头,放下一切思想,提起一段疑情,连参三年,誓见自己本来面目,了明生死大事。至二十四岁冬,在禅七之中,专切参究,乃至饮食不知其味,一切时处,心光皆照一句话头,至第十日下午,二板香止静后,参究得力,身心忽空,内外虚融,定境法乐,非言语所能形容,一动喜心,定境即失。]因为着于境界。[后于别枝香,欲求定境再现,皆不可得。]就是有求的心,那就不是禅,想要期盼给自己再一次的那种定境,太法喜了、太法乐了;可是却不可得。[禅七考功时,将是事陈白]「陈白」就是描述[冶公和尚。则曰:「汝自后有求定境复现否?」]你得到那种境界,有没有期盼那一种境界再现前呢?[答曰:「有」。乃警之曰:「切不可求,若求则魔得其便,汝将为魔眷矣!」]所以禅宗,只要…….成佛都不可得,成佛就是着魔,为什么?本性里面没有魔跟佛这个名词,修行圣道也是魔业,趣向圣道也是邪。所以,在禅宗里面: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所以,佛教不安立魔,也不安立佛的,没有一物的东西,是绝对的。

[复问:「如是境界好否?」公曰:「不作圣证之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不过用心得力,暂得轻安,从此进修,不着不求,悟证有望。」]所以就是说:你得到一点点少许的功夫、参究的功夫,千万不要自吹自擂、自我膨胀、自我感觉良好,那么你的生命就会完全停止,智慧就停止在那个地方。[后阅本经,五十种阴魔所述,知善知识,不可不亲近也。至二十八岁,参浙江寗波天童寺寄禅和尚,亦在冬月禅七之中,勇猛精进,生死心切,于第八日晚,定境复现,较胜于前,其乐亦胜。自此深信,宗门中自有奇特事在,]奇特事是什么?就是证量,自己的证悟,奇特事就是在这个,自己品尝到:原来自性就是佛!这个叫奇特事。[后阅《楞严经》,于向所未通者,无不明了,]你看,所以就是:一开悟,看什么统统明了![又信本经为禅门关錀,更复悉心研究,定能发慧,其语亦有征矣!]「征」就是足以相信。

在座诸位!你们福报大,我《楞严经》,没有任何一个上人跟我讲过《楞严经》。那个时候,我们三十年前,几乎没有人讲《楞严经》;有几个长老在讲《楞严经》,我觉得他慢,又是用台语讲的。后来我这个《楞严经》全部都自己看!那么教界的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佛教衰败,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心性不明,全部都在相上里面打转,来做个观音法会,吃一餐,大家回去;来这念念阿弥陀佛,吃一餐,大家回去;我们不是说念佛、念观世音菩萨不对,而是这种法会,要把它提升每一个人的智慧,是没办法的!而且去的人都是老人,都是头发很白的老人。所以四十年前的佛教,一蹶不振!师父后来发现:为什么会一蹶不振呢?佛法这么的好,为什么会一蹶不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一、戒律没有弘传,没有弘传开来。二、佛教的心性没有弘传,因为大家知道要念佛、要念观世音菩萨;但是,对究竟义茫然,没有任何一个法师讲。所以,师父就自己发愿,《六祖坛经》就自己看,《血脉轮》、《传心法要》、《禅宗集》,就全部都自己看,后来这个…….也没人教《法华经》、没人教《华严经》,那就自己看了。《楞严经》,我也没有看过哪一个法师讲《楞严经》,没有啊!所以我也是,誓发愿要通达三藏,要悟明心性,通达三藏,悟明心性,来跟众生分享这份法的喜悦。

所以,你们比较幸运,有师父在教导,我没有,我这个叫做无师自通,没有人教导我。说:没有人教导,您看得懂?懂啰,怎么不懂?当然懂了,为什么不懂?当然,刚刚出家的时候,看这个《楞严经》很吃力,看到那个广化律师写一张单子,叫同学拿上来:经典不可以这样看法!那个二十四个小时的,1583页的《楞严经讲义》,七天七夜一定要把它看完,我这种个性,你是知道的!还要做笔记……这样看,没有休息,连打板都没听到,完全专注,七天七夜,把这个上册、下册全部都看完,还做笔记。然后广化律师就是:经典不可以这样看,这样会死人的!就是你这样子会死人;当时候还好没有中风。师父在阅读藏经是这样子成就的,是吃尽苦头的,不是随随便便的。没有说你一个人…….

所以一个法师,他没有勇气、骨气,只重视自己的享受和这个色身,那么,这个法师很难成就,没有志气、没有骨气、没有元气,统统没有,什么气都没有,统统没有!所以这个法师,还要下很大的决定:我这一辈子,生死是自己的重要的事情,我自己一定要下定很大的勇气跟骨气,才有办法的!师父也是这样子,我不敢说成就,在各位大德的面前,或者是大居士面前,我不敢说成就;那么我对佛法上,有一点小小小小的领会跟理解,也是这样来的。讲这几句话就是互相勉励,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白吃的午餐。1583页要你们来看的话,那不是七天,那个大概要看七年,可能要看七年;七年,后面还加一句:不一定懂;而我们用了七天。说:法师!那您用了七天,那您怎么办?我说:大藏经这么多,如果不用最快的速度,这大藏经你怎么看得完?不过这个还是要有一点宿世的,宿世。所以我没有一个法师来讲给我们听,有这个书本;但是,没有人讲给我们听,那就自己去参、自己去体悟。经过了三十几年,有体悟,今天师父来分享,跟大家一起来研读这个《楞严经》。所以,你们福报比较大,我是真的很苦,因为当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讲这个《楞严经》。

[余昔后为丛林供职,重兴道场,办理慈善,主持佛教会务,以致自误禅功,未明本分上事,虽承缁素群推,]缁素就是僧俗,缁就是僧,素就是俗。群推。[《楞严》独步,何异说食不饱,数宝常贫也。]就像你去银行,很多,在银行上班,每天算了很多钱,就是没有一张是他的,只到月底看一看那一包薪水才一点点,都是在算别人的钱。所以,自己要自参、要自悟。[又入流亡所,实非闻性断灭,]并不是闻性有所断灭。[但以专切反闻,回光返照,心光内注,所有动尘,一一皆亡,闻性不灭。前佛有云: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也。]只是外面的声有无,跟闻性无关。[然动尘已灭,静尘方现,终日惟闻静尘之境,当知静尘亦是结,]有的人喜欢到深山里面,沉迷在深山里面那种静,诸位!那个也是结,那个心也是卡在一个静的结里面。[亦宜解除,仍旧不舍思、修二慧,不缘所闻静尘,参究能闻静尘者是谁?静尘是境,闻性是心,若闻静尘,还是出流,反闻能闻是谁?方是旋闻与声脱也。]旋闻就是根,声就是尘,记得!根跟尘都是依他起、都是不可得,能、所其实都是不可得,这个叫做万法唯心。能、所都不可得,其实都是你的心,起心动念的问题,如果你把问题,所有的问题回归到你的心:是我的问题。那么,你就找对路了!如果说你碰到什么事情,都怪罪于别人,烦恼不断,那么,你修行就会停滞。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者:上亡所,是解「动结」,此三句乃解「静结」,动相不过并言而已。首句所字,即牒上亡所;]就是依据上面的亡所,[入字,即仍旧入流。谓所有动尘虽亡,仍是反闻入流,不舍本修,不住静境;]不住静境。所以,在座诸位!你想跑去哪一个山上去静几天,那个也是尘。[此静境即是色阴区宇,如明目人,处大暗室。既寂之寂,非是境静之寂,]不是环境安静的那种寂灭。[乃是动静二尘,]到此都不可得,悟到诸法空性,动空,静还是空。[到此俱寂之境。]不是环境那种静的寂,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那种俱寂,这个是心寂,心不随动跟静——尘来影响。诸位!你只要写一句:所有的众生赞叹你,心如如不动;有很多人在背后批评你、毁谤你,你也心如如不动,这个就是这个意思。[然所入既寂,则动结与静结俱解,声尘全泯,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此了然不生,即动、静二种尘相,了不可得也;此二句亦即既寂之注脚也。而工夫到此,声尘动静二结俱解,则色阴破矣!]色阴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者:此解「根结」。]解这个根结。[如是、指法之词,指上反闻离尘,思修二慧,尘中二结已解,]尘中的二结就是动结还有静结,二个结已经解开。[根结斯现,]现在就是处于能缘的这个根,[此根乃聚闻于耳,]它的功用就是闻。[结滞为根之根,亦复是结,亦当解除。仍照如是本修之法,渐次增进,加功用行,定力转深,所闻动静二尘,既已了然不生,能闻之根,亦随所闻以俱尽。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偶」就是对,能所是一对嘛!尘既不缘,你既不攀缘外尘,那么根当然就没有相对的东西,能缘的根,所缘的尘嘛,所缘的尘既不存在,那么能缘的根,当然就没有可以相对的东西。所以我们称:配偶,配偶,就是夫妻一对叫做配偶;那么这一对只有一个,叫做单亲,那就没有配偶了。[到此则根结亦解,无有能受所受,则受阴破矣!根尘既销,]消灭。[识无从生,则想阴亦于此破矣!即佛前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正齐于此;以尘亡根尽识泯,人无所依故。此中三结,]动、静、根。[亦即佛示,六结生起次第中所云,]所说的[劳见发尘,今麤三结已解,]就是尘结,就是动结、静结、根结。今麤三结已解,能所不再了,剩下,剩下就是唯心了。[则尘不复发,见不复劳矣!]尘不复发,因为尘相本空,见不复劳,能闻的根也不住,现在剩下统统是心的问题了。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者:此解「觉结」。]「我觉悟了!」没有根、没有尘,这个觉悟这个心,还是打结。[尽闻二字,是牒上能闻与所闻俱尽,根尘双泯之境,六用不行,惟余一觉。]所以师父讲:现在根尘统统不可得,剩下内在的觉,动这个觉,破除了根跟尘,可是这个觉,觉悟的觉又打结了。[若住此境,但得我空,未得法空,则永堕无为深坑。不住者,仍复加功用行,进观闻性。下句为新证之境,《正脉》云:尽闻之后,根尘迥脱,]这个念迥jiǒng ,不是念huí,那个「迥」就是远远的意思,远远的脱离,根尘就远远的脱离,「迥」就是远的意思。尽闻之后,根尘迥脱,也可以解释说完全。[湛一]湛一就是觉性[无边之境现前;]但是,这个觉悟还是结,还是打结。[故今言觉者,即照此境之智也;所觉者,即此湛一之境也。尽闻若住,则境智恒对,]能观之智,所观之境,还是一对。[能所仍存,终为胜进之障,]所以说:但有能所,俱是戏论,内心里面动一个觉悟,那就是能所;内心里面动一个能灭、所灭,还是生灭。[即沩山所谓:]这个念沩guī,沩山,禅宗的一门,禅宗的一个支脉,一个法师所说的,禅师。沩山所谓:[具足心境也。]沩山禅师所谓的:具足心境,心境就是能所不断。记住!心、境,那你就知道,心是能缘,境是所缘,心、境,「心」的底下一顿点,你就知道,心、境就变成一对能所,能所不断。[今言觉所觉空者,谓能觉之智,与所觉之境,二俱空寂,泯然无复对待也。觉是智分,乃属般若,智能契理如何亦空?当知此破法执,若吝惜此智,不肯放舍,即是一种爱智之法爱,]所以对法,记得!不能爱。记得!如果你有一点点智慧,这个就叫做法爱,法爱智。对法,你认为你自己开了智慧,很喜欢自己的成就,诸位!这个叫做法爱,这个就是智爱,智慧的爱。你务必把这个念头放下,不要说:我开悟了,别人不开悟,我可以拿一支皮鞭,认为我是般若的皮鞭,我够当作你们的老师!诸位!这是禅师所忌讳的,你果你不是,假装圣人,那你罪过无量!也就是一种爱智之法爱。[亦复是结,亦当解除。]

[《圆觉经》云:「幻尘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智亦灭,幻智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真如,就是涅槃,我们的涅槃妙心是不会灭的。所以,我们这个色身,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大圆觉真如自性,这个是最可贵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当以法乐,不要因世俗而乐。也就是说:修行人应当用法来作为最快乐的享受,叫做enjoyed 。而不是说我们今天来享受这个色身,每天喝下午茶;我不是说喝下午茶不好啦!譬如说英国人,他有喝下午茶,就坐在那边悠闲悠闲。意大利人很浪漫,也是喝下午茶,众生他就是这样子,没有得到佛法就是这样子。所以,简单讲的话:我们东方人福报还是大,有印度的释迦世尊,有中国的孔孟、老子,这个都是了不起的圣贤;其中以释迦牟尼佛是圣人中的大圣人,那刚好我们碰上了!今天大家来碰到,又可以碰到最上乘论的,因为是大佛顶嘛,最上乘的!诸位!你的福报跟因缘,这可见一斑。

[彼文全同此之解结工夫。今此觉结,]这个觉悟的觉也打结。[即彼幻智,亦即佛示,六结生起次第,知见妄发,发妄不息。今觉结已解,]觉悟之结已解。[则知见不发,]因为没有能所了。[妄不相续矣!][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者:此解「空结」。空即觉所觉空之空,觉即能觉之与所觉,]空,就是不可得之空。再讲一遍:空就是什么意思?第一个「觉」就是能觉,第二个就是所觉,能觉所觉空,在旁边写四个字:亦不可得,亦不可得之空,也没有能所的觉,连这个都不存在,唯是一觉,没有能觉。所以这个能觉所觉还是不可得,还是要除掉。空就是能觉所觉,空,这个「空」字,就是也不可得之空,就是那种不可得的东西。觉就是能觉之与所觉,[由有此空,空彼能所二觉,]就是功夫一直下深了,放掉能所;再下深,放掉能所,根尘、能所放掉;觉,能觉、所觉放掉;能空、所空放掉。空彼能所二觉,就是觉之结……[则觉结虽解,空亦是结,]着一个空,还是结![亦当解除;以能空所空,二俱宛在,空性未圆,]诸位!所以,圆满的空是绝对的,不可以立一切空。因此真如自性不可以立空、假、中,不可以的,那是方便说。所以,空性达到了最极圆满,如果还着一个空;吝惜就是还着,着一个空理;吝惜就是不舍。[若吝惜空理,不肯放舍,即是爱理之法爱,]所以,这个法上就是不能爱,修学佛道的人,最怕的就是这个障碍。

这个法爱很可怕的,当一个信徒听了这个法师的,他没有悟到究竟,他就会把这个法师拱到像造神运动一样:我这个师父讲得是最好,全世界最好的!是不是全世界最好,他有没有经过比较?没有!问题他这个信徒,所知道的本身就有限,他上人只要开示一点点,刚好跟他相应的、他听不懂的,他就把这个上人赞叹到不得了,就像在造神运动一样。所以他们这个上人所建立的这个法门,就变成叫做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这个就是法爱的可怕,就造成整个佛教的对立,这个法爱一坚持下去,这个法执的爱一坚持下去的时候,就有门户之见,就会有攻击别人、伤害别人,其他的法师讲的法,跟我们这个上人讲的法不一样的时候,绝不包容,然后自己奠定自己是正法,然后贴标签,贴标签:我就代表正法!好像去释迦牟尼佛那边申请了专利,我就是贴上:我是正法的标签,其他统统不行!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完全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所以,法爱是佛门的毒瘤,这个是很可怕的东西!一修行密宗,他就会觉得其他:我们是最上,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一修学净土宗,他就会法爱,那就是:我们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哪一个八大宗派有这么伟大的?没有!禅宗,修禅的人如果有法爱:即心是佛,哪有这么多的葛藤?对不对?持律的就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定、慧是三学增上,没有持戒,空谈理论,没有用的!持戒。

有一个出家众,一个小尼师,去读了律学院回来,她的师父来跟我诉苦;她的上人没读什么书,书读得不多,也没读过什么佛学院,她疼爱徒弟,就把这个徒弟送去律学院,专门持律的,去研读。这个徒弟回来,每一天跟她上人对干,说:师父!你这个不如法,水果要怎么排怎么排。师父!你这个,已经十二点多了还在吃,这个不如法!我们到律学院的时候,十一点半、十一点四十五,筷子就放下!回来一直骂她,说:师父!你这样不如法、那样不如法!这个上人很苦恼,来到我这个地方,她说:慧律法师!我怎么办?我说:你就当作说徒弟给你增上缘,她讲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叫你持戒是对的,不过方法是错,因为你是上人,她是下人,下对上怎么可以对师父这样说:你这样犯戒、你这样不持戒!她(师)说:她去律学院回来,从头到尾把我嫌得……她讲台语:把我从头嫌到尾!说我没持戒,这样不清净,过午要几点……对不对?要怎么样怎么样做。我们种一个果园,她就说:你这个不如法,出家人种什么果园,怎么可以这样子?那个是杀生!她师父就说:难道要我像你整天坐在那边,这样那一堆果园、茶园怎么办?对干!这个其实也是无解,这个就是对持戒的一种法爱。持戒不是不对,持戒不是不对,很好;但是方法:如果要纠正人家,要向这个持戒的方向,可以用更慈悲、更柔软、更弹性的。所以那个老比丘尼就是很难过:送一个徒弟出去,竟然回来跟我对干,又不能赶她走。所以,这个答案还是无解,没有办法解开。后来经过了二年、几年,二、三年,那个老比丘尼来,我说:那你徒弟现在最近怎么样?她说:走了!走了!她说我什么都不如法,这里没有法,她要离开。你觉得呢?她说:不然我还能如何?慧律法师,您讲讲看,不然我还躲起来哭吗?对不对?您不是说要解脱自己吗?我说:喔!答对了!反正我现在都是看您的光盘,也不会觉得寂寞、无聊。对不对?我说:你走对路了!

[还要入流照性,加功用行,参究空何所依?究而极之,以求圆满空性。][空所空灭者:非惟所空之智境灭,即能空之空亦灭。如以木钻木,火出木烧,二俱灭矣。]所以到最后,进入绝对的时候,记得!不是把生灭灭掉,是生灭体性本空,记得师父这一句话,否则你不能成佛!不是把生灭灭掉,把生灭灭掉,那个还是生灭,把生灭灭掉,那种不生灭还是生灭。[今空结已解,]今空结已解,[则行阴破矣!亦即佛言,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注意!法解脱是对什么讲的?就是对法爱讲的。一个修学佛道的人,有法的爱,他就会变成依人不依法,每一个上人讲的法不一样。因此在座诸位!八大宗派共一颗佛心,所有的佛弟子、僧俗,全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没有分别的。所以我们不能成为佛教的罪人,自我分辨彼此,互相攻击,那么就伤害了佛教。只要我们是佛陀的弟子,我们就有这个责任,来推广正法、弘扬正法。那么,推广正法、弘扬正法,要起源于那里呢?起源于一种包容的心,看到意见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包容,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不能说我执着自己,我是最了不起的!那个叫做法爱。[正齐于此,已得俱空之境。]

我们这个《楞严经》的课,因为受到这个文殊讲堂打佛七的影响,要停课。再来也养德禅寺因为有梁皇法会,梁皇法会,所以,变成我们这个月,十二月份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天,只有四天,今天,还有明天,接下来就是十八,还有三十一。因为养德禅寺的梁皇,人家有的信徒要去,要去随喜参加,那不停课是不行的,不停课不行。所以我们十二月份变成课程很少,听起来不过瘾,听得正热切的时候就停了,讲得正精彩,就中断了!这个没有办法的事情,讲堂就这样。下个月又碰到选举,一月十四碰到选举。那我们农历年,很快,好像是二十几号就除夕夜了。所以,变成这个月上四天,下个月只有上大概二天,所以就是很辛苦了。所以今天我们可能会稍微慢十五分钟下课,争取一下时间,我们尽量把这个耳根圆通章,圆瑛法师的这个《讲义》,到农历年前有一个段落。那明年上课,你们都拿到那一张课程表了,明年的上课,我们再来讲《楞严经义贯》的耳根圆通章。我们尽量争取一点时间,所以这几次稍微慢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你就稍微请见谅一下,要不然它会讲不完,没有办法告一个段落。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者:此解「灭结」。]此解开这个灭结。[生灭二字,总指诸结而言。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皆生灭法,故灭结亦当解除。此结不解,恒住俱空之境,犹为圆通细障,]既是圆通,就没有任何的障。所以,记得!放下是放到彻底,那个叫做佛法;还留一点不放,那个不是佛法。要放,说到放下就放,放得很彻底,这个就是佛法。[即同「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惟是此结,最难解除,禅门谓之末后牢关,到此境界,不肯进步,又谓之贴肉布衫难脱,]就像贴在肉的一种布衫,就是跟肉黏在一起。[此结一解,则可亲见本来面目矣。]

[同《圆觉经》,迷智四相之寿者相。]诸位!《圆觉经》的四相,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经典,其他的经典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跟《圆觉经》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完全不同!所以,你一定要确认,在不同的经典,同样的名相,会有不同角度的诠释。迷智四相之寿者相,[一我相,心所证者,以所证涅槃,认为我体。二人相,心所悟者,悟知所证之非。]称为人相。[三众生相,心所了者,了前悟证俱非,]悟跟证都不可得,所以,悟、证都不可得。了前悟、证俱非。[四寿者相,心所觉者,觉前前非,]前前非就是每一种都不对,前前非就是每一种都否定的意思,叫做前前非,每一种皆非,叫做前前非。[认己为是,即住此相中,深生法爱。]到微细的时候,这个就是修行人最可怕的,包括修行三十年、四十年,对自己的那种境界,有相当的功夫那种境界的深深的爱,叫做法爱。[譬如有人,不肯断命,祖师门下,谓之命根不断也。]这个有相……这个法爱就是这个人相当有成就;但是,却没办法悟到究竟,就停步在那个地方。[故仍须入流照性,返穷流根,灭相迥脱,至不生灭,方是到家时节。]所以,记得!一放就是放到底。

[既灭者,即观智还元,一切生灭,悉皆灭已,此去更无可灭。此灭结,]就是佛前所开示的,[即佛前示,六结次第生起之第一结,由汝无始,心性狂乱;今六结尽解,五阴全破,狂心已歇,歇即菩提。]这个就是……为什么五阴全破?证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五阴全破。意思就是:父母未生前,哪里有五阴?所以,全破就是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歇即是菩提。[亦即佛云: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妄穷真露,]妄心穷尽了,真心就显露,叫做妄穷真露,妄心穷尽,真心显露。所以你放,放下放得不够究竟跟不够彻底,那么,你仍然有法爱。[寂灭真理现前。]

[所谓寂灭者,此寂非对动之寂,]来讲的,这个寂灭是妙性天然,诸法本来就不可得,本来无一物,就是寂灭。此寂不是对动的寂,[从无始来,本自不动之寂也;]为什么?无始以来,没有能所的东西,那个妙性天然,没有能所的东西,那个才是真正的寂灭,寂静之处。[此灭非对生之灭,从无始来,本自无生之灭也。虚心绝待,妙体孤圆,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为真心之全体。前佛云:是名菩萨,从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得无生忍。]诸位!任何一尊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证得无生,是不能成佛的。要无生必需建立在三昧,三昧就是建立在心定。简单讲:你的心乱糟糟…….那个念佛统统叫做结缘,没有把握的了生死。趁你还活着的一天,记得!见一切相,总知道一切是空相,心保持如如不动,千万不要被境所干扰。如果你实在是没办法,那你就要用忘得快,看谁忘得比较快,那些是非、恩怨,看谁放得、忘得比较快,那个人就最先成就。要不然就是:你明天一睡醒,请归零,明天睡醒就请归零,谁得罪你,这个不重要;谁讲错话,也不用耿耿于怀;谁死,你也不用更耿耿于怀,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死,地球再多转几圈,大家都会死!

所以,我们内心里面是如此的了解、了悟了真理,是如此的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个就是佛法。佛法这个诀窍用得上了,心中没有恩怨,心中只有仁慈,谁对不起你,当作是消灾解难;谁赞叹你,当作是别人的修养,那也不是自己的成就。如此有健康的心态,你能够过活一辈子,处处、左右都会逢源,到哪里,哪里解脱;到哪一个国土去,哪一个国土就是你的故乡。所以,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心中没有地方,那个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心中不安任何的地方,安,心中没有任何的地方,那个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因为无相,心中无相,这全世界没有地方,那么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一般人想要找到一个心灵最安全的地方、安稳的地方,诸位!那个没有地方的心,那个就是最安稳的地方,那没有相的东西。

[上解六结,是从闻、思、修,此寂灭现前,是入三摩地,得证圆通。古观世音佛,所授之法,与释迦如来,解结修证,无二无别。既得寂灭现前,亲证藏性,而入首楞严三昧,当登圆教初住之位。下忽然超越之下,皆称全体所起之大用也。][《正脉》云:通前]前面所说的,[次第解结一科,会于四卷末节:入流,即守于真常,亡所,即弃诸生灭;尽闻即根尘识心,应念销落;]不可得,根不可得,尘不可得,识不可得,应念脱落。为什么脱落?尽是依他起,缘起空无自性的东西。简单讲:我们把不存在、不实在的东西,误认为真实,所以,我们过得痛苦,就是这么简单!你误认为那个相一直存在;你误认为那个相,所以,不知道是空性的东西;你误认为那个相,缘起的东西,不知道是生灭、是缘起的假相;误认为那个就是值得你这样留恋、值得你这样追求、值得你这样罣碍,所以,你的内心里面,情绪就从来没有平静过,从来没有平静过。为什么大家要这样辛辛苦苦的来学佛?就是要找到生命的真相,真正的幸福。

要不然,师父,你看,我这个头脑也是很好了,要学问,有学问,要人才,有人才,要口才,有口才,要面相,有相面才,要音声,有音声才。我们这个在世俗来讲的话,论敢拼敢冲,都不输人的,也可以干一番大企业了!师父为什么要放下?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没有幸福快乐可说。我要找到真正的幸福,我要找到真正的快乐,我觉得快乐、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自己的责任。我这一辈子活得最安慰的,就是说我希望把正法传开来,我希望我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灵性,也不会对不起诸佛菩萨。我们要做佛的真弟子,不要做佛的败家子,这一代的正法断,断灭在我们这一代,那我们于心何忍?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今天讲经说法,就是发菩提心,报佛恩,这个就是师父坚持的理念。

【觉所觉空,与空所空灭,即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寂灭现前,即法眼清明,毫无差爽矣!】[若会永嘉《奢摩他文》,]永嘉大师也讲一些跟《楞严经》有关的、相关的文字。[入流即息念,]息念就是停止往外攀缘的念头,诸位!这个就是开始在修行,如果你能够停息这些万马奔腾的对外的识心分别,(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41:道理知道叫见惑,知道做不到是思惑,要契入就要断思惑(习气)

楞严经讲解242:无始来没有一尊佛是只修一两个法门而成佛的

楞严经讲解243:真的下功夫,就一定要把无量劫来的习气当作是你的敌人

楞严经讲解244:人死时根尘俱舍,而闻性仍是继续再作用下去,助念多么重要

楞严经讲解245:你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

楞严经讲解246:期望了未来就会失去现在;掌握现在才有未来

楞严经讲解247:今天在座诸位听楞严经,栽培的统统是下无漏的种子

楞严经讲解248:生活在二元对立的观念里面,你的苦就永远没有尽头

楞严经讲解249:还有不满别人、有攻击别人的心态,就表示你的心没有自我降伏

楞严经讲解250:因为根器、时空不一样,佛所讲的法都有差别

楞严经讲解251: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善事,以免临终后悔

楞严经讲解252:弹指就是一念,一念就是百劫,没有时间长短的

楞严经讲解253:没有能耐、能力来分辩正邪,你才执着某一种角度认为叫做对

楞严经讲解254:学佛不必多,深知贪欲为诸漏根本,你这辈子就快活

楞严经讲解255:修楞严大定的首先就一定要断淫,淫为坏定之冤贼

楞严经讲解256:今天的台风、飓风都是众生的共业所感,无明力的共业所感的世间

楞严经讲解257:生命只是一种责任,该完成的责任你要完成

楞严经讲解258: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贪、嗔恨、愚痴心统统断尽;这是真念佛人

楞严经讲解259:佛有交代,不管什么再来人一经认出身分,就必需入涅槃

楞严经讲解260:真修行就是你的个性真的改变了,没有任何情绪,一心都是佛号

楞严经讲解261:你下手处心无分别,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就入佛的正见

楞严经讲解262:记住修行不要左顾右盼,要直接就往极乐世界冲

楞严经讲解263:当今末法钝根障重之人即使作错了事,都说他不得骂他不得

楞严经讲解264:把所有功德变成一百分来讲,只要闭上嘴巴不再造口业就得了四十分

楞严经讲解265:把生命回归单纯的人就接近真理,能约束身口意依教奉行就是真的佛弟子

楞严经讲解266:多淫是会令人欲火焚身,令人于生时为迷愚之人,死后就堕焚烧地狱

楞严经讲解267:看得破受得了委屈,不与众生计较,是入定的第一个步骤

楞严经讲解268:只要发菩提心不惜生命坚定的护持正法,临命终时就能往生不动佛国

楞严经讲解269:那一首歌:我实在是一无所有,这唱对了

楞严经讲解270: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清净在音闻--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43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