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37:阿赖耶识的来源: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3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684pnkz6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经37:慧律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3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诸位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61页最后一行。【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的熏习,它太微细了,凡夫二乘人难以理解跟体悟,所以称为不思议熏,这种熏习它是微细到难以觉察,这不思议熏就是由真如受无明的熏习而转变成妄,由真起妄叫做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无明的熏习。

用一个例子你比较容易理解。譬如说你洗完澡,换完了衣服,你的衣服都很干净,头发也洗过了,也喷得香香的,那么你只要走进去那个卖鱼的市场,那个腥味很重的,你这样走过去,时间稍微停留一下,你统统不要去碰那个鱼,你这样走出来,它就有鱼的腥味。这个熏习是很可怕的东西,一熏习就变成无明的种子,叫做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也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熏习以后呢?变成现识,所以是现识因。诸位!现识,做一下笔记,就是指阿赖耶识,“因”,补三个字就更清楚,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喔,那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所产生、生起的因,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真如受到无明的熏习,称为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就变成现识——也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接下来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这个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原来,我们要找这个阿赖耶识的来源,原来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产生微细的妄动而来的。

【注释】“不思议熏”:“不思议”之“思”是思想,“议”是议论,是指语言。“不思议”即不可思议,亦即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因为它的境界非常地微细,所以在座诸位,学佛的人不能一直落入语言文字,或者是妄想,来揣测圣人的境界,而变成一种辩论的方式,那个没有办法辩论的,所有的辩论只是跟内心里面那颗无明过意不去而已,真正悟道了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呢?就不会把它化作语言文字上的诤论,所以悟道的人进入毕竟空寂的人,他不会跟人家辩论,也不会在网路上论战,因为那个会讲不完——你讲体,他用相用来讲;你用相,他用体用来讲;你讲因,他用缘跟果来讲;你讲果,他讲因跟果来谈;你讲事,他讲理;你讲理,他讲事;你讲有相,他讲毕竟空;你讲大乘用小乘来破,你讲唯识他用中观,你讲中观,他用唯识……

在座诸位!不必硬把不相关的思想体系扯在一起,硬要去把它整合或者是讨论唯识有唯识的理论思想,中观有中观的思想,天台有天台的五时八教,四化有四化法自我的判教,那么贤首华严有自己小始终顿圆的判教,不必硬把它牵扯在一起,变成了纠缠不清,每一部经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跟背景发展不一样。譬如说我随便举一个例子,你主张性善还是性恶呢?还是性善性恶本来具足呢?都有人主张。所以佛法,他不见性的时候……见性就把自己升华成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整个心,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悟道的人没有任何的诤论,诤论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或者死在法上的名相而已——你用权教来讲,我用实教破你,你用讲实教,我用缘起世俗谛的权教来破,讲不完,讨论不完,诤论不完。我们一定要懂得歇即是菩提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做一个修行人就必须要很大的涵养跟忍辱,就像佛陀一样,佛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也不能理解佛,也希望把佛打败,佛也是保持沉默,因此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简单讲就是佛的境界,唯证相应的东西,不是用语言来讨论的,或者是文字能够记载的。“熏”,为熏炙、熏染、熏习之义、指诸识受无明之染,犹如以香熏衣:衣上虽不见香,然而香味却浓郁可闻,决定无疑。若以其它味道之物熏衣,亦是一样。如是,诸识受无明熏后,诸识中虽不见无明在其上,但无明之味已在其上,毫无疑问。

举个例子,如果你常常发脾气,你发习惯了,你的心中并没有无明这个名相,但是事实上所发出来的这个脾气,就是卡了一层厚厚的无明这个氛围,因此卡在无明里面,那么很难去摆脱这个无明的这个味道,它又不是色、声、香、味、触、法,它只是妄动,所以习气一培养成就非常地难改,因此要好的善知识,必须要好的道场,还有远离恶友、不善之友。又如人亲近恶友,这个很可怕的,诸位!一个人一辈子交到一个坏的朋友,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交到一个恶知见的朋友,那就麻烦很大,在一个人佛学思想尚未成熟跟深刻的体证的时候,要碰到那个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自己又没有能力分辨,去的话你第一次听,哇!这个人太伟大了!把他奉为圣人,但是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了,可是有时候一个人在著迷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拉都拉不回来,一定要让他一直转转转,转到让他的思想慢慢地成长,才有一天发现:哎呀!我亲近的这个不但不是善知识,而且是坏佛正见的恶知识,等你离开以后,那个团体会群起攻击你,说你是叛徒。

在座诸位,真正的正法,没有人这样子的。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有缘,就是缘近;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没缘,那么就是没办法,随个人的因缘,法分有缘无缘,并没有恩怨的东西,这个才是佛陀真正的正法。所以亲近恶友,其人身上虽不见恶友之形,然其言行思想已有彼恶友之分,亦毫无疑问,以其已受恶友熏染故。你注意听!注意看!这一句话很重要。那个师父上台,一直批评别人、攻击别人,讨论不完别人的是非恩怨,他的徒弟就照着学,很容易从他的徒弟看到师父的影子;可是如果他的师父严格禁止说是说非,能够严格禁止,摄受自己的三业完全清净,他教出来的徒弟没有一个人敢去碰到一句的恶口,因为他受到上人的熏习,是非常严格持戒的,他牢牢记住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他一句都不敢碰,这个就是亲近善知识跟恶友有天壤之别。他们认为习以为常,攻击别人毁谤别人否定别人,他习以为常了,没有感觉到什么,因此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是挺重要的,因为那个氛围就会让你冥冥当中受到熏习。

受善友熏,亦复如是。又,俗之所谓“熏陶”者,盖本于此,“不思议熏”,为指真如受无明熏习,而成现识(阿赖耶)言,阿赖耶识在《大乘起信论》叫做染净和合,以真如实不可熏而受熏,在座诸位!在佛教教界有两派水火不容:有一派认为真如可以熏习,有一派是坚持真如不能熏习。讲真如可以熏习的,他认为真如也有真如的种子,如果真如不能熏习,那我们听经闻法做什么?这个就是熏习真如啊,熏习真如。另外一派就是说,真如如果可以熏习,真如就变成一种生灭,怎么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熏就是有能所,熏就是有妄动,熏就是有生灭,叫做熏。有能熏一定就有所熏,所以真如不可熏,真如亘古以来从来没有增减,真如不可熏。那么,另外一派的:真如可以熏,我们从善知识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我们从善友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慢慢慢慢地这些增上缘化作亲因缘,真如一样有种子,有真如的种子。这两派水火不容,这个就是没有证量就会变成这样子,其实如果我们证悟了,体悟到涅槃妙心,你可以享受这种清凉地,其实没有必要落入熏或者是不熏。故此熏实非言思所及,故称此种熏为“不思议熏”。复次,“思议”可说是凡夫的境界,而不思议可说是佛菩萨的境界,以凡夫著言说戏论故,而佛菩萨已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真际。所以真正的圣者没有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可思量,叫做不可思议,所以言语道断叫做不可议,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两句加起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议。真际就是真如实际,叫做真际。

“不思议变”:指真如受到无明熏后,变成现识阿赖耶识。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虽不变,然亦能随染、净缘之熏炙而现有变,以此变乃真如不变中之变,非言思所及,故称为“不思议变”。在座诸位!这里要附带说明的,也就是没有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用语言去诠释,很无可奈何的。讲不变中之变,或者变中的不变,都是一种权巧方便,没有体证的人,也只能这样子在语言文字上里面稍微地理解的一下,慢慢慢慢地去契入,去契入。诸位!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诸位!这个很容易让初学佛法掉进去“常见”,这个永恒不变是一种方便语,如果永恒不变,如何依体起用,如何体用一如,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不变的东西,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体等如虚空,相无量庄严,用无量的妙用,所以讲不变,不变怎么作用呢?因此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去诠释那种证量的解脱境界是什么,没有办法,那么唯有熏习慢慢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来体悟,到了有一天,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你就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喔!原来如此!你的内心那种圆满的境界就显现出来。生命追求任何相的东西,都不圆满,你要放下相的东西,生命要追求那个追求最圆满的东西,圆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所以追求佛道,就是走向生命最圆满的东西,只有这种圆满的清净自性,是生命当中最圆满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有能所俱是戏论,都有遗憾。

简单讲,依靠相来过快乐的日子,一定会跟着痛苦,没有任何的例外,跟着清净自性来过日子,就不一样了: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这个是生命当中的觉醒和最究竟圆满的地方,人才要学佛嘛。所以不学佛的人,他在不圆满的世间里面不能够理解生命当中有一种最圆满最清净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的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不知道!《胜鬘经》这么说:“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难可了知。”唯证相应故。只有证量的解脱境界,才有办法来讨论这个,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你跟一个他死在这个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不晓得法的语言文字空无自性,就会像大慧菩萨这样列出一百零八问,一直问……佛告诉他:每一问都是空无自性,是你本身那个问的本身的问题,简单讲就是没有证到真如究竟的平等心性,他就会有种种的疑问,而且会死在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佛佛道同,佛有什么疑问?佛没有疑问,是不是?十方三世佛从来没有疑问,为什么?自觉圣智啊,因此释迦牟尼佛说,说法四十九年从来没有说一个字,就表示法离文字,真如自性法犹不净,立一法、立语言,那就不净,立文字就是不净,因此学佛法,能够达到最究竟圆满的人,他就像佛一样时时刻刻进入清凉地,解脱自在地,也不会跟人家辩一个长短,就是指这不思议的熏变。

【义贯】“大慧,”真如受无明的“不”可“思议”的“熏”染,“及”真如本体实恒久究竟不变,而现有变,这种“不”可“思议”的不变之“变”,“是现识”(阿赖耶)生起之“因”。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取种种尘境,这个种种前面要加:内跟外,内也就是取落下来的影子这些法尘,外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攀缘六尘的这些实境,所以取内外种种尘境,“尘”的后面加一个:境界,简单讲这个就比较粗糙了,取内外种种尘境,简单讲就是无时无刻不执,没有(不)执著,无时无刻都在执著内的影像这些法尘,外的实境,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这个妄想就是无明,无始无明这个妄想来熏习,也就是说自无始以来,注意哦!什么叫妄想?就是念念不断,能所不断,取境不断,妄念不断,就是什么?无明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所用的统统是无明,强大的无明就变成定业,就是我们一出生,好像有冥冥当中有一定的命运被安排了,这在佛教界里面讲的“定业难可转”。“定业难可转”接近于世间的命相学里面“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无量劫来造了非常强大的无明的业的时候,强大的业就会雕塑成今生今世的命,而这个命就很难去改变,除非学佛。

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可以改变命运。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的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有几个重点,什么叫妄想熏呢?就是念念不断的妄想,能所不断的妄想,取境不断的妄想,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妄念,不断的妄想,这些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完全是无明所产生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不可思议的真如用不出来,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无明在作用。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学佛的人可以超越跟解脱的,简单讲就是这样。如果无明的业用太强大,就算你今天学佛学得不够深,下的决定心决定力也不够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破除无量亿劫来无始无明的业用,那太难了!所以,学佛唯一的就是坚持,坚忍不可动摇。

是分别事识因,这两种一个是内跟外取种种的尘境,内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诸位!分别事识前面补一下: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之因,因就是生起之因,那么这个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就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那么这个“事识”,也就是说一种执著,那么唯识学里面的来源,也是根据《楞伽经》的一部分,那么后来大乘佛教把唯识学再展开来,更加地讨论,在中国的祖师更加地把唯识学,变成更加的微细跟圆满,所以有《成唯识论》等等这一些的产生,那么因此在这个唯识学里面,有讲俱生的我法二执,还有分别的我法二执。俱生的我法二执,是先天性的我法二执,还有后天性的分别的我法二执,这个是在唯识学里面又把第七意识深入去探讨,那么在这呢?也就是分别是对境,因此,附带的分别跟执著是同时讨论,简单讲没有外境的执取,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就灭,在这个《楞伽经》是这样子的。因此没有刻意地去把第七意识特别地发挥,是依附在于分别——这个第六意识,里面同时存在,是这个意思。

好!那么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就是前七识生起的因。所以在座诸位,再念一遍。大慧!取内法尘、外种种的实境,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能所妄想不断,取境妄想不断,妄念妄想不断,因此产生强大无明的业因跟业用,因此一切众生统统束缚在业,定业很难、难可转动,除非修行。所以这两种取著于内外的尘境,这个是前七识分别事识生起之因,生起之因。

好!诸位再回忆一下。翻过来,161页,看经文。这两段经文就直接再解释,你就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大慧!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真如受无明熏习,它是不可思议的,凡夫二乘人难以了解跟体证,因为它太微细,以及不思议变,真如受无明熏后,变成了,怎么样?现识因——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大慧!取内外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是怎么样呢?什么叫妄想熏习呢?是什么意思?是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自无始以来能所妄想不断,自无始以来取境界不断,自无始以来妄念执著分别不断,这是无明的业用,很可怕的。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产生的原因。所以前面是指第八意识产生的原因,阿赖耶识第八意识产生的原因,生起之因。这个是分别事识前七识所产生的原因。

【注释】“取种种尘”:这是指前七识(分别事识)摄取种种尘境。这里的“尘”,不只是外尘,亦有现识所现之境界——其实,若依究竟之义来看,分别事识所攀缘的,都是自心中物,都是赖耶心体(现识)上所现的一切相——因此第一义才说:实无外境,皆是自心所现!这一句你要补上,这一句话你看不太懂,我再补上,所有的正依二报,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一切现象,它无实体事得,简单讲你执取外境,其实就是执著你的第八意识所显现的外境,那外境其实就是你的心,在究竟义来讲并无外境,因为执著才分五蕴身是“我”,外境是四大,四大所构成的山河大地是外境。在座诸位!其实详细了解一下物理科学,我们这个色身是少许的四大,跟外面的四大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执著才分割切割说:这是“我”的四大,这是外境的四大,究竟义来讲内四大外四大,空无自性不可得,这个时候你分内跟外,是凡夫的妄想颠倒跟执著,因此佛经有一句话: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我们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这个五蕴身,还有山河大地,其实是究竟平等的,空无自性的,没有内外的,但因为妄想颠倒执著,执著这个少许的四大,变成妄认为这个“我”,就变成内四大,还有外四大,真的有内跟外吗?没有的。因此,所有的内跟外,都是无量劫来所造的业力所影现出来——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

因此,在座诸位!你今天看到的五蕴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不可得。你今天看到山河大地在外面,其实空无自性不可得,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并无外境,没有外境的,这个是佛的究竟义,所以修行与外境无关,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如果你想要入佛的境界,在座诸位!不可起心、不可分别、不可动念,没有妄想,没有任何的颠倒,歇即是菩提,所有的妄动都没有意义,因为那是你的心在妄动,那么我们就了知,与一切境界无关。那么修行就抓到重点了。如果有的佛弟子,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他能够坚忍,就算有人拿那个粪便,污秽的粪便向他泼洒,污秽的是粪便,不是(被泼洒的)那个人,他守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这是佛陀的圣弟子最了不起的地方。一个修行人纵然人家用粪便泼洒你,污秽的是粪便,与你无关的,因为你是如此的圣洁,不净的是粪便。

那么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坚定忍辱的人,不管任何一个人,用污蔑的角度来毁谤你,用轻视的角度来毁谤你,你一样是圣洁的,从完美当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这个就是圣人,所以说在经典里面讲,圣者不可毁,圣人是不可随便毁谤的。毁谤一个凡夫跟毁谤一个圣人,这个罪是天壤之别的,圣人是表法的,他是法身慧命的指标,毁谤圣人会断众生的慧命的;毁谤凡夫的话也结了不好的恶缘,但是两者的罪是天壤之别,不然你谤佛看看,那个无间地狱一定少不了你。所以佛陀还有佛陀的圣弟子,菩萨,这些大阿罗汉贤不可毁,不能、不可以随便毁谤的,因为他是法身慧命的指标,他是表法的。

“无始妄想熏”:“妄想”,就是无明。无明的熏习,自无始来,念念不断,故称“无始妄想熏”。

【义贯】“大慧,”摄“取”内外“种种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之“熏”染,这两种旁边写:内外。这两种“是分别事识”(前七识)生起之“因”。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注意听!大慧!如果,“覆”就是覆盖。覆盖了,“彼”是指如来藏。如果覆盖在真识,真如之识,也就是说如来藏上。大慧!如果覆盖在如来藏上的真如之识,种种不实之诸虚妄灭,前面补三个字:现识中。现识中种种不实之,后面补两个字,不实的境界,无论是内心产生妄想的境界,或者是外在看到的实在的境界,其实统统是虚妄的。诸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内外,外在的看起来是实在的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动物、矿物、植物,这外在的相也是虚妄,内在所执取的记忆,过去现在未来仍然是虚妄,所以这现识中种种不实的境界,诸虚妄,补两个字:习气。灭,这个“灭”的旁边写四个字:由修而断,因为修行而断掉,“灭”就是灭掉这些妄想跟习气。

整句的意思是说,现识当中有种种不实在的境界,种种的内外虚妄的习气,因修行而断掉,在座诸位!用断或者是灭是一种方便说,意思是了悟相本空,不是真的去除灭它,相不必除灭,了相体性不可得空无自性,这个叫做断,叫做灭,不是把相除掉,不是这个意思,用断跟灭,你一定要了解,体证到空无自性,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这种灭、这种断,这种除,不是干掉这个相,不是这个意思,是了相、体不可得,叫做断,叫做灭,所以了一切相内外皆是虚妄习气所构成,而由修行而断掉,而灭掉。则,看底下,则一切。根,就是指六根,识就是指八识,这个六根跟八识,缘内外境是生灭之因,执取一切的内外相,灭是什么呢?就是和合生灭之相也灭了,注意听喔!这个灭是指和合生灭之相也灭了,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也灭,注意喔!真如之体不灭,是生灭和合生灭之相灭,真如之体不可灭,真如之体如果灭的话,那就外道,叫做断灭见了,那就变成断灭见了,是名相灭。就是相,注意!灭就是生灭,后面补两个字,叫做:已灭,这是指阿赖耶识,是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后面再补上,但是真如不灭,是这个意思,只灭妄相,就是不再有妄执这些假相,内外种种的虚妄之相,透视一切相皆是依他起性不可得,因此灭,注意喔!灭是指灭阿赖耶识的生灭之相,不是灭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如果连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灭掉了,那麻烦大了,那谁来成佛呢?没有这个体,你修什么行呢?发菩提心就是要成真如啊,成就真如之体啊,那你发菩提心也不能成佛,变成外道的断灭见了。

整句的意思,师父再解释一下,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实在是有一点困难。大慧!如果把覆盖在彼如来藏真如之识,在现识当中种种不实的境界、诸虚妄的习气,因为修行而断而灭,那么则一切六根,还有八识这个和合生灭之相也就灭了,但是真如不灭,因此是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真如不灭,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因为有真如的体,才能修行才能成就佛道,所修行的善业,也才能够聚集起来,所修行的善根就不会坏。

【注释】“覆”:就是覆盖。“真识”:即如来藏。“种种不实诸虚妄”:即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及虚妄习气。“相灭”:指阿赖耶(现识)的“相生灭”灭。因此,真如智慧的体性它是不会灭的,修行正是要开发出真如智慧的体性,叫做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义贯】“大慧,若覆”盖如来藏(“真识”)之上的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及“诸虚妄”妄想习气,由修断而“灭”,这个“灭”,注意!不是灭掉那个相,是心中无相,了相空无自性不可得,证得体性本空,不是把那个妄相把它干掉、除掉,诸位!那个也是妄,相现前是妄,除掉相还是妄,所以心中自然无相,那个是“真”,“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亦“灭”,这称为现识(阿赖耶)的“相”生“灭”。已灭。

接下来,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这是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最重要的项目。经文【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这一段很难,而且特别重要。这一段是断妄归真,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所有的修行都是要断妄要归真,这正是这一段。但是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非常难,几乎无法理解,师父慢慢地讲,你体会多少算多少。

大慧!相续灭者,意思就是说比较微细的,诸位!在相续的前面加两个字,叫做:流注。这样你就有一点概念了,意思就是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相续生灭灭之,叫做灭者,就是修断令灭。大慧!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断令灭,因为修行令相续生灭灭已。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接下来就是告诉你怎么样把相续流注的微细相续灭,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这分两个角度。先讲第一个角度,如何来灭掉相续断妄归真呢?㈠相续。诸位在这里要标号,㈠相续所因灭,意思就是相续所依之因若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就灭。㈡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前面一种相续所依之因若灭,那么相续则灭,这是因灭则相续灭。接下来,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依从之因灭,所依从之因灭在旁边写:就是依根本无明,所依从的根本无明之因灭,以及所缘,这个“灭”的前面再补上一个字:亦,亦灭。所从灭以及所缘亦灭也灭,所依从的根本无明之因灭,以及所诸识流转之缘也灭,因灭缘也灭,则相续灭,诸位!则后面补两个字:则诸识相续灭,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则相续灭,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灭相便灭。

大慧!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就是这是为什么呢?意思是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灭,就是指前面那两段,第一段是因灭,第二段是指因跟缘都灭,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灭,能令流注生灭便灭,这是为什么?是其所依故,注意听!“其”这个字是指诸识流注生灭,依何而有生灭?是因为:⑴根本无明,就是依因。⑵依自心所见的缘,缘就是外境。依自心所见的缘,无论是心相,或者是外在实际的外境,都是自心所见的这个外缘。也就是依根本无明和依自心所见的缘——就是外境。所以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诸识为什么、依靠什么而有生灭?是依靠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缘之境,妄念不断,所以诸识它流注有种种的生灭。

A、依者,标A,依者谓无始妄想熏,意思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依”就是依因,依什么呢?谓无始妄想,无始妄想,熏就是熏习,无始妄想在旁边写:根本无明为因。所以依者,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是什么?意思就是依无始妄想根本无明为因,这样来熏习。

B、缘者,缘就是诸识流注之缘,前面是因,诸识流注之因,流注生灭之因,现在是诸识流注生灭之缘,不但有诸识流注生灭的因,还有诸识流注生灭的缘,缘是什么?诸识流注之缘者,谓自心见,诸位!这个“见”前面加一个字:所见,所见后面补几个字:所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不但无始来根本无明为熏习的因,无始妄想根本无明为因,就像树木的根,那么缘者就像树枝,这个根本无明就像树干,这个无始妄想熏就像树干。缘者,就是怎么样?就是树枝,就是枝末无明。所以无始妄想熏就是根本无明;自心所见,这个是枝末,枝末无明。有树枝——有根本的树干,它一定会有树枝。根本无明叫做无始妄想熏,为树干,因为它太微细了,难以了解。B,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诸识自心所见种种的虚妄分别的境界,意思就是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由这个变成粗糙的缘,而令诸识流注生灭不断。所以诸识流注生灭,是因为无始妄想根本熏习,还有诸识流注的缘,有了因有了缘,因是无始根本,缘是见种种的虚妄境界。识境妄想,识境在旁边补五个字:识所缘之境,意思就是识所缘之境,这会产生什么呢?这会产生严重的妄想,识所缘之境,所以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忙碌的,白天能所不断,晚上眼睛一闭起来,就浮现在我们的梦境当中,我们也很忙,换句话说,歇即是菩提,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唯佛。这识境是什么意思?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原则,这是指自心所见种种虚妄的分别境界,这个就是识境妄想,识所缘境会产生种种的妄想,所以识者能缘,识者变现,识者所现,识者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无量劫来含藏在第八意识当中,善恶无记种子这个都是识还有识种的功能,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是什么?都是指识,识所缘之境。

好,我们再把经文念一遍。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师父现在把它贯串起来,这一段是断妄归真,是修行的重要项目,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不厌而烦就是希望你成就佛道。

大慧!(第一、)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断,令相续生灭灭已,那么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微细的流注生灭的相续就灭。第二、所依从之因若灭,以及所依从之缘也灭,这个诸识的流注生灭,怎么样?诸识的相续流注生灭便灭。大慧!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是其所依故,这是因为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呢?A、依根本无明,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因为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熏习。B、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什么?因为自心所见到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不但根本无明那个微细难以了知,让我们识生灭,还有凡夫妄想的众生见能所的自心所见的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也让我们识境妄想,识所缘的境继续流注、继续妄想,从来没有停止,简单讲因为有因,还有缘两种条件,识才有生灭,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相续灭者”:“相续”,即流注,亦即诸识之微细生住灭相。“灭”,是修断。“所因”:所依之因,即无始戏论熏习,即无始根本无明习气,亦即无始戏论习气,什么叫做戏论?戏论就是增加生死,于生死了无益处叫做戏论,此为诸识微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有了因,依因。“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从”,亦即上之“所依”。“从”,即依从之义,故“所从”亦即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即根本无明。“所缘”,为诸识流注生灭之缘。因为依因还有依缘,依根本无明为因,依枝末无明为缘,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枝末无明就是能所取境,那么诸识流注生灭之缘,缘就是能所取境,依根本无明之因以及能所取境的缘,因与缘若皆灭,则流注生灭便灭。

我们今天要了生死,为什么叫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一切相皆能令你的识心分别继续奔腾,一下子情绪高潮低潮,爱恨交织,完全没有忍辱,稍微忍一点,就是常常讲:你不要挑战我的耐性,那就表示他的耐性仅止于此而已。因此,人一碰到自己利害关系的时候,佛就摆在一边,无明就作主了,对不对?我没有干掉你算很好了,你还想伤害我。这没有办法,所以那个修行之所以困难,难在这个地方,很容易看到众生的缺点,而自我烦恼,他把别人的痛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笨?把别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无能,为什么这么的无知?不知道对方的缺点自己负责,你千万不要在生灭法里面,变成注入一股执著;这个又变成他的缺点,变成你的生灭的因缘,不值得。学佛要学聪明一点,所以不去看别人的过失,也不要落入语言文字里面,自己享受这一颗真如,无论天地万物变化,怎么变化,我们与真如无关,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如此无所住,无相无念无住,那么渐渐进入清凉地,渐渐进入清凉地,所以你来打水陆,如果不了解这一颗真如无来去生灭增减,那么你就会变成作梦中的佛事;但是如果你了解真如,如果你了,你这一分,其他人有没有开悟不知道,你这一分见性见到了真如,你所建立的这个水陆是真如的道场,就不是梦中佛事,是真如的道场。你来打水陆,也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做义工很累很累,而牢骚抱怨,觉得这是我该做的。

今天你来文殊讲堂,吃得不怎么样,你也不会因为吃的烦恼:我是为道而来,为法而来的,我建立了真如的道场,不会因为衣食住行,我每一个角度都非常圆满的,因为无相、因为无念、因为无住,因为建立了真如的道场,所以这个水陆来这边,功德大跟小是看你的心境。记得!所有的法会都是为活人而设立的,不是为死人而设立的,能够超度拔度这些亡灵,当然也是佛教的附加价值,告诉人家佛教是平等是慈悲的,对活的人度心灵,死掉的人度亡灵,让人家觉得佛法真的是广大无边,在生能够利益在世的人,亡者也能够利益亡灵,佛教真的是慈悲也平等。如果你要来法会,经教上不通达,来这里就卡在一个相上里面来讲,那么你这个水陆法会,你所得到的功德,变成有相有限制的,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听经你闻法,你在做这个佛事法会,你就可以品尝真正的那种法的味道是什么,要不然也能结上很多的善缘,你们看看,水陆法会里面的那一些,所讲到的那一些痛苦的地方,你看看梁皇宝忏写的那个,吓死了!脚底都会发凉,对不对?虽然你没有办法建立真如的道场,看到那个梁皇宝忏里面,哇!这还得了,动不动就下去,动不动就下去,上来还很困难。下去,不是指地下室,是指地狱啦。那吓坏了,真的吓坏了,所以来做法会,借重这个善巧方便,冥阳两利。

所以,师父:学佛要学聪明。为什么要办这个水陆?很简单!我们这个讲堂在城市的中心点,你不能搁着,闲得无事,要做冥阳两利的,平常讲经说法,佛七啊,打八关斋戒,每年让大大的冥阳两利,这是第一点。第二、师父是个小和尚,每年叫人家说我的生日,你回来看一下又不好意思,每年水陆又接近我的生日,那么我们办一个水陆呢,他们就从世界各地回来,顺便看一下师父,因为我们是小号人物嘛,也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叫人家回来也不好意思,水陆就自然的集合,他因为回来打水陆,自动地就看到师父了。那接下来,那么你要做法宝当然要募款,集资,讲到这个就我很害臊的事情,我这个内向的人,一讲到钱就很不好意思,但是你要做法宝,没有钱。对不对?法轮要常转,食轮要常转,最先要转的是什么轮?要钱轮,金钱的钱,没有钱,食轮怎么转?你去买菜不要钱吗?你印经典不要钱吗?统统要钱啊,对不对?讲到这个害臊的事情,还让人家有一点安慰的地方,所以因此集资举办水陆的是这个,最主要的就是让法无师真的很辛苦,里里外外他都很辛苦,这些法师也很辛苦,那么我们也非常地感动,也了解徒弟的辛苦,不过这个福德,法无师修的别人也抢不走,对不对?这些法师修的别人抢不走,这些义工也借着因缘,大家来修修福来服务大众,因为大家都有大无我的,那么了悟了诸识生灭,建立了真如的道场以后,那么打水陆法会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经教这么重要,为什么见性这么重要?

“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之流注生灭。“依者,谓无始妄想熏”:“依”,即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无始妄想”,为无始根本无明。“熏”即熏习。“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诸识流注之缘。所以当你了解说,原来识心分别是生生是灭灭, 是灭灭是生生,原来所有的众生情绪都控制不住,无始的根本无明还有著境以为实,所以一般人不学佛法的,两个字,就是:煎熬。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他就是一直煎熬、一直煎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没有学佛的人,他内心里面有无比的煎熬,他那种执著是没有办法放下的。为了感情问题,一下跳楼自杀死了多少人?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国中跳楼自杀,高中跳楼自杀,大学活不下去跳楼自杀,那为什么?无法承受这个压力,因此所有的众生与其说在追求快乐,不如说在追求痛苦。

因此,在韩国的教育里面,更教育着: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信用卡,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金钱,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地位,所以在韩国那种竞争,要考上所有大学,汉城大学就是等于台大一样,拼到死去活来。众生从小就是教你要面对这么现实的,你没读书就等于你没有财产、没有份量、没有名利、没有好的老婆、没有信用卡,因此读书……赚钱……话讲回来,你没读书那你怎么办?不认识字,电脑不会,网路不会,是不是?现在的尖端科技统统不会,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会的,不一定找到工作,所以这个是很残酷的现实,要活下来还真不简单,也因此你就知道众生的痛苦——内苦、外苦、境界也苦,没有结婚也苦。没结婚,没找到一个好的依靠归宿;结婚以后呢?每天看每天看,这样每天看,看久了就觉得很烦。是不是?买了衣服:我的老公以前都是赞叹我的身材,我现在身材去雕塑了,雕塑前雕塑后差那么多,衣服也转变了,我老公从来不看我一眼,他看久了也会生厌,不喜欢看。人就是这样子,看看有没有找一点新鲜事,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这个就是众生相,所以众生没办法离开那一种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取境,一辈子都没办法。那我们现在凡所有内外都是无明,都是识心流注的生灭,就知道识心是贼,对不对?般若才是主人。(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