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95: 乞食所发的五愿,習誦旋禮時所发的十愿,,寤寐安息時所发的三愿,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若見城廓  當愿众生  得堅固身  心无所屈

假設見到內城外廓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堅固的身体,心中沒有彎曲,而是耿直,也就是沒有自私自利,大公无私。

若見王都  當愿众生  功德共聚  心恆喜乐

假設見到京都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把功德積聚在一起。心中常生欢喜快乐,所謂「为善最乐」,助人为快乐之本。

見处林藪  當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歎仰

見到树林和湖澤有草的地方,这時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应該为天上的人或人間的人所讚歎和仰慕。

入里乞食  當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礙

到鄉村去乞食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入甚深的法界,心无障礙,也无煩惱。所謂「欲除煩惱先忘我」,如果沒有我,什么煩惱也沒有了。

到人門戶  當愿众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到人家的門戶時,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入八万四千佛法的門,一切都能明白瞭解,所謂「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入其家已  當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到人家屋中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入唯一佛乘,和三世諸佛平等,而无差別。三乘是善巧方便教,佛乘是眞实圓滿教。

見不捨人  當愿众生  常不捨離  胜功德法

見到慳貪不捨的人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常不捨離殊胜的功德法,也就是多行善事。所謂「勿以惡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知道,惡雖小,也不作,因为大惡是從小惡所集聚而成的。善雖小,也要作,因为大善是從小善所集聚而成的。

見能捨人  當愿众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見到肯布施人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永遠離開三惡道的苦。为什么会墮落在三惡道?就因为有貪瞋痴三毒之心,有貪心的众生墮落餓鬼道,有瞋心的众生墮落畜生道,有痴心的众生墮落地獄道,这三惡道,眞是苦不堪言。

若見空缽  當愿众生  其心清淨  空无煩惱

假設見到空缽(未乞食之前)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其心常清淨,沒有貪瞋痴。那么,就空无煩惱,時時快乐。我們修行人,天天在修什么?就是修无煩惱。所謂「煩惱无尽誓愿断」。可是「煩惱即菩提」,不是在煩惱外边另有一個菩提,就在煩惱上边就是菩提,易如反掌。会用就是菩提,不会用就是煩惱。戒定慧就是菩提,貪瞋痴是煩惱。菩提似水,隨緣而變。裝在方器,就是方形;裝在圓器,就是圓形,但其水性不變。煩惱似冰,形狀不變。方形不能變圓形,圓形不会變方形。淺言之,用一碗水,潑在人的頭上,沒有痛的感觉;如果將一碗水凍成冰,擊在人的頭上,可能打死人。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就是將冰化为水,將愚痴變成智慧。

若見滿缽  當愿众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假設見到滿缽(有人供养)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所行所作,都具足成就圓滿一切的善法。五戒十善为世間的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的善法。

若得恭敬  當愿众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比丘托缽乞食,如有人來恭敬頂禮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毕恭毕敬佛法僧三宝,修行身語意三业,及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愿众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不受人恭敬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而行一切善之法。等功德圓滿時,就有人來恭敬。受人恭敬,不生欢喜心。不受人恭敬,应生大慚愧心,檢討自己的道德,一定有不圓滿的地方;反省自己的学識,一定有不充实之处,所以不受人恭敬。所謂「廻光反照,反求諸己」,不要怨天尤人。

見慚恥人  當愿众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到知慚知耻人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具足慚愧羞耻的行为。要謹愼護理諸根,不要隨境界轉。在论語上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动」,这就是藏護諸根的方法。修行人要常生慚愧,才能躬行实踐,对修行有所帮助,如果无慚无愧,便永无成就。为什么?因为不知改过,不知精进,焉能有成功之日。

見无慚恥  當愿众生  捨離无慚  住大慈道

見到不知慚愧和羞耻人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捨離无慚无愧的行为。慚愧就是知过必改。曉得善法,不敢犯罪,为慚。曉得羞耻,拒絕不作,为愧。这時就能住在大慈悲道上。

若得美食  當愿众生  滿足其愿  心无羨欲

假設得到美食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滿足所求的愿,求富貴得富貴,求壽考得壽考,而心无羡慕他人的欲望。

得不美食  當愿众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不到美食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沒有不獲得一切正定正受的滋味。

得柔軟食  當愿众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到柔軟食物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为大悲所薰習,心意柔和而无瞋恨。柔軟就是忍辱,忍辱就是大悲心。

得麤澀食  當愿众生  心无染著  絕世貪愛

得到粗糙而苦澀食物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心无染著的思想,断絕世間貪食的愛心。

我在母親墳墓前守孝的時候,有一天,有位比丘,送來一筐窩窩頭(用玉米麪做的饅頭,中間是空心),又称为黃金塔,又叫里二外八。有個公案:唐朝趙州和尚,不明白里二外八是什么东西?在八十多歲時,还去參方,究竟是什么?这是求法的精神。到了北方,見人家在做窩窩頭,用兩個大拇指在里边轉,其餘八指在外边守。这時,才明白了,原來如此。里二外八找到答案,这种精神可欽可敬。这一筐窩窩頭,約有五十多個,我每天吃一個或二個,到最后还有几個,已经生出很長的霉,我把霉擦掉,仍然照食不誤。雖然其味苦澀到極點,眞難以下嚥,但为了不暴殄天物,終於把它吃完,蒙佛菩薩保佑,肚子平安。

若飯食時  當愿众生  禪悅为食  法喜充滿

假設在吃飯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在坐禪時,得到輕安快乐,以这种禪悅作为飲食。坐在那里,不飢不渴,得到法喜的充滿,这是坐禪的境界。

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在吃飯的時候,要三念五观。三念:这是捧缽當胸受食,先喝三匙湯,而說此言。第一匙,說愿断一切惡。第二匙,說愿修一切善。第三匙,說愿度一切众生。五观:①計功多少,量彼來处,就是算一算这一粒米,要用多少勞力才能收穫,思量它的來处不易。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午。須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这是描述農夫辛苦耕耘的寫照。古德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②付己德行,全缺应供:要想一想,自己的德行夠不夠?是否有資格來受应供?受人供养,於心有愧否?在毗尼母经上說:「若不坐禪誦经,不營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墮」。也就是依佛穿衣,賴佛吃飯,不做佛事,將來必会墮三惡道。③防心離过,貪等为宗:要防心防意,勿起貪吃的过失,所謂「对上食而起貪心,墮入餓鬼。对下食而起瞋心,墮入畜生。对中食而起痴心,墮入地獄。」一切业障,皆由貪瞋痴而來。④正事良藥,为療形枯:飲食是治療形枯的良藥,吃飯時,不要求其好惡,要借假修眞,只为养形,來修佛道,这就是吃飯的目的。⑤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求佛法,为成道业,必須受食。但是不要貪食,所謂「貪多嚼不爛」。浪費食物,对身体反而有害。所以佛制日中一食,不但合乎衛生,而且也是長壽之道。

若受味時  當愿众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假設在受味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佛的最上等味,常有甘露的味道,非常的滿足。普賢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为調和大家的口胃,在过堂用齋時,身上帶很多的瓶子,內裝各种調味粉。誰喜欢吃鹹的,他为加點鹽。誰喜欢吃甜的,他为加點糖。誰欢喜吃辣的,他为加點辣椒粉。誰欢喜吃酸的,他为加點醋。總而言之,令大众对口胃滿足为原則。可是还有人認为服務不周到,为什么呢?因为众口難調。

飯食已訖  當愿众生  所作皆辨  具諸佛法

在吃完飯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所作的事務,都已辦妥,具足一切佛法。要結齋还念:「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飯食已訖,當愿众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愿众生  得无尽辯  广宣法要

假設在讲经說法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无穷无尽的辯才无礙,广大宣說佛法的要義,也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以上二十二愿,是到城乞食時,所发的愿。每一愿都为众生而发,令众生得到利益。

從舍出時  當愿众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從所住的舍宅,要外出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早日深入佛的大圓鏡智慧,所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時,才能永遠脫離三界的二十五有。

若入水時  當愿众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假設入水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智慧,能知过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因果。

洗浴身体  當愿众生  身心无垢  內外光潔

在洗浴身体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把外身的尘垢洗清淨,也要把內心的三毒洗清淨。这時,內外光明,而又清潔。

盛暑炎毒  當愿众生  捨離众惱  一切皆尽

在暑夏炎熱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捨離一切熱惱,把一切煩身惱心的妄想統統消除滅尽。

暑退涼初  當愿众生  证无上法  究竟清涼

在初秋涼風起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证得无上法,沒有熱惱,究竟身心清涼,脫離三界的火宅。

以上五愿,是乞食返归住处,飯食已訖,沐浴洗足時,所发的愿。

諷誦经時  當愿众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在諷誦大乘经典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要隨順佛所說的法去修行,不可背道而馳。要總一切法,持无量義,總持不忘,要牢記住经文和咒語。

若得見佛  當愿众生  得无礙眼  見一切佛

假設見到佛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无障礙的眼,也就是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能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人,有時候会得到五眼六通,能見一切佛。有的人,沒有修行,因为在往昔努力修行,有了善根,也得到五眼。不过,那是少之又少。修行还是根本法,修行有了功德,便会開五眼。

諦观佛時  當愿众生  皆如普賢  端正严好

在注意观仰佛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都像普賢菩薩那样的端正、庄严、妙好,令人見之,生起恭敬心。

見佛塔時  當愿众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見到佛塔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尊重众生如同尊重佛塔一样,受天人的供养。修行人,見到佛塔,一定要拜塔,或者繞塔,能得五种福:①來生得端正身。②得好音声。③得生天上。④得生王侯。⑤得泥洹牆。繞塔時,有五件事要遵守:①低頭視地而行。②不得踏蟲。③不得左右顧視。④不得唾塔前地上。⑤不得中住與人言。必守此規,否則无功德。

敬心观塔  當愿众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用恭敬心來观仰佛塔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一切諸天、一切人,大家共同來瞻仰。因为塔內是藏佛舍利的地方,所以要生恭敬心來繞塔、拜塔、观塔。

頂禮於塔  當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見頂

在頂禮拜塔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一切天人,不能見到塔頂,也就是「无見頂相」。这是八十种隨形好中的一种好相。在楞严经上說:「释迦牟尼佛說楞严咒的時候,從肉髻(頭頂凸起之肉堆)中,放出百宝光明。在百宝光明中,又涌出千叶宝蓮华,在千叶宝蓮华的上边,現出一位化佛(法身),坐在宝蓮华中。在这位如來的頭頂肉髻中,又放出十道百宝光明。在每道光明中,又示現十個恒河沙数那样多的金剛密迹護法神,一手擎金剛山,一手持金剛宝杵。尽虛空徧法界,都徧滿金剛護法神。在法会中的大众,仰起頭來观佛時,其心又畏懼又欢喜,求佛哀怜保佑,一心一意聆聽佛說法,这時「无見頂相」就是見不到佛的頂相。这位化佛,宣說楞严神咒。所以說楞严咒是佛法身所說的,妙不可言。修行人,一定要重視楞严咒,它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在这世界,若有人会誦持楞严咒,世上便不会有魔王出世。为什么?因为这楞严咒能降伏一切魔軍,能摧毁十大魔軍。

右繞於塔  當愿众生  所行无逆  成一切智

向右繞塔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所行所作,要順佛法而行,不可逆佛法而行。順是修行,可得智慧;逆是不修行,當然愚痴。如果所有无逆,便可成就一切的智慧。右繞是順,左边是逆,所以繞佛,繞塔都是右繞,在功德经上說:「滅一切煩惱,具足大威力,无漏六神通,斯由右繞塔」,繞塔能有这样不可思議的功德。

繞塔三帀  當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向右繞塔三帀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勇猛精进,勤修佛道,不要生懶惰心、不要生退轉心。只向前进,不可中道自画,半途而廢,是无成就。繞塔为什么繞三帀?表示恭敬三宝、勤修三学、息滅三毒的意思。又可以說代表三界,遠離三惡道,因为发菩提心,不会墮落在三惡道中。在五戒经上說:「旋繞三帀,表敬三宝,滅三毒。」

讚佛功德  當愿众生  众德悉具  称歎无尽

在讚歎佛功德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称揚讚歎諸佛功德,才能得到众德具足。要時時刻刻的称讚,輾轉不尽。

佛有万德庄严,三觉具備,所以为佛。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我們要讚歎佛的功德,將來也会有人來讚歎我們。所謂「讚人者人恒讚之」。在佛教中的儀式,在佛前誦持讚偈,就是称揚諸佛菩薩的功德。例如阿彌陀佛的讚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億,化菩薩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不应該有一种不正當的思想,說誦讚是唱歌,是佛前戲子。要曉得唱讚是恭敬佛,称讚佛的功德,可以增加自己的善根。

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那是很好的证明。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称讚如來、三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学、九者恒順众生、十者普皆廻向。我們在做早課時,必誦一遍。多数人是誦过便忘了,沒有经过腦海中研究一番,究竟做到了沒有?这一點,希望大家不要當歌來唱,敷衍了事,要依法修行。在佛前誦讚、禮佛、持咒,这都是成佛的根本法。能令菩提心增加,而結菩提果,也就是成佛。我曾经說过:「若是尽看人不对,便是自己苦未了,若是自己苦了了,看誰都是一尊佛。」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既然是过去的父母,要說众生不对,就是說自己父母不对。对众生不恭敬,就是不恭敬佛。要能这样的想,很快便众德悉具,毫无問題。

讚佛相好  當愿众生  成就佛身  证无相法

讚歎諸佛相好庄严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成就佛的身体,证得无相法。也就是无智亦无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每一相都要讚歎,每一好也要讚歎。为什么佛有相好庄严?因为佛在往昔時,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圓滿,而成兩足尊。

以上十愿,是習誦旋禮時所发的愿。出家作比丘,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发愿。生慈悲心,普度众生。

若洗足時  當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礙

假設在洗足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具足神足通的力量,所行无所障礙,愿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諸佛菩薩都是赤足,不穿鞋襪,为什么?因为印度在熱帶的地方,生活習慣是赤足,双足容易骯髒,所以每天要洗足。在金剛经上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飯食訖,收衣缽,洗足時,敷座而坐。」洗足是出家人的功課,如果不洗足,把佛堂踩得不清潔,这也是不恭敬佛。

以時寢息  當愿众生  身得安隱  心无动乱

在睡觉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穩,心无动乱。在臨睡之前,合掌念「南无观世音菩薩」数百声,念到沒有妄想,心中清淨,安穩入夢鄉。

睡眠始寤  當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顧十方

在睡醒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一切智慧觉悟,尽虛空,徧法界,周顧十方。睡觉的「觉」,就是令人要觉悟,不可貪睡。如果睡而不觉,就是糊涂蟲。佛的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就愛睡觉,有一天,被佛申斥:「咄咄胡为睡,螺螄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尊者受佛斥后,而生大慚愧心,遂发愿精进,七晝夜不眠不睡,导致双目失明,佛令他修乐見照明金剛三昧,專心一致修定后,证阿罗漢果,能观見十方的境界,如同观掌上果一样的清楚。这就是天眼的神通力。

以上三类,是寤寐安息時,所发的愿。愿众生早離沉迷苦海,不受輪廻之苦。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罗門、乾闥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聞緣觉,所不能动。

文殊師利菩薩,称呼智首菩薩說:「佛的弟子!假設你們各位大菩薩,要像前边所发的愿,要是能那样的用心,就能獲得一切殊胜不可思議的妙功德,增長法身慧命,而不退轉。便得到德无不備,行无不周的正等正觉,成佛的果位。」「一切世間的國王大臣,諸天的天王及魔王、大梵天王、沙門、婆罗門、乾闥婆、阿修罗、声聞、緣觉等等,他們都不能搖动你們的思想。換言之,你們的定力,已经超过他們了。你們的境界,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所謂『初地不知二地,乃至十地不知等觉』。因为你們是菩薩,所以二乘人的定力,不及你們的定力深厚。」(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2 : 凡是佛教徒,都应該发愿,依愿修行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华严经淺释94 : 將行披掛時所发六愿;澡潄盥洗的時所发七愿;乞食行道時所发的五十五愿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