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进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乐,多所惠利。哀愍  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

在精进慧菩薩說完諸法偈頌的時候,法慧菩薩又告訴精进慧菩薩說: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現在所問初发菩提心的功德,不是为自己而問,乃是为众生而問。你想令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益处,又得到永遠的安乐,又得到惠利。你有这种的慈悲心,哀愍  可怜世間諸天众和人类。代表他們來問关于菩薩所修的清淨法門。令众生能返本还原,恢復到本然清淨。

佛子。汝住实法。发大精进。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

法慧菩薩称一声佛的弟子!你已经住在实相法中,发心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晝也精进,夜也精进。你已经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已经证得眞正的解脫,已经到了无拘无束,无罣无礙的境界。你所問这种法,不久將來就和佛的境界相同了。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为汝於中說其少分。

法慧菩薩又說:請你審諦來聽!注意來聽。請你記之、思之、念之。我現在仰承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为你說这种法。不过,只能說无量无边中之少分而已。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发一切智心。应離痴暗。精勤守護,无令放逸。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已经发一切智慧的菩提心。应該遠離一切愚痴和黑暗(无明)。怎样能離開痴暗?要修禪定波罗蜜的法門。有了智慧光明,就把无明破滅。又要修精进波罗蜜法門,在最微細的地方,也要謹慎小心,勤加守護一切戒律。不准自己的身心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就是破壞道場。出家人不守出家的戒律,在家人不守在家的戒律,那成什么体統?把本有的地位都失去了。既然皈依三宝,就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不可誹謗三宝,不可破壞三宝。在道場中要守規矩,不可令他人生煩惱。就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可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种法,名不放逸。何者为十。一者護持众戒。二者遠離愚痴,淨菩提心。三者心乐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无有退轉。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六者不乐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业,而不愿求世間果报。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絕。十者恒善观察、自相续力。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应該常修習这十种法。就是念茲在茲,來注意这十种法,時時刻刻不忘了它。这就是住十种法,名为不放逸。是那十种法?就是①護持众戒:佛所說的戒品,要严持淨戒,謹慎護持,不可絲毫违犯,不可任意放肆。就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样的重要。②遠離愚痴,淨菩提心:若有无明煩惱,就是愚痴。所以要永遠離開愚痴,便有智慧。又要有清淨菩提心,上求諸佛无上道,下度众生出苦海。③心乐質直,離諸諂誑:菩薩的心是正直,所謂「直心是道場。」众生的心是彎曲,見到有錢有勢的人,便獻出恭維的样子,說些违心諂媚的話。好像狗見到主人一样,搖尾乞怜。还有一种人,專說欺騙人的誑語,无论对誰也不說眞实話。这种行为,是最愚痴的行为。但菩薩是遠離一切諂誑的。④勤修善根,无有退轉:善根要勤修,才能增長,否則就枯萎了。发菩提心,就是增長善根,好像用水灌溉一样。令它欣欣向榮,发菩提心,只有精进,沒有退轉。寧可死不退轉,要有这种堅忍不拔的意志。

⑤恒善思惟,自所发心:要常思惟自己所发的菩提心,是否在精进或是退轉?要審查一番,如果有精进,則勉之;如果有退轉,則改之。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造业?为什么要放逸?为什么要破壞道場?这些問題,是违背自己所发菩提心的初衷。⑥不乐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菩薩已经是聖人,所以不乐親近在家的凡夫或出家的凡夫。什么是凡夫?就是平凡的人,沒有智慧的人,不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凡是有煩惱的人,思想不清淨的人,都是凡夫。⑦修諸善业,而不愿求世間果报:菩薩愿作种种善业,但不求人天的果报。就是不希望做大富大貴的人,也不能希望生在諸天享天福。⑧永離二乘,行菩薩道:菩薩有慈悲的心腸,所行所作,都是利益众生为前題,所以永遠離開二乘法,專修六度万行法,以行菩薩道为宗旨。这就是菩薩的精神。⑨乐修众善,令不断絕:菩薩常做善事,为利益众生,沒有为自己打算。这种思想,永不断絕。⑩恒善观察,自相续力:菩薩常常廻光返照,檢討自己是不是发无明火?是不是不認眞修行?是不是沒有行菩薩道?是不是沒有种善根?这些問題,每天都要反省一次。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有罪过。不然的話,縱修到未來際也不会修成功。

修行人要行菩薩道,对人好,不是教人对自己好。我常对你們說:要能利益他人,就是被罵也好。不能利益他人,就是有人向你叩頭,也沒有意思。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利人,才合乎本師释迦牟尼佛當初說法的目的。因之,要時時刻刻观察自己行菩薩道的力量,是否相续不断?

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为住不放逸。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所有一切菩薩,若能認眞修行这十种法,就住在不放逸的境界,所以名为住不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种清淨。何者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沈不举。四者乐求佛法,无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观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无有高下。八者於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行居住在不放逸之后,便得十种清淨。是那十种清淨?就是①如說而行:菩薩无论修什么法門,都是依法修行,不会背道而馳。也就是絕不放逸,无违教法。②念智成就:在最初发菩提心这一念,就成就一切种智。③住於深定,不沉不举:清淨无染,常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時。」如果能常住定中,也不昏沉,也不掉举。也不貪執著,也不打妄想。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心清如水,平靜似鏡。这就是深定的境界。法界就是我,我就是法界,我和法界合而为一,这是入深定。到了这种程度的時候,在法界以內的事情,自然都知道了。④乐求佛法,无有懈息:菩薩欢喜求一切佛法,精进再精进,学習再学習,永不懈怠,永不休息。⑤隨所聞法,如理观察,具足生出巧妙智慧:菩薩无论在什么地方聞法,都用理智來观察來分析。理智好像明鏡,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照現出來。所謂「物來影現,物去影息。」能完全具足生出不可思議的妙智慧。

⑥入深禪定,得佛神通:靜坐到極點,智光則通达。也就是入深禪定。这時候,行者的脈搏停止(证到第一禪的境界),或者呼吸停止(证到第二禪的境界),或者念力停止(证到第三禪的境界),或者心識停止(证到第四禪的境界)。这是入深禪定的現象。在这境界里,好像死人一样,但是不会死。证到四禪境界,还是凡夫,並不是证果的聖人。这一點大家要注意,不可誤解。要勇猛精进,繼续入禪定。外道則入无想天。正道則入五不还天。这時,才是初果罗漢,或十住菩薩。到了这种境界,便得到佛的神通。⑦其心平等,无有高下:菩薩的清淨心,非常平等,一切的一切,也不分高下。⑧於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菩薩对於众生或者是上根利智,或者是中根普智,或者是下根鈍智,三根平等,沒有障礙之心。猶如大地一样,能生万物,平等利益。大地能負載四种重擔:一为大海、二为諸山、三为草木、四为众生。⑨若見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若能見到初发菩提心的众生,就应該尊敬他、承事他。猶如尊重承事和尚一样。和尚是最高尚最尊敬的出家人。⑩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对於授戒和尚、規範師、一切菩薩、一切善知識、一切法師,要常到他們的处所去、親近、尊重、承事、供养。不可懈怠、不可我慢。要报師恩,師恩如同父母恩。

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种清淨。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薩,居住在不放逸的境界上,得到这种清淨,故为此名。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发大精进,起於正念。生胜欲乐,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无依处。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无諍門,增广大心。佛法无边,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欢喜。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循規蹈矩,常不放逸。发大精进心,只向前进,不向后退。常起正念,不生邪念。常生殊胜的欲乐,就是求菩薩道,圓滿觉果。常修行不休息。对於一切佛法,心无半點執著。对於一切般若法門,能勤加修習,而不懈怠。能入无諍之門,不和人諍辯论,有忍耐的修养。能增加广大的菩提心。佛法无边,菩薩能順著佛法的道理去研究,了知一切的理论。能令一切諸佛,都生欢喜,而來讚歎。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欢喜。何等为十。一者精进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养,无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五者善能观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无倚著。七者常发大愿。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观自善法,心无增減。十者依无作門,修諸淨行。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又有十种法,能感动十方諸佛的欢喜而讚歎。是什么十种法?就是①精进不退:菩薩修行是晝夜六時恒精进,永不退轉。②不惜身命:为法忘軀这才是菩薩的精神。③於諸利养,无有希求:菩薩对於所供养的四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一切資养身体的东西,不希望多求,隨緣应供,不起分別心。④知一切法,皆如虛空:菩薩明白一切法,是由因緣而生,由因緣而滅,一切皆空,猶如虛空,沒有实在的体,所以不執著我,也不執著法。所謂「我法二空。」⑤善能观察,普入法界:菩薩善能观察一切法,普徧入法界一切門。

⑥知諸法印,心无倚著:菩薩知道以心印心这种法。雖然知道諸法之印,印证这個法是眞的。但是心不倚賴法印,不執著法印。⑦常发大愿:菩薩常发大智大行,大愿大悲,所謂「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愿地藏王菩薩、大悲观世音菩薩。」这四位大菩薩,代表菩薩的四大行愿。所以修道人,都要发大愿,愿就是法船。想從生死的此岸,经过煩惱之中流,达到涅槃的彼岸。必須坐大法船,渡过生死海,才能平安抵达佛境。修行不发愿,好像開花不結果的树一样,是无用处。⑧成就清淨、忍智光明:要成就清淨的心,非得修忍耐的法門。就是忍饥忍渴、忍寒忍暑、忍風忍雨。總之,一切的一切,都要忍受。所謂「能忍自安」,能忍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光明。⑨观自善法,心无增減:要观察自己所修的善法,於心不增不滅。对於善法或惡法,心不執著,也不增減。⑩依无作門,修諸淨行:依著无作門,來修一切清淨行。

什么是无作門?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的境界。換言之,无论修那种行門,不要執著那种行門。不執著就自在,这就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的道理。不是造作,一點勉強的成份都不存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修行就是修行。不要有这种的思想:「我为什么要修行?」什么也不为!就是修行。不想求什么而修行,无有所求。也不求開悟,也不求证果,就是修行。这就是无求修行。要为无求而修行,要为无作而修行,要为无貪而修行。不是說:「我修行为成佛。」如有这种思想,便是有作。

无作就是說我应該修行,我什么也不求。所謂「到无求处便无憂。」到无所求的時候,便沒有一切的憂慮了。为什么有憂慮?因为还有所求。为什么有所求?因为沒有滿足。如果滿足,还求個什么?譬如,想行菩薩道,在沒有行菩薩道的時候,觉得要行菩薩道。已经行菩薩道的時候,这便叫无作門。我們佛教徒的責任,就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保護众生。我們的責任,就是讲经說法。我們的責任,就是聽经聞法。因为我們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要來聽经,不管明白不明白,都來聽经,这是无作聽法。聽经要自然,而无貪求。明白我也來聽经,不明白我也來聽经,这样就是无作,不勉強,很自然,要修行一切清淨的行門。

佛子。是为菩薩住十种法。能令一切如來欢喜。

佛的弟子!这是菩薩所住的十种法。使令十方諸佛生大欢喜心,而來讚歎: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眞是佛子呀!

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欢喜。何者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无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罗蜜。安住諸行。安住大愿。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观一切法。皆无所住,猶如虛空。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薩,又有十种清淨法,可以使令十方諸佛生大欢喜心。是那十种法?就是所說的①安住不放逸:就是安住在无生法忍上。什么叫无生法忍?就是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②安住无生忍:③安住大慈:慈能給众生一切的快乐,所謂「无緣大慈」。④安住大悲:悲能拔众生一切的痛苦,所謂「同体大悲」。⑤安住滿足諸波罗蜜:所修的六度或十度,都能滿足无缺。⑥安住諸行:菩薩所修六度万行,都有成就。⑦安住大愿:菩薩守護自己所发的大愿。⑧安住巧方便:就是善巧方便的法門。⑨安住勇猛力:就是勇猛精进的力量。⑩安住智慧:安住在一切智慧上,观察一切法,不著一切法,猶如虛空,一无所有。

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欢喜。

佛的弟子!若有一切諸菩薩,能安住在这十种法上,就能使令十方諸佛,皆生大欢喜心。來讚歎、來灌頂,成就法王子。  

佛子。有十种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庄严波罗蜜道。三者智慧明达,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離。五者常行精进,无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九者於地地法門,心无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可以令一切菩薩速入十地位。是什么十种法?就是所說的①善巧圓滿,福智二行:就是福慧双修,福也圓滿,智也圓滿。福慧双足,就是佛,所謂「兩足尊」。②能大庄严,波罗蜜道:就是躬行实踐,身体力行,去修到彼岸的法門。③智慧明达,不隨他語:能修般若的法門,就能獲得智慧光明,通达无礙。有了智慧,不会隨順他人不正確的語言而轉动。所謂「八風吹不动」。④承事善友,恒不捨離:要承事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供养善知識。要聽善知識的教化,聽善知識的指导。不可貢高我慢,不可嫉妬障礙。种种不良的習氣,种种最壞的毛病,統統要剷除清潔。把它連根拔出,永不復生。要恒常不捨離善知識,善知識是导師,能教导如何離開貪瞋痴,如何能依法修行。⑤常行精进,无有懈怠:研究佛法,常行精进,不可懈怠,只有向前,沒有退后。⑥善能安住,如來神力:能聽善知識的教化,才能精进不懈怠,才能安住在諸佛神通力量上。⑦修諸善根,不生疲倦:修行一切善根,貫徹始終,不生疲倦心,不生懶惰心。⑧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用深般若的大乘法,來庄严自己。也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⑨於地地法門,心无所住:在十地中每一地的法門,心不住於法。⑩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善根方便,都是共同一個体性。

佛子。此十种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佛的弟子!在前边所說的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諸菩薩很快进入十地的地位,乃至等觉和妙觉的果位。

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应善观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观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

再說一遍。佛的弟子!一切菩薩初住十地的時候,应該善於观察一切的境界。要隨順所有八万四千法門,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有的甚深智慧,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修的因,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证的果,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得的境界,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得的力用,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示現,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分別,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所得,完全善於观察,知道所有一切法,不離自心。因为不離自心,所以就不執著。菩薩能这样知道諸法实相之后,就能证得十地,能安住在十地的地位。

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应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广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无边广大佛事。是故宜应常勤修習。无有休息。无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庄严。入菩薩地。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些大菩薩,他們都作这样的思惟:「我們应該很快地证入十地的地位。为什么緣故?因为我們若能在各地中住,能成就諸佛广大功德。具足功德之后,漸漸便能进入佛地的果位。住在佛地之后,就能做无边广大的佛事。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們应該常勤学習,不可休息、不可疲倦。用諸佛大功德而作自己的庄严,就入到菩薩的地位。」

佛子。有十种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众生意。二者持戒清淨,无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无有穷尽。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无迷乱。六者分別了知,无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无所著。八者其心不动,猶如山王。九者广度众生,猶如橋梁。十者知一切众生,與諸如來,同一体性。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是那十种法?①悉捨資財,滿众生意:菩薩把所有一切資生的財產,都能布施於众生,甚至內財的頭目腦髓,或外財的國城妻子等,統統布施。要行菩薩道,就是犧牲一切,滿足众生的意愿,能这样就得到清淨。②持戒清淨,无所毀犯:菩薩所受的戒,一定要严持,永不毀犯。依戒修行,才能三业清淨。③柔和忍辱,无有穷尽:菩薩修忍辱的法門,能忍辱就柔和,对众生不会发脾氣。修柔和忍辱,沒有穷尽的時候。柔是柔輭,和是和氣,所謂「柔能克剛,弱能胜強。」以柔和的慈悲來感化剛強的众生,令众生反迷归觉。忍是忍耐,辱是侮辱。要忍耐人为的侮辱。好像有人罵你,或者有人打你,都要忍受,所謂「逆來順受」。甚至有人誹謗你,破壞你的名譽,都要修忍辱波罗蜜,認为是善知識。作这种想,則可处之泰然。④勤修諸行,永不退轉:菩薩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勤加修習种种行門,精进又精进,永遠也不退轉。

⑤以正念力,心无迷乱:菩薩修禪定(正念力)的法門。有了定力,心不顛倒,也不迷乱。遇到境界,分析清楚,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这就是正念力的功能。⑥分別了知,无量諸法:菩薩修般若法門。以般若智慧來分別來了知一切諸法实相的道理。以上是六度的法門,修行清淨,就得到波罗蜜(到彼岸)的境界。⑦修一切行,而无所著:菩薩修行一切行門,也不著住在所有的行門上。如果在心中想,我修的是什么行門?那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不能解脫。⑧其心不动,猶如山王:菩薩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猶如須彌山王一样,其心不会被境界所搖动。⑨广度众生,猶如橋梁:菩薩所修行的清淨法,就是要广度众生,離苦得乐。好像橋梁一样,利益人行,從生死河的此岸,走到涅槃的彼岸。⑩知一切众生,與諸如來,同一体性:菩薩知道众生和諸佛是一体。所謂「心佛众生,三无差別。」因为众生一念无明,就迷惑了,在輪廻中旋轉,而不停息。佛是不迷惑的聖人,所以出離三界,不生不滅,法身永在。所謂「悟者是佛,迷是众生。」这十种法,是修行人必修的行門,人人修成功,人人就是佛。

佛子。是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

佛的弟子!这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行,都得到清淨。

菩薩既得行清淨已。復獲十种增胜法。何等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胜,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进,恒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无異。七者心恒安住,无上大悲。八者如实观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

发菩提心的菩薩,既然得到清淨行之后,又獲得十种增加殊胜的法。什么是十种增胜法?①他方諸佛,皆悉護念:十方諸佛,都護念加持这位发菩提心的菩薩。②善根增胜,超諸等列:初发菩提心的菩薩得到清淨之后,善根就会增長。不但增長,而且又殊胜,乃至超过其他菩薩所有的地位。所謂「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③善能領受,佛加持力:菩薩得到增胜法,善於能領受諸佛的加持力。也就是心中不动不搖、不欢不喜、不悲不哀,以三昧定力來接受諸佛所加持的神力。我們学佛人,或者在打坐、或者在念佛、或者在誦经、或者在持咒,在这時候,觉得自己的頭发好像被風所吹动。或者觉得頭上似有蟲子在爬动,若有这种的感觉,那就是諸佛用手來摩你的頭頂,令你出離三界。總而言之,修行的功夫到極點,就能蒙十方諸佛菩薩來加持,賜予一种力量,而得到超人的智慧。

④常得善人,为所依怙:菩薩能常常得到善知識作为依靠,作为怙恃。好像小孩依靠父母的保護,得到安全感。⑤安住精进,恒不放逸:菩薩是严守戒律,絕对不犯規矩。他安住在精进中,身精进、心精进,不会懶惰、不会放逸。⑥知一切法,平等无異:菩薩知道一切法,雖然不同。但是本体平等,沒有兩样。一切法都是教化众生了生脫死,证入涅槃的法。所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⑦心恒安住无上大悲:菩薩的心,常安住在无上大悲,來拔出一切众生的苦,所謂「同体大悲」。菩薩有这种思想,众生在受苦,等於自己在受苦一样感受。⑧如实观法,出生妙慧:菩薩常思惟常观察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能生出微妙的智慧。⑨能善修行,巧妙方便:菩薩有种种增胜的力量,又能善於修行,修行善巧方便的妙法。⑩能知如來方便之力:菩薩能知道諸佛所有方便的力量。

佛子。是为菩薩十种增胜法

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薩十种的增胜法。有行淨的因,就得胜法的果。就是他力胜、自善胜、深定胜、同行胜、助道胜、眞智胜、意乐胜、观慧胜、修行胜、增进胜这十种增胜法。(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